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5 位作者 周学平 郭立中 叶放 金妙文 王志英 过伟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瘀热的分类、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等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瘀热"病机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相关临床经验。文后附有周仲瑛教授4个典型病案,显示了从瘀热辨治内科难治病症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及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立中 周仲瑛 +1 位作者 金妙文 王长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我们以“瘀热相搏”主证为基础,根据病证、病位、病理特点,分别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瘀热水结证、重症肝炎的瘀热发黄证、出血性疾病的瘀热血溢证、出血性中风的瘀热阻窍证及高脂血症的络热血瘀证等若干子证,进行了理论、临床、实验及新药开发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毒邪 凉血化 中医临床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一)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仲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的意义,并附医案两则。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凉血化 系列研究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病理机制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建宏 周仲瑛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7-39,共3页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病理 病机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二)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仲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中医的病机辨证和治疗学内容,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临床表现、瘀热的类型、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瘀热学说的意义,并附医案2则。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凉血化 系列研究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海啸 陈晓虎 《四川中医》 2013年第2期30-32,共3页
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理论,从病因病机、方义、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瘀热相搏证 桂枝茯苓丸.
原文传递
试论瘀热相搏证及其病理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建宏 周仲瑛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病理 病机
下载PDF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周仲瑛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周仲瑛[作者简介]周仲瑛(1928-),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筏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继后...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周仲瑛[作者简介]周仲瑛(1928-),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筏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继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凉血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在难愈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智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1-622,共2页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皮肤病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雷强 虞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9-33,共5页
目的制定瘀热相搏证的辨证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制定"瘀热相搏证中医诊疗专家问卷调查表",先后向30余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 目的制定瘀热相搏证的辨证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基于文献研究的结果,制定"瘀热相搏证中医诊疗专家问卷调查表",先后向30余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2、31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97%,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专家意见趋于统一。瘀热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体现在发热、出血、疼痛、神志异常、肌肤、面色、舌脉等方面,其辨证要点为舌质黯红、(肌肤)脉络色赤紫黯、面部黯红、出血色鲜红混夹紫黯血块、舌质红紫。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瘀热相搏证辨证标准符合中医辨证思路,其研究结果突出了瘀热相搏证病机基本特点。德尔菲法能发挥凝聚专家共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瘀热相搏证 标准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瘀热相搏证的论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 《四川中医》 2015年第4期38-39,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消化系疾病研究难点之一,目前病机尚未明确,亦无特效治疗,中医药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预防复发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着瘀热征象,但尚未有研究报道瘀热相搏对溃疡性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消化系疾病研究难点之一,目前病机尚未明确,亦无特效治疗,中医药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及预防复发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着瘀热征象,但尚未有研究报道瘀热相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本文从瘀热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瘀热相搏证 论治
原文传递
瘀热相搏证中医辨治指南 被引量:40
12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1-1414,共4页
瘀热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瘀热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具有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用瘀热理论指导处方用药,能... 瘀热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瘀热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具有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用瘀热理论指导处方用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防治急难重症的优势。根据课题组30余年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际,经专家多次讨论修改,制订《瘀热相搏证中医辨治指南》,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文章发表将征询同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辨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相关子 临床表现 论治 治法 方药
原文传递
论瘀热 被引量:113
13
作者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73-276,331,共5页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而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下载PDF
从“瘀热论”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晓琦 宋耀鸿 +1 位作者 姜艳 孙洁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3期2172-2174,共3页
以周仲瑛教授的学术观点为基础,回顾性研究“瘀热论”,阐明“瘀热相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论述冠心病的中医特色治疗。“瘀热论”扩展了冠心病中医病机,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冠心病 瘀热相搏证 凉血化 胸痹
下载PDF
基于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探析张仲景瘀热病理思想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09-2511,共3页
基于周仲瑛教授提出"瘀热"学说,认为瘀热是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瘀热酿脓、瘀热发黄、瘀热发斑、瘀热蓄血等瘀热相搏证的临证表现及选方用药特点。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张仲景 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