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不同枣品种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芳 赵智慧 刘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438,共5页
建立枣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及其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为3.0;流速:0.6mL/m... 建立枣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及其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为3.0;流速:0.6mL/min;进样体积:5μL;柱温:18℃;吸收波长:210nm。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20个枣品种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枣果实中3种三萜酸得到了良好分离,不同枣品种果实中3种三萜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白桦酯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晋枣',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长红枣',3种三萜酸总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长红枣'、'南京枣'和'灰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白桦酯酸 齐墩果 熊果
下载PDF
白桦酯酸7',8'一二羟基肉桂酸脂的2DNMR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淘淘 卢景 +4 位作者 张礼和 汪汉卿 魏孝义 李建刚 韦壁瑜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3-339,共7页
从产于甘肃的高山绣线菊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化合物:白桦酯酸7',8'一二羟基肉桂酸脂.利用MS,IR,1D和2DNMR技术,其中包括1H—1HCOSY,1H—13CCOSY,1H—13CCOLOC等对1H和13C谱进... 从产于甘肃的高山绣线菊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化合物:白桦酯酸7',8'一二羟基肉桂酸脂.利用MS,IR,1D和2DNMR技术,其中包括1H—1HCOSY,1H—13CCOSY,1H—13CCOLOC等对1H和13C谱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绣线菊 白桦酯酸 二羟基 肉桂 NMR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二球悬铃木树皮中白桦酯酸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红云 杨春华 +1 位作者 刘静涵 梁敬钰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优选出二球悬铃木树皮中白桦酯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白桦酯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二球悬铃木树皮中白桦酯酸提取率... 目的优选出二球悬铃木树皮中白桦酯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白桦酯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二球悬铃木树皮中白桦酯酸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溶剂浓度>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最佳工艺为:用6倍量95%的乙醇,提取4次,每次96h。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可为充分利用二球悬铃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白桦酯酸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映霞 王振国 +1 位作者 马莉 阎浩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总结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种药理活性及制备方面的研究概况,进一步提出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方向。方法检索查阅了国内外近10年来的30多篇有关文献和专利。结果与结论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HIV和抗茵等活性... 目的总结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种药理活性及制备方面的研究概况,进一步提出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方向。方法检索查阅了国内外近10年来的30多篇有关文献和专利。结果与结论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HIV和抗茵等活性,目前尚处于临床前的研究阶段,具有可预见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抗肿瘤 抗HIV 抗菌 药理活性 制备
下载PDF
白桦酯酸介导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进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悦 高璐 +2 位作者 廉丽花 南极星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BA)介导STAT3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Raw264.7细胞给予LPS(1 mg·L-1)孵育12 h,收集上清液。BA(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0-6 h;不同浓度BA(0-25μmol·... 目的探讨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BA)介导STAT3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Raw264.7细胞给予LPS(1 mg·L-1)孵育12 h,收集上清液。BA(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0-6 h;不同浓度BA(0-25μmol·L-1)预处理HSCs 2 h后,给予上述上清液孵育1 h,分析BA对细胞外基质、炎性因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BA(50 mg·kg-1)预处理C57BL/6♂小鼠4 d后,腹腔注射10%CCl 4,24 h给予小鼠安乐死,收集小鼠血清和肝脏。结果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后,测得细胞上清液IL-6含量因时间延长而增加,12 h后达最高值。取LPS刺激Raw264.7细胞12 h上清液活化HSCs,BA可明显降低活化HSCs中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降低TIMP-1及MMP-13比值,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BA可明显增加活化HSCs中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LR4和CD14蛋白表达,调控AMPK-LKB1磷酸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BA可能介导炎性上清液活化HSCs中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调控TLR4及AMPK/LKB1磷酸化,进而逆转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肝纤维化 STAT3 TLR4 炎性因子 白介素-6
下载PDF
乌骨藤中白桦酯酸的提取分离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倪冲 裴志东 +3 位作者 张镓小 李春雪 张慧 康廷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175,共4页
目的:对乌骨藤中白桦酯酸进行提取分离,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桦酯酸进行提取分离,并采用结晶紫法,以细胞死亡率为检测指标,观察白桦酯酸在不同质量浓度1... 目的:对乌骨藤中白桦酯酸进行提取分离,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桦酯酸进行提取分离,并采用结晶紫法,以细胞死亡率为检测指标,观察白桦酯酸在不同质量浓度1~500 mg·L-1情况下,对细胞密度为1×104/孔的4种肿瘤细胞分别作用12,24,36,48 h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白桦酯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MGC、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很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在质量浓度为500 mg·L-1作用48 h时,对Hela细胞及MGC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77.9%,81.7%,质量浓度为100 mg·L-1作用48 h时,对MCF-7的细胞死亡率为74.1%,但对人乳腺导管癌细胞(ZR株)作用不显著。结论:白桦酯酸对HeLa,MGC,MCF-7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对ZR株肿瘤细胞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乌骨藤 提取分离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影 徐林琳 +3 位作者 张一彤 田红梅 詹亚光 尹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377-6390,共14页
白桦酯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五环戊烷型三萜类物质,通常是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树皮中分离出来,在其他植物中也有发现,以游离糖苷和糖基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不同植物中。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的修饰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衍生物,研究表明白桦... 白桦酯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五环戊烷型三萜类物质,通常是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树皮中分离出来,在其他植物中也有发现,以游离糖苷和糖基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不同植物中。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的修饰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衍生物,研究表明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止痛、抑制脑神经及血管损伤和对其他常见疾病的治疗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综述了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的种类、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对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白桦 衍生物 作用机制 抗肿瘤 抗病毒 消炎止痛 抑制脑神经及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白桦酯酸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凯 苏洪德 巴音达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17-2820,共4页
目的研究白桦酯酸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 目的研究白桦酯酸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各30只。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均用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剂3 mL·kg^-1,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8周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分别给予50,100 mg·kg^-1·d^-1白桦酯酸,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6周。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分析肝细胞凋亡情况;用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情况;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OX2、NLRP3炎性小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GPT水平分别为(29.87±10.56),(159.64±31.45),(102.87±22.28),(61.02±13.14)U·L^-1;GOT水平分别为(49.48±9.27),(213.56±22.12),(132.26±16.38),(86.34±9.25)U·L^-1;ROS水平分别为(5.72±3.98),(24.83±7.14),(12.96±2.31),(8.84±4.11)U·μL^-1;MDA水平分别为(1.87±0.24),(9.22±2.01),(6.11±1.59),(3.46±0.93)nmol·mL^-1;SOD水平分别为(201.42±33.56),(148.21±20.54),(167.46±12.35),(181.12±17.04)U·mL^-1;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86±1.12)%,(55.47±7.43)%,(21.73±5.26)%,(12.52±3.6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GPT、GOT及ROS、MDA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NOX2、NLRP3炎性小体表达均显著升高,且低、高剂量实验组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SOD水平降低,且低、高剂量实验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白桦酯酸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功能,同时可抑制肝组织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2/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白桦酯酸 炎性小体
原文传递
白桦酯酸对人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美梅 张南征 +3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军权 周忠海 张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h,四甲基偶氮唑蓝(M1Tr)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I/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8~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IJAT、ERKl/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胃癌细胞 CIK细胞
原文传递
白桦脂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卫东 刘军权 +4 位作者 陈复兴 李莹 李凤英 周忠海 费素娟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h,CCK8法检测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NKG2D、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活性影响。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13~1.6μg/m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γδT细胞PFP、GrB、CD107a、NKG2DIFN-γ和TNF-а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PFP、GrB、CD107a、NKG2D的表达和增加γδT细胞IFN-γ和TNF-а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酯酸 胰腺癌细胞 ΓΔT细胞
下载PDF
白桦树皮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左红香 郑光浩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白桦树皮提取物(BH)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分正常组、模型组、BH给药组:高(300mg/kg)、中(200mg/kg)、低(100mg/kg)剂量和阳性对照组:脂必妥(300mg/kg).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制作小鼠... 目的研究白桦树皮提取物(BH)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分正常组、模型组、BH给药组:高(300mg/kg)、中(200mg/kg)、低(100mg/kg)剂量和阳性对照组:脂必妥(300mg/kg).预防给药7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制作小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2h后测定不同剂量的BH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白桦树皮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LDL-C浓度,显著升高HDL-C.结论白桦树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树皮 白桦 白桦酯酸 降血脂 脂必妥
下载PDF
枳椇子中的萜类成分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晶 陈全成 +1 位作者 田义新 Young Ho Kim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AIM: To isol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s of Hovenia acerba.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with stratography and solvent,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y. RESULTS: Five compounds... AIM: To isol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s of Hovenia acerba.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with stratography and solvent,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y. R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β-sitoseterol, betulin,3β-hydroxy olean-18(19)-en-28-oic acid, 2α,3β-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 and daucosterol. CONCLUSION: The fi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Hovenia Thunb. for the fri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白桦 3-羟基-18(19)-烯-齐墩果烷-28-甲 3β-二羟基白桦酯酸
下载PDF
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静蓉 段金廒 +1 位作者 周荣汉 唐敏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59-60,共2页
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王静蓉段金廒周荣汉唐敏玲(中国药科大学植化分类及中药资源学研究室,南京210038)ChemicalconstituentsfrombarkofPlatanusacerifoliaWild.W... 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王静蓉段金廒周荣汉唐敏玲(中国药科大学植化分类及中药资源学研究室,南京210038)ChemicalconstituentsfrombarkofPlatanusacerifoliaWild.WangJingRong,D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白桦酯酸 儿茶素 树皮
下载PDF
武汉植物园从长春花中分离出抗癌合成基因
14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10期13-13,共1页
中科院武汉植物周从药川植物长春花中,首次分离了两个基因,它们是药用化合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斟素。近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植物学》上发表。两个基凶分别被命名为CrAS、CrAO。药用化合物白桦酯酸、... 中科院武汉植物周从药川植物长春花中,首次分离了两个基因,它们是药用化合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斟素。近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植物学》上发表。两个基凶分别被命名为CrAS、CrAO。药用化合物白桦酯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具有抗肿瘤、艾滋病病毒及抵抗多种微生物病菌的功效,尤其是白桦酯酸,被认为是继紫杉醇之后,又一最具潜力的抗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植物园 合成基因 长春花 抗癌药 分离 《植物学》 齐墩果 白桦酯酸
下载PDF
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制备工艺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启铎 舒乐新 蔡广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7-29,共3页
目的:考察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为后续药效学评价的样品制备提供保证。方法:采用相同工艺条件制备10批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样品。选择斯皮诺素、白桦酯酸及酸枣仁皂苷A,B为指标成分,利用ELSD/HPLC分析两部... 目的:考察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为后续药效学评价的样品制备提供保证。方法:采用相同工艺条件制备10批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样品。选择斯皮诺素、白桦酯酸及酸枣仁皂苷A,B为指标成分,利用ELSD/HPLC分析两部位样品的特征图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12%~18%A;11~20 min,19%~23%A;21~30 min,23%~34%A;31~40 min,35%~45%A;41~50 min,46%~100%A;51~60 min,100%~11%A;61~70 min,12%A),漂移管温度40℃。结果:总黄酮部分的化学成分分布主要集中于前25 min,总皂苷部分化学成分集中在25 min后,总黄酮和总皂苷纯度均〉50%,54.46 min处色谱峰确定为白桦酯酸。结论:制备酸枣仁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的工艺稳定性良好,可作为药效学试验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总皂苷 斯皮诺素 白桦酯酸 枣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藤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贾明美 寿清耀 +1 位作者 谭青 沈征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513-2517,共5页
传统中药藤黄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羟基-3β-乙酰氧基白桦酯酸(1),10α-羟基表藤黄酸(2),藤黄酸(3),异藤黄酸(4),gambogin(5),gambogoic acid B(6),desoxymorellin(7... 传统中药藤黄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羟基-3β-乙酰氧基白桦酯酸(1),10α-羟基表藤黄酸(2),藤黄酸(3),异藤黄酸(4),gambogin(5),gambogoic acid B(6),desoxymorellin(7),isomorellin(8),gambogenic acid(9),isogambogenin(10),gambogellic acid(11),desoxygambogenin(12),morellic acid(13),isomorellic acid(14),30-hydroxygambogic acid(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 藤黄科 桥环xanthone 五环三萜 白桦酯酸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地菍中三萜类成分含量
17
作者 张博 邹秦文 林瑞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地菍中三萜类成分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柱(4.6 mmx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00 nm;流速0.6 ml/min;进样量25μl.结果... 目的 建立测定地菍中三萜类成分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柱(4.6 mmx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00 nm;流速0.6 ml/min;进样量25μl.结果 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310~6.200μg(r=0.9999)、0.405~8.100μg(r=0.9999)、0.169~3.375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8%、101.81%、102.22%.结论 地菍中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含量因产地而异,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与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地菍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地菍 积雪草 白桦酯酸 齐墩果
原文传递
四季青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18
作者 李若斐 夏文绮 +1 位作者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13-1519,共7页
目的研究四季青Ilex chinensis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四季青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8... 目的研究四季青Ilex chinensis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四季青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quadranoside Ⅳ(2)、玉叶金花苷R(3)、monepaloside F(4)、冬青苷XXⅦ(5)、冬青苷XXXⅦ(6)、冬青苷XXXⅧ(7)、冬青苷XLI(8)、niga-ichigoside F1(9)、kalidiumoside D(10)、竹节参苷Ⅳa(11)、长圆果冬青苷M(12)、23-羟基-白桦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结论化合物1、10、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青 三萜皂苷 23-二羟基乌苏-12-烯-28--28-O-β-D-吡喃葡萄糖 玉叶金花苷R kalidiumoside D 23-羟基-白桦-28-O-β-D-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