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冯斌 刘继红 +3 位作者 冯双 常静 王淑芳 王宝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5期3889-3891,389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复方丹参...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引流液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8 m L+5%葡萄糖液250 m L,静滴)处理,术后第1天继续按照以上剂量治疗,治疗7 d。统计2组手术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疼痛程度;检测2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结果 2组术中麻醉用药、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2 h引流液中IL-6、IL-10、IL-1β水平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2 d、3 d、5 d、7 d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乳腺癌根治术 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类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艳梅 戴红 李武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类mRNA在儿童哮喘中异常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滕懿群 姚佐朝 +3 位作者 石桂枝 姚金祥 王丽华 王志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IL 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2、IL 1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同时对IgE水平进行了...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IL 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2、IL 1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同时对IgE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哮喘组IL 12mRNA表达减少 ,IL 13mRNA表达增多 ;病情越重 ,IL 12mRNA表达越少 ,IL 13mRNA表达越多 ;无论IgE升高与否 ,与对照组比较 ,IL 12、IL 13mRNA表达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L 12、IL 13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白细胞介素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学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安新 高利常 +2 位作者 张英杰 李秀山 孙欣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0的检测,探讨IL-32、ICAM-1、IL-10在RA发病、病程发展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例RA、31例骨关节炎(OA)...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0的检测,探讨IL-32、ICAM-1、IL-10在RA发病、病程发展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例RA、31例骨关节炎(OA)、76名对照组IL-32、ICAM-1、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比较,RA组、OA组血清IL-32、ICAM-1、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ICAM-1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RA组血清IL-32、ICAM-1水平与抗CCP抗体、RF、ESR、hs-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ICAM-1、IL-10参与了RA形成,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研究IL-32、ICAM-1、IL-10在R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有助于RA发病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白细胞介素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气道重塑及白细胞介素类与转移生长因子β_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建文 邓伟吾 吴华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4-528,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2)与气道重塑的关系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K)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症、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塑组、MK治疗组,每...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2)与气道重塑的关系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K)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症、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塑组、MK治疗组,每组10只,两组均以卵白蛋白(OVA)致敏,仅MK治疗组给予MK(15 mg/kg)灌胃;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的细胞计数,用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13、TGF-β2、IL-4、IL-5 mRNA的表达。结果 重塑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分别为(5.4±1.1)×105/ml、2.32±0.20,MK治疗组分别为(3.9±1.6)×105/ml、1.64±0.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病理和电镜结果显示,重塑组小鼠具有明显的气道炎症,细胞呈团状聚集,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为主,上皮细胞增生呈指状突起、平滑肌肌层增厚、结缔组织增生,黏液分泌旺盛并伴小气道栓塞,气道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MK治疗组小鼠则炎症明显改善,无明显气道痉挛、黏液产生减少,上皮增生、平滑肌层增厚不明显,气道周围胶原纤维及黏液颗粒均减少。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重塑组小鼠肺组织中IL-13 mRNA、TGF-β2 mRNA表达分别为24±7、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重塑 白细胞介素类 转移生长因子B2 孟鲁司特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抗白细胞介素类抗体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小冬 杜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764-1769,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IL-23/IL-17轴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通路,针对这一通路开发出了一系列抗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其中包括作用于IL-17A的苏金单抗和艾克珠单抗;作用于IL-17受体的布...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IL-23/IL-17轴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通路,针对这一通路开发出了一系列抗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其中包括作用于IL-17A的苏金单抗和艾克珠单抗;作用于IL-17受体的布罗达单抗;作用于IL-12/IL-23的P40亚基的ustekinumab;作用于IL-23的P19亚基的Guselkumab、Tildrakizumab及Risankizumab。该类抗体表现出良好疗效,给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类抗体 生物制剂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马立克氏病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鑫宇 秦爱建 +1 位作者 金文杰 刘岳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 ,提取总 RNA,经 RT- PCR扩增出由 MDV编码的病毒类白细胞介素 - 8( v IL- 8)基因 ,,并将其克隆进 p 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进行分析。将 v IL- 8基因片段插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 CEF) ,提取总 RNA,经 RT- PCR扩增出由 MDV编码的病毒类白细胞介素 - 8( v IL- 8)基因 ,,并将其克隆进 p GEM- T easy载体中 ,测序进行分析。将 v IL- 8基因片段插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3中 ,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经 IPTG诱导 ,结果获得了重组 v IL - 8- 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活性分析表明 ,v IL- 8基因重组产物具有趋化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性。提示 ,MDV在致瘤过程中 ,v IL- 8能吸引易感细胞促进病毒感染 ,并可能参与肿瘤的扩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白细胞介素8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炎症因子 生物学活性 vIL-8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与补肾通络方的干预 被引量:17
8
作者 方锐 孟庆才 +2 位作者 邓迎杰 宋刚 白玉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5581-5585,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软骨破坏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而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均衡是维持关节软骨活性和功能的重要条件。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干预前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白细胞介... 背景:研究表明,软骨破坏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而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均衡是维持关节软骨活性和功能的重要条件。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干预前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3/06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完成。对象:收集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关节镜诊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40膝),按信封随机法分为补肾通络方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方法:补肾通络方组在关节镜检查清理术后第2日开始服用补肾通络方,每天1剂,早晚分服,15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补肾通络方由熟地12g,山萸肉9g,杜仲12g,怀牛膝9g,寄生9g,防风10g,秦艽9g,独活9g,细辛3g,当归12g,地龙6g,甘草6g组成,同时根据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在本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对照组仅行关节镜检查清理术。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个疗程后补肾通络方组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下降(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治疗相比,补肾通络方加关节镜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外基质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作用更加广泛;补肾通络方对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药疗法 补肾 通络 关节镜检查 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抑郁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行为学的指标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苗裕 艾群 崔晓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7161-7164,共4页
目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方法干预抑郁大鼠,观察大鼠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行为学的特点。方法:实验2005-11/2006-02在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180~220g... 目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方法干预抑郁大鼠,观察大鼠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行为学的特点。方法:实验2005-11/2006-02在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180~220g,雌雄各半。②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和刺络放血组,每组8只。③实验干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刺激和治疗。其他组大鼠孤养并接受21d各种不同刺激后,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百优解组按2.8mg/kg灌胃,1次/d;刺络放血组选用大鼠双侧前肢趾端的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隔日1次,共11次,出血量为每穴1滴。④实验评估:对比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采用Open-Field法)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差异。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正常组、百优解组、刺络放血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百优解组、刺络放血组与正常组比较,以及刺络放血组与百优解组比较,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组大鼠Open-Field行为得分:正常组与模型组动物比较,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刺络放血组、百优解组与模型组比较,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刺络放血组与百优解组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抑郁大鼠模型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降低,行为学能力改善,从而产生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模型 动物 刺血疗法 行为 白细胞介素类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白细胞介素1β变化及红景天苷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月英 齐刚 +1 位作者 韩景田 李亚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属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年Wis... 目的:观察红景天属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红景天苷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8只。红景天苷组:红景天苷[由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分离研究室提供(生产批号:20040112,纯度>95%)]36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按给药组相同体积每日蒸馏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d后,用改良的Pulsinelli4-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急性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断头取脑。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LSD方差分析。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脑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红景天苷药物组[(85.00±24.05),(43.90±22.67),(45.1±17.02)ng/g,P<0.01]。红景天苷药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增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药理学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后血清趋化素和白细胞介素37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利民 杨华 +6 位作者 常超 信栓力 赵秀峰 刘丽军 韩丽英 李敏 李欢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趋化素和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rhBNP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采用酶...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趋化素和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rhBNP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趋化素及IL-37水平,对比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结果术后72h及7d2组趋化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IL-37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术后72h及7d趋化素水平明显降低[(123.24±6.35)μg/L vs(130.25±11.20)μg/L,(116.50±9.64)μg/L vs(125.09±6.80)μg/L,P<0.05],IL-37水平明显升高[(57.36±4.31)ng/L vs(53.82±8.35)ng/L,(64.70±4.77)ng/L vs(60.01±12.41)ng/L,P<0.05]。术后7d及1个月2组LVEDD明显低于术前,LVEF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术后7d及1个月LVED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趋化素水平,升高IL-37水平,有效改善急诊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效果优于急诊PCI后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趋化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清白细胞介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爱琴 滕长青 +3 位作者 娄明远 李英兰 钟欣 于梅花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以及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是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和C 反应蛋白(CRP)产生影 响。方法 采用竟争性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53例格尔木地区(海拔2806m)和50例雁石坪地区(海拔 4800m)青藏铁路健康筑路男性工人...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以及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是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和C 反应蛋白(CRP)产生影 响。方法 采用竟争性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53例格尔木地区(海拔2806m)和50例雁石坪地区(海拔 4800m)青藏铁路健康筑路男性工人,血清IL和CRP水平。结果 高海拔地区(雁石坪组)与中度海拔地区(格尔木 组)相比,血清IL 6含量和CRP显著增高(P<0.01),高海拔组IL 1和IL 8的含量高于中度海拔组(P<0.05),血 清IL 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IL 1、IL 6、IL 8和CRP水平在高海拔地区显著增高,这一结果提示环 境因素(氧化应激、强紫外线)可能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低氧 紫外线 白细胞介素类 C-反应蛋白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左维泽 许春梅 沈兰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08-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0.001),急性乙型肝炎(AHB)组血清IL-32水平最高,慢性乙型肝炎(CHB)组随轻、中、重分型逐渐升高;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56,P<0.001),依AHB、CHB轻、中、重度逐渐升高。(2)HBV DNA阳性组IL-32、IL-6水平较阴性组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3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 (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IL-6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推测IL-32、IL-6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IL-6参与了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2)血清IL-32、IL-6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8B的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晓东 姜晶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急性感染的患者,大约30%发生自发清除,已经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大约40%得到持久的HCV清除。近年来宿主基因变异在HCV感染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今就近期的国内外报道,对白细胞介素(IL)... 丙型肝炎病毒(HCV)急性感染的患者,大约30%发生自发清除,已经进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大约40%得到持久的HCV清除。近年来宿主基因变异在HCV感染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今就近期的国内外报道,对白细胞介素(IL)28B的基因变异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白细胞介素类 多态现象 遗传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白细胞介素-1αmRN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建治 林国经 +1 位作者 黄建民 江张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1)及其组织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TIMP1)和白细胞介素 1αmRNA(interleukin 1 alphamessengerribonucleicacid ,IL 1αmRNA)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1)及其组织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TIMP1)和白细胞介素 1αmRNA(interleukin 1 alphamessengerribonucleicacid ,IL 1αmRNA)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在胆脂瘤上皮溶骨性破坏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1、TIMP1和IL 1α在 32例胆脂瘤和 14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1在 32例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较强表达 ,定位在胞膜和胞浆 ,外耳道皮肤表达较弱 ;两种组织MMP1阳性表达的平均 ( x±s,下同 )吸光度 (A值 )分别为 (2 0 18 2 6± 174 89)和 (142 8 35± 12 3 39)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0 6 9,P <0 0 1) ;TIMP1在两者中未见明显表达 ;外耳道皮肤仅基底层细胞可见散在IL 1αmRNA阳性表达细胞 ,平均吸光度 (A值 )为 (5 6 6 2 7± 148 94) ,胆脂瘤上皮除基底层细胞外 ,部分区域基底上层细胞也见阳性表达 ,平均吸光度(A值 )为 938 91± 2 2 3 46 ,差异有极显著性 (t=5 0 3,P <0 0 1)。结论 ①MMP1在胆脂瘤上皮中高表达 ,并提示有MMP1和TIMP1表达失衡 ,与胆脂瘤骨吸收特性有关。②胆脂瘤上皮高表达的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金属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类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MMP1 TIMP1 IL-1α mRNA
下载PDF
结核病与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韦庆文 迟秀文 +2 位作者 杨利桃 束振华 黄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3种白细胞介素IL-12I、L-1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疫苗和发展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素化酶复化物(生物素... 目的研究3种白细胞介素IL-12I、L-1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疫苗和发展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素化酶复化物(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ABC-ELISA试剂盒检测3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以上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治疗过程中10例结核病Ⅲ型和5例Ⅳ型患者X线胸片提示进展期到好转期上述细胞因子在胸腔积液中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对每组、每型的分析发现,从总体来看,除IL-18外,IL-12、TNF-αI、L-10胸腔积液中含量均远远超过血清中含量,而值得注意的是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中含量远远超过胸腔积液中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IL-18可以作为加强疫苗保护性的一种辅助因子;各组、各型患者胸腔积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为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开展对治疗好转结核病的免疫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机体的免疫状态,某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与体内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水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免疫
下载PDF
黄芩甙对牙周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饶利佳 卢嘉健 +2 位作者 吕芳丽 李东健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黄芩甙对牙周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黄芩水提取物灌胃治疗。实验采用SPF级12周龄雄性KM小鼠27只,随机...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黄芩甙对牙周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黄芩水提取物灌胃治疗。实验采用SPF级12周龄雄性KM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性牙周炎组:参照Kimura等的方法,复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黄芩甙治疗组:复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于建模后5周开始用黄芩水提取物灌胃。各组小鼠分别在建模后第4、6、8周分批处死,各时点每组处死动物数为3只。制作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性牙周炎小鼠外周血IL-6和IL-4的水平。结果:实验性牙周炎组牙周组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炎症破坏,而黄芩甙治疗组牙周组织炎症程度较牙周炎组明显减轻,修复反应明显;牙周炎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黄芩甙治疗组(P<0.01);黄芩甙治疗组血清IL-6的含量在6和8周时显著低于牙周炎组(P<0.01);牙周炎组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黄芩甙治疗组(P<0.01),而黄芩甙治疗组血清IL-4的含量在6和8周时显著高于牙周炎组(P<0.01)。结论: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调密切相关,表现为IL-6升高,IL-4降低;黄芩甙通过降低牙周炎IL-6的含量,增加IL-4的分泌量,纠正牙周炎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调状况,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类 黄芩甙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软骨细胞miR-27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晶 李彤 +4 位作者 左灿辉 智良 魏戎 王伟民 刘营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277-4283,共7页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13对软骨细胞外基质中的Ⅱ型胶原蛋白的降解能力最为活跃,白细胞介素1β被认为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诱导剂,参与关节软骨的降解和退变。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软骨细胞miR-27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的影...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13对软骨细胞外基质中的Ⅱ型胶原蛋白的降解能力最为活跃,白细胞介素1β被认为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诱导剂,参与关节软骨的降解和退变。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软骨细胞miR-27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只,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分组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刺激;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组采用10μg/L白细胞介素1β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于第0,24,48小时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收集细胞,提取RNA检测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以及不同的miR NAs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0,24,48 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13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2)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24,48 h时miR-27b、miR-31表达均逐渐下降(P<0.05);mi R-26a、miR-26b、miR-23和miR-204表达均逐渐加强(P<0.05),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48 h后,mi R-27b表达的降低最为显著(P<0.05);(3)结果说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miR-27b表达显著下降,靶定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能力降低,导致软骨细胞的损伤,加剧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微RNA 骨关节炎 组织构建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 微小RNA 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碧飞 陈孝文 +2 位作者 江黎明 梁东 唐德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ELISA法测定体外培养MC上清中TNF-α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MC膜表面ICAM-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评估MCTNT-αmRNA及ICAM-1 mRNA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ELISA法测定体外培养MC上清中TNF-α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MC膜表面ICAM-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评估MCTNT-αmRNA及ICAM-1 mRNA表达。结果:未受刺激的MC无TNF-αmRNA及其蛋白表达。经脂多糖(LPS)(10mg/L)刺激后,MC可高表达TNF-αmRNA及其蛋白。IL-13浓度为1μg/L、10μg/L时显著抑制LPS诱导MC表达TNF-αmRNA及其蛋白。IL-13(0.1μg/L)无抑制作用,IL-13(100μg/L)时完全抑制LPS诱导MC分泌TNF-α。无任何刺激时,MC低表达ICAM-1。TNF-α。(100μg/L)诱导MC高表达ICAM-1 mRNA及其蛋白。IL-13(10μg/L)和TNF-α(100μg/L)共作用MC,各时点均显示IL-13对TNF-α诱导MC表达ICAM-1mRNA及蛋白有抑制作用。结论:IL-13既抑制LPS刺激MC分泌TNF-α,也抑制TNF-α诱导MC表达膜糖蛋白ICAM-1。提示IL-13能从多个环节抑制MC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肾小球膜 炎症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对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2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伟 赵荣荣 +4 位作者 杨晓飞 黄长形 连建奇 王九萍 张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观察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IL-22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唐都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乙型肝炎初治患者45例,其中急性乙... 目的观察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的影响,初步阐释Notch-IL-22信号通路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唐都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乙型肝炎初治患者45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AHB)1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32例,另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C组),分离CD4^+T淋巴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otch1和Notch2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抗CD3抗体或HBV核心区多肽库刺激CD4^+T淋巴细胞,同时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细胞中IL-22 mRNA的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2分泌蛋白的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Dunn's多重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Notch1 mRNA在CHB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约为NC组的2倍(Z=7.708,P=0.018),Notch2 mRNA的表达水平在AHB和CHB患者中均较NC组升高超过10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43、12.900,P值均<0.000 1)。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培养的CD4^+T淋巴细胞中IL-22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但可显著降低NC组(Z=5.068,P=0.015)、AHB组(Z=5.203,P=0.016)和CHB组(Z=2.892,P=0.047)中非特异性IL-22的分泌水平。结论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阻断病毒非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2,提示Notch-IL-22信号通路在HBV感染中可能发挥促进非特异性炎症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受体 Notch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