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4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白僵菌的分类
1
作者 魏万勇 蒲涛 +1 位作者 陈雪 刘渝铃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3,114,共4页
白僵菌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也应用于白僵蚕人工饲养。众多文献研究涉及白僵菌,但关于其分类很不统一甚至混乱。真菌分类系统复杂多样,形态学特征是传统分类学的主要依据,结合微生物分类学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白僵菌传统... 白僵菌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也应用于白僵蚕人工饲养。众多文献研究涉及白僵菌,但关于其分类很不统一甚至混乱。真菌分类系统复杂多样,形态学特征是传统分类学的主要依据,结合微生物分类学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白僵菌传统分类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多样的分类依据,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微生物分类学 形态特征 分类系统 分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的致病性及侵染显微观察
2
作者 张瀚文 陈汝婷 +7 位作者 许建娇 周俊华 石鹏 杨青山 韩俊 初奎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是4株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编号分别为Bbz1、Bbz2、Bbz3和Bbz4);2)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测定,4株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毒力并不相同,其中,菌株Bbz4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幼虫致死率达到100%,LC50为3.68×10^(5)孢子/m L,对成虫毒杀效果最好的是菌株Bbz1,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成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27×10^(6)孢子/m L;3)使用菌株Bbz4和菌株Bbz1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接种0~12 h时,菌株分生孢子接触并附着在长林小蠹体表;接种18 h时,发现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接种36 h时,发现有菌丝向内穿透体壁的现象出现;接种72 h时,菌丝伸出体外;接种96~120 h时,整个虫体被菌丝覆盖。【结论】确定了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到的是4株不同球孢白僵菌,其中菌株Bbz4和Bbz1分别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致病性最强,并确定接种后不同时间节点上白僵菌的侵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长林小蠹 扫描电镜 侵染过程 致病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燕麦粉和小米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
3
作者 邢杨 牛宇敏 +3 位作者 靳玉慎 李会 徐鑫 张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34-24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性食品燕麦粉和小米粉中白僵菌素(beauvercin,BEA)、恩镰孢菌素A、恩镰孢菌素A_(1)、恩镰孢菌素B和恩镰孢菌素B_(1)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水-甲酸(84:15:1,V:V:V)提取、经过O... 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性食品燕麦粉和小米粉中白僵菌素(beauvercin,BEA)、恩镰孢菌素A、恩镰孢菌素A_(1)、恩镰孢菌素B和恩镰孢菌素B_(1)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水-甲酸(84:15:1,V:V:V)提取、经过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Waters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以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BEA和4种恩镰孢菌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0.05μg/kg,定量限为0.05~0.15μg/kg。按线性范围的最低浓度、中浓度和最高浓度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83.6%~105.2%和88.5%~10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8.2%和1.3%~3.2%(n=6)。对北京市采集的10份燕麦粉和10份小米粉样品进行检测,5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恩镰孢菌素B和恩镰孢菌素B_(1)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以实现对燕麦粉和小米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白僵菌 恩镰孢菌素 小米粉 燕麦粉
原文传递
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及菌株复壮研究
4
作者 陈记娟 朱碧锋 +2 位作者 李皓龙 SHAUKAT Ali 吴建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连续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龄幼虫毒力、产孢量的影响,并进行菌种复壮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继代培养10代,得到F_(1)~F_(10)代菌株并测定产孢量。采用浸虫法分别用F_(1)~F_(10)代菌株处理斜纹夜蛾二龄幼虫,测定其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建立模型分析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代数、毒力与产孢量的关系及毒力退化规律。采用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比较复壮前后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效果,并测定产孢量。【结果】球孢白僵菌F_(1)~F_(5)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无显著差异,处理7 d时校正死亡率为42.44%~45.22%,而F_(6)、F_(8)、F_(10)代菌株对二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降至37.00%、22.94%、12.17%。F_(1)~F_(5)代菌株产孢量为9.65~10.43×10^(8)CFU/mL,F_(6)、F_(8)、F_(10)代菌株产孢量分别降至7.62×10^(8)、5.14×10^(8)、4.69×10^(8)CFU/mL。建立模型发现,菌株继代培养到F_(5)代后,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且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继代培养代数较少的菌株产孢量较高,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活虫复壮法对F_(4)、F_(6)、F_(8)、F_(10)代菌株进行复壮后,菌株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50%,且均高于原始菌株的最高致死率,复壮后菌株的产孢量均高于复壮前的产孢量。【结论】球孢白僵菌在继代培养4~5代后,产孢量逐代下降,对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也逐代降低,需进行菌种复壮;采用活虫复壮法可将继代后的球孢白僵菌恢复或提高至原有特性;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作为评价其毒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斜纹夜蛾二龄幼虫 复壮 毒力 产孢量 校正死亡率
下载PDF
一株侵染松墨天牛幼虫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
5
作者 陈雅妮 蔡守平 +2 位作者 林俨 曾丽琼 詹芳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13,32,共6页
于2023年,对采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僵虫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株虫生真菌(BbWYZ-06),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性。... 于2023年,对采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僵虫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株虫生真菌(BbWYZ-06),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BbWYZ-06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和RNA聚合酶Ⅱ的第2亚基(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Ⅱ,RPB2)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株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聚在同一分支,因此将菌株BbWYZ-06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在25℃下,菌株BbWYZ-06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为(2.54±0.25) mm·d^(-1),培养第15天时的产孢量为(2.11±0.23)×10^(8)个·cm^(-2)。菌株BbWYZ-06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悬浮液为1.0×10^(7)个·mL^(-1)时,松墨天牛幼虫第7天累计死亡率达93%,LT50值为3.95 d,在松墨天牛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球孢白僵菌 BbWYZ-06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应用白僵菌防治花生蛴螬的研究
6
作者 时荣荣 王庆雷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布氏白僵菌BJ4-28菌株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在含有白僵菌2×10^(3) CFU/g、2×10^(4)CFU/g、2×10^(5)CFU/g、2×10^(6)CFU/g、2×10^(7)CFU/g的土壤中,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 本试验研究了布氏白僵菌BJ4-28菌株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在含有白僵菌2×10^(3) CFU/g、2×10^(4)CFU/g、2×10^(5)CFU/g、2×10^(6)CFU/g、2×10^(7)CFU/g的土壤中,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5.56%、8.33%、27.78%、61.11%、83.33%,高浓度下LT50为15.69 d。将该菌株制成含量为1×10^(10)CFU/g的可湿性粉剂,在播种期时随花生一起施入土壤,评价其对蛴螬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播种时施入白僵菌BJ4-28菌株能有效控制蛴螬危害,以8 kg/亩菌剂最为理想,防治效果可达79.45%,与对照(清水)相比增产18.21%,化学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蛴螬 花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炮制白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李臻阳 封云铧 +5 位作者 顾潇 商娟 李雪娇 胡雨 邹建东 许美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探究不同炮制白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PLC-UV法分别测定不同批次白僵蚕与炒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的含量,利用SPSS 26.0软件将白僵蚕和炒僵蚕的单体质量、长度、直径、丝腺环数与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 为探究不同炮制白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PLC-UV法分别测定不同批次白僵蚕与炒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的含量,利用SPSS 26.0软件将白僵蚕和炒僵蚕的单体质量、长度、直径、丝腺环数与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僵蚕中草酸铵和白僵菌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这两个成分含量与白僵蚕外观性状也均呈显著正相关;炒僵蚕中白僵菌素含量与外观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而草酸铵含量与白僵菌素含量及各外观性状指标均无相关关系。该结果可为白僵蚕、炒僵蚕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为炒僵蚕炮制工艺的规范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蚕 草酸铵 白僵菌 含量测定 外观性状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长须刺蛾生物学特性及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
8
作者 李晓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长须刺蛾(Hyphorma minax Walker)是油茶、枫香以及油桐等树种的主要害虫。2019—2022年,对福建福州、宁德等地油茶、枫香林开展调查,对长须刺蛾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同时在油茶林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 长须刺蛾(Hyphorma minax Walker)是油茶、枫香以及油桐等树种的主要害虫。2019—2022年,对福建福州、宁德等地油茶、枫香林开展调查,对长须刺蛾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同时在油茶林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表明:长须刺蛾在福州、宁德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茧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第1代发生在5—9月,第2代(越冬代)发生在8月—翌年6月。林间利用球孢白僵菌1×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9 d幼虫死亡率为81.3%~85.0%,防治效果为79.7%~83.8%。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长须刺蛾幼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须刺蛾 生物学特性 白僵菌 生物防治 油茶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的球孢白僵菌对紫外辐射的耐受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自宏 陈凯 +1 位作者 杨晓娜 王有志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将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170~3100 m)的2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分生孢子用相同强度的紫外光辐射处理,用稀释涂布法计算存活的孢子数量,根据处理前后的孢子数计算各菌株的孢子存活率和紫外致死率,分析球孢白僵菌的紫外耐逆性与生境... 将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170~3100 m)的2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分生孢子用相同强度的紫外光辐射处理,用稀释涂布法计算存活的孢子数量,根据处理前后的孢子数计算各菌株的孢子存活率和紫外致死率,分析球孢白僵菌的紫外耐逆性与生境海拔间的关系,筛选紫外耐逆性较强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紫外光处理后,所有菌株的孢子存活率都受到了抑制,不同菌株受紫外线影响的差异较大。菌株的孢子存活率与生境海拔呈低度正相关,低、中、高三种海拔生境的菌株对紫外线耐逆性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的菌株紫外线耐逆性相对较强;筛选到四株对紫外耐逆性较好的菌株(中海拔菌株BUB-1500和高海拔菌株BUB-2200、BUB-2500、BUB-3100),其中菌株BUB-2200的耐逆性最好(孢子存活率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高黎贡山 不同海拔 紫外耐受性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琳 江斌 +1 位作者 吴胜会 张世忠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1-2,共2页
鸡皮刺螨是中小型蛋鸡场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以往养殖户都采用有机磷农药或其他兽药进行防控,对人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验证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患病鸡群分别采用球孢白僵菌和辛硫磷进行杀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A... 鸡皮刺螨是中小型蛋鸡场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以往养殖户都采用有机磷农药或其他兽药进行防控,对人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验证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患病鸡群分别采用球孢白僵菌和辛硫磷进行杀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A组(球孢白僵菌组)用药后5 d、10 d、15 d和20 d时螨虫减少率分别为59.6%、74.1%、76.6%和82.7%,B组(辛硫磷组)用药后5 d、10 d、15 d、20 d时螨虫减少率分别为86.8%、85.2%、85.4%和75.1%,两组在用药后10 d、15 d、20 d时螨虫减少对比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具有较好驱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鸡皮刺螨 驱杀效果
下载PDF
华北大黑鳃金龟致病球孢白僵菌JCF的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11
作者 曹伟平 程佳旭 +3 位作者 丰硕 赵聚莹 陈丹 宋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9-1008,共10页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果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防...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果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罹患病害的华北大黑鳃金龟虫尸上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及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JCF;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JCF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JCF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浸渍法和田间模拟试验测定其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JCF菌株菌落初期为白色绒状,后期变为黄色或浅黄色絮状,背面无色。产孢细胞呈瓶状簇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呈穗状,着生在营养菌丝上;分生孢子单生,透明,近球形,直径(2.0~3.5)μm×(1.5~2.0)μm。rDNA-ITS序列分子鉴定表明菌株JCF为球孢白僵菌。这一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为2.124×10^(7)孢子/mL,用其2×10^(8),1×10^(8)和5×10^(7)孢子/mL孢悬液处理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时,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_(50))值分别为6.267,6.852和7.455 d;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2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5.47×10^(6),1.59×10^(8),2.50×10^(8)孢子/mL;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和2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8.6和18.6 d;5×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2和3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10.3和13.2 d。田间模拟试验2×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JCF孢悬液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致病效果。【结论】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为开发白僵菌制剂防治金龟科害虫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对生物防治金龟科害虫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华北大黑鳃金龟 致病力 RDNA-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飞行参数筛选
12
作者 张强 朱晓敏 +3 位作者 赫思聪 高悦 李启云 田志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9-796,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飞行参数,本文利用大疆公司T20型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探索不同飞行参数(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对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单位面积内球孢白僵菌孢子沉积个数)的影响... 为筛选出适合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飞行参数,本文利用大疆公司T20型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探索不同飞行参数(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对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单位面积内球孢白僵菌孢子沉积个数)的影响,对筛选出的最优飞行参数进行田间试验并调查防治效果。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两个因素分别对单位面积内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飞行高度因素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当飞行高度为1.5 m、飞行速度为3.0 m/s~5.0 m/s时,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高于其他处理;当飞行高度为1.5 m、飞行速度为5.0 m/s时,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5.34%。通过本研究,确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飞行参数为飞行高度1.5m,飞行速度5.0m/s,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可达75.34%以上。由此可见,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二化螟 球孢白僵菌 飞行参数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耐逆性研究
13
作者 陈名君 李俊 黄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5,共11页
球孢白僵菌孢子是应用最广泛的真菌杀虫剂关键因子,为了解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抗逆能力的影响,从采集自全国不同温区3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生长快、产孢量大的菌株——RCEF5609、RCEF5746、RCEF5688、RCEF6200... 球孢白僵菌孢子是应用最广泛的真菌杀虫剂关键因子,为了解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抗逆能力的影响,从采集自全国不同温区3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生长快、产孢量大的菌株——RCEF5609、RCEF5746、RCEF5688、RCEF6200和RCEF6857。采用营养丰富度不同的常用培养基(PDA、SDAY和MEA)和不同培养时间两个方面研究菌株耐热和抗紫外性,并分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RCEF6200和RCEF5688分生孢子发芽率最高,抗逆性最强,RCEF5609孢子萌发率最低,抗逆性最弱;营养贫瘠的PDA较营养丰富的SDAY和MEA产生的孢子更有利于耐热和抗紫外,培养7 d的分生孢子抗逆性更强。进一步分析抗逆性最强的菌株RCEF6200和抗逆性最弱的菌株RCEF5609抗逆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菌株RCEF6200和RCEF5609逆境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在PDA培养基上和7 d的培养条件下,较其他处理中耐热性和抗紫外线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增加,可见抗逆相关基因转录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研究为生产抗逆性强的球孢白僵菌菌剂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耐热性 紫外胁迫 培养时间 培养基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白僵菌素
14
作者 周站云 郭月玲 +3 位作者 周博 李敏 彭亮 王崔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39-43,共5页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白僵菌素,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僵菌素发酵液乙醇浸泡液经HZ801树脂吸附(上柱液酒精度40%、上柱流速2.0 BV·h^(-1))、80%乙醇解吸、乙酸乙酯萃取、3.0%~5.0%活性炭脱色、异丙醚结晶和重结...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白僵菌素,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僵菌素发酵液乙醇浸泡液经HZ801树脂吸附(上柱液酒精度40%、上柱流速2.0 BV·h^(-1))、80%乙醇解吸、乙酸乙酯萃取、3.0%~5.0%活性炭脱色、异丙醚结晶和重结晶,可得到HPLC含量高于98.5%的精粉。该工艺绿色环保,树脂和有机溶剂均可回收再利用,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乙酸乙酯 萃取 异丙醚 结晶
下载PDF
分离自八角叶甲的白僵菌菌株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15
作者 邹东霞 廖旺姣 黄乃秀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定5个菌株对八角叶甲的毒力,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落直径最大的为菌株YJ-43;菌株YJ-22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最高,毒力最强。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叶甲 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鉴定
下载PDF
白僵菌颗粒剂对土壤中茶丽纹象甲的防治效果
16
作者 李慧玲 刘丰静 +3 位作者 张辉 李良德 李金玉 王定锋 《茶叶学报》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白僵菌是控制茶丽纹象甲种群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明确不同剂量白僵菌颗粒剂对茶园丽纹象甲幼虫、蛹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茶丽纹象甲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期筛选到的白僵菌Bb338菌株,利用大米发酵制成颗粒剂拌土后... 【目的】白僵菌是控制茶丽纹象甲种群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明确不同剂量白僵菌颗粒剂对茶园丽纹象甲幼虫、蛹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茶丽纹象甲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期筛选到的白僵菌Bb338菌株,利用大米发酵制成颗粒剂拌土后,按照3种剂量(7.50、3.75、1.50 g·m^(-2))分别均匀撒施在茶蓬下方地表和茶行间,调查土壤中丽纹象甲幼虫和蛹的数量。【结果】撒施白僵菌颗粒剂7.50 g·m^(-2),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为60.23%;施药后30 d,防治效果达73.68%。施药后40 d,施高、中、低剂量白僵菌颗粒剂防治效果依次为71.93%、68.63%和27.27%。【结论】撒施高剂量(7.50 g·m^(-2))白僵菌颗粒剂对茶丽纹象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丽纹象甲 白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白僵菌对二化螟致病力及与Bt混用协同作用研究
17
作者 于洪春 王紫君 +1 位作者 任中杰 李柏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5,共9页
文章研究3株来源不同的白僵菌株对二化螟幼虫致病性及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混用对致病力协同作用,结果表明,3株白僵菌株对二化螟幼虫均表现出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球孢白僵菌Bb-YM致病力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Bb170428和布氏白僵菌NEAU... 文章研究3株来源不同的白僵菌株对二化螟幼虫致病性及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混用对致病力协同作用,结果表明,3株白僵菌株对二化螟幼虫均表现出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球孢白僵菌Bb-YM致病力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Bb170428和布氏白僵菌NEAU30305,对2、3龄幼虫致病力更高,显著高于对其他虫龄幼虫致病力。菌株Bb-YM以LC_(50)和LC_(80)浓度处理越冬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90%和92.09%,成虫羽化率仅为13.04%和2.90%。菌株Bb-YM与菌株Bt64混用对二化螟幼虫致病力具有协同增加作用,并显著缩短幼虫致死中时间,与菌株Bt64 LC_(50)和LC_(70)混用增效比达2.1373和3.9663。研究结果对开展白僵菌绿色防控二化螟和菌株高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致病力 二化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 致死中时间 增效比
下载PDF
白僵菌产酶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18
作者 段先莉 贾子民 +4 位作者 许炎芬 龙同 王砚妮 李文静 赵锦芳 《湖北植保》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白僵菌属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球孢白僵菌为该属典型虫生真菌,因其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致病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白僵菌的致病机理、产酶特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僵菌属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球孢白僵菌为该属典型虫生真菌,因其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致病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白僵菌的致病机理、产酶特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白僵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丽纹象甲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楠霞 罗宗秀 +4 位作者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陈宗懋 蔡晓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4-1112,共9页
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亟需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为筛选出可防治茶丽纹象甲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从田间采集了自然感病致死的茶丽纹象甲幼虫僵虫并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形态学特征... 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亟需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为筛选出可防治茶丽纹象甲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从田间采集了自然感病致死的茶丽纹象甲幼虫僵虫并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Maure 1.1。在自然化蛹和羽化温度(22℃)条件下,茶丽纹象甲幼虫在接种1×10^(5)~1×10^(8)个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Maure 1.1孢子液后,其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用最大浓度孢子通过浸虫和拌土法处理11 d时,茶丽纹象甲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7%和73.33%,LC_(50)分别为2.00×10^(3)和1.11×10^(3)个孢子/mL,LT_(50)分别为7.87和7.84 d。上述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aure 1.1对茶丽纹象甲幼虫具有致病活力,可作为茶丽纹象甲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丽纹象甲 球孢白僵菌 分离鉴定 致病力测定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关于白僵菌分类和应用的三个问题
20
作者 魏万勇 《四川蚕业》 2023年第2期60-62,共3页
白僵菌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真菌杀虫剂,也可应用于白僵蚕人工饲养,本文提出其分类和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探讨。
关键词 白僵菌 分类 生物农药 僵蚕饲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