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优化方案筛选研究
1
作者 韩继成 张云松 +4 位作者 刘茜 邓伟 高宏伟 孙宁 郭珈宜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中医临床治疗优化方案的筛选研究,明确中医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最佳临床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组,3组常规...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中医临床治疗优化方案的筛选研究,明确中医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最佳临床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组,3组常规进行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药物疗法,B组联合针灸疗法,C组联合药物疗法及针灸疗法,疗程2周,于治疗后1周、2周及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肩关节活动范围、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生化指标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92例患者完成研究。相较于本组治疗前,3组在治疗后1周、2周及3个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改善(P<0.05),完成治疗后ESR有显著改善(P<0.05),肝肾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2周后及3个月效果明显优于A、B组(P<0.05)。完成治疗后的ESR及肝肾生化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内服及外用等疗法对于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应用中医治疗手段2周后的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优化方案筛选研究
下载PDF
透刺法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7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钱宝延 《中医正骨》 2003年第12期8-8,共1页
关键词 透刺法 治疗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俞纪伟 贺丹红 +2 位作者 朱益平 周瑛 徐琇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等6家基层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6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等6家基层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6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上举、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效果与电针疗法相当,但前者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九)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剑乔 《中国乡村医药》 2007年第10期12-12,共1页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起重视,是一种类似于电针的缓解疼痛的技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可反复使用,同时不良反应较少。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肩痛和活动受...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起重视,是一种类似于电针的缓解疼痛的技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可反复使用,同时不良反应较少。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笔者运用TENS疗法结合穴位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镇痛效果较好,也易为针灸医生所接受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 电刺激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适宜技术 合穴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