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宪吉 肖思齐 +3 位作者 沈珂羽 于炆希 段成铖 张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中居于首位。在众多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中,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BRAFV600E突变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约为16%~56%,在PTC中约为23%~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 未分化 症中心 滤泡状 髓样 临床病理特征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免疫组化标志物Her-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胃癌阳性检测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免疫组化标志物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胃癌阳性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检查的疑似胃癌患者92例,其中52例确诊为胃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4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2.6至2023.6,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 探讨免疫组化标志物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胃癌阳性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检查的疑似胃癌患者92例,其中52例确诊为胃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4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2.6至2023.6,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对A、B组受检者进行Her-2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经过对比,B组HER-2和各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浓度均高于A组,P<0.05;经过对比,Her-2+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检测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优于单一方法。结论 随着HER-2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上升,则提示胃癌患者病情越严重,两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够为临床总结和诊断评估胃癌患者提供重要的依据,并确保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胚抗原 抗原724 免疫组化标志物 抗原50 抗原199
下载PDF
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筛查史特点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叶敏娟 李静 +3 位作者 陈梓菲 何俊贤 陈利发 张宇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宫颈癌筛查史特点,初步评价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宫颈腺癌和7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在既往宫颈癌...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宫颈癌筛查史特点,初步评价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宫颈腺癌和7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在既往宫颈癌筛查史上的差异。结果宫颈腺癌患者曾参与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为24.5%,高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8%(P<0.001),且宫颈腺癌患者进行规范或高于规范频次筛查的比例为18.4%,高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2.8%(P<0.001)。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由于症状就诊的比例为91.6%高于宫颈腺癌患者的79.1%(P<0.001),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中因宫颈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比例为24.6%,高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11.1%(P=0.004),宫颈腺癌中早期患者因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比例为24.6%,高于晚期患者的4.0%(P=0.022)。结论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筛查效力较高,对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筛查效力较低,但有助于宫颈腺癌早期病例的诊断,因此应重视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 宫颈鳞状细胞 宫颈筛查 前病变
下载PDF
45例宫颈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贾艳艳 宋小幸 张明会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71岁(25~67岁)。常见首发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或排液。HPV筛查阳性率为46.67%,宫颈细胞学筛查阳性率为57.14%,单次宫颈活检为黏液腺癌的阳性率为38.64%,进一步行多次宫颈活检或诊断性锥切术阳性率升至为61.36%。术前盆腔MRI检查阳性率为79.49%,经阴道超声检查阳性率为86.67%,45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卵巢转移者9例(20.00%),输卵管转移者4例(8.89%),其中2例(4.44%)同时存在卵巢及输卵管转移,中、低分化42例(93.33%),间质浸润深度≥1/2宫颈全层36例(80.00%),淋巴转移31例(68.89%),总的5年生存率为5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卵巢转移以及分期与患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旁浸润(OR=6.505,95%CI为1.126~37.594,P=0.036)和卵巢转移(OR=9.074,95%CI为2.488~33.099,P=0.001)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较隐匿,HPV/TCT筛查阳性率较低,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为宫颈黏液腺癌者应重视盆腔MRI检查或阴超,必要时行宫颈多点活检或诊断性宫颈锥切术,以提高诊断率。卵巢转移率及淋巴转移率较高,表明手术治疗可提高淋巴转移确诊率,且不建议手术患者保留卵巢。此外,宫颈黏液腺癌的术后病理大多分化较差,宫颈间质浸润全层率高,手术治疗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腺 胃型腺 肠型腺 印戒细胞型腺 预后
下载PDF
一例肝细胞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MDT诊治报道
5
作者 朱国庆 胡文豪 +4 位作者 张玉阳 单云峰 殷薇薇 李鹏 夏景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介绍1例初诊原发性肝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过程。该患者肝脏和盆腔占位性质难以确定。第1次MDT讨论考虑盆腔占位为卵巢癌伴盆腔局部转移,但肝脏病灶性质未定,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癌... 本文介绍1例初诊原发性肝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过程。该患者肝脏和盆腔占位性质难以确定。第1次MDT讨论考虑盆腔占位为卵巢癌伴盆腔局部转移,但肝脏病灶性质未定,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癌?患者行肝脏病灶穿刺活检提示肝细胞癌。第2次MDT讨论认为肝脏肿瘤容易破裂出血,2个部位病灶可同时手术切除。患者同时接受肝脏肿瘤、卵巢、子宫及系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肝细胞癌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患者生存已38个月。MDT诊疗模式有利于这种较为罕见的肝和卵巢双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也因此获得较好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卵巢 双原发 多学科团队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附12例)
6
作者 吴倩文 阳琼芝 +6 位作者 肖诗维 胡敏 徐鹏飞 王满香 樊利芳 岳君秋 郭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诊断的子宫颈ISMC 12例,整理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1.1±7.4)岁,9例(75%...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诊断的子宫颈ISMC 12例,整理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1.1±7.4)岁,9例(75%)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临床分期9例(75%)为Ib2期,2例(17%)为Ib3期,1例(8%)为Ⅲc2期;11例患者均在术后补充放、化疗,其中10例(91%)无复发,1例伴双肺多发转移;肿物最大径(32.4±5.5)mm;8例(67%)形成糜烂及结节状肿物,4例(33%)呈息肉样;镜下均可见典型的浸润性复层、实性、含黏液的癌细胞巢,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除3例(25%)为纯的ISMC外,9例(75%)均合并其他类型的浸润性癌;12例(100%)查见宫颈上皮原位病变,包括子宫颈复层产黏液的上皮内病变、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原位腺癌;免疫表型ISMC表达腺上皮标记物,过碘酸酸酶/阿利新蓝染色(PAS/AB)染色阳性;10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6例(50%)为18型,4例(33%)为16型。结论:ISMC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本文报道病例平均年龄偏大,临床分期偏早,虽然存在脉管癌栓,但随访至撰稿前仅1例发现转移,本文数据可为临床对该肿瘤的认识提供参考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腺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 复层产黏液的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CEA、CA50、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黄金成 金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0-0063,共4页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5,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对A、B组受检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比较后,B组肿瘤标志物各项水平较A组,处于更高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EA与CA50、CA199、CA724均为正相关,两组差异较大,P<0.05;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结论 CEA与CA50、CA199、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趋势为正,根据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上对疾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恢复,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血清胚抗原 抗原724 粪便隐血试验 抗原50 抗原199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8
作者 靳琼 磨娜 +2 位作者 詹阳 韩超 徐小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7-331,339,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5例(宫颈中肾腺癌4例及阴道中肾腺癌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5例(宫颈中肾腺癌4例及阴道中肾腺癌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55岁(49~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4例宫颈中肾腺癌均在术前行宫颈活检,但未明确诊断为中肾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前和(或)术后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治疗。4例宫颈中肾腺癌诊断为FIGOⅠb1~Ⅱb期,1例阴道中肾腺癌诊断为Ⅲ期。宫颈中肾腺癌肿瘤主体位于宫颈管壁深层,肿瘤周边存在中肾管残余/中肾管增生。5例中肾腺癌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本一致,阳性表达PAX8、GATA3、CD10,并阴性表达TTF-1、ER及PR,且4例为TP53野生型。1例宫颈中肾腺癌和1例阴道中肾腺癌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p.G12D及p.G12A。平均随访51个月(18~115月),1例阴道中肾腺癌患者在随访13个月时发生肺转移。结论: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是起源于中肾管残留或增生的罕见恶性肿瘤。中肾腺癌极易误诊,结合PAX8、GATA-3、CD10、ER、PR及TTF-1等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中肾腺癌常与KRAS/NRAS的分子改变有关,为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肾腺 宫颈 阴道 诊断 KARS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MET、KRAS、PIK3CA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戴伟平 齐彬 +5 位作者 周平安 张翔 陈超鹏 陈良 陈文娅 江庆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原癌基因(MET)、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7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NGS)...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原癌基因(MET)、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7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患者的MET、KRAS、PIK3CA、BRAF,分析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ET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60岁患者8例,≥60岁患者17例;腺癌11例,非腺癌14例。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60岁患者8例,≥60岁患者18例;腺癌14例,非腺癌12例。PIK3CA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60岁患者9例,≥60岁患者13例;腺癌15例,非腺癌7例。BRAF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2例;<60岁患者13例,≥60岁患者10例;腺癌12例,非腺癌11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MET、KRAS、PIK3CA、BRAF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基因 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 鼠类肉瘤病毒基因同源物B1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邱海峰 王敏 +4 位作者 王颠 严淑萍 金玉茜 石晓静 韩丽萍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石蜡标本(包括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石蜡标本(包括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iglec-1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iglec-15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iglec-15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均为阴性(n=10)或弱阳性表达(n=2),阳性表达率为0.0%(0/12),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12)、28.6%(24/84)、32.5%(13/40)。子宫内膜样腺癌中Siglec-15表达与肌层浸润、绝经与否有关(χ^(2)=4.978;P=0.026;χ^(2)=6.764,P=0.009)。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中发生转移淋巴结灶中Siglec-15表达较原发灶有升高趋势。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iglec-15表达升高,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相关,靶向Siglec-15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内膜样腺 浆液性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1例并文献回顾
11
作者 刘思园 王畅 袁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316-2321,共6页
报道并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例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SEO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该例SEO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及术后病理。术后病理示:1) 子宫宫内膜样癌,侵达浅肌层(<1/2肌层),未累... 报道并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例同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SEO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该例SEO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及术后病理。术后病理示:1) 子宫宫内膜样癌,侵达浅肌层(<1/2肌层),未累及双侧宫旁组织,未累及宫颈管。2) 右侧卵巢宫内膜样癌。3) 右侧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SEOC临床较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术后仍需要辅助治疗,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子宫内膜和卵巢 子宫内膜 卵巢透明细胞 卵巢宫内膜样
下载PDF
内镜治疗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早癌的风险及处理策略
12
作者 谭玉勇 卿毓敏 +1 位作者 龚建 刘德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肝硬化患者患上消化道肿瘤风险增加,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着内镜检查的推广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上消化道早癌得以早期发现及治疗.内镜治疗已成为上消化道早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肝硬化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合并... 肝硬化患者患上消化道肿瘤风险增加,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着内镜检查的推广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上消化道早癌得以早期发现及治疗.内镜治疗已成为上消化道早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肝硬化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等情况,内镜治疗过程中出血、感染等风险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探讨内镜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早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表的内镜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早癌的研究结果,简要综述其风险及防治策略,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 早期胃 前病变 肝硬化 内镜治疗 食管胃静脉曲张
下载PDF
肺及甲状腺双原发性癌伴甲状腺癌肺内及肺腺癌内转移1例报道
13
作者 陈思琴 甘思远 +1 位作者 陈正德 黄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0引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来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PTC发生远处转移较少见,远处转移常见于肺[1],而肺内原发癌内转移性PTC的情况十分罕见。现报道肺浸润性腺癌伴周围肺组织内散在微... 0引言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来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PTC发生远处转移较少见,远处转移常见于肺[1],而肺内原发癌内转移性PTC的情况十分罕见。现报道肺浸润性腺癌伴周围肺组织内散在微小转移及肺癌组织内PTC病例1例,对其临床病理、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及相关文献学习,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 甲状腺乳头状 肺浸润性 转移
下载PDF
Ⅰ-Ⅱ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兴华 吴婧文 +2 位作者 韩利会 杨秋安 薛玉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Ⅰ-Ⅱ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Ⅰ-Ⅱ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Ⅰ-ⅡA期LUAD患者2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肿瘤位置、肿瘤... 目的分析Ⅰ-Ⅱ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Ⅰ-Ⅱ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Ⅰ-ⅡA期LUAD患者2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见微乳头结构、胸膜侵犯、脉管癌栓、辅助化疗情况、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统计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联合log-rank法分析Ⅰ-ⅡA期LUAD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Ⅰ-ⅡA期LUAD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软件构建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该列线图的C-index值;绘制列线图的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结果肿瘤最大直径、术后病理见微乳头结构、术前肺功能、术前血清CEA水平、术前NLR、术前PNI与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均<0.05),其中肿瘤最大直径>3 cm、术前血清CEA>5 ng/mL、术前NLR>2.285、术前PNI≤46.625是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构建了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814(95%CI为0.751~0.877),该列线图预测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2年、3年、5年复发转移的ROC的AUC分别为0.757(95%CI为0.641~0.874)、0.696(95%CI为0.595~0.797)、0.675(95%CI为0.589~0.762),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均接近参考线。结论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3 cm、术前血清CEA>5 ng/mL、术前NLR>2.285、术前PNI≤46.625。成功构建了Ⅰ-ⅡA期LUAD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模型,且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 术后转移 肺腺 Ⅰ期肺腺 ⅡA期肺腺 复发预测模型 转移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张雁瑞 黄新翼 +3 位作者 史健 杨怡晖 刘丽敏 胡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例ABC、1例ACC及3例BSCC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总结。结果3种肿瘤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ABC为低级别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因宫颈筛查细胞学异常就诊,因HSIL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后意外发现,常呈宫颈浅表浸润,临床分期多为早期。ACC及BSCC为中、高级别癌,常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宫颈见到明显肿物,临床分期为中、晚期。3种病变可以共存,观察形态学特征并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诊断。随访8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结论宫颈ABC、ACC及BSCC少见,均是起源于储备细胞的肿瘤,在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方面有相似性,但治疗及预后不同,准确区分三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基底细胞 腺样基底细胞 腺样囊性 基底样鳞状细胞
下载PDF
适龄女性“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要点
16
作者 陈晓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2-0135,共4页
分析研究适龄女性“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要点。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接受“两癌筛查”的9807例女性,总结临床检出结果。结果 9807名女性,经两癌筛查后,检出乳腺癌6例,宫颈癌4例,检出率分别为61.18/10万和40.79/10... 分析研究适龄女性“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要点。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接受“两癌筛查”的9807例女性,总结临床检出结果。结果 9807名女性,经两癌筛查后,检出乳腺癌6例,宫颈癌4例,检出率分别为61.18/10万和40.79/10万,其他疾病包括乳腺增生、生殖道感染、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物和乳腺纤维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8.62%、17.11%、3.77%、0.54%和0.04%。乳腺癌6例中超声检查提示BI-RADS分级4级5例,5级1例。宫颈癌4例中宫颈细胞学结果HSIL3例,LSIL1例;高危型HPV检测16型3例,18型1例。结论 对适龄女性开展“两癌筛查”,可尽早检出乳腺和宫颈相关疾病,明确癌变风险,便于临床及时开展治疗干预。应加大筛查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定期筛查意识,帮助增强健康生活意识,保障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查 适龄女性 乳腺 宫颈 预防
下载PDF
原发性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一例
17
作者 黄颖茵 梅乐 过新民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原发性腋窝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癌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因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腋窝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半年余就诊,... 原发性腋窝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癌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因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腋窝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半年余就诊,入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可能为良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接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右侧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导管内癌。1个月后患者发现右侧乳腺结节,辅助检查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结合该例患者的诊治经验进一步回顾相关文献作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乳头状 副乳腺 乳腺 多原发 超声诊断
下载PDF
CEA、CA19-9、CA125、CA72-4水平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效能
18
作者 徐萌萌 孙其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直肠癌组;回顾性分析同...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直肠癌组;回顾性分析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直肠腺瘤55例,直肠异型增生4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非直肠癌组。比较两组CEA、CA19-9、CA125、CA72-4水平,比较不同直肠肿瘤(直肠癌、直肠腺瘤、直肠异型增生)患者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分析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直肠癌组血清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均高于非直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肠肿瘤患者CEA、CA19-9、CA125、CA72-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CA125、CA72-4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直肠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四者单项检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A19-9、CA125、CA72-4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直肠癌的效能高于四者单项检测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诊断 效能 胚抗原 抗原19-9 抗原125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