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抗病品系选育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秋艳 臧国莲 +3 位作者 石英 王加才 王慧 于兰萍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病原之一。本文综述了白斑综合征病原体、诊断技术、传播途径、抗病品系选育研究进展,以便为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抗病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抗病品系 选育
下载PDF
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成硕 陈永成 +1 位作者 马晶晶 管晓陈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包括在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病理学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白斑综合征 进展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感染研究
3
作者 田海军 任胜杰 +1 位作者 杨治国 顾夕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大黄、黄芩、茵陈、地锦草、白术、板蓝根制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免疫、抗氧化能力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效果,在空白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和2.0%的复方中草药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14 d,分...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大黄、黄芩、茵陈、地锦草、白术、板蓝根制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免疫、抗氧化能力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效果,在空白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和2.0%的复方中草药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14 d,分析克氏原螯虾血清非特异免疫酶活、肝胰腺抗氧化能力及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感染能力。试验结果显示,以摄食空白饲料的克氏原螯虾为对照,摄食复方中草药制剂的克氏原螯虾血清溶菌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4.07%~16.20%(P<0.05)、12.96%~31.94%(P<0.05)、32.36%~39.87%(P<0.05)、36.50%~71.94%(P<0.05),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升了4.39%~25.76%(P<0.05)、32.85%~93.43%(P<0.05)、21.52%~55.10%(P<0.05),肝胰腺丙二醛含量降低了26.22%~45.05%(P<0.05)。此外,复方中草药制剂处理的克氏原螯虾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5 d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3.33%~31.67%(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具有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非特异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能力,且1.0%添加量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制剂 非特异免疫 抗氧化能力 白斑综合征 克氏原螯虾
下载PDF
一例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4
作者 周世明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
近年来,在万州区辖内,小龙虾养殖发展进度很快,但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显,尤其是小龙虾白斑综合征最为严重。笔者经过对小龙虾几年的病害研究,获取了很多经验,现就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小龙虾养... 近年来,在万州区辖内,小龙虾养殖发展进度很快,但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显,尤其是小龙虾白斑综合征最为严重。笔者经过对小龙虾几年的病害研究,获取了很多经验,现就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小龙虾养殖基本情况在万州区白羊镇鱼泉社区,一处藕塘中,养殖小龙虾10亩,池塘底部较平坦,淤泥浅黑色,水深1.3米,水质良好。在4月下旬,购进小龙虾种苗5万尾,规格为11厘米/尾,投放在藕塘中,同时投放鲢80尾/亩,规格180克/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池塘底部 白斑综合征 发展进度 病害研究 万州区 藕塘 病害问题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芹 张秋桠 姜永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5-650,共6页
引起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对虾病毒,对全球对虾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及早诊断WSS,防止WSS的传播和暴发,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对虾养... 引起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对虾病毒,对全球对虾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及早诊断WSS,防止WSS的传播和暴发,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对虾养殖场所的高灵敏度WSSV检测方法。该文针对保守区VP28序列设计和优化了一种可以特异地扩增WSSV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WSSV扩增产物在凝胶电泳图上可观察到清晰且单一的目的条带,而非靶标病毒则没有对应扩增产物出现,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50拷贝/反应;利用该PCR方法检测杭州地区采集的112份对虾混样样品,WSSV阳性率为15.7%。该特异和灵敏的PCR方法可被应用于WSS流行早期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检测PCR 特异性 灵敏度 对虾
原文传递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裘杰珂 赖勇勇 +1 位作者 许英蕾 朱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0-684,共5页
【目的】研究经双乙烯亚胺(BEI)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保护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WSSV感染的效果,以期为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免疫方法。【方法】应用BEI对WSSV和WSSV超声破碎液进行灭活,通过口服和注射... 【目的】研究经双乙烯亚胺(BEI)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保护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WSSV感染的效果,以期为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免疫方法。【方法】应用BEI对WSSV和WSSV超声破碎液进行灭活,通过口服和注射分别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免疫,再对其进行抗WSSV感染的效果研究。【结果】WSSV在BEI处理24 h可以被完全灭活,通过口服途径用灭活制剂免疫克氏原螯虾7 d后攻毒,克氏原螯虾死亡率显著下降,且口服免疫的效果要好于注射免疫。【结论】经BEI灭活24 h的WSSV灭活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是安全的,口服免疫后可以显著降低克氏原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死亡率。图2表3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双乙烯亚胺(BEI) 灭活 克氏原螯虾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在养殖克氏原螯虾中感染流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丁正峰 薛晖 +3 位作者 夏爱军 唐建清 刘丽平 刘伟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9-133,共5页
2007年,在从南京采集的患病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超薄切片中发现大量类似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颗粒,结合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回感实验及PCR检测结果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WSSV。利用建立的特异性引物PCR... 2007年,在从南京采集的患病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超薄切片中发现大量类似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颗粒,结合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回感实验及PCR检测结果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WSSV。利用建立的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在江苏省内扬州邵伯湖、淮安白马湖、盱眙、南京禄口等多处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均检测到该病毒,且在鳃、心肌、神经、肝脏、肠道、肌肉等多处组织中被检出;未检测到另外两种常见对虾病毒: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组织病理 PCR 人工回感
下载PDF
蚯蚓与蝇蛆对中国对虾生长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洪玉 张天时 +2 位作者 孔杰 罗坤 常亚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3-510,共8页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蛤蜊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蝇蛆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和蝇蛆可显著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中国对虾的抗病性,是很好的对虾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蚯蚓 蝇蛆 白斑综合征病毒 人工感染
下载PDF
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晓玲 王秀华 +2 位作者 陈国福 周进 刘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将肽聚糖制剂添加到普通对虾饲料中,制成分别含肽聚糖制剂1% 和0.1% 的免疫饲料,按常规方法投喂凡纳对虾.4周后测定每个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实验结果显... 将肽聚糖制剂添加到普通对虾饲料中,制成分别含肽聚糖制剂1% 和0.1% 的免疫饲料,按常规方法投喂凡纳对虾.4周后测定每个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实验前投喂普通饲料组对虾和投喂免疫饲料组对虾的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别(p>0.05),各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显著(p<0.05);感染实验后各实验组存活对虾的各项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对虾摄食添加了肽聚糖制剂的免疫饲料后,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尤其以添加了1%肽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到实验结束时累计死亡率只有10%,而对照组为75%;1%添加量组与0.1%添加量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在对虾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增加生产收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制剂 凡纳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投喂 虾饲料 WSSV 添加 感染 实验 对照组
下载PDF
2株消化道优势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2 位作者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450,共7页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3%±12%)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49%±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能力,上述有防病作用的益生菌株以饲料添加剂的方式应用于对虾养殖生产,可望成为对虾白斑病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益生菌 非特异性免疫 白斑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方金龙 王元 +3 位作者 房文红 李新苍 陈甜甜 周俊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NH_4-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NH_4-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在NH_4-N胁迫质量浓度为15.6 mg&...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氨氮(NH_4-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危害性,开展了NH_4-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在NH_4-N胁迫质量浓度为15.6 mg·L-1,分别注射2×105和2×106个WSSV粒子,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注射2×105个WSSV粒子的凡纳滨对虾第14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显著高于无胁迫组(40.0%)。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H_4-N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内WSSV的增殖加快。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NH_4-N浓度突变会促使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短暂升高后持续降低。由此可见,NH_4-N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增殖,导致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因为胁迫造成了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氨氮胁迫 致病性
下载PDF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被引量:24
12
作者 庞耀珊 谢芝勋 +6 位作者 谢志勤 廖敏 邓显文 刘加波 唐小飞 何竞铭 梁海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 30 6 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 WSSV的二温式 PCR。在对包括 10 5份临床样品、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 ,有 ...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 30 6 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 WSSV的二温式 PCR。在对包括 10 5份临床样品、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 ,有 6 5份临床样品呈现 WSSV阳性 ,而 10份 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的 PCR结果为阴性。该二温式 PCR最低能检测到 1pg的 WSSV感染对虾组织样品总 DNA。这些结果表明 ,该 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温式 PCR检测 白斑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病原 样品检测 WSSV阳性 WSSV感染
下载PDF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刘加波 邓显文 唐小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2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根据基因库中WSSV(AF369029)和IHHNV(NC002190)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分别与WSSV和IHHNV某段保守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根据基因库中WSSV(AF369029)和IHHNV(NC002190)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分别与WSSV和IHHNV某段保守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WSSV和IHHNV 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两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593 bp(WSSV)和356 bp(IHHNV)特异性多重PCR扩增条带,而对其他对虾疾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最低能检测到WSSV和IHHNV DNA各100 pg。用该多重PCR对40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230份检出WSSV,阳性率57.5%;96份检出IHHNV,阳性率24%;56份同时检出WSSV和IHHNV,阳性率14%。18份为阴性,阴性率为4.5%。结果提示了WSSV和IHHNV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的养殖对虾中,作者建立的二温式多重PCR可以用于这两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下载PDF
日本对虾抗白斑病子三代的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能力及免疫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纪荣兴 邹文政 +2 位作者 鄢庆枇 龚三妹 叶兆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14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淋巴检测的5项指标在96h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ACP以外,抗病子三代的其他指标都比普通日本对虾的高。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能够有效地抵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侵染,其免疫指标也高于普通日本对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人工感染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6 位作者 何竞铭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谢志勤 廖敏 文雪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和桃拉病毒 (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PCR)技术。根据 WSSV和 TS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分别与 WSSV和 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 WSSV DNA...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和桃拉病毒 (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PCR)技术。根据 WSSV和 TSV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分别与 WSSV和 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 ,用这 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 WSSV DNA和 TSV RNA模板进行多重 PCR扩增 ,结果均同时得到了 2条特异的与实验设计相符的 30 6 bp(WSSV)和 2 31bp(TSV)多重 PCR扩增带 ,而对其他对虾病病原的 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多重 PCR技术能检出 10 pg的 WSSV DNA和 1pg的 T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桃拉病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引物 多重聚合酶 虾病 多重PCR检测 扩增 鉴别 RNA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4 位作者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48,共12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对虾 疫苗 防治进展
下载PDF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被引量:14
17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1 位作者 黄使 杨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能检测出1ng以上的WSSV DNA。PCR-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高2个数量级,比单纯斑点杂交高5个数量级。Southern杂交表明,PCR-斑点杂交检测WSSV特异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痕量WS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法 WSSV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血液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守明 杨先乐 +2 位作者 李军 王蓉 赵燕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spot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spot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增加。2.显微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呈典型的溶血状态。3.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大部分血细胞坏死,少数血细胞呈不典型的凋亡。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核中可见大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粒子。病理变化表明血细胞是WSSV的主要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血液病理 白斑综合征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琳 徐海圣 +1 位作者 王美珍 戎华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8-603,共6页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v 4.0软件设计了4条引物,建立了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巢式PCR进行...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v 4.0软件设计了4条引物,建立了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巢式PCR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MP最适反应在64℃恒温条件60min内完成,凝胶电泳呈现梯型条带;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绿色的阳性结果明显区别于橙色阴性结果。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灵敏度较巢式PCR高100倍,而且LAMP方法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操作简单,无需复杂仪器,肉眼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发病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适合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脊尾白虾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辉 万夕和 +6 位作者 王李宝 费荣梅 李淑 柏玲 凌云 黎慧 高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0,共6页
2010年、2011年江苏沿海多数地方海水养殖中发生了脊尾白虾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本课题通过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进行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病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 2010年、2011年江苏沿海多数地方海水养殖中发生了脊尾白虾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本课题通过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进行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病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检测普遍呈阳性;应用发病虾组织制备的病毒粗提液,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实验表明该病毒对脊尾白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68.5%的死亡率。电镜结果表明,发病虾与感染病虾鳃及肝胰脏等组织器官都发生了相同的细胞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内染色质边聚、线粒体肿胀、内嵴消失等一系列细胞病理变化,在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发现了具有单层囊膜结构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30~170)nm×(305~405)nm,核衣壳呈子弹形,一端较细另一端较粗,完整病毒粒子由核心、衣壳和囊膜构成,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该病毒为WSSV。实验结果符合柯赫氏法则,可以初步推断WSSV感染脊尾白虾并与引发的大规模死亡有着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