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白芥子临床外用特点分析
2
作者 陈科旭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关于白芥子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21软件将得到的外用方剂的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剂型用法以及各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运用Clementine1... 目的:挖掘并分析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关于白芥子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21软件将得到的外用方剂的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剂型用法以及各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运用Clementine12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此挖掘白芥子外用配伍规律。结果:1)在统计的107篇文献里得到中药组方111首,共含有中药187种。2)白芥子配伍中药大多为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如细辛、附子、延胡索、麻黄等。3)性味主要以辛温为主,归经上多集中于肺经、心经和脾经。4)白芥子临床外用治疗疾病多为哮喘、关节炎、肺炎、鼻炎、癌痛等(多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白芥子外用常采用多种方剂剂型与给药方式,其中以饼剂或糊剂的穴位贴敷法为主。6)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高关联药物组合12个,公因子8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到白芥子临床外用配伍共5类。结论:白芥子临床外用多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且外用时多与细辛、附子、延胡索等中药联用。希望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探究白芥子的外用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外用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
3
作者 张晴 穆金霞 +3 位作者 屈玉明 郝重耀 张天生 肖楷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 探究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及假贴组,每组8只。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 目的 探究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及假贴组,每组8只。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干预,其余组大鼠均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混合液致敏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雾化激发1 h前,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次/d,共10次;发酵组、非发酵组将药物贴敷于大鼠大椎、膻中、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穴,每次5 h,1次/d,共10次;假贴组用同样方法贴敷凡士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末次雾化激发时观察各组大鼠哮喘行为并计分;干预结束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取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ELISA法检测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IL-17、IL-22、IL-10、IL-3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贴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脱落,管腔明显狭窄,气道壁不完整,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哮喘行为学评分、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IL-22水平、肺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0和IL-35水平、肺组织中IL-10和IL-3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和假贴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大鼠支气管上皮较完整,偶见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黏膜偶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轻微增生;哮喘行为学评分、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IL-22水平、肺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0和IL-35水平、肺组织中IL-10和IL-3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地塞米松组、发酵组、非发酵组间肺组织病理形态、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各炎症指标水平和肺组织中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发酵白芥子穴位敷贴能有效减轻支气管哮喘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和气道炎症,降低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h17/Treg免疫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发酵白芥子 穴位敷贴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冬病夏治”方中白芥子促进延胡索乙素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周梦丹 韩东卫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冬病夏治”方中有、无白芥子配伍以及经穴、非经穴给药,对延胡索乙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弗氏完全佐剂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将48只模型家兔分为空白组(不加白芥子)、非经穴白芥子低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中... 目的:比较“冬病夏治”方中有、无白芥子配伍以及经穴、非经穴给药,对延胡索乙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弗氏完全佐剂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将48只模型家兔分为空白组(不加白芥子)、非经穴白芥子低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中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高剂量组、非经穴组(处方量)、“足三里”白芥子低剂量组、“足三里”白芥子中剂量组和“足三里”白芥子高剂量组,每组6只,取模型家兔“足三里”穴位处皮肤,非穴位处皮肤,Franz扩散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U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绘制12 h内释放曲线图,比较累积渗透率。结果:空白组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率显著低于白芥子配伍的高、中、低剂量组(P<0.01)。在白芥子促进下,经穴给药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率均显著高于非经穴给药(P<0.01),白芥子高剂量组促渗效果倍数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白芥子在“冬病夏治”方中起到“药物-透皮促进剂”的“双重”作用。透皮促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用药优于非穴位用药;二是随白芥子用量增加而增强。因此,该方更优的透皮给药方案应当是方中重用白芥子,于穴位处贴敷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用药 促进渗透 延胡索乙素 “冬病夏治”方
下载PDF
白芥子诱导的鸡内源性芥子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酶活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卉 余丹 +7 位作者 范景胜 屈东 邹成义 李斌 殷勤 郑钰嘉 倪青松 汪林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离鉴定白芥子诱导的芥子碱降解菌,并对其核心功能酶漆酶进行酶活测定,建立芥子碱的生物降解方法,为探寻白芥子等十字花科类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藏香鸡为模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白芥子饲喂2...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离鉴定白芥子诱导的芥子碱降解菌,并对其核心功能酶漆酶进行酶活测定,建立芥子碱的生物降解方法,为探寻白芥子等十字花科类非粮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藏香鸡为模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白芥子饲喂28 d进行芥子碱降解菌体内诱导。分别采集鸡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在不同培养基中分离筛选芥子碱降解菌,对筛选出的优势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菌株的芥子碱降解效果和漆酶活性。结果表明:(1)在鸡盲肠中筛选出9株目标菌,筛出率明显高于空肠和回肠,并进一步选出1株芥子碱降解优势菌SDB2(Sinapine-degrading bacteria 2)。(2)经鉴定,SDB2菌株属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3)芥子碱浓度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芥子碱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培养72 h的芥子碱降解率可达50%。(4)漆酶活力与SDB2菌株培养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漆酶活力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5)漆酶活力与芥子碱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 <0.01),漆酶活力与芥子碱浓度呈正相关。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筛选出的SDB2能利用自身分泌的漆酶有效降解芥子碱,为高效利用十字花科类非粮饲料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碱降解菌 芥子 漆酶 白芥子 大肠杆菌
下载PDF
HPLC波长转换法同时测定白芥子饮片中2种活性成分含量
6
作者 包晴 高元航 +4 位作者 谢诗忆 王璐 唐林 黄超文 杨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26-1132,共7页
目的 建立HPLC波长转换法同时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对收集的15批样品进行白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检测。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_(18)柱(5μm,250 m... 目的 建立HPLC波长转换法同时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对收集的15批样品进行白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检测。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_(18)柱(5μm,250 mm×4.6 mm),水(含0.08 mol/L磷酸二氢钾,A)-乙腈(B)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0~10 min检测波长为227 nm,10 min以后为326 nm;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 白芥子苷质量浓度在7.485~74.85μg/ml(R^(2)=0.999 5,n=6),芥子碱硫氰酸盐质量浓度在0.864~8.6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白芥子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7.99%,RSD为1.00%(n=6),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6.42%,RSD为1.14%(n=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和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白芥子 芥子碱硫氰酸盐 皮肤发泡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炒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宝民 余正江 +5 位作者 段礼新 史丽颖 吴海歌 唐玲 赵红 王永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 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 目的 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酸-2'-醛基-5'-呋喃甲酯(Ⅰ)、对羟苯基乙腈(Ⅱ)、对羟基苯甲醛(Ⅲ)、胡萝卜苷(Ⅳ)、软脂酸-1-单甘油酯(Ⅴ)、β-谷甾醇(Ⅵ)、芥子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对羟基苯乙酸(Ⅸ)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X)。结论 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芥子醛(sinaldehyde),化合物Ⅲ,Ⅴ,Ⅷ~Ⅹ为首次从生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白芥子 白芥子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炎性轴的白芥子经皮给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调控机制研究
8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陈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芥子经皮给药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炎性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白芥子组及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 目的:探讨白芥子经皮给药通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炎性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白芥子组及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佐剂性RA模型。阳性药组右后足涂抹0.27 g/kg扶他林,白芥子组涂抹4.50 g/kg白芥子涂剂,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涂抹4.50 g/kg白芥子涂剂同时踝关节注射0.25 mg/kg TLR4激活剂LPS,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等量的面粉糊作对照,制备模型前3 d开始给药,连续18 d。测量不同时间左右后足肿胀度,末次给药后检测热痛和机械痛阈值、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法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白芥子组及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建模不同时间右后足肿胀度均降低,其中阳性药组和白芥子组均低于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白芥子组建模9 d右后足肿胀度低于阳性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白芥子组及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右后足热痛及机械痛阈值均升高,其中阳性药组高于白芥子组,白芥子组高于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白芥子组及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其中阳性药组和白芥子组低于白芥子+TLR4激活剂组(P<0.05),阳性药组与白芥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芥子经皮给药通过抑制TLR4/NF-κB炎性轴发挥作用,可有效治疗RA模型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经皮给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白芥子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邢晓娟 徐燕 +2 位作者 陈沁园 蒋欢 李蕾 《大医生》 2023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芥子汤加减配合针灸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白芥子汤联合针... 目的研究白芥子汤加减配合针灸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白芥子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行白芥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记录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和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芥子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小结节大小,保护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针灸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的含量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敏 叶凡 +1 位作者 赖先荣 杨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epax HP-C18,流动相为5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四正辛基溴化铵),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目的:建立测定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epax HP-C18,流动相为5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四正辛基溴化铵),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白芥子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01~0.2024 mg/ml(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8.51%~104.62%,RSD=1.90%(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白芥子饮片中白芥子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白芥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芥子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研究 被引量:103
11
作者 张学梅 刘凡亮 +6 位作者 梁文波 王永奇 邢福有 张巍峨 乌兰 付子栋 吴丽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目的 研究白芥子不同溶媒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平喘药理作用。方法 浓氨水喷雾法、毛细玻管法、喷雾致喘法。结果 炒白芥子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白芥子水提取物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炒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可显著对抗 4 %氯化乙酰... 目的 研究白芥子不同溶媒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平喘药理作用。方法 浓氨水喷雾法、毛细玻管法、喷雾致喘法。结果 炒白芥子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白芥子水提取物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炒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可显著对抗 4 %氯化乙酰胆碱诱导的豚鼠哮喘。结论 白芥子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其镇咳成分极性偏小 ;祛痰成分极性偏大 ,水溶性大 ;平喘成分的极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镇咳 祛痰 平喘
下载PDF
白芥子炒制过程的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郁露 孙素琴 +1 位作者 周群 秦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81-2185,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动态跟踪药用植物白芥子的炒制过程,获得了不同炒制时间样本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热扰动下的二维相关红外谱。白芥子的红外谱表明,白芥子在炒制过程中1 747 cm-1油脂特征蜂的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白芥子...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动态跟踪药用植物白芥子的炒制过程,获得了不同炒制时间样本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热扰动下的二维相关红外谱。白芥子的红外谱表明,白芥子在炒制过程中1 747 cm-1油脂特征蜂的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白芥子羧酸酯相对较稳定;而1 657 cm-1附近酰胺Ⅰ带峰和1 546cm-1附近的酰胺Ⅱ带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显著减小,是因为白芥子在高温炒制过程中,蛋白质(酶)发生了热变性;1 055 cm-1附近的纤维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在炒制10 min后明显减弱,这与药材表皮纤维多糖加热分解相关联。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的变化规律与红外谱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白芥子药材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蛋白质变性及多糖的分解。该方法揭示了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从分子光谱水平上奠定了白芥子药材炮制的目的“杀酶保甙”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炒制 红外谱 二阶导数谱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下载PDF
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Ⅰ)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国欣 林跃鑫 +1 位作者 欧敏锐 檀东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 :研究白芥子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有效药用部位。方法 :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雄性小鼠前列腺增生为动物模型。以 6 0 %乙醇提取制得的白芥子总提取物和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 (乙醚 乙醇 水连续加热回流... 目的 :研究白芥子提取物对实验性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有效药用部位。方法 :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雄性小鼠前列腺增生为动物模型。以 6 0 %乙醇提取制得的白芥子总提取物和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 (乙醚 乙醇 水连续加热回流提取 )制得的分段提取物Ⅰ ,Ⅱ ,Ⅲ为药效研究对象。结果 :白芥子总提取物、白芥子分段提取物Ⅰ和Ⅱ均能显著抑制由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 ,明显降低小鼠包皮腺湿重和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 ,而提取物Ⅲ无活性。结论 :白芥子总提取物、分段提取物Ⅰ和Ⅱ能显著抑制外源激素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 ,表现出抗雄激素活性。白芥子分段提取物Ⅰ ,Ⅱ表现出与总提取物相当的药效 ,提示这两部分提取物含有白芥子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提取物 前列腺增生 实验研究 有效部位
下载PDF
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Ⅱ]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国欣 林跃鑫 +1 位作者 欧敏锐 檀东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纸片埋藏诱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为动物模型。从白芥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和白... 目的:研究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纸片埋藏诱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为动物模型。从白芥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和白芥子β-谷甾醇为药效研究对象。结果:白芥子苷(16.0,8.0mg·kg^(-1)·d^(-1))和β-谷甾醇(16.0,8.0 mg·kg^(-1)·d^(-1))均能明显降低由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降低小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或P<0.05);白芥子苷(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滤纸片埋藏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增殖(P<0.05);β-谷甾醇(8.0,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组胺诱发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白芥子苷、β-谷甾醇具有抗雄激素和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白芥子 Β-谷甾醇 抗雄激素 抗炎
下载PDF
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及透皮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月红 叶卉 +3 位作者 官素桃 郭秀彩 刘霞 吴传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68-2072,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为开发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分别以透析膜和大鼠皮肤为屏障,以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和透皮实验,以方中...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为开发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分别以透析膜和大鼠皮肤为屏障,以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和透皮实验,以方中君药白芥子的有效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释放介质和透皮接收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以累积释放量和透皮量对时间做图,计算释放和透皮速率。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自凝胶膏剂中体外释放的方程为QR=45.65t+3.193,r2=0.994 6,释放速率为45.65μg/(cm2.h);其透皮特性方程为QT=0.502 1t+0.178 0,r2=0.997 1;透皮速率0.502 1μg/(cm2.h)。结论芥子碱硫氰酸盐的释放速率远大于透皮速率,释放速率可保证其稳定透皮的动力,其透皮过程不受其释放的限制,限速步骤主要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导致,寻找合适的透皮促进剂对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发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涂方 凝胶膏剂 体外释放 透皮特性
下载PDF
白芥子散及其拆方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神经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艳宏 樊建 +4 位作者 赵娟萍 李洪晶 关枫 冯宇飞 杨志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3-2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芥子散及其拆方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芥子散穴位组、白芥子散非穴位组、白芥子穴位组、延胡索穴位组、甘遂穴位组、细辛穴位组和生姜穴位组,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过... 目的探讨白芥子散及其拆方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芥子散穴位组、白芥子散非穴位组、白芥子穴位组、延胡索穴位组、甘遂穴位组、细辛穴位组和生姜穴位组,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中性红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现象,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施药局部皮肤和肺组织中SP、VIP、CGR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芥子散及其各拆方穴位组均能显著减少肥大细胞数和改善脱颗粒现象(P<0.05);除延胡索穴位组外,各穴位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IgE水平,尤以白芥子散穴位组最佳(P<0.01);各治疗组均可使SP、VIP、CGRP水平有所回调。结论白芥子散能有效改善大鼠过敏性哮喘,增强VIP并减弱SP、CGRP在施药局部皮肤及肺组织中的表达,其中白芥子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贴敷 过敏性哮喘 神经肽
下载PDF
炮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及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振凌 杨海玲 +2 位作者 张本山 王一硕 杨振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67-2069,共3页
关键词 芥子碱硫氰酸盐 白芥子 炮制后 煎出量 《名医别录》 慢性支气管炎 HPLC测定 《中国药典》
下载PDF
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成勇 吴文忠 +6 位作者 房翳恭 秦珊 刘兰英 王和生 张聪 陈栋 史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在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安慰剂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试验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正常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以及皮肤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期试验组、安慰剂组、对照组3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试验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2016年初伏前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MMEF、FEF25、FEF50、FEF75)无明显差异;2017年初伏前,试验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0.01),优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5~0.01)。与基线期穴位贴敷相比,试验期试验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其疗效与贴敷后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涂方 穴位贴敷 皮肤反应 哮喘
下载PDF
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红 区洁雯 +2 位作者 张蜀 林华庆 曾淑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6-888,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芥子、甘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可检出芥子、甘遂的特征斑点;延胡索乙素在16.59~165.9μg/mL的浓度范围内... 目的:建立复方白芥子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芥子、甘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可检出芥子、甘遂的特征斑点;延胡索乙素在16.59~165.9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2.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芥子 巴布剂 TLC HPLC 延胡索乙素
下载PDF
炒制对白芥子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强 张璐 +1 位作者 易延逵 陈兴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目的:分析比较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生品中分离出49个峰,从炒制品中分离出44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白芥子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炮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