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β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郭伟 尹高菲 +2 位作者 李暖 张洋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样本,将患者分为乳头状瘤组和疾病进展组。对样本行RNA原位杂交判断HPV分型,免疫荧光检测IL-17及IL-1β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组间差异及与HPV高危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瘤组及疾病进展组间IL-17及IL-1β免疫荧光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进展组中IL-17及IL-1β阳性率显著升高(t=5.460,P<0.001;t=10.030,P<0.001)。HPV高危亚型与IL-17及IL-1β表达相关,HPV高危型患者中IL-17及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L-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004)。结论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HPV高危型感染状态有着密切相关性,HPV高危型加剧组织局部IL-17及IL-1β聚集,造成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变,进而引发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乳头状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因子与慢性失眠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楷棋 汤永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因子与睡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白细胞介素因子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诱导炎症反应以及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睡眠也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因子的分泌和活性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现就白细胞介素因子-1、白细胞介素因子-6和白细胞介素因子-10与慢性失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慢性失眠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失眠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类 炎症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4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对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张有华 张林锋 +2 位作者 邱华平 郑奇 罗景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变化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60例...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变化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60例NSCLC晚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入院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1)和死亡组(n=19),同期选择入院体检的66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和治疗2个周期后的IL-2、IL-6、TNF-α、IFN-γ水平,比较治疗2个周期后的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IL-2、IL-6、TNF-α、IFN-γ水平,以患者的预后情况作为最终变量绘制NSCL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图。结果健康组的IL-6水平低于观察组,IL-2、TNF-α和IFN-γ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组IL-6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的IL-2水平较入院24 h内低,IL-6、TNF-α和IFN-γ水平较24 h内的指标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生存组的IL-6较死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IL-6水平鉴别诊断NSCLC患者的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敏感度为89.47%,特异性为65.85%,此时IL-6水平的截断值为60.731 pg/ml(P<0.05)。结论NSCLC晚期患者的IL-6水平对其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生存率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A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7
作者 刘槃 席德双 +4 位作者 黄瑞 滕益霖 刘睿 曾高峰 宗少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0.05);ELISA和RT-q 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0.05)。结论 短链脂肪酸能抑制γδT细胞IL-17A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ΓΔ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李燕 王琦 +4 位作者 郑路 冯李慧 马丽 魏健 刘良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和rs8193036)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组IL-17基因4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校正年龄、BMI、WC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2DM组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FPG和HOMA-IR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间BMI、FINS、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T2DM组rs3819024位点AA基因型WC、HOMA-IR显著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rs8193036多态性与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可能无关,IL-17 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rs3819024位点GG基因型分别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T2DM患者FPG和HOMA-IR、WC和HOMA-IR相关,可能是IL-17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前列腺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郭菲 王建云 张默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 目的 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PSA、IL-17、IL-6、TNF-α指标检测,比较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NM)分期和前列腺癌格利森评分系统(Gleason)分级患者的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患者病例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TNM分期的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分级的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患者T分期、N分期、M分期和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IL-17、IL-6、TNF-α表达水平可作为病理分期和预后评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特异性抗原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M分期 GLEASON分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乔虎军 王国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对进一步解释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评估和筛选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取3周龄SD大鼠髋关节软骨,机械剪切和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鉴定。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诱导24 h和48 h。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大鼠软骨细胞;②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可使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组则需诱导48 h;③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48 h,Ⅱ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相比10 ng/mL组,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可显著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 mRNA表达(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5 ng/mL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48 h,Ⅱ型胶原蛋白、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⑤提示干预24 h后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对软骨细胞的诱导效果可能更明显;干预48 h后5 ng/mL和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的诱导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 大鼠 细胞活力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过氧化氢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李清金 张泽 +1 位作者 江华 洪春永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D评分≥8。结果:脑梗死后1个月开始随访,有51例(33.8%)被诊断为PSD。与非PSD病人相比,PSD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梗死体积较大,BI评分较低,mRS评分较高,血清CAT、IL-10水平较低(P<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P<0.05)后,IL-10(OR=0.615,95%CI:0.410~0.923)和CAT(OR=0.757,95%CI:0.652~0.914)仍然是PSD的独立预测因子。PSD病人的IL-10水平(r=0.394,P<0.01)和CAT水平(r=0.306,P<0.0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的截止点为2.06 pg/mL,预测PSD的AUC为0.739。同时,CAT水平的截止点为1.07 U/L,预测PSD的AUC为0.630。IL-10水平较低(<2.06 pg/mL)的病人比对应组(≥2.06 pg/mL)更容易发生PSD(OR=9.750,95%CI=2.671~35.534,P<0.01)。同样,CAT水平较低(<1.07 U/L)的病人比对应组(≥1.07 U/L)更容易发生PSD(OR=5.052,95%CI=1.256~20.322,P<0.05)。结论:血清IL-10、CAT可用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PSD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子。IL-10、CAT水平低的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更有可能发生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10 过氧化氢酶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李永强 宫小勇 +3 位作者 郑伟 马宏召 南涛 常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MAB)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MAB治疗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35水平。依据随访结果,用受试者工作...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MAB)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MAB治疗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35水平。依据随访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35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将纳入者分为低IL-35组和高IL-35组。比较2组病理特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35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以3年随访是否死亡为结局绘制ROC曲线,所得IL-35最佳截断值147.73 pg/ml[曲线下面积(95%CI)=0.667(0.517,0.818,P<0.001)],并以此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低IL-35组(<147.73 pg/ml)和高IL-35组(≥147.73 pg/ml)。高IL-35组中Gleason评分>7分(58%和29%)、肿瘤T分期中T4期(74%和44%)和伴淋巴结转移(68%和39%)者占比均显著高于低IL-35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IL-35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32±4)个月和(23±4)个月]和总生存[(32±3)个月和(24±4)个月]情况均优于高IL-35组患者(χ^(2)=11.988、8.617,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IL-35水平[HR值(95%CI)=1.044 (1.017,1.073)]、[HR值(95%CI)=1.035(1.006,1.064)];Gleason评分[HR值(95%CI)=2.218 (1.449,6.307)]、[HR值(95%CI)=3.056 (1.649,9.447)];临床T分期[HR值(95%CI)=2.056(1.553,5.984)]、[HR值(95%CI)=1.900(1.237,11.622)]和伴淋巴结转移[HR值(95%CI)=2.415(2.084,7.445)]、[HR值(95%CI)=4.147(1.081,15.910)]均是影响MAB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血清IL-35水平异常升高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MAB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全雄激素阻断 预后 白细胞介素-35 相关性
下载PDF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杨晓煜 朱登勤 +4 位作者 庞素蕾 王盼盼 马若巾 马云云 宋春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及预测预后,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21 白细胞介素-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性 预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
14
作者 冯杰 文茂胜 +1 位作者 肖谭彬 唐铁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盐亭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结石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IL... 目的:研究盐亭县人群白细胞介素-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盐亭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结石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IL-23受体基因相关位点的多态性,分析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结石组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AA基因型人数占比低于健康组,CC基因型人数占比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AA基因型人数占比高于健康组,CC基因型人数占比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基因型为CC型、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基因型为AA型是盐亭县人群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IL-23受体基因rs10889677位点基因型为CC型、IL-23受体基因rs11465817位点基因型为AA型是盐亭县人群上尿路结石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为早期识别上尿路结石易感人群及后续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易感性 白细胞介素-23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白细胞介素35、白细胞介素17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15
作者 孙云萍 武怡 孟令建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白细胞介素35(IL-35)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哮喘病儿77例,分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组(40例)及...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白细胞介素35(IL-35)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哮喘病儿77例,分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组(40例)及哮喘缓解组(37例),选择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Galectin-3、IL-35、IL-17水平。应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 s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50%瞬间流量(FEF50%),最大呼气75%瞬间流量(FEF75%)指标。结果轻中度急性发作组Gal-3、IL-17水平分别为(50.89±7.90)ng/L、(60.95±8.14)ng/L,明显高于缓解组的(33.93±9.49)ng/L、(42.94±6.67)ng/L及对照组的(24.8±5.84)ng/L、(35.45±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急性发作组IL-35水平为(101.28±9.44)ng/L明显低于缓解组(125.91±7.79)ng/L及对照组(148.83±8.0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急性发作组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67.22±12.11)%、(67.56±12.60)%明显低于缓解组的(95.4±10.63)%、(95.58±10.95)%和对照组的(108.21±10.49)%、(108.9±10.0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F50%、FEF75%在轻中度急性发作组分别为(46.22±11.80)%、(38.42±9.94)%,与缓解组的(50.11±11.53)%、(42.76±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91.75±12.43)%、(93.84±1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3与IL-17呈正相关(P<0.05),IL-35与IL-17呈负相关(P<0.05),Gal-3、IL-17与FEV1%、FEV1/FVC、FEF50%、FEF75%呈负相关(P<0.05),IL-35与FEV1%、FEV1/FVC、FEF50%、FEF75%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病儿Gal-3表达上调,IL-35表达下调,引起IL-17促表达增强、表达抑制作用减弱,IL-17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加重,可能是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之一;亦可能是哮喘缓解期部分病儿小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可能机制之一。Gal-3、IL-35、IL-17水平测定有助于预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及指导调整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半乳糖凝集素-3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17 肺功能
下载PDF
COPD稳定期HRCT表型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16
作者 祁佩红 梁家绪 +2 位作者 李四保 樊佳 杨新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0-0054,共5页
探讨COPD稳定期高分辨CT(HRCT)表型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45岁~91岁,均行HRCT检查、肺功能检查,并测定血清中IL-6的水平。记录患者... 探讨COPD稳定期高分辨CT(HRCT)表型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45岁~91岁,均行HRCT检查、肺功能检查,并测定血清中IL-6的水平。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根据HRCT表现将患者分为3种表型。结果 患者HRCT表型分类:A型35例,E型25例,M型36例。不同HRCT表型之间患者BMI、FVC、FEV1、FEV1/FVC、FEV1%预计值有显著差异(P<0.05);COPD患者不同HRCT表型间,M型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A型和E型。HRCT肺气肿定量中EI与FVC、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P<0.05);TEV与FVC、FEV1、FEV/FVC、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P<0.05);TLV与FVC、FEV1/FVC、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P<0.05)。结论 COPD稳定期HRCT表型与肺功能参数、血清IL-6存在明显相关性,HRCT可作为一种评价COPD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RCT表型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患者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王珺 周媛媛 +1 位作者 孙中毅 郑艳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44颗牙)和试验组(44例,44颗牙)。对照组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作为填充材料,试验组选择iRoot BP Plus作为填充材料,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疗效、牙根发育情况,术前、随访1年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咬合功能、咀嚼功能、疼痛程度、牙周指数,术前、术后1周的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及牙根发育Ⅰ型患儿占比分别为95.45%、4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25.00%(均P<0.05)。与术前比较,随访1年后,两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增加,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龈沟液VEGF、bFGF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IL-8、IL-1β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与MTA比较,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中可调节患儿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减轻炎症,促进牙根生长发育,并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状况,进而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运重建术 iRoot BP Plus 牙根发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CT评分及白细胞介素3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18
作者 王超逸 毛佳 陈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CT评分及白细胞介素34(IL-3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TB患者2000例作为ATB组,同期选取500例非ATB患者为非ATB组。ATB组行抗结核治疗6个月,随访3年,其中预后... 目的:探讨CT评分及白细胞介素34(IL-3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TB患者2000例作为ATB组,同期选取500例非ATB患者为非ATB组。ATB组行抗结核治疗6个月,随访3年,其中预后不良538例和预后良好1462例。分析CT评分及IL-34、SIL-2R对ATB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ATB组CT评分、IL-34、SIL-2R均明显高于非ATB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T评分、IL-34、SIL-2R及三者联合诊断ATB的AUC分别为0.859、0.820、0.876、0.932,CT评分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2%、100.0%,IL-34为61.7%、100.0%,SIL-2R为72.7%、90.2%,三者联合为82.9%、90.6%。ATB组中预后不良患者的CT评分、IL-34、SIL-2R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ROC曲线显示,CT评分、IL-34、SIL-2R、三者联合预测ATB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38、0.847、0.908,CT评分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90.1%,IL-34为54.8%、100.0%,SIL-2R为65.6%、88.4%,三者联合为84.8%、89.7%。结论:ATB患者CT评分、IL-34、SIL-2R呈高表达;预后越差,CT评分、IL-34、SIL-2R越高。CT评分、IL-34、SIL-2R三者联合对AT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白细胞介素34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活动性肺结核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