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2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芳芳 褚燕琦 +1 位作者 刘琛 白向荣 《中国药业》 2025年第9期113-116,共4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不良反应报告,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治疗药物、转归等,依据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后是...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不良反应报告,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治疗药物、转归等,依据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后是否停用万古霉素将患者分为停药组(36例)和未停药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依据白细胞计数是否恢复正常(>4.0×10^(9)/L)将患者分为恢复组(20例)和未恢复组(4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13岁;65岁以上患者18例;万古霉素的平均疗程为14.7 d,平均日剂量为1.92 g,平均累积剂量为27.28 g。与停药组比较,未停药组患者的年龄显著更小(P<0.05);颅内感染例数显著更少(P<0.05),骨组织感染、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例数均显著更多(P<0.05);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显著更长(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基线白细胞计数与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呈正相关[OR=0.004,95%CI(0.000,0.490),P=0.024]。结论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一旦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则应及早停药,严重者可考虑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治疗,长期用药者应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计数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关联: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郭展立 王媛 +4 位作者 张磊 李嘉媛 李若柠 冬颖 孙建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VTE)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以5种白细胞相关的遗传变异基因作为工具变量,以VTE发生风险作为结局变量,采...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5种白细胞计数与静脉血栓栓塞(VTE)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以5种白细胞相关的遗传变异基因作为工具变量,以VTE发生风险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WME)、简单模型及加权模式法作为补充,对5种白细胞计数与VTE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再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对VTE发生风险具有因果关联,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IVW(OR=0.867,95%CI:0.761-0.981,P=0.031),MREgger(OR=0.754,95%CI:0.571-0.996,P=0.048),加权中位数法(OR=0.846,95%CI:0.729-0.981,P=0.027),加权模型(OR=0.748,95%CI:0.595-0.942,P=0.014);淋巴细胞计数IVW(OR=0.838,95%CI:0.741-0.949,P=0.005),加权中位数法(OR=0.024,95%CI:0.718-0.977,P=0.024)。反向MR分析表明VTE发生风险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因果关联,其中IVW(OR=0.989,95%CI:0.980-0.999,P=0.024)。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对VTE发生风险有因果关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可能会增加VTE的发生风险;VTE发生风险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因果关联,VTE发生风险降低可能会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进一步研究来了解这种因果关系背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疾病 白细胞计数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梦圆 陈佳龙 +2 位作者 钟雪峰 方创森 李燕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是否可作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中提取561例被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基本信息,以是否发生院内死...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是否可作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中提取561例被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基本信息,以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幸存组(516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2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WBC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计量反应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WBC作为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的最佳截断值。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分组后的WBC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年龄、性别、脓毒性休克、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CLA-BSI致病菌进一步行亚组分析,以确定混杂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WBC(OR=1.05,95%CI:1.01~1.08)及SOFA评分(OR=1.23,95%CI:1.12~1.35)是CLA-BS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RCS分析显示,WBC和院内死亡间无明显非线性计量反应关系(P=0.064)。WBC预测院内死亡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截断值为11.65×10^(9)/L。在男性和女性、年龄较大(≥60岁)或SOFA评分>6的亚组中WBC<11.65×10^(9)/L对院内死亡均具有保护作用(分别为OR=0.20,95%CI:0.07~0.59;OR=0.19,95%CI:0.07~0.48;OR=0.15,95%CI:0.06~0.36;OR=0.18,95%CI:0.07~0.42)。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亚组中,WBC<11.65×10^(9)/L的患者具有更低的院内死亡风险(OR=0.16,95%CI:0.07~0.41)。结论WBC<11.65×10^(9)/L是CLA-BS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特别是在年龄≥60岁、SOFA评分>6分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中心静脉导管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诊断意义分析
4
作者 李守瑛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会宁县人民医院80例腹部手术后疑似急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会宁县人民医院80例腹部手术后疑似急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单项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507,P=0.049),白细胞计数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645,P=0.015),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94,P=0.002)。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项检测(P<0.05)。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单项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诊断腹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一致性较高,能够提高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腹部手术 急性疼痛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RP联合白细胞计数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结果评估分析
5
作者 赵国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84-087,共4页
探究诊断感染性疾病时联合检验CRP和白细胞计数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是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从2023年10月开始到2024年9月结束共纳入20661例。所有患者均检验CRP和白细胞计数,并将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 探究诊断感染性疾病时联合检验CRP和白细胞计数的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是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从2023年10月开始到2024年9月结束共纳入20661例。所有患者均检验CRP和白细胞计数,并将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价值。结果 “金标准”结果有6120例阳性,14541例阴性。“金标准”阳性组的检验指标数据比阴性组高,(P<0.05)。联合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数据均比单一检验高,(P<0.05),且联合检验的Kappa>0.80,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对CRP和白细胞计数的指标进行联合检验可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CRP 白细胞计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吴志敏 孙晓燕 王玉莹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及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度。结果发生组输血次数、Eos、CRP、WBC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联合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0.78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输血前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236、2.542、2.188倍,输血后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3.000、3.960、3.436倍(P<0.05)。结论Eos、WBC、CRP水平联合检测可对评估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清胰汤加减辅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7
作者 吴梅艳 余力 刘群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6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胰汤加减辅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樟树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中药组与对症治疗组,各35例。对症治疗组实施常... 目的观察清胰汤加减辅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樟树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中药组与对症治疗组,各35例。对症治疗组实施常规抗感染、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联合中药组在对症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症治疗组(97.14%vs.77.14%,χ^(2)=4.590,P=0.032)。联合中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症治疗组(P<0.01)。治疗2周后,2组头身沉重胀痛、便溏不爽、腹痛剧烈、身热口渴、胸闷腹胀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中药组低于对症治疗组(P<0.01);2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中药组低于对症治疗组(P<0.01)。联合中药组与对症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17.14%,χ^(2)=1.270,P=0.260)。结论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降低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加减 对症治疗 胃肠功能 白细胞计数 血淀粉酶
原文传递
D-二聚体、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陈建勋 《交通医学》 202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急性阑尾炎组60例、急性化脓性...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急性阑尾炎组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62例、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组3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10例。比较四组D-D、CRP、WB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效能。结果:四组D-D、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D-D、CRP、WBC水平高于急性阑尾炎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CRP、WBC水平高于急性阑尾炎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D-D、CRP水平高于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D、CRP、WBC联合检查预测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53,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87.10%。结论:D-D、CRP、WBC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患儿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及临床分型,在预测儿童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中具有一定价值,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儿童化脓穿孔性阑尾炎 预测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惊厥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表达及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詹春艳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究上呼吸道感染(URTI)合并发热惊厥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表达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URTI合并发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 目的探究上呼吸道感染(URTI)合并发热惊厥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表达及预测价值分析。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URTI合并发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各组均3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CRP、WBC水平,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分析上述指标预测患儿URTI合并发热惊厥的价值。结果细菌组CRP、WBC水平相较病毒组、对照组更高(P<0.05);CRP、WB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6,相较单一检测的AUC值更大(P<0.05);构建URTI合并发热惊厥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绘制校准曲线,发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URTI合并发热惊厥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结论CRP、WBC应用于URTI合并发热惊厥患者检测中可有效鉴别病原体类型,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惊厥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病原体类型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孙丽云 许银洁 崔钊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111-114,12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吉林省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27例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穿孔组113例,非穿孔组314例。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吉林省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27例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穿孔组113例,非穿孔组314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分析穿孔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最佳截断值并评估各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WBC、CRP、PCT可作为阑尾穿孔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CRP、PCT均可作为阑尾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WBC、CRP、PCT三项联合预测效能优于两项及单独预测,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764,阳性预测值为74.64%,阴性预测值为81.94%。WBC、CRP、PCT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42×10^(9)/L、34.09 mg/L、0.355μg/L。结论WBC、CRP、PCT联合检测可以准确地预测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发生,能够作为术前早期评估儿童阑尾炎严重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儿童穿孔性阑尾炎
下载PDF
甲、乙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白细胞计数分类特点的研究
11
作者 翟奕霖 石荔 《智慧健康》 2025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流感样症状患者,共计597例,开展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测试,收集患者性别、体温、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血常规测定结果,依照核酸检测...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流感样症状患者,共计597例,开展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测试,收集患者性别、体温、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血常规测定结果,依照核酸检测结果筛选甲型、乙型流感患者各124例,随后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取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临床特征以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特点,并随访患者治疗天数。结果甲型、乙型流感患者年龄、治疗时间、恶心呕吐、流涕、腹泻腹痛、心肌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甲型流感季节性、年龄特征更为明显(P<0.05);对比两组患者WBC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对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也不同,在患者入院就诊期间WBC计数检测结果对甲、乙型流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病情诊断以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临床特征 白细胞(WBC)计数分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丹丹 王瑞 +2 位作者 罗智花 周登余 王琍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收住的50例患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例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采静脉血对比两组患儿hs-CRP、PCT和WBC的差异,计算hs-CRP、PCT和WBC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入院时病例组hs-CRP、PCT和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7天时,病例组hs-CRP、PCT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虽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CT、WBC计数和hs-CRP+PCT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4、0.962、0.732和0.985。Hs-CRP+PCT的约登指数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是PCT、hs-CRP、WB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PCT和WBC计数在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s-CRP联合PCT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俊 程静 +2 位作者 袁应美 王琦 冷开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GDM并住院分娩的1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39例)和...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GDM并住院分娩的1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39例)和正常组(14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晚期WM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结局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WMR均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后,WMR仍然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WMR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46~0.82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以WMR≥1.205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准,孕晚期WMR值预测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72.97%,kappa=0.386,表明WMR虽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与GDM患者妊娠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差,预测效果不理想。结论GDM患者孕晚期WMR升高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虽然WMR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价值不高,但因其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情况,对临床尽早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白细胞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莉莉 段榆琳 刘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29)和脓毒性休克组(n=76),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54)和死亡组(n=51)。检测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水平,收集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4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分别为(19.83±3.09)×10^(9)/L、(114.10±35.17)mg/L、(78.92±13.14)μg/L和(11.13±0.91)μg/L,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9.55±2.87)×10^(9)/L、(59.96±23.45)mg/L、(36.47±12.83)μg/L和(8.21±0.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0.05±2.39)、(10.29±2.51)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6.21±2.30)、(7.9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r=0.554、0.593、0.713、0.651,P<0.05)、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0.571、0.687、0.609,P<0.05)。死亡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及4个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03、0.881、0.817和0.939。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显著高于脓毒症患者,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4个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王琼 张笑玮 刘志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95-802,共8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因胸痛、胸闷首次诊断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数据。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4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14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30例。进一步按照是否出现院内MACE分为MACE组106例和无MACE组285例。依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6例和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WMR、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WMR、PLR及其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WMR和PL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6,P<0.001;r=0.374,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MR和PLR均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WMR、PLR及两者联合预测院内MACE的AUC分别为0.748、0.722和0.792;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694、0.716和0.770。结论 ACS患者入院早期WMR和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具有预测院内MACE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其联合使用在诊断效果上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ESR、白细胞计数与CRP联合检测在老年膝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陈锦 杜懿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老年KOA患者105例,作为试验组对象。同期收集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志... 目的:探究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老年KOA患者105例,作为试验组对象。同期收集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5例,作为参照组对象。均接受ESR、WBC及CRP三项指标检测,试验组患者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其中1级与2级为轻度组、3级为中度组、4级为重度组。比较两组ESR、WBC及CRP三项指标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ESR、WBC及CRP三项指标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ESR、WBC及CRP单一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参照组志愿者,试验组患者的ESR、WBC及CRP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相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ESR、WBC及CRP水平均较高,且重度组ESR、WBC及CRP水平较中度组高(P<0.05)。当WBC≥10.55×10^(9)/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0.18%、特异度为58.97%;当ESR≥22.15mm/h时,其诊断敏感度为76.03%、特异度为55.17%;当CRP≥15.17mg/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8.07%、特异度为78.05%。经ESR、WBC及CRP联合诊断的AUC为0.928,其诊断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93.33%。结论:老年KOA患者ESR、WBC及CRP三项指标水平较高,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老年KOA的诊断效能较高,推测ESR、WBC及CRP三项指标可作为基层诊断老年KOA的辅助性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老年膝关节炎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福英 张春霞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郭卫平 屈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高热(体温>38℃)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PCT、hs-CRP、WBC及PCT、hs-CRP、WBC阳性率。结果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及WBC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高于轻症组(P<0.01)。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及WB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WBC阳性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hs-CRP水平及WBC可出现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指标升高越明显,检测上述炎性指标有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在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治疗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泽华 李跃东 +1 位作者 戴莹莹 张小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在重症医学科中对脓毒症抗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清指标动态监测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抗生素...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在重症医学科中对脓毒症抗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清指标动态监测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及病死率,根据死亡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入院的后第1、3、5、7、9天PCT、CRP、WBC、N%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变化,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CRP、WBC、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抗生素使用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1、3、5、7、9天的PCT、CRP、WBC、N%水平均低于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诊断脓毒症特异度、敏感度最高,分别为94.12%、81.25%,PCT、N%、WBC、CRP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32、0.857、0.796、0.713(均P<0.05)。结论:PCT、CRP、WBC和N%对脓毒症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实施PCT、CRP、WBC、N%动态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判断患者预后,对脓毒症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19
作者 唐超慧 彭向 +1 位作者 田进伟 顾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其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等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其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等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血管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相关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Gensini评分等的关系;采用ROC曲线确定白细胞计数诊断冠心病ACS和SAP分型的截断点,并以此截断点将患者分为白细胞正常水平组和白细胞高于正常水平组后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ACS组高脂血症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钙蛋白I、NT-proBNP、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SAP组(均P<0.05),而ACS组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射血分数低于SAP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r=0.443,P<0.001)、肌钙蛋白I(r=0.333,P<0.001)、NT-proBNP(r=0.245,P<0.001)、Gensini评分(r=0.341,P<0.001)呈正相关,而与LVEDD(r=-0.212,P<0.001)呈负相关,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r=0.430,P<0.001)、肌钙蛋白I(r=0.325,P<0.001)、NT-proBNP(r=0.292,P<0.001)、Gensini评分(r=0.353,P<0.001)呈正相关,而与LVEDD(r=-0.175,P=0.002)呈负相关。白细胞计数诊断ACS的截断点为9.35×10^(9)L^(-1)(灵敏度为56.7%,特异度为93.1%),以截断点为分界将患者分为白细胞正常水平组(n=202)和白细胞高于正常水平组(n=99);白细胞高于正常水平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吸烟史、TC、LDLC、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NT-proBNP、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白细胞正常水平组(均P<0.05),而LVEDD显著低于白细胞正常水平组(均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能简单易行地识别冠心病高危型,其诊断ACS的截断点为9.35×10^(9)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计数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Nips评分联合血清CRP、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晶磊 周静 吴锫泥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PM)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NPM患儿70例,以中枢神经感染程度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PM)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NPM患儿70例,以中枢神经感染程度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症感染组45例,重症感染组25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的52例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的18例为预后不良组。比较组间Nips评分、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分析Nips评分、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感染组治疗前后Nips评分、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轻症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预后不良组Nips评分、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项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901,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Nips评分联合血清CRP、降钙素原水平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有助于对NPM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疼痛评分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