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白介素-8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关系
1
作者 杨凯 施维 +2 位作者 孙蓓蓓 潘颖 陈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8-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和治疗48周时含量差异,并分析患者血清IL-8基线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L-8基线含量在预测PEG-IFN-α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181.68±84.43)pg/mL相比较,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含量(124.81±74.12)pg/mL显著降低。经48周PEG-IFN-α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也显著降低,而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变化不显著。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的血清IL-8基线含量均与HBsAg、HBeAg和HBV-DNA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强弱有差异。血清IL-8基线含量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持续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1。结论:血清IL-8基线含量高低影响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是潜在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8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抗病毒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2
作者 任永霞 柴会芳 翟亚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6例纳入乳腺癌组,将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6例纳入乳腺癌组,将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测定2组研究对象血清CEA、IL-6、IL-8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EA、IL-6、IL-8水平分别为(7.06±1.24)ng/mL、(296.6±53.17)ng/L、(471.8±81.23)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6±0.77)ng/mL、(23.65±5.54)ng/L、(35.96±7.38)ng/L(t=18.800,P<0.001;t=29.370,P<0.001;t=30.710,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IL-6、IL-8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CEA:t=5.433,P<0.001;t=8.859,P<0.001;t=6.806,P<0.001;IL-6:t=6.968,P<0.001;t=17.250,P<0.001;t=10.640,P<0.001;IL-8:t=9.202,P<0.001;t=4.105,P<0.001;t=5.551,P<0.001)。乳腺癌放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前血清IL-6、IL-8水平低于放疗无效组(t=6.115,P<0.001;t=4.1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前血清IL-6、IL-8水平为放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2)。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CEA、IL-6、IL-8水平与肿瘤进展和放疗疗效关系密切,具有一定潜在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胚抗原 白介素-6 白介素-8 临床病理特征 放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白介素-17、白介素-8、γ-干扰素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毕华 李澈 张城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8期98-102,共5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EC患者作为癌变组,选取同期就诊的65例子宫内膜良性...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EC患者作为癌变组,选取同期就诊的6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IL-17、IL-8及IFN-γ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变组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IFN-γ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与肌层浸润<1/2、无淋巴结转移EC患者比较,肌层浸润≥1/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IL-17、IL-8水平与EC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呈正相关(r=0.246、0.281,P<0.05),IFN-γ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r=-0.228,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Ⅲ~Ⅳ期、IL-17高水平、IL-8高水平、IFN-γ低水平均是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IL-17、IL-8、IFN-γ异常表达可促进EC肿瘤细胞侵袭、迁移,通过检测EC患者血清IL-17、IL-8及IFN-γ水平可评估肿瘤进展情况,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白介素-17 白介素-8 Γ-干扰素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乐安君 吴倩倩 +3 位作者 张骥 秦志新 谈晓凯 马春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HpD)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57例Hp阳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除Hp前后检测IL-6、IL-8含量,根除治疗后随访...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HpD)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57例Hp阳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除Hp前后检测IL-6、IL-8含量,根除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根据消化道症状评分分为HpD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8的表达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中IL-6、IL-8对HpD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随访12个月,50例患者根除成功,其中HpD组12例,FD组38例。HpD组根除Hp后1、3、6、12个月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FD组仅治疗后1个月的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D组的IL-6和IL-8水平均高于H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血清IL-6水平预测HpD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711、75.0%、76.3%、89.95 pg/ml。血清IL-8水平预测HpD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724、87.21%、54.3%、281.25 pg/ml。结论Hp阳性的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中IL-6和IL-8可能作为HpD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白介素-6 白介素-8
下载PDF
吸入激素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13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霞 徐艳 +2 位作者 王玲 薛玉文 李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020-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吸入激素前后和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血清中IL-8、IL-13水平,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结果哮喘组、COPD组IL-8、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IL-8明显低于COPD组(P<0.05)、IL-13明显高于COPD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IL-8、IL-1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显著增加(P<0.01),而COPD组IL-8、IL-13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FEV1增加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哮喘、COPD患者IL-8、IL-13与FEV1均呈负相关。结论IL-8、IL-13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发病过程,哮喘以IL-13起主要作用,而COPD以IL-8为主要炎症因子,吸入皮质激素可以下调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8、IL-13水平,改善肺功能,而对稳定期COPD患者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疾病 阻塞性 白介素-8 白介素-13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和弹性蛋白酶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易阳 周国平 +6 位作者 钟闻燕 钱金强 李春华 郭宁 熊建新 涂国华 姚圣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评分为重度组(≥10分,10例)和轻度组(<10分,31例),所有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和弹性蛋白酶。结果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毛支患儿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中IL-8、弹性蛋白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毛支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弹性蛋白酶,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急性毛支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诱导痰 白介素-8 弹性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姚茹冰 邱明义 +1 位作者 蔡辉 胡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35-937,共3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法给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含量,...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法给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乌梅丸组TNF-α、IL-8含量低于模型组(前者P<0.01)。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乌梅丸可以通过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的扩大与加剧,提示此为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白介素-10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乌梅丸 治疗应用 药物作用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晓东 王微 +3 位作者 周贺 尹文 王跃民 裴建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中的作用。方法整体实验观察大鼠静脉注射U50488H(1.5 mg.kg^-1)后血中AngⅡ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U50488H组,AngⅡ...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中的作用。方法整体实验观察大鼠静脉注射U50488H(1.5 mg.kg^-1)后血中AngⅡ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U50488H组,AngⅡ+U50488H+nor-BNI(κ阿片受体阻断剂)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溶液、AngⅡ(10^-9-10^-5mol.L^-1)或提前给予κ阿片受体激动剂或(和)阻断剂诱导0-24 h,收集0、3、6、12、24 h等时间点的细胞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IL-6和IL-8水平。结果静脉注射U50488H可明显降低血中AngⅡ的水平,该作用可被nor-BNI(2 mg.kg^-1)所阻断。AngⅡ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提前给予U50488H(10-5mol.L^-1)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而nor-BNI(10^-5mol.L^-1)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但可完全阻断U50488H的上述作用。结论 U50488H可通过下调AngⅡ水平和抑制AngⅡ的作用来减少内皮细胞产生IL-6和IL-8,表明κ阿片受体可能在抗炎中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阿片受体 U50488H 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8)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白介素-4和白介素-8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生岳 沈君礼 +6 位作者 冯恩志 郭振援 黄宁侠 张瑛 陈宗茹 种银侠 张花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8(IL-8)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缓解期患者61例,健康对照组35例,分别测血清IL-4、IL-8、肺功能和血气。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IL-4、IL-8、...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8(IL-8)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缓解期患者61例,健康对照组35例,分别测血清IL-4、IL-8、肺功能和血气。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IL-4、IL-8、PaCO2高于缓解期,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加重期FEV1%、FEV1/FVC、PaO2低于缓解期,缓解期低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IL-4、IL-8与FEV1%、FEV1/FVC、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IL-4、IL-8参与了高原肺心病的气道炎症反应。检测血清IL-4、IL-8浓度变化可作为高原肺心病患者病情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肺心病 白介素-4 白介素-8 高原
下载PDF
热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8、γ-干扰素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申培红 李惠翔 +4 位作者 陈奎生 李苏宜 杨吉龙 李伟 魏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8(IL 8)、γ 干扰素 (γ IFN)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热疗前后血清sIL 2R、IL 8、γ IFN水平。结...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8(IL 8)、γ 干扰素 (γ IFN)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热疗前后血清sIL 2R、IL 8、γ IFN水平。结果 :热疗后患者血清sIL 2R水平显著降低 (t=2 .2 5 ,P <0 .0 5 ) ,IL 8水平显著增高 (t=1.83,P <0 .0 5 ) ,γ IFN显著升高 (t=2 .2 3,P <0 .0 5 ) ,并观察到热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提高IL 8、γ IFN的水平 ,从而有助于解除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白介素-8 Γ-干扰素 肿瘤免疫 治疗
下载PDF
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丹红通精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及其对分泌型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少英 何超拔 +7 位作者 游旭军 王友炼 覃湛 张兆磊 王伟光 金明昱 耿立果 彭泽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中药协定方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疾病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CP/CPPS(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 目的:观察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中药协定方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疾病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CP/CPPS(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70例,予磁振磁电疗法并联合丹红通精方口服;对照1组71例,予磁振磁电疗法治疗,对照2组69例,予丹红通精方口服;6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前列腺液中sIgA、VCAM-1、IL-8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实际完成例数分别为68、67、6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9.10%、78.46%,实验组与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或不适评分为(4.61±2.37)、(5.86±3.26)、(6.94±2.25)分,排尿异常症状评分为(2.98±1.75)、(3.85±2.01)、(3.94±1.9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3.26±1.87)、(4.54±2.13)、(4.69±1.72)分,NIH-CPSI总评分为(10.64±5.91)、(4.59±6.87)、(15.54±5.76)分,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5.56±3.42)、(7.37±4.57)、(8.16±3.65)分,实验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sIgA(Z=-7.170)、VCAM-1(Z=-7.182)、IL8(Z=-7.18)显著降低;对照1组sIgA(Z=-7.032)、VCAM-1(Z=-7.130)、IL8(Z=-7.116)显著降低;对照2组sIgA(Z=-6.802)、VCAM-1(Z=-6.973)、IL8(Z=-6.768)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sIgA、VCAM-1、IL-8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丹红通精方对气滞血瘀证CP/CPPS的治疗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sIgA、VCAM-1、IL-8等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促进局部炎性物质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 气滞血瘀 磁振磁电疗法 丹红通精方 分泌型IGA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8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γ-干扰素产生及对转录激活物-1磷酸化和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新宇 钱之玉 +1 位作者 高纪伟 郑家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γ-干扰素(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和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植物血凝素(PHA-L)刺激人PBMC和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作...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γ-干扰素(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和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植物血凝素(PHA-L)刺激人PBMC和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作为刺激信号诱导HaCaT细胞,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8的产生,免疫印迹法检测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1(STAT1)及其磷酸化STAT1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HA-L诱导的人PBMCIFN-γ蛋白产生(P<0.05,P<0.01,P<0.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96×10-11mol/L。对rhIFN-γ引起的HaCaT细胞IL-8分泌升高现象亦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IC50值约为1.15×10-13mol/L。对1000U/mlrhIFN-γ刺激的HaCaT细胞总的STAT1表达无影响,显著抑制磷酸化STAT1的表达(P<0.01),IC50值约为9.45×10-11mol/L。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中STAT1的磷酸化和产生IL-8的病理性效应3个关键环节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角质形成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8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献 王国兴 +3 位作者 周敏燕 冯云 吴琦 冉玉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 (UVB)对人角质形成细胞 (HKC)分泌白介素 - 8(IL - 8)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的 U VB照射体外培养的 HKC,2 4 h后用 EL ISA法检测上清液中 IL - 8的质量浓度 ;以及在相同强度UVB照射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 HKC分...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 (UVB)对人角质形成细胞 (HKC)分泌白介素 - 8(IL - 8)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的 U VB照射体外培养的 HKC,2 4 h后用 EL ISA法检测上清液中 IL - 8的质量浓度 ;以及在相同强度UVB照射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 HKC分泌 IL - 8的水平。结果  U VB照射可使 HKC分泌 IL - 8增加 ,该效应在 10~4 0 m J/ cm2 时呈强度依赖性 ,UVB强度为 2 0~ 70 m J/ cm2 时各组 IL - 8质量浓度与对照组 (0 m J/ cm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HKC接受 30 m J/ cm2 U VB照射后 ,其 IL - 8的分泌在 1h内开始增加 ,12 h达到高峰 ;照射后 3h、6 h、12 h、2 4 h时 HKC分泌 IL - 8的水平与 0 h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U VB可使 HKC IL - 8分泌增加 ,该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强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白介素-8
下载PDF
常用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分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云璧 瞿幸 牛福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8味中药提取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多数中药表现出抑制...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8味中药提取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多数中药表现出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牡丹皮、赤芍、金银花、拳参、全蝎、苦参还表现出拮抗TNF-α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8的作用。结论初步证明几种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具有抑制TNF-α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分泌IL-8作用,从细胞生物学水平探讨了中药抗银屑病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药 角质形成细胞 白介素-8 细胞生长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伟 王剑 +1 位作者 蒋艳波 许梅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74-1076,共3页
背景与目的:乌司他丁是一种从健康男子尿液中提取的广谱水解酶抑制剂。目前尚未有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时肺泡炎性反应是否有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拟观察肺叶切除术中患者单肺通气时肺泡白介素-8(IL-8)水平的改变,以及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时... 背景与目的:乌司他丁是一种从健康男子尿液中提取的广谱水解酶抑制剂。目前尚未有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时肺泡炎性反应是否有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拟观察肺叶切除术中患者单肺通气时肺泡白介素-8(IL-8)水平的改变,以及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时肺泡IL-8的影响。方法:术中需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ASAⅡ~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使用5000u/kg乌司他丁的试验组(Ⅰ组)以及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在单肺通气开始、单肺通气1h、单肺通气2h、手术结束时分别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浓度水平,并观察其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单肺通气2h后肺泡灌洗液中IL-8浓度水平为(160.85±46.58)ng/L,较单肺通气前犤(128.26±35.35)ng/L犦上升,表明单肺通气和/或手术刺激导致肺泡炎性反应;(2)试验组肺泡灌洗液中IL-8浓度水平在单肺通气2h以及手术结束分别为(140.32±41.25)ng/L、(156.74±43.58)ng/L,较对照组犤(134.48±40.51)ng/L、(160.85±46.58)ng/L、(172.41±52.60)ng/L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单肺通气患者肺泡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术中 单肺通气 白介素-8 广谱水解酶抑制剂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炎症痛兔血清皮质醇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勇 刘菊英 +3 位作者 朱涛 秦成名 傅南安 杨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反应、血清皮质醇(CS)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用手术法在兔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SGB组(B组)和对照组(C组)。B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反应、血清皮质醇(CS)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用手术法在兔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SGB组(B组)和对照组(C组)。B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5ml致痛,A组同样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痛前10min,B组经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ml,A和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痛前10min(T0)、致痛后10(T1)、60(T2)和120min(T3)取静脉血,放免法测血清CS和IL8浓度。结果SGB后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反应明显缓解。C组致痛后血清CS浓度显著升高,在T2时点达高峰(P<0.01);B组致痛后血清CS浓度无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T2和T3时点血清IL8浓度较T0及T1时点显著升高(P<0.01);B组T2和T3时点血清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P<0.01)。结论SGB可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反应,可抑制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血清CS和IL8浓度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其治疗炎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福尔马林致痛 皮质醇 白介素-8 炎症
下载PDF
葛根素对损伤内皮细胞白介素-8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连胜 李妍 +1 位作者 马佐英 刘俊荣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304(ECV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304(ECV304)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8(IL-8)含量。[结果]HCY明显增加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葛根素高剂量组则可减少因HCY诱导损伤内皮细胞趋化因子IL-8的分泌。[结论]葛根素高剂量组可通过抑制损伤的ECV304细胞分泌IL-8,从而保护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白介素-8
下载PDF
凉血消风汤加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艳秋 孔祥君 +1 位作者 代维维 聂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凉血消风汤加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及对外周血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了4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凉血消风汤治疗前后外周血IL-8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凉血消风汤的疗效。[结... [目的]探讨凉血消风汤加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及对外周血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了4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凉血消风汤治疗前后外周血IL-8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凉血消风汤的疗效。[结果]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8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有效,可能通过降低IL-8的水平,抑制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聚集,减轻局部炎症,从而减轻血热型银屑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消风汤 血热型银屑病 白介素-8
下载PDF
血清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佳 杨伟 +1 位作者 韩蕊 但小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老年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5例GERD患者根据病理特征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老年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5例GERD患者根据病理特征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组(EE组),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组(BE组)以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组(NERD组),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人员血清VIP、IL-8及TNF-α水平,比较不同类型GERD患者24小时食管pH指标。结果不同类型GERD患者血清VIP、IL-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EE组患者血清VIP、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BE组、NERD组(P<0.05)。EE组患者DeMeester评分、最长反流时间、重度酸暴露比、总反流次数及无效食管运动比例均大于BE组和NERD组(P<0.05);而BE组患者DeMeester评分、最长反流时间以及总反流次数又明显大于NERD组(P<0.05)。结论 VIP及炎症因子在GER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血清VIP、IL-8、TNF-α及24h食管pH进行检测有助于GERD类型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起 刘瑞风 +2 位作者 王丽 张开明 尹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54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至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和GM-CSF的水平。结果:90%以上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人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M-CSF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8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基质细胞 白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