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应用现状
1
作者 黄艳 张有东 孙威江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白茶生产现状,从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和加工装备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白茶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和归纳了不同加工技术和装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应向加工技术标准化、精细化和加工装备智... 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白茶生产现状,从加工原理、加工技术和加工装备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白茶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和归纳了不同加工技术和装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应向加工技术标准化、精细化和加工装备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叶加工技术 茶叶加工装备 白茶加工
下载PDF
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减肥作用
2
作者 刘振云 柯菀萍 +6 位作者 周汐芮 李孟华 薄佳慧 叶兴妹 刘仲华 肖力争 林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62,共13页
为探究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减肥作用,选用金花白茶为材料,以未发花白茶为对照,进行茶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检测,并建立小鼠肥胖模型,给予400 mg·kg^(-1)金花白茶及白茶水提取物灌胃干预,定期记录小鼠体重,进行肥胖相关指标的测... 为探究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减肥作用,选用金花白茶为材料,以未发花白茶为对照,进行茶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检测,并建立小鼠肥胖模型,给予400 mg·kg^(-1)金花白茶及白茶水提取物灌胃干预,定期记录小鼠体重,进行肥胖相关指标的测定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白茶发花后黄酮和茶褐素含量明显上升,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显著下降,儿茶素组分中仅表儿茶素含量出现显著的上升。金花白茶能有效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其肝脏和白色脂肪指数,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保护肝脏及肠道的结构完整性及功能。与未发花白茶相比,金花白茶在降低小鼠血脂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上效果更佳,推测是由于冠突散囊菌的大量繁殖及黄酮、表儿茶素、茶褐素等物质含量上升所致;而在缓解肝脏氧化应激方面效果不如白茶,推测是发花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大量减少所致。试验结果表明,金花白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发花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白茶的降脂减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白茶 白茶 发花工艺 降脂减肥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张磊 俞滢 +2 位作者 梁子钧 赵翊暄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4-14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共鉴定出560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等是以‘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为鲜叶原料制成白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萎凋过程中,两个品种白茶的挥发性代谢物总含量逐渐上升,在萎凋48 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是‘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1-辛烯-3-酮和柠檬醛在萎凋前期大量累积而后减少,萜品油烯、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和大马士酮在萎凋过程中持续累积。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对‘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形成花果香和甜香具有重要作用。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清鲜香气形成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新品系‘福黄1号’制成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以白化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福黄1号’ 白化突变 挥发性代谢物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4
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7 位作者 郝连奇 杨方慧 赵碧 汤海昆 马玉青 夏丽飞 孙云南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光质 萎凋
下载PDF
加强茶文化体系建设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以松溪县九龙大白茶产业为例
5
作者 刘新永 朱步泉 +3 位作者 施成就 林国华 范颖洁 叶昌博 《茶叶》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九龙大白茶是源于松溪的优良特色茶树品种,为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松溪县把发展九龙大白茶产业作为主要抓手。本文在分析松溪县茶产业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茶文化营销和茶品牌建设滞后的不足,提出加... 九龙大白茶是源于松溪的优良特色茶树品种,为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松溪县把发展九龙大白茶产业作为主要抓手。本文在分析松溪县茶产业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茶文化营销和茶品牌建设滞后的不足,提出加强松溪县茶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茶科技提升九龙大白茶种植和加工水平,充分利用松溪本地文化资源开展茶旅融合和茶营销,以提升九龙大白茶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松溪县茶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溪县 九龙大白茶 茶文化 茶科技、茶产业 茶旅融合
下载PDF
不同年份白茶饼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克孝 王志华 +3 位作者 张宁宁 李琳玉 孙威江 陈志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分析不同年份白茶饼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变化,以评价白茶饼储藏年份与感官品质的关系。以储藏2年陈至19年的白茶饼为试验材料,测定主要化学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探讨... 分析不同年份白茶饼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变化,以评价白茶饼储藏年份与感官品质的关系。以储藏2年陈至19年的白茶饼为试验材料,测定主要化学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探讨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随着储藏年份的增长,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茶红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低值分别为50.71,5.78 mg/g和6.82 mg/g;而总黄酮、茶褐素呈上升趋势,最高值分别为62.18 mg/g和27.09 mg/g。主成分分析、感官分析表明,储藏4年的白茶饼的内质综合排名第1,感官品质最高(总分为96.8),具有最佳品质。聚类分析表明白茶饼储藏第2年、第4年和第6年时转化反应剧烈,而8~19年趋于稳定且感官品质逐渐上升。通径分析得出不同年份白茶饼感官品质的变化,咖啡碱含量与陈化白茶饼感官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白茶饼感官品质以储存4,10,19年的整体较佳。咖啡碱和总黄酮含量可作为评价陈年白茶饼品质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不同年份 化学成分 感官分析 聚类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缪伊雯 周静芸 +4 位作者 杨春明 罗正飞 汪毅 龚正礼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3-29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寿眉白茶品质,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其置换检验,并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和P值筛选标志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的感官评价和理化结果均存在差异,其中4个茶树品种的寿眉白茶在感官品质上均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各具特色。不同的寿眉白茶的水浸出物为45.48%~46.89%,茶多酚为16.79%~19.96%,咖啡碱为41.34~56.61 mg/g,茶黄素总量为3.31~8.22 mg/g,儿茶素总量为143.90~165.62 mg/g,非酯型儿茶素含量为21.55~36.01 mg/g,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14.14~134.16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35~38.31 mg/g,不同茶样在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差异。4个茶样共检测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总量范围在121.63~203.43μg/g,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占比最多。不同的茶样在挥发性化合物的香气类型、种类及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4个茶样的93个化合物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实现对茶样的有效区分,并筛选出56种影响其品质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VIP值>1且P<0.05)。综上所述,不同茶树品种对寿眉白茶品质特征存在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4种寿眉白茶的品质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寿眉白茶 感官品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季节云抗10号厌氧加工白茶的品质差异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晨阳 高畅 +5 位作者 田迪 周小慧 任玲 李沅达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季节的白茶品质差异明显,其中春季白茶干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持久且高扬,并且有花蜜香、毫香、药香以及独特工艺香等多种香气类型,滋味浓鲜甜爽,汤色黄亮,叶底软嫩明亮,感官品质最好。春季白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含量最高,夏季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氨基酸成分中共检测到20种,其中显著性差异氨基酸有18种(P<0.05)。春季白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最高为1.22 mg/g,有8种氨基酸组分在春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3种在夏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6种在秋季白茶中含量最高。通过PCA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化合物筛选共得到15种区别三个季节白茶的差异化合物。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理化成分以及氨基酸组分来看,春季白茶与夏、秋两季白茶有明显差异,且春季白茶整体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云抗10号 品质差异 白茶 季节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茶叶收入保险定价——以宁德白茶为例
9
作者 吴祥佑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7,149,共8页
基于宁德市的统计数据,探索了白茶单产、单价的边缘分布函数,构建了刻画两者联合分布的Clayton Copula函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获得了宁德白茶单产和单价的大样本数据。基于白茶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与茶农实际收入间的差额及该差额出现... 基于宁德市的统计数据,探索了白茶单产、单价的边缘分布函数,构建了刻画两者联合分布的Clayton Copula函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获得了宁德白茶单产和单价的大样本数据。基于白茶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与茶农实际收入间的差额及该差额出现的概率,确定了单位保险金额的期望损失,厘定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白茶收入保险的纯费率。与传统产量保险相比,白茶收入保险可以全面保障茶农的经营风险。混合Copula函数有助于精确、便捷地厘定白茶收入保险的费率。作为我国白茶主产区的宁德市应通过财政补贴,积极开展白茶收入保险,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数据,为费率的科学厘定创造更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收入保险 单产与单价 边缘分布 联合分布Copula 纯费率
下载PDF
白茶滋味与色泽化学特征的品种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晨昕 林雨 +5 位作者 胡文娇 胡晓俊 王丽鸳 胡善树 林智 郭丽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2-310,共9页
将不同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成白茶,采用感官审评法、分光光度计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析分析白茶的品质特征及其脂溶性色素和滋味成分,探析不同品种白茶的呈味呈色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白茶的感官品质存在品种差... 将不同品种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加工成白茶,采用感官审评法、分光光度计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析分析白茶的品质特征及其脂溶性色素和滋味成分,探析不同品种白茶的呈味呈色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白茶的感官品质存在品种差异,‘中茗7号’、‘中茶108’和‘中茶302’绿翠且有白毫,‘福鼎大毫茶’、‘中茶302’与‘鸠坑’的汤色与滋味因子得分超过90分。‘鸠坑’和‘中茶302’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接近‘福鼎大毫茶’(2.3),小于‘中黄1号’(3.3);‘中茶108’的有机酸和糖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比其它品种高2.9 mg/g和11.6 mg/g,‘福鼎大毫茶’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在的含量较其它品种高,达到22.3 mg/g;同一品种中,糖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有机酸和氨基酸类化合物,蔗糖、半乳糖醇、果糖和肌醇等组分的含量较高,高达15.1 mg/g;儿茶素在‘鸠坑’中的总量高于其他品种,且比‘福鼎大毫茶’高了40.3%。由此可见,白茶滋味、色泽品质及其表征成分存在明显的品种特色,可为开发白茶新产品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色素 有机酸 氨基酸 气相色谱-质谱 儿茶素
下载PDF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白茶的风味特征及特征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浩民 张灵枝 +6 位作者 梁轶琳 王治会 汪莹 曹士先 荣杰峰 孙威江 陈志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统白茶暗,观感欠佳;而滋味和香气优于传统白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发现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滋味迥异的重要因素。挥发性物质检测表明:反式-2-壬醛、顺-3-壬烯-1-醇、棕榈酸甲酯、芳樟醇、亚油酸甲酯、柏木脑、甲酸香叶酯、苯乙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植酮是影响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香型呈现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间的风味品质差异,证明了乌龙茶品种具有开发花香型白茶的潜力,可为白茶风味进一步多元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树品种 白茶 适制性 挥发性物质 品质差异
下载PDF
不同海拔区间白茶化学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钦 陈谢勇 +4 位作者 徐梦婷 邵淑贤 吴秀秀 叶乃兴 郑德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 为探究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小尺度区域内白茶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政和县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矿质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筛选出指标元素,构建不同海拔白茶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政和县相对较低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LWT)中K、Ca、Mg、Mn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相对较高海拔区间福安大白茶(HWT),LWT中的Na、As、Cd、Sn、Se含量极显著低于HWT(P<0.01);LWT中的Ce、Y、La、Lu、Pr、Sm、Tb、Tm、Nd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HWT。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Ca、K、Cd、Pb和Sn 5种特征矿质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8.3%;筛选出Eu和Tb 2种特征稀土元素,其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1.7%;7种特征化学元素整体初始和交叉验证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7%。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预测指数顺序为16种矿质元素(0.619)<5种特征矿质元素(0.678)<15种稀土元素(0.682)<2种特征稀土元素(0.734)<7种特征化学元素(0.807),以7种特征化学元素为指标时最佳。联合特征矿质元素和特征稀土元素,可以对小尺度区域内不同海拔区间生产的白茶进行有效的产地判别,可作为产地溯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福建省名特茶叶中化学元素数据库建立及产地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区间 福安大白茶 稀土元素 矿质元素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长杙 杨天根 +4 位作者 翟精武 蒲璐璐 刘亚兵 王敏 杨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 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赋予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茶的品质形成十分复杂,其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表现的香气特征受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于此,为推动工艺白茶产业的发展,挖掘白茶品质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茶在萎凋和干燥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影响原因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升白茶品质、优化白茶加工工艺及利用和选育更多不同茶树品种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工艺条件 茶树品种
原文传递
杭州白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
14
作者 于昊男 黄海涛 +3 位作者 赵芸 崔宏春 程志强 何普明 《茶叶》 202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杭州白茶是一种新兴的白茶品类,本文系统分析了杭州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杭州白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福鼎白茶(P<0.05),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2023年产杭州白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 杭州白茶是一种新兴的白茶品类,本文系统分析了杭州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杭州白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福鼎白茶(P<0.05),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2023年产杭州白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较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杭州白茶生产标准和品牌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白茶 理化性质 抗氧化 茶叶功能成分
下载PDF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T/CTSS 70—2023)团体标准解读
15
作者 王静波 林雨 +4 位作者 赵锋 谢晨昕 郑静梦 张悦 郭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T/CTSS 70—2023)团体标准于2023年11月8日发布,并于2024年2月1日实施。文章介绍了该标准的制订背景,详细解读了术语、鲜叶原料要求、加工技术等主要内容,分析了标准的实用性特点,并展望了标准的实施前景。
关键词 浙江白茶 加工技术 团体标准 技术规程
下载PDF
贵州3种优良茶树品种的白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丽 刘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目的明确贵州广泛栽培的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形成适合本地品种的白茶加工工艺,以创制贵州特色白茶。方法2023年5月下旬,在室温18~22℃、外界温度18~26℃、湿度65%~75%条件下,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一芽... 目的明确贵州广泛栽培的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形成适合本地品种的白茶加工工艺,以创制贵州特色白茶。方法2023年5月下旬,在室温18~22℃、外界温度18~26℃、湿度65%~75%条件下,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和石阡苔茶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室内萎凋槽加温萎凋、复式萎凋(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萎凋方式加工白茶,3个萎凋时间(25、35、45 h)取样。感官审评后,选取复式萎凋25、35、45 h茶样,测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儿茶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结果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没食子酸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儿茶素总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石阡苔茶加工的白茶滋味和香气最优,不同茶树品种复式萎凋35 h加工的白茶成分差异显著。石阡苔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最高,龙井43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3个茶树品种中,石阡苔茶的白茶适制性最好,最优加工工艺为复式萎凋、萎凋时间3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阡苔茶 白茶 加工特性 复式萎凋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原文传递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白茶风味大黄鱼鱼糕工艺
17
作者 刘芳 林志鹏 +1 位作者 韩坤煌 陈慧玲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2-300,共9页
参照湖北荆州鱼糕的加工工艺,以大黄鱼、白茶茶粉等为主要原料,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玉米淀粉、白茶茶粉和猪肥膘肉添加量对鱼糕的感官评价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鱼糕的最佳配方:鱼糜1 000 g,玉米淀粉100 g、... 参照湖北荆州鱼糕的加工工艺,以大黄鱼、白茶茶粉等为主要原料,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研究玉米淀粉、白茶茶粉和猪肥膘肉添加量对鱼糕的感官评价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鱼糕的最佳配方:鱼糜1 000 g,玉米淀粉100 g、白茶茶粉添加量10 g以及猪肥膘肉添加量180 g,其他辅料添加量为食盐10 g,白糖30 g,料酒30 g,味精5 g,水50 g.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及配方制作的大黄鱼鱼糕口感细腻,弹性韧性良好,味鲜浓而不腥,咸甜适中,具有淡淡白茶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白茶 鱼糕 模糊数学 工艺配方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普安大厂茶白茶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杨琦宏 李彩云 +3 位作者 赵支飞 牛素贞 马安权 宋勤飞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7-15,共9页
为挖掘普安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的价值,丰富普安茶产品类型,分别以普安大厂茶群体种春梢独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单叶为原料,参照白茶“萎凋→干燥”的基本工艺设计3种不同萎凋方式制作普安大厂茶白茶。对所制... 为挖掘普安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的价值,丰富普安茶产品类型,分别以普安大厂茶群体种春梢独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单叶为原料,参照白茶“萎凋→干燥”的基本工艺设计3种不同萎凋方式制作普安大厂茶白茶。对所制白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内含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品质,以确定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最适原料及工艺参数。结果显示,以独芽原料所制的白茶感官品质较好,表现出鲜醇、花蜜香、甜果香的品质,优于其他嫩度原料。白茶内成分含量在不同嫩度原料及不同萎凋方式下均有差异,但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利用白茶感官品质得分、内含成分含量及儿茶素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茶综合品质最佳的组合为W12,即以独芽为原料,采用“日光自然”复式萎凋所制白茶芽头细长、绿黄带褐较润,汤色绿黄尚亮,清香纯正,滋味鲜甜;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适中,可作为普安大厂茶白茶加工的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大厂茶 白茶 嫩度 萎凋方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白茶药理作用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陈胜 陶丽眀 《福建茶叶》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茶叶具有的药理作用在千年之前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知与肯定,许多茶文化专著以及医书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治病良方做出了记载。白茶作为我国茶叶品类中的重要产品,不仅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性,而且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保健功... 茶叶具有的药理作用在千年之前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知与肯定,许多茶文化专著以及医书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治病良方做出了记载。白茶作为我国茶叶品类中的重要产品,不仅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性,而且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保健功效。本文对白茶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对白茶的保健功能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社会大众对白茶的药用价值、保健作用做出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成分 药理作用 保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白茶焙火过程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勇 李江宏 +2 位作者 郑佳颖 孙昕 林瑾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研究以白茶焙火(毛火和足火)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监测不同足火时间、足火温度和毛火温度条件下,美拉德反应初始物(还原糖和氨基酸)及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294nm特异吸收峰)的变化,综合评价白茶焙火... 本研究以白茶焙火(毛火和足火)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监测不同足火时间、足火温度和毛火温度条件下,美拉德反应初始物(还原糖和氨基酸)及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294nm特异吸收峰)的变化,综合评价白茶焙火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情况,为寻求白茶热加工工艺参数与成品白茶质量指标的关联提供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热风焙火(毛火或足火)过程中,美拉德反应消耗原料中的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但两种成分也会因热加工过程中由其它成分分解产生。对于成品茶风味成分游离氨基酸而言,选择毛火温度70℃内或足火温度90℃内,不会导致成品茶中成分含量的降低;另外,不同加工条件对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及中间产物294nm特异吸收峰影响情况基本一致,相对而言,毛火温度对成品茶中间产物影响不大,而足火温度90℃内,及足火时间4h内,成品茶的苦味成分5-羟甲基糠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通过研究白茶焙火过程美拉德反应参数变化,将有助于量化白茶焙火加工过程质量参数,为白茶标准化加工技术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加工工艺 美拉德反应 焙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