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0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性基因鉴定
1
作者 钟小惠 蒋哲 +4 位作者 陆守腾 黄福钢 王彩先 农保选 邱永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构建定位群体,并进行基因定位及克隆。【结果】筛选出苗期抗Ⅴ型菌的水稻品种20个,成株期8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4个;苗期抗Ⅸ型菌的水稻品种34个,成株期9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1个。其中,供试水稻品种‘BX02’在2个时期对Ⅴ型菌株抗性表现极佳。‘BX02’与‘9311’杂交构建的F2遗传群体,抗性位点被定位在5号染色体,极大似然函数值达到40.6,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水稻抗白叶枯病Ⅴ型菌xa5基因,序列扩增分析验证为白叶枯抗性基因xa5。【结论】筛选出在2个时期均抗白叶枯病Ⅴ型菌的水稻品种4个,抗Ⅸ型的水稻品种1个,为水稻抗白叶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水稻白叶枯病 基因定位 xa5 抗性基因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丹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而抗病基因的发掘及其功能研究是进行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已... 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BB)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而抗病基因的发掘及其功能研究是进行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已有48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国际注册或期刊报道,其中17个基因已成功克隆和鉴定。本文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和育种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3
作者 李建忠 沈颖 +5 位作者 梁伟芳 江建锋 徐刚勇 王晓东 陈建兵 杨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57-961,共5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预防控制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白叶枯病杂交晚籼组合华盛优1918的选育
4
作者 严秋平 廖天一 +6 位作者 张国文 康福利 孙兴强 张阳军 卢憬 纪建军 邓燕燕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华盛优1918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华盛A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华恢1918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49号,... 华盛优1918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华盛A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华恢1918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49号,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在桂中稻区南部和桂南稻区作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华盛优1918 优质 白叶枯病 选育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研究
5
作者 卢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以桂育黑糯为试验品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中选取7种登记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了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测定了水稻产量。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水剂7 500 mL/hm^(2)、20%噻菌铜悬浮剂1 200 mL/hm^(2)、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9 000 mL/hm^(2)、45%代森铵水剂750 mL/hm^(2)、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750 g/hm^(2)、20%噻森铜悬浮剂1 800 mL/hm^(2)、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处理的病株防效为56.7%~73.0%,病指防效为58.1%~76.7%,产量在6 189.0~6 729.0 kg/hm^(2)之间。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最好,其次为20%噻森铜悬浮剂,综合考虑防效和产量,还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水剂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药剂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6
作者 贾军杰 《新农业》 2024年第3期10-10,共1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中普遍发生,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水稻染病后,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用,水稻产量降低。1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携带病菌的种子和病残体是水稻白叶枯...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中普遍发生,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水稻染病后,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用,水稻产量降低。1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携带病菌的种子和病残体是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初侵染源,病菌可经风雨、灌溉和人为活动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病残体 水稻黄单胞菌 初侵染源 发病条件 水稻种植 光合作用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新种质创制成功
7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2期17-17,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基因编辑等方法,快速创制出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种质,为水稻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策略。南粳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基因编辑等方法,快速创制出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种质,为水稻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策略。南粳46稻种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品种之一,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但是,南粳46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两种病害只具有中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条斑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 白叶枯病 广谱抗性 作物科学 生物育种 科研单位
下载PDF
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王金开 +5 位作者 陈小林 李其利 唐利华 黄穂萍 郭堂勋 玉延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828,共14页
【目的】分析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ae,Xoo)侵染不同时间点的水稻转录组数据,了解其响应侵染过程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明确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感病机制以及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含... 【目的】分析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ae,Xoo)侵染不同时间点的水稻转录组数据,了解其响应侵染过程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明确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感病机制以及培育新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含有广谱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品系CBB23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接种高致病性的野生型Xoo菌株N3-1,将接种0、48和72 h水稻样品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以|log2Fold Change|≥1,且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果】RNA-Seq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约54.63 Gb Clean data,样品平均数据量约为6.07 Gb,Q30碱基准确率在94.34%及以上。与对照组0 h相比,水稻CBB23在接种48和72 h两个时间点分别鉴定出2361和2117个DEGs,其中48 h上调基因1650个、下调基因711个,72 h上调基因1440个、下调基因677个。GO富集结果表明,水稻的DEGs显著富集于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及二萜类的生物合成。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富集于苯丙氨酸和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DEGs的分析结果表明,SWEET基因家族中的OsSWEET14基因在接种后表达明显升高,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在接种后几乎没有表达。对转录因子中的WRKY家族进行分析,发现与Xoo抗病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表达明显下降。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表达明显升高,丝裂原活化激酶(MAPK)表达不变。qRT-PCR的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RNA-Seq结果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水稻CBB23在抵御白叶枯病菌菌株N3-1侵染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及次级代谢过程明显增强;感病基因OsSWEET14在侵染过程中被诱导表达,可能是水稻中被调控的关键感病基因之一。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表达既有上调也有下调。表明水稻在响应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转录调控网络变化,通过信号通路之间的信号传递,进而调控整个抗(感)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DEGs) 白叶枯病
下载PDF
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洁 王春连 +3 位作者 樊金娟 章琦 孔繁玲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73-1376,共4页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相关基因 MRNA差异显示法 白叶枯病 分离 白叶枯病抗性 防卫基因 调控基因 白叶枯病
下载PDF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籼稻新种质R156的创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跃 肖宁 +9 位作者 吴云雨 余玲 潘存红 李育红 周长海 季红娟 黄年生 张小祥 左示敏 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基因聚合 核心种质
下载PDF
海南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伟雅 刘自然 +5 位作者 云勇 唐清杰 周世圳 肖晓蓉 郑晓明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抢救性收集和保护海南省野生稻资源,2021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海南省野生稻调查、异位保护及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本研究对海南省的11个县市的17个乡镇21个野生稻分布点... 为抢救性收集和保护海南省野生稻资源,2021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海南省野生稻调查、异位保护及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工作。本研究对海南省的11个县市的17个乡镇21个野生稻分布点进行考察,发现有9个分布点处于濒危状态,7个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仅2个野生稻保护区未受干扰和3个分布点受到轻微干扰。抢救性收集野生稻资源210份,统一保存于国家野生稻种质圃。同时,本研究使用毒性强、致病性广的白叶枯病菲律宾致病小种6(PXO99),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本次考察收集的145份普通野生稻和47份药用野生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最终筛选出5份高抗白叶枯病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研究和育种奠定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野生稻 异位保护 白叶枯病 抗性鉴定
原文传递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4 位作者 李成荃 张端品 吴爽 王德正 杜士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85-690,共6页
本研究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籼型低温敏不育系399S为低温核不育系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低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聚合双亲的有利性状,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317... 本研究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籼型低温敏不育系399S为低温核不育系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低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聚合双亲的有利性状,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399S稳定的育性和双亲的优良经济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水稻 不育起点温度 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抗稻白叶枯病 XA21基因 白叶枯病
下载PDF
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发生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夏萌 沈丽丽 +3 位作者 闫佳丽 王勇 徐正银 陈功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的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抗(感)病基因(R或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就tal基因与水稻R或S基因的协同进化进行了分析,结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黄单胞菌 白叶枯病 条斑病 TALE蛋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士伟 张彦 +1 位作者 孙立华 高东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339-344,共6页
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且已成为研究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模式,对该病的研究对其它病害有借鉴意义。目前已鉴定出29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17个基因被定位到染色体上,4个基因已被克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已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 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且已成为研究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模式,对该病的研究对其它病害有借鉴意义。目前已鉴定出29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17个基因被定位到染色体上,4个基因已被克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已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方法育成了一些抗病新品系,展示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 分子育种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研究 转基因方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染色体
下载PDF
元江普通野生稻中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与分析
15
作者 卢源达 钟巧芳 +5 位作者 王波 张敦宇 殷富有 王玲仙 程在全 陈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元江普通野生稻(YP)是一份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种质材料,同时其也拥有大量的抗性(R)基因。为了鉴定元江普通野生稻中含有目前已知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情况。以元江普通野生稻(YP)、渗入系后代(L214和G252)及其渗入系的感病亲本栽培稻合系3... 元江普通野生稻(YP)是一份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种质材料,同时其也拥有大量的抗性(R)基因。为了鉴定元江普通野生稻中含有目前已知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情况。以元江普通野生稻(YP)、渗入系后代(L214和G252)及其渗入系的感病亲本栽培稻合系35(HX35)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接菌鉴定、功能标记检测、同源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来评价这些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接菌鉴定结果显示,YP、L214、G252对供试的白叶枯病菌C1、C2、C3、C4、C5、C6、C7、C9和PXO99^(A)均表现出抗性且病斑长度均小于2 cm;而HX35对供试的9个菌株均表现出感病且病斑长度远超6 cm。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YP中含有Xa10的同源基因,HX35、L214、G252中含有xa23的感病同源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抗病基因Xa10与YP中的Xa10启动子的效应因子结合元件(EBE_(AvrXa10))区域序列差异较大。同样地,隐性感病基因xa23与HX35、L214和G252中的xa23启动子的效应因子结合元件(EBE_(AvrXa23))区域序列一致。qRT-PCR结果显示,在接了PXO99^(A)菌株24 h后,YP、HX35、L214和G252中的免疫反应被激活,而YP中的Xa10和HX35、L214、G252中的xa23在所有处理时间段内均未被诱导表达。由此推测,YP、L214和G252中可能含有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渗入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
16
作者 高爱军 鲁湘 +4 位作者 刘勇 谭新球 戴建平 张玉烛 李巳夫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 为明确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感病品种玉针香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亿CFU/m L嗜硫小红卵菌HNI-1悬浮剂100、200、30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56.76%~69.48%,其中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667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3种浓度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在末次药后14 d为62.49%~72.98%,且30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这表明嗜硫小红卵菌HNI-1菌剂具有防控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嗜硫小红卵菌HNI-1 细菌性病害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共显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17
作者 彭建 肖友伦 +7 位作者 于江辉 张阳军 贾琳 唐小美 刘俊 周小平 余成 刘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目的】对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进行精准检测和世代跟踪,通过分子标记检测Xa7基因材料的纯合或杂合型。【方法】根据Xa7、xa7和无等位基因型序列的差异,通过Premier 5软件设计了含4条引物Xa7-F、Xa7-R、Xa7null-F、Xa7null-R的... 【目的】对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进行精准检测和世代跟踪,通过分子标记检测Xa7基因材料的纯合或杂合型。【方法】根据Xa7、xa7和无等位基因型序列的差异,通过Premier 5软件设计了含4条引物Xa7-F、Xa7-R、Xa7null-F、Xa7null-R的功能标记Xa7fun,且采用PCR方法分别对不同遗传资源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和验证,自然高温下于孕穗期对含Xa7基因的3份杂交改良系及亲本采用剪叶接种法接种7个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并于成熟期考察记录其农艺性状。【结果】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Xa7基因纯合型材料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的条带,无等位基因型材料Nip可扩增出大小为153 bp的条带,杂合体Nip/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153 bp的条带,共显性标记Xa7fun得到的电泳条带与引物设计时预测的目标片段完全吻合;18份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均未扩增出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说明这些材料均不含Xa7基因;杂交改良系Ry-1、Ry-2、Ry-3均仅含有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表明Xa7基因纯合;在高温下,华占对7个菌株表现为高感、中感或感病,R084除对菌株PX099感病外,对其余6菌株均为高抗、中抗或抗病,Ry-1对GDA2、HNA1-4、FuJ、GD1358、YN24等5个菌株为高抗或中抗,Ry-2对GDA2、GD1358、HNA1-4、PXO86、YN24等5个菌株为高抗或抗病,Ry-3对HNA1-4、FuJ、GDA2、GD1358、PXO86、YN24等6个菌株均为高抗或中抗。因此,Xa7基因的渗入对华占改良系Ry-1、Ry-2、Ry-3的白叶枯病抗性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3个改良系和亲本等农艺性状分析表明,3个改良系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介于R084和华占之间,Ry-1和Ry-3单株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华占和R084,Ry-2与华占、R084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与华占或R084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功能标记Xa7fun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水稻Xa7基因纯合型、杂合型等,而且Xa7基因的渗入不会造成杂交改良系重要农艺性状变差,可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分子育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Xa7基因 分子标记 抗性
下载PDF
秸秆焚烧对白叶枯病稻田中致病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18
作者 王彬浩 陈彦博 +5 位作者 刘荣杰 王冬群 董作珍 狄蕊 王笑 吴愉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0-852,共13页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解秸秆焚烧对稻田土壤中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从浙江省宁波市水稻白叶枯病暴发区分别采集土壤和稻茬样品,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解秸秆焚烧对稻田土壤中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从浙江省宁波市水稻白叶枯病暴发区分别采集土壤和稻茬样品,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稻茬内致病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土壤,秸秆焚烧后土壤中除了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其他理化特性变化不明显。秸秆焚烧前后致病菌群落多样性总体上差异不明显,但是秸秆焚烧导致稻茬内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的相对丰度急剧降低。秸秆焚烧后土壤和稻茬内ARGs相对丰度提高,但与秸秆焚烧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稻茬内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秸秆焚烧后致病菌和ARGs共存网络中正相关连接数占比有所下降。曼特尔(Mantel)分析表明:含水量(r=0.642,p<0.01)、pH值(r=0.582,p<0.05)、总有机碳含量(r=0.325,p<0.05)、总氮含量(r=0.570,p<0.01)和有效磷含量(r=0.311,p<0.05)与土壤ARGs组成密切相关;而溶解有机碳含量(r=0.275,p<0.05)和速效钾含量(r=0.312,p<0.05)与稻茬内ARGs组成相关,且溶解有机碳含量(r=0.201,p<0.05)显著影响稻茬内致病菌群落结构。综上所述,秸秆焚烧降低了稻茬内水稻黄单胞菌的相对丰度,暗示可以通过秸秆焚烧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同时,致病菌和ARGs正相关共存关系的减弱和MGEs相对丰度的降低也表明秸秆焚烧可能遏制潜在耐药致病菌的形成。鉴于对土壤生物复合污染影响的复杂性,秸秆焚烧对稻田致病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还需要长期定位试验来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白叶枯病 致病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下载PDF
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析
19
作者 陈晴晴 沈文杰 +1 位作者 胡逸群 张爱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7-101,共5页
通过分析2018—2021年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平,为安徽省水稻抗病良种引进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稻瘟病菌喷雾接种方法,在水稻苗期和抽穗期进行引种的抗稻瘟病鉴定试验,同时采用白叶枯病病菌剪叶接种方法,在水稻... 通过分析2018—2021年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平,为安徽省水稻抗病良种引进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稻瘟病菌喷雾接种方法,在水稻苗期和抽穗期进行引种的抗稻瘟病鉴定试验,同时采用白叶枯病病菌剪叶接种方法,在水稻孕穗期进行引种的抗白叶枯病鉴定试验,并利用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白叶枯病病级和抗病率对引种的抗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年引种中感稻瘟病的品种占比最高,抗病率为12.28%~29.25%,年度间抗病水平变化不大;引种感白叶枯病的品种占比最高,抗病率为2.04%~8.47%,年度间抗病水平呈上升趋势。籼稻(26.33%)对稻瘟病的抗性好于粳稻(12.22%),粳稻(10.00%)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好于籼稻(3.14%)。创两优银华粘、皖两优华占和浙糯优1号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农香24、泰优2806和浙优21表现为抗稻瘟病;圣糯1号、禾两优676、禾两优639表现为抗白叶枯病。以上水稻品种可以作为备选抗病品种引进安徽省内种植,但整体来说,2018—2021年引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表现均不太好,合理利用的同时仍要注意病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种水稻 抗病鉴定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率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EST标记及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利用 被引量:50
20
作者 王春连 戚华雄 +4 位作者 潘海军 李进波 樊颖伦 章琦 赵开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96-2001,共6页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EST标记,C189和CP02662。用该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EST标记位于Xa23基因的两侧,C189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CP02662靠端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3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标记辅助选择的正确率接近100%,已培育出3个将Xa23基因与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等性状聚合的水稻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XA23 水稻白叶枯病 EST标记 分子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近等基因系 日本水稻 白叶枯病 E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