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9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1
作者 于兰 解冬千 +1 位作者 王霞 及超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软骨细胞培养和转染。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②蒺藜皂苷浓度筛选。将ATDC5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一组正常培养(正常组),一组加入10 ng·mL^(-1)的IL-1β(IL-1β组),其他组在加入10 ng·mL^(-1) IL-1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25μg·mL^(-1)、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400μg·mL^(-1)的蒺藜皂苷。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存活率,并确定后续实验蒺藜皂苷的浓度。③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检测。将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液培养,IL-1β组采用含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IL-1β+蒺藜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含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和10 ng·mL^(-1)的IL-1β培养液培养。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IL-1β+pcDNA组。转染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方法同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并分别标记为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培养后计算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④软骨细胞凋亡率检测。于6孔板中接种ATDC5细胞及转染pcDNA-circ_0045714、pcDNA、si-circ_0045714、si-NC的ATDC5细胞,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⑤软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检测。收集各组软骨细胞的培养液,检测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⑥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提取各组软骨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扩增,最后计算circ_0045714的表达量。结果:①蒺藜皂苷浓度筛选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组(LSD-t=15.396,P=0.000)。IL-1β组与IL-1β+25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555,P=0.918)。IL-1β+5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1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高于IL-1β组(LSD-t=4.879,P=0.047;LSD-t=7.686,P=0.001;LSD-t=10.657,P=0.000;LSD-t=10.073,P=0.000)。IL-1β+400μg·mL^(-1)蒺藜皂苷组与IL-1β+200μg·mL^(-1)蒺藜皂苷组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584,P=0.999)。因此,选择浓度为50μg·mL^(-1)、100μg·mL^(-1)、200μg·mL^(-1)的蒺藜皂苷进行实验,并分别标记为蒺藜皂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②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检测结果。IL-1β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55.829,P=0.000;LSD-t=8.879,P=0.001;LSD-t=20.507,P=0.000;LSD-t=30.315,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27.508,P=0.000;LSD-t=5.076,P=0.032;LSD-t=11.689,P=0.000;LSD-t=21.284,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29.990,P=0.000;LSD-t=7.720,P=0.002;LSD-t=17.182,P=0.000;LSD-t=24.61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33.441,P=0.000;LSD-t=6.324,P=0.008;LSD-t=15.440,P=0.000;LSD-t=25.096,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LSD-t=11.627,P=0.000;LSD-t=21.436,P=0.000;软骨细胞凋亡率:LSD-t=6.613,P=0.006;LSD-t=16.209,P=0.000;软骨细胞中TNF-α含量:LSD-t=9.463,P=0.000;LSD-t=16.895,P=0.000;软骨细胞中IL-6含量:LSD-t=9.117,P=0.001;LSD-t=18.773,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9.808,P=0.000;LSD-t=9.595,P=0.000;LSD-t=7.432,P=0.003;LSD-t=9.656,P=0.000)。③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检测结果。IL-1β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对照组、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43.218,P=0.000;LSD-t=9.487,P=0.000;LSD-t=22.136,P=0.000;LSD-t=34.785,P=0.000)。IL-1β+蒺藜皂苷低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LSD-t=25.298,P=0.000)。IL-1β+蒺藜皂苷中剂量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低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组(LSD-t=12.649,P=0.000)。④过表达和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结果。转染pcDNA、pcDNA-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4.18±0.14,t=39.342,P=0.000),说明过表达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转染si-NC、si-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0,0.28±0.04,t=31.177,P=0.000),说明干扰circ_0045714的软骨细胞构建成功。⑤过表达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pcDNA-circ_0045714组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低于IL-1β+pcDNA组(t=16.290,P=0.000;t=11.359,P=0.000;t=11.988,P=0.000;t=12.266,P=0.000)。⑥干扰circ_0045714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影响结果。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circ_0045714组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率、软骨细胞凋亡率、软骨细胞中TNF-α和IL-6含量均高于IL-1β+蒺藜皂苷高剂量+si-NC组(t=9.586,P=0.001;t=9.120,P=0.001;t=7.069,P=0.002;t=10.548,P=0.001)。结论:蒺藜皂苷能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具有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软骨细胞中circ_0045714表达有关,且200μg·mL^(-1)蒺藜皂苷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蒺藜 皂苷类 白细胞介素-1β RNA 环状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骨关节炎及亚型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陈继鑫 周沁心 +3 位作者 郭天赐 余伟杰 叶云天 刘爱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46-51,共6页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研究方法,评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与骨关节炎及亚型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方法 IL-1RA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研究方法,评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与骨关节炎及亚型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方法 IL-1RA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来自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选取密切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 IV)。筛选敏感度试验,MR多效性残差和采用离群值检验来验证所识别的IV的异质性和多效性。采用5种不同的模型,包括逆方差加权模型(inverse-variance weighted, IVW)、加权中值估计模型、基于加权模型的方法、MR-Egger回归和简单众数法进行MR分析。结果 研究不存在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的IVW显示,IL-1RA与骨关节炎(OR=1.06,95%CI:1.01~1.11)、膝骨关节炎(OR=1.07,95%CI:1.01~1.13)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与髋骨关节炎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果关系不显著。敏感度分析显示,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 MR研究支持IL-1RA水平与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骨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患者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珺 周媛媛 +1 位作者 孙中毅 郑艳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44颗牙)和试验组(44例,44颗牙)。对照组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作为填充材料,试验组选择iRoot BP Plus作为填充材料,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疗效、牙根发育情况,术前、随访1年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咬合功能、咀嚼功能、疼痛程度、牙周指数,术前、术后1周的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及牙根发育Ⅰ型患儿占比分别为95.45%、4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25.00%(均P<0.05)。与术前比较,随访1年后,两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增加,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龈沟液VEGF、bFGF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IL-8、IL-1β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与MTA比较,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中可调节患儿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减轻炎症,促进牙根生长发育,并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状况,进而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运重建术 iRoot BP Plus 牙根发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与白细胞介素-1β联合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陈亮亮 程林凤 赵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检测各组血清Ang-1、IL-1β水平,分析各血指标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流产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低于妊娠组,血清IL-1β水平则高于妊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流产史、血Ang-1水平降低和血IL-1β升高是影响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ng-1与IL-1β并联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44~0.94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0.3%,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并且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0.4),表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血清Ang-1、IL-1β水平与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为早期预测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血管生成素-1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吴延华 郭江涛 +2 位作者 赵广珍 李艳 宋清扬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北京市隆福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影像学等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北京市隆福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影像学等临床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6例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IL-1β、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预后与IL-1β、TNF-α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L-1β、TNF-α水平明显上升,而观察组患者进入恢复期后,IL-1β、TNF-α水平回落[(1.35±0.22)pg ml、(4.03±0.43)pg ml、(3.06±0.43)pg ml;(1.18±0.14)pg ml、(4.32±0.34)pg ml、(3.31±0.38)pg ml],与急性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患者脑梗死程度与IL-1β、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L-1β、TNF-α水平升高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IL-1β、TNF-α升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68,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2.43%、65.13%,特异性分别为68.59%、94.11%;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2%和94.1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二者对于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及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的预测诊断效能更好,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 急性期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rs1694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徐娟 贲海祥 +3 位作者 丁琳琳 蔡亚云 陈婷 姜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rs1694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n=162)为研究对象,同期体检健康者(n=162)为正常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rs1694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DS患者(n=162)为研究对象,同期体检健康者(n=162)为正常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对比分析IL-1β(rs16944)SNP与MDS易感性及临床特征。随访观察不同基因型MDS患者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S组GG基因频率(43.21%vs 32.10%)、AG基因频率(37.04%vs 26.54%)、G等位基因频率(86.42%vs 69.75%)均显著升高(P<0.05)。对于MDS发生风险,G等位基因携带者比未携带者增加34.80%[OR(95%CI):1.348(1.06~1.72)],而GG型基因携带者是未携带者的1.75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rs16944)基因GG型、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分组中危-II及以上、IPSS-R危险分组高危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6×10^(9)/L、血红蛋白(HGB)<71.7 g/L、血小板(PLT)<93.0×10^(9)/L均为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677~6.19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C,HGB以及PLT均与IL-1β(rs16944)SNP存在交互作用。MDR法结果显示,对于MDS发生风险,具有ANC,HGB以及PLT水平异常和IL-1β(rs16944)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的2.70倍[OR(95%CI):2.70(2.06~3.52)]。MDS患者IL-1β(rs16944)基因GG型向AML转化概率(27.50%)显著高于AG型(8.93%)和AA型(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4.396,P=0.008,0.036)。IL-1β(rs16944)基因GG型(56.25%)患者总生存(OS)率显著低于AG型(73.21%)和AA型(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8,5.021,P=0.048,0.025)。结论MDS患者IL-1β(rs16944)基因GG型较常见且与MDS易感性以及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通过IL-1β(rs16944)基因检测预测个体MDS发生风险以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rs16944)多态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郭咏梅 石惠宇 +3 位作者 闫素梅 史彬林 郭晓宇 赵艳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96-4603,共8页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作为应激源,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旨在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LPS诱导的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抑制细胞氧化损伤的适宜IL-1Ra浓度。第3代贴壁生长的BMEC被随机分为12个组:对照...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作为应激源,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旨在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LPS诱导的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抑制细胞氧化损伤的适宜IL-1Ra浓度。第3代贴壁生长的BMEC被随机分为12个组:对照组(无LPS,无IL-1Ra)、LPS组(1.0μg/mL LPS)、单独添加IL-1Ra(0.25、0.50、1.00、5.00和10.00 ng/mL)组、同时添加IL-1Ra与LPS(0.25 ng/mL IL-1Ra+1.0μg/mL LPS、0.50 ng/mL IL-1Ra+1.0μg/mL LPS、1.00 ng/mL IL-1Ra+1.0μg/mL LPS、5.00 ng/mL IL-1Ra+1.0μg/mL LPS、10.00 ng/mL IL-1Ra+1.0μg/mL LPS)组,每组设6个重复。不同处理的工作液作用于细胞6 h后,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并且收集细胞和培养液测定抗氧化指标和炎性因子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不同浓度的IL-1Ra对R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单独添加不同浓度IL-1Ra对白细胞介素-1(IL-1)的生成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与LPS组相比,同时添加LPS和1.00 ng/mL IL-1Ra能显著提高RGR(P<0.05),显著增加GPx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T-AOC,并显著降低IL-1、IL-6、TNF-α、MDA、ROS、iNOS、NO含量(P<0.05)。结果提示,单独添加IL-1Ra可以专一性的抑制BMEC内IL-1的产生,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不显著;LPS加速了BMEC氧化还原水平的失衡,IL-1Ra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且IL-1Ra的适宜作用浓度为1.00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火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8
作者 涂海涛 庄珣 +2 位作者 庄礼兴 范正鹏 潘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00-3004,共5页
目的探究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 目的探究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观察组45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45例,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各临床疗效、WOMAC评分、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有效率、IL-1β、TNF-α在治疗前后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火针 VAS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献 尚自强 +1 位作者 杨冬 杨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7例,根据术后3年患...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7例,根据术后3年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5)和死亡组(n=3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IL-1β、PD-1不同表达患者的3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3组的生存率。结果死亡组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浸润至肌层、肿瘤直径>3 cm、IL-1β高水平、TNF-α高水平和PD-1阳性表达患者比例均高于生存组,IL-6高水平患者比例低于生存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至肌层、肿瘤直径>3 cm、IL-1β高水平和PD-1阳性表达为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1β正常水平+PD-1阴性组、IL-1β高水平+PD-1阳性组和IL-1β正常水平+PD-1阳性组/IL-1β高水平+PD-1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2.4%、13.3%和84.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2.318,P<0.01),且IL-1β高水平+PD-1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PD-1阳性表达和IL-1β高水平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D-1阳性表达+IL-1β高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白细胞介素-1Β 程序性死亡1受体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和其相关因子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唐映红 张淑萍 +1 位作者 梁燕 邓常清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Ⅰ,IL-1R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nterleukin-1 receptor typeⅠ,IL-1R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1、3、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前5 min和脑缺血后12 h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1RⅠ、IL-1ra、ICAM-1和caspase-1、3、8 mRNA的表达。结果: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模型组脑组织IL-1β、IL-1RⅠ、IL-1ra、ICAM-1和caspase-1、3、8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增强(P<0.05或P<0.01)。PNS组脑组织IL-1β、IL-1ra和IL-1RⅠ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S组脑组织caspase-3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但PNS对ICAM-1、caspase-1和caspase-8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PNS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同时对脑缺血后IL-1β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1和活化蛋白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旭丽 赵淑琴 杨跃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79-982,共4页
目的 观察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对血清活化蛋白C(APC)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痰热闭肺型MPP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 观察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对血清活化蛋白C(APC)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痰热闭肺型MPP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程为6~8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汤14 d。比较2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1R1、APC水平及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41/43),79.1%(34/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R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AP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IL-1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P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止咳、肺啰音、X射线炎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法辅助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MPP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且有利于降低血清IL-1R1水平,提高血清AP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法 支原体肺炎 活化蛋白C 白细胞介素-1受体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慧敏 李霞 +2 位作者 郎娅婷 盛清浩 吕智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永生化人足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空载转染组(LPS+si-NC组)、LPS+IRAK1干扰质粒转染组(LPS+s...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永生化人足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空载转染组(LPS+si-NC组)、LPS+IRAK1干扰质粒转染组(LPS+si-IRAK1组)、LP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干扰质粒转染组(LPS+si-TRAF6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5组足细胞IRAK1和TRAF6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5组足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结蛋白(Desmin)的定位及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5组足细胞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核因子(NF)-κB抑制蛋白(IKB)α、NF-κB(p65)、磷酸化NF-κB(p-p6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IRAK1和TRAF6结合情况。结果LPS组足细胞IRAK1、TRAF6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LPS+si-IRAK1组足细胞上述指标均低于LPS组(P<0.05)。LPS组、LPS+si-NC组足细胞Desmin、IL-1β、IL-6、TNF-α、p65、p-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ZO-1、IKB-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LPS+si-IRAK1组、LPS+si-TRAF6组足细胞Desmin、IL-1β、IL-6、TNF-α、p65、p-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LPS组、LPS+si-NC组,ZO-1、IKB-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LPS组、LPS+si-NC组(P<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IRAK1与TRAF6存在结合。结论LPS诱导足细胞发生损伤并激活炎症反应,调控IRAK1通过靶向TRAF6/NF-κB通路减轻LPS导致的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细胞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朴 李艳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IL 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 ,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对IL 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本文就IL 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怀千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832,共5页
肝脏疾病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如脂肪性、酒精性、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成员参与了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炎症的发生,在肝脏... 肝脏疾病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如脂肪性、酒精性、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成员参与了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炎症的发生,在肝脏疾病的进展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将围绕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讨论IL-1家族细胞因子在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以及相关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展望IL-1家族成员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细胞因子 肝脏疾病 肝损伤 肝纤维化 炎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与妊娠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
15
作者 陈铖 冯晓玲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均可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IL-1β通过与IL-1Ⅰ型受体结合进行信号传导,在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维持整个妊娠期的母胎界面稳态。在一些病理妊娠中,IL-1...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均可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IL-1β通过与IL-1Ⅰ型受体结合进行信号传导,在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维持整个妊娠期的母胎界面稳态。在一些病理妊娠中,IL-1β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近年研究表明,IL-1β在蜕膜化、胚胎植入、滋养细胞侵袭以及胎盘形成等生理妊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IL-1β异常表达可能通过破坏T细胞介导的免疫平衡、诱导滋养层功能障碍、促进羊膜中胶原蛋白的降解以及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和早产等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综述IL-1β在生理妊娠过程中和各种妊娠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妊娠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预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蜕膜化 母胎界面 流产 习惯性 先兆子痫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9、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洪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与抑郁症患病情况及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淄博市周村区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与抑郁症患病情况及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淄博市周村区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糖尿病非抑郁组与糖尿病抑郁组,各30例。同时将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DQoL)评分,以及IL-9和IL-1β表达水平,分析PHQ-9、ADDQoL评分与患者血清IL-9和IL-1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抑郁组PHQ-9评分高于糖尿病非抑郁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抑郁组和对照组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抑郁组ADDQoL评分高于糖尿病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抑郁组和糖尿病抑郁组的IL-9、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抑郁组明显高于糖尿病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抑郁组患者的IL-9、IL-1β水平与PHQ-9得分呈正相关,糖尿病非抑郁组患者的IL-9、IL-1β水平与ADDQoL得分呈负相关。结论: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的IL-9、IL-1β水平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2DM合并抑郁症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建议对T2DM患者尽早常规开展抑郁评估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Β 抑郁症
下载PDF
推拿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细胞核因子信使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及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罗翱 余敏 +2 位作者 杜曜宇 郭啸 喻溢楠 《大医生》 2023年第18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推拿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细胞核因子(NF-κBp65)mRNA(信使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及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推拿治疗膝骨... 目的研究推拿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细胞核因子(NF-κBp65)mRNA(信使核糖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及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12周龄雄性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9),余下18只Ⅱ型胶原酶诱导建立KOA大鼠模型,再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自然恢复组(n=9)和推拿手法治疗组(n=9)。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前一天取标本;自然恢复组正常喂养并于第1次造模后4周处死大鼠取标本;推拿手法治疗组以改良后基于SD大鼠的推拿手法进行推拿干预,1次/d,每治疗6 d休息1 d,并于造模后4周处死大鼠取标本(以造模为第0天算起),比较3组大鼠造模4周后的IL-1β、IL-6、TRAF6、NF-κBp65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IL-1β、IL-6、TRAF6、NF-κBp65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推拿手法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均P<0.05),推拿手法治疗组大鼠的IL-1β、IL-6、TRAF6、NF-κBp65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均自然恢复组(均P<0.05)。结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推拿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软骨中IL-1β、IL-6、TRAF6、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膝关节骨关节炎 SD大鼠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细胞核因子
下载PDF
微RNA-223-3p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胱天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胡毅翔 左清平 +3 位作者 刘任祝 闫庆梓 邢琪昌 刘湘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56-1561,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微RNA-223-3p(miR-223-3p)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胱天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223-3... 目的探讨微RNA-223-3p(miR-223-3p)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胱天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223-3p模拟物(miR-223-3p agomir)组和阴性对照miRNA模拟物(agomir-NC)组,建立四氯化碳小鼠肝纤维化模型。miR-223-3p agomir组和agomir-NC组于第4周末尾静脉注射miR-223-3p agomir及agomir-NC(给药剂量为每只200 nmol/L),每周给药3次,连续给药2周。分别比较4组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基因本体分析(GO)、KEGG分析对miR-223-3p进行功能分析,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对miR-223-3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NLRP3、Caspase-1、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iR-223-3p agomir组血清TBIL[(24.32±3.24)比(62.21±4.52)]、Alb[(34.12±7.32)比(59.21±8.21)]、HA[(136.12±10.25)比(298.56±32.14)]、PCⅢ[(39.52±4.25)比(78.32±14.21)]、Ⅳ-C[(50.25±6.32)比(165.85±12.35)]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小鼠肝组织损伤得到明显改善,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GO、KEGG富集及miRNA-mRNA-KEGG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iR-223-3p可在炎症、免疫等的59个生命进程中发挥作用。靶点预测结果显示NLRP3可能为miR-223-3p的反向靶点。与模型组相比,miR-223-3p agomir组小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mRNA表达[(1.24±0.12)比(2.17±0.14)、(1.44±0.11)比(2.65±0.18)、(1.31±0.13)比(1.97±0.21)]及蛋白表达[(0.89±0.05)比(1.93±0.04)、(1.29±0.07)比(2.15±0.09)、(1.50±0.05)比(2.52±0.1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miR-223-3p可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小鼠肝组织损伤,进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微RNA-223-3p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胱天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 炎症 前胶原 小鼠 近交ICR
下载PDF
微小RNA-6779-5p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左淑飞 梁舒 +5 位作者 秦艺璐 吴洁 张超 郭占非 边彩月 范文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69-75,79,共8页
目的 分析微小RNA-6779-5p(miR-6779-5p)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的软骨细胞中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析RNA的表达量。将miR-6779-5p模拟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 目的 分析微小RNA-6779-5p(miR-6779-5p)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的软骨细胞中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析RNA的表达量。将miR-6779-5p模拟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3(IRAK3)过表达载体以及各自对照转染CHON-001细胞,采用10 ng/mL的IL-1β刺激细胞。应用功能试验分析miR-6779-5p和IRAK3对IL-1β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分析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鉴定miR-6779-5p和IRAK3的关系。结果 miR-6779-5p在骨关节炎患者中表达下调,而IRAK3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779-5p和IRAK3的RNA水平在不同浓度IL-1β诱导的CHON-001细胞中也有相同的表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处理后,CHON-001细胞的活力(100.00%对比51.00%)和EdU阳性率降低(43.00%对比25.00%),细胞凋亡率增加(6.43%对比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些影响在miR-6779-5p过表达后缓解(细胞活力:52.00%对比85.00%;EdU阳性率:25.67%对比38.67%;细胞凋亡率:18.70%对比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779-5p靶向结合IRAK3。IRAK3表达上调在IL-1β诱导的CHON-001细胞中逆转miR-6779-5p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6779-5p模拟物在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中减少p-P65和P65比值(2.06对比1.34)以及p-IκBα和IκBα的比值(2.42对比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RAK3过表达缓解了这些影响(p-P65和P65比值:1.30对比1.88;p-IκBα和IκBα的比值:1.45对比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6779-5p通过抑制IRAK3/NF-κB通路的激活来挽救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表明miR-6779-5p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微小RNA-6779-5p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3 核因子-κB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