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付东 吴玲玲 +4 位作者 缪伟刚 韩仁强 苏健 周金意 罗鹏飞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参与研究,选取其中51198名40~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根据病理诊断确定食管癌癌前病变或食管癌。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的影响因素。结果51198名调查对象检出食管癌前病变1279例,检出率2.50%,食管癌741例,检出率1.4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OR=0.81,95%CI:0.66~0.98)、家庭收入≥5万(OR=0.82,95%CI:0.73~0.93)和每周食用1~2次新鲜水果(OR=0.70,95%CI:0.52~0.93)是食管癌前病变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45,95%CI:1.27~1.65)、年龄(OR=5.35,95%CI:4.22~6.79)、食用腌晒食物(<2次/周:OR=1.80,95%CI:1.42~2.28;≥2次/周:OR=3.01,95%CI:2.35~3.87)、食管炎(OR=1.65,95%CI:1.19~2.31)和吃饭生气(OR=2.43,95%CI:2.07~2.85)是食管癌前病变高风险相关的因素。家庭收入≥5万(OR=0.74,95%CI:0.64~0.86)是食管癌低风险相关的因素;男性(OR=1.64,95%CI:1.38~1.95)、年龄(OR=5.54,95%CI:4.11~7.46)、每周食用1~2次霉变食物(OR=1.87,95%CI:1.38~2.54)、食管炎(OR=1.86,95%CI:1.22~2.86)和吃饭生气(OR=2.95,95%CI:2.37~3.67)是食管癌高风险相关的因素。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男性、高龄、有食管炎史和饮食习惯不良人群的食管癌健康知识宣传,以降低食管癌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癌前病变 危险因素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孙丽丽 卢明 +2 位作者 王艳 陈洁 郑亚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延伸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评估]、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进行评估]、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进行评估]、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慢性胃炎(QLICD-CG)评分进行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率(98.00%)和护理满意度(100.00%)均高于常规组(84.00%、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HPLP-Ⅱ、AHSMSRS、QLICD-CG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升高,而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可提高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性激励模式 延伸护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7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玥元 赵洁 +2 位作者 田芳 张登才 石清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探究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7,CK7)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的存档病理蜡块及其相关的病历资料,其中包括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00例(正常组)、... 目的 探究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7,CK7)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的存档病理蜡块及其相关的病历资料,其中包括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00例(正常组)、宫颈鳞癌100例(宫颈鳞癌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 100例(LSIL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 100例(HSIL组)、宫颈腺癌50例(宫颈腺癌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p16、Ki-67和CK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对LSIL与HSIL的鉴别价值,并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及CINⅢ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及非感染患者的p16、Ki-67和CK7表达情况。结果 五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HSIL组、LSIL组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SIL组、LSIL组(均P<0.05),HSIL组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LSIL组(均P<0.05);p16、Ki-67和CK7表达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均显著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p16、Ki-67和CK7表达联合检测鉴别LSIL与HSIL的AUC均显著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感染组的p16、Ki-67和CK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 CK7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多呈现阳性表达现象,其与p16、Ki-67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诊断价值,且HR-HPV感染可促进CK7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7 宫颈 癌前病变 P16 KI-67
下载PDF
HPV16和Krt7表达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林丰 刘汝艺 +2 位作者 夏涌然 梁鹏 黄欣雨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角蛋白7(Krt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组织样本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角蛋白7(Krt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组织样本50例以及慢性宫颈炎病理组织样本50例,分为宫颈癌组(n=50)、CIN组(n=50)以及慢性宫颈炎组(n=5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以上三组的样本的HPV16、Krt7表达量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HPV16、Krt7的表达量,分析HPV16、Krt7与宫颈癌组、CIN组、慢性宫颈炎组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PV16阳性表达率(100.00%)高于CIN组(58.00%)及慢性宫颈炎组(36.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Krt7阳性表达率(86.00%)高于CIN组(5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2.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16与Krt7均阳性表达率(90.00%)高于CIN组(4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Krt7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标志物,在宫颈癌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癌前病变 HPV16 角蛋白7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许莹 高成城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电子上消化道内镜完成食管内镜检查及取样,观察碘染色效果。统计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早期食管癌患者16例,慢性炎性反应患者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患者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患者5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5.83%,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LGIN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92.50%。碘染色诊断食管HGIN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29%,准确度为92.5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效能较好,可有效发现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碘染色 早期食管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章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84.31%,整块切除率为96.08%,完整切除率为92.16%,均高于对照组的62.75%、78.43%、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1、5.718,P均<0.05)。观察组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切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 癌前病变 黏膜剥离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李仁春 马春雷 +5 位作者 李旭 王艳 王尔奇 张徐振 涂玉洁 肖健存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常规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共计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常规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共计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染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靛胭脂染色,联合染色组采用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观察2组的染色情况,比较2种染色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观察2种染色方法对于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显示的清晰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染色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和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311;χ^(2)=1.441,P=0.230)。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23和0.741,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7.50%(78/80)和98.75%(79/80),诊断癌前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76/80)和98.75%(79/80)。在对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的显示方面,联合染色组的胃镜图像清晰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均高于单纯靛胭脂染色,且对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的显示更清晰,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 癌前病变 胃镜 白醋 靛胭脂染色
下载PDF
基于“辨病论治”五步探讨胰腺癌前病变辨治思路
8
作者 张传龙 刘福栋 +3 位作者 姜晓晨 庞博 花宝金 朴炳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90,共4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辨治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胰腺癌前病变面临着诊断、治疗均不足的局面。胰腺癌前病变的辨治方法尚不完善,值得进一步探索。面对临床无症状患者时,辨病论治模式较辨证论治更具有优势。总结中医药对胰腺癌前...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辨治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胰腺癌前病变面临着诊断、治疗均不足的局面。胰腺癌前病变的辨治方法尚不完善,值得进一步探索。面对临床无症状患者时,辨病论治模式较辨证论治更具有优势。总结中医药对胰腺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辨病论治模式对胰腺癌前病变的意义,提出“辨病位在肝在脾、辨病性在常在变、辨病证为积为聚、辨病机邪正盛衰、辨病势为进为退”的五步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防治胰腺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为构建胰腺癌前病变精准辨治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精准辨治 胰腺 中医药 治未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声带癌前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果蝇母亲DDP同源物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和恶变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世伟 田秀芬 窦倩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声带癌前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果蝇母亲DDP同源物4(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DP homolog 4,Smad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和恶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目的探讨声带癌前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果蝇母亲DDP同源物4(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DP homolog 4,Smad4)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和恶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声带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收集手术切除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及病变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TIMP-1、Smad4表达情况。分析TIMP-1、Smad4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对术后复发和恶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正常黏膜组织比较,癌前病变组的TIMP-1阳性率较高,Smad4阳性率较低(P<0.05)。不同病变范围、是否累及前连合、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患者的TIMP-1、Smad4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术后随访时间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期间失访患者6例,随访率96.30%(156/162),随访期间术后复发35例(21.60%),术后恶变16例(9.8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IMP-1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恶变率高于TIMP-1阴性患者(P<0.05);Smad4阴性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恶变率高于Smad4阳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喉咽反流、病变范围>1/2、中/重度异型增生、TIMP-1阳性、Smad4阴性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累及前连合、TIMP-1阳性、Smad4阴性是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声带癌前病变组织中TIMP-1高表达、Smad4低表达,且TIMP-1阳性、Smad4阴性表达者术后复发和恶变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 复发 声带癌前病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果蝇母亲DDP同源物4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复合造模法评价
10
作者 刘雨溪 王璐 +3 位作者 龙凯花 刘洋 靳景瑞 张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 评价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50)。对照组正... 目的 评价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50)。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水杨酸钠隔日灌胃+脱氧胆酸钠隔日灌胃+不定期禁食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6个月。于造模第3,4,5,6个月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程度,造模后采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结果 模型组大鼠复合刺激4个月开始出现胃腺体萎缩,5个月出现纤维化,6个月出现胃腺消失及异型增生,1只出现癌变。模型组6只大鼠异常死亡,造模死亡率为1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PGⅠ升高(P<0.05),PGⅠ与PGⅡ比值(PG R)降低(P<0.05),G-17降低(P<0.05)。结论 采用复合造模法制备大鼠CAG模型成功率高,结果较稳定,但制备时间较长,且由于大鼠个体差异,造模进程难以完全统一,所有大鼠均出现胃黏膜萎缩,部分大鼠出现PLGC特征,个别大鼠出现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复合造模法 水杨酸钠 脱氧胆酸钠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下载PDF
放大内镜在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11
作者 张欣 张德强 +3 位作者 汪福群 刘恺怡 叶下藕 李淑琴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37-140,156,共5页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 目的 研究与分析放大内镜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者为其一级亲属40岁以上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据疑病处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判断病变性质估计侵犯深度。疑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者行ESD治疗,疑进展期食管癌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送整体标本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癌一级亲属40岁以上患者经普通内镜发现食管异常病灶同时行放大内镜检查者共128例,其中行ESD和外科手术取得整体病理标本102例。对比放大胃镜术前判断和术后整体病理标本,判断性质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病变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7.3%,诊断食管早期鳞癌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15.4%,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50%。判断浸润层次方面,放大内镜对食管早期鳞癌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9%,B1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率为90.6%,灵敏度为70.6%,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32.2%,灵敏度为76.9%,B3型血管对浸润深度正确诊断为66.7%,灵敏度为33.3%。结论 放大内镜在ESD下治疗食管早期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可对食管病变性质准确判断,提升病变检出率,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 癌前病变 放大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miR-421和miR-196b-3p在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12
作者 王文怡 余静恬 甘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726-732,共7页
目的研究血浆miR-421和miR-196b-3p作为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1)发现集:于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集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各3... 目的研究血浆miR-421和miR-196b-3p作为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1)发现集:于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集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各3例,用作miRNA微阵列分析。借用TCGA数据证实候选miRNA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2)验证集:于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共采集9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89例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45例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候选miRNA水平。比较各组候选miRNA及常规肿瘤标志物[铁蛋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211、CA50、CA125、CA199、CA153、CA242、CA72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候选miRNA与常规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1)发现集:通过miRNA微阵列筛选,与NC组相比,miR-421和miR-196b-3p水平在早期胃癌组和癌前病变组明显上调(P<0.05)。TCGA数据证实,与正常胃黏膜相比,miR-42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2)验证集:与NC组相比,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血浆miR-421、miR-196b-3p水平明显上调(P<0.05),且胃癌组血浆miR-421、miR-196b-3p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421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89~0.972),高于CEA、CA125、CA199、CA724、CA211、CA50诊断胃癌的AUC(P<0.05);miR-196b-3p诊断胃癌的AUC[0.804(95%CI:0.733~0.875)]也高于CEA、CA125、CA199和CA724诊断胃癌的AUC(P<0.05);miR-421和miR-196b-3p也可用于早期胃癌诊断,AUC分别为0.942(95%CI:0.886~0.997)和0.809(95%CI:0.708~0.910);血浆miR-421和miR-196b-3p诊断癌前病变的AUC分别为0.788(95%CI:0.714~0.863)和0.648(0.556~0.741),miR-421诊断癌前病变的AUC均高于miR-196b-3p、铁蛋白、CA50诊断癌前病变的AUC(P<0.05)。血浆miR-421和miR-196b-3p在胃癌Ⅰ期病例中的水平与Ⅱ、Ⅲ/Ⅳ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胃癌发病早期(Ⅰ~Ⅱ期)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miR-421和miR-196b-3p在早期胃癌患者中过表达,有希望成为诊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miR-421 miR-196b-3p miRNA微阵列
下载PDF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鲍丽静 蒋丰娟 +1 位作者 祁永军 刘克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6,5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0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后出血,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0例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后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森林图。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血,无出血患者80例。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阿司匹林服药史、二甲双胍服药史、浸润程度、病变部位、手术时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癌胚抗原(CEA)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史、病灶个数、病变大小、创面处理方式、白蛋白(Alb)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病变大小≥2 cm、未使用止血夹处理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高水平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采用R3.6.2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80,95%CI:0.748~1.000)。结论有高血压病史、病变大小≥2 cm、未使用止血夹处理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的存在可能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应在治疗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下载PDF
疏肝健脾颗粒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王莹 张明 +1 位作者 王红月 李湘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模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阻断乳腺癌癌前病变发展的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及疏肝健脾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雌孕激素...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对模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阻断乳腺癌癌前病变发展的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及疏肝健脾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雌孕激素与DMBA联合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三苯氧胺、疏肝健脾颗粒不同剂量干预60 d后,进行组织病理学及Fas、FasL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率为69.2%,疏肝健脾颗粒各剂量组及三苯氧胺组的癌前病变发生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和疏肝健脾颗粒中、低剂量组部分大鼠乳腺组织发生浸润癌。正常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Fas蛋白表达较高,FasL蛋白表达在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表达较高,疏肝健脾颗粒各剂量组和三苯氧胺组Fas蛋白表达增强,FasL蛋白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疏肝健脾颗粒可以显著降低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调控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Fas、FasL的表达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癌前病变 疏肝健脾颗粒 三苯氧胺 FAS FASL 大鼠
下载PDF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γ-突触核蛋白检测在老年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付英 李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γ-突触核蛋白(SNCG)检测在老年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8例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经内窥镜检查与病理证实,分为早癌组与... 目的分析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γ-突触核蛋白(SNCG)检测在老年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8例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经内窥镜检查与病理证实,分为早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并取同期50例老年胃镜良性病变者为胃镜良性病变组,检测其血清G-17、PG I、PG II及SNC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17、PG I/PG II联合SNCG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效能。结果早癌组血清G-17、SNCG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且癌前病变组高于胃镜良性病变组(P<0.05);早癌组血清PG I水平、PG I/PG II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且癌前病变组显著低于胃镜良性病变组(P<0.05);PG I与G-17、SNCG呈负相关(P<0.05),G-17与SNCG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四项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大于G-17、PG I、PG I/PG II及SNCG单独诊断(0.960、0.824、0.810、0.961)。结论血清G-17、PG I、PG I/PG II联合SNCG检测对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早期胃 癌前病变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γ-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王立玮 朱祖明 +1 位作者 张振玉 汪胜林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55-85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病例,比较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提高内镜下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2月~2021年11月因上...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病例,比较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提高内镜下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2月~2021年11月因上消化道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共144例。收集144例ESD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活检病理及内镜下表现,术后病理情况。对术前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44例病灶中食管37例(25.7%),其中食管上段2例(1.4%)、食管中段32例(22.2%)、食管下段3例(2.1%);胃107例(74.3%),其中贲门20例(13.8%)、胃体19例(13.2%)、胃角26例(18.1%)、胃窦42例(29.2%)。术前活检87例为IGIN(60.4%)、53例为HGIN(36.8%)、4例为早期癌(2.8%)。4例早期癌分别为1例高分化腺癌、1例中-低分化腺癌、2例食管鳞癌。术后病理65例为IGIN(45.1%)、57例为HGIN(39.6%)、22例为早期癌(15.3%)。完整切除率99.3%(143/144),1例胃部病灶肿瘤浸润至胃黏膜肌层,ESD术后切缘阳性率0.7%(1/144)。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对照发现,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一致率为70.5%(105/149),其中LGIN诊断一致率65.2%(60/92),HGIN诊断一致率60.4%(32/53),早癌诊断一致率75%(3/4)。术后病理升级的有52例(36.1%),其中胃43例(29.9%)、食管9例(6.3%)。术后病理降级7例(4.7%),其中胃5例(2.7%)、食管2例(1.3%)。将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比较,将病例分为病理升级及无病理升级两组,其中病理升级组37例,无病理升级组107例。针对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形态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病理差异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形态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灶结节样改变、粘膜表面发红、病灶面积等相关(P<0.05)。结论:ESD可以有效治疗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但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性。术前诊断需要结合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探讨化湿解毒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理论研究
17
作者 周晓青 唐盈盈 +1 位作者 陈凯莉 裘生梁(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胃癌癌前病变(PLGC)为胃癌早期阶段,积极诊治以逆转、截断其向胃癌发展的治疗理念,可类比为中医“治未病”观念。胃癌病机多为邪毒、湿邪内蕴,故论治以化湿解毒为中...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胃癌癌前病变(PLGC)为胃癌早期阶段,积极诊治以逆转、截断其向胃癌发展的治疗理念,可类比为中医“治未病”观念。胃癌病机多为邪毒、湿邪内蕴,故论治以化湿解毒为中心,辅以扶正补虚,效果颇佳,获得临床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基于此,作者将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阐述运用化湿解毒法系统性诊治PLGC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癌前病变 治未病 化湿 解毒
下载PDF
阴道镜+LEEP术应用于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优势评价
18
作者 温智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8-0011,共4页
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提供阴道镜联合LEEP术干预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电脑抽号法将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n=60)分为两组内均含有30例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将阴道镜联合LEEP术予以前组,将激光治疗... 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提供阴道镜联合LEEP术干预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电脑抽号法将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n=60)分为两组内均含有30例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将阴道镜联合LEEP术予以前组,将激光治疗予以后组,将两组不同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并发症控制效果、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情况、满意度等均更高(p均<0.05)。结论 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提供阴道镜联合LEEP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LEEP术 子宫颈 癌前病变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研究综述
19
作者 曹剑冰 刘维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为特征的慢性胃部疾病,病情迁延难愈,易发展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为特征的慢性胃部疾病,病情迁延难愈,易发展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如何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已成为中西医学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医药对治疗CAG伴癌前病变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近年来,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在改善临床表现及指标、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黏膜微环境、预防CAG癌变、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方解述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CAG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伴癌前病变提供理论依据,开阔中医学治疗CAG伴癌前病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综述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20
作者 王锦艳 马占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开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过程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型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子宫颈癌组的高危率明显更高;P<0.05。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较高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在93.33%(112/120)。在HPV阳性患者中;主要是HPV16。结论 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 子宫颈 癌前病变 筛查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