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的X,Y的Y”构式的形、动二分格局及其特征探析
1
作者 林青 李小曼 黄劲伟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X的X,Y的Y”是一种常见的构式,其构式义是对人或事物状态的多种描绘,以及对动作或事件的分项列举。通过分析“X的X,Y的Y”构式的构成成分,发现“X的X,Y的Y”构式在形式、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形、动二分格局,并具有以下特征:形容词、动... “X的X,Y的Y”是一种常见的构式,其构式义是对人或事物状态的多种描绘,以及对动作或事件的分项列举。通过分析“X的X,Y的Y”构式的构成成分,发现“X的X,Y的Y”构式在形式、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形、动二分格局,并具有以下特征:形容词、动词以外的词类不能进入该构式;形容词类“X的X,Y的Y”构式总表示消极义;“X的X”或“Y的Y”不能单说。本研究集中描写“X的X,Y的Y”构式在形容词类和动词类上的差异,并运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推理、认知框式激活效应以及信息结构的足量原则等对上述语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以期为现代汉语常见构式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加深对现代汉语动词词类、形容词词类范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 YY” 形容词 动词 二分格局
下载PDF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2
作者 欧阳志风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 “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p 那么q” “既然” 话” 复句异类组配 或然弱性推断
下载PDF
粘合式与组合式偏正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3
作者 周婕妤 陈莉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学界以往通常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划分为粘合式与组合式,认为二者主要是组合方式不同。实际上,粘合式与组合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定语与中心语不同的句法、语义关系。根据各自的语义角色,粘合式与组合式的定语成分进入DP短语的不同位置。粘合... 学界以往通常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划分为粘合式与组合式,认为二者主要是组合方式不同。实际上,粘合式与组合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定语与中心语不同的句法、语义关系。根据各自的语义角色,粘合式与组合式的定语成分进入DP短语的不同位置。粘合式定语生成在中心语的补足语位置,表达最本质的属性。组合式可以细分为三类,其中,“的”字结构作修饰语时,生成在中心语的附加语位置;指示词(+量词)、数词+量词、量化词,生成在限定词位置;领属语则可以出现在NP或DP的标示语位置上。这一句法设定与定语的线性语序排列要求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式 组合式 偏正结构 DP短语 ”字结构 线性语序
下载PDF
话语标记“真的”的互动功能与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利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话语标记“真的”在序列结构的分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评价序列;2)回应序列;3)信息告知序列。其互动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强化认识立场;2)促进立场趋同;3)凸显互动话题。文章还探讨了交际双方认识状态对“真的”互动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真 话语标记 序列位置 互动功能 认识状态
下载PDF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5
作者 王梅晓 寇鑫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67-76,F0002,共11页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 “有+VP的NP”和“有+NP+VP”结构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变换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以“VP的NP”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自指和转指的“有+VP的NP”向“有+NP+VP”变换的语义限制条件,得出以下结论:“有(VP的NP)转指”都可以变换成“有+NP+VP”结构,对NP的语义没有严格的限制;同指性“有+(VP的NP)自指”均不能变换成“有+NP+VP”;限定性“有+(VP的NP)自指”结构中,只有由[+条件义][+附属义]特征的事件属性名词构成的“有+VP的NP”,才能完成结构变换。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变换受限的原因,以及“有+NP+VP”结构的情态表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NP” “有+NP+VP” “有”字结构 变换限制 自指 转指 情态表达功能
下载PDF
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干预及机制
6
作者 王宇暄 毛富强 +4 位作者 彭悦悦 郭子熊 江珊 王书哲 王新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81-787,共7页
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并考察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干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焦虑水平间的关系,以期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NCT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并考察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干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焦虑水平间的关系,以期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NCT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名符合筛选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内观认知疗法组和心理健康教育组,每组35人。内观认知疗法组接受为期7天的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组接受相同时间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共68人完成试验(内观认知疗法组34人,心理健康教育组34人)。干预前后使用SAS、GSES、SCSQ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①干预前,内观认知疗法组与心理健康教育组在焦虑,自我效能感,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干预后,内观认知疗法组焦虑得分显著降低(t=5.835;P<0.01),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显著升高(t=2.289,4.668;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教育组在上述所有量表得分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干预后,内观认知疗法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教育组(t=2.653,3.122;P<0.01),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组(t=2.562;P<0.05)。④中介效应检验方面,内观认知疗法既可以直接影响医学生焦虑水平(β=-0.293,95%CI=-3.755~0.008),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β=-0.307,95%CI=-0.612~-0.028)、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β=0.140,95%CI=-0.293~-0.004)及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β=0.222,95%CI=-0.553~-0.022)间接影响医学生焦虑水平。结论:内观认知疗法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医学生焦虑水平的干预手段,既能直接缓解焦虑,也能通过提高医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降低医学生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观认知疗法 医学生 焦虑水平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
原文传递
“NP的VO”的构成及其语篇功能分析
7
作者 方绪军 谭荣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1-18,30,共9页
汉语“NP的VO”结构是“NP的VP”结构的一种形式,从句法构成上看,一些粘宾动词、单音节动词、能愿动词和否定词“没(有)”等通常要以VO形式构成“NP的VO”,另有些动词可构成“NP的VO”或“NP的V”。NP和VO的语义关系主要有施事和系事等... 汉语“NP的VO”结构是“NP的VP”结构的一种形式,从句法构成上看,一些粘宾动词、单音节动词、能愿动词和否定词“没(有)”等通常要以VO形式构成“NP的VO”,另有些动词可构成“NP的VO”或“NP的V”。NP和VO的语义关系主要有施事和系事等。在语篇中使用“NP的VO”结构,其所指相比“NP的V”更为明确、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O” “NPVP” 述宾结构 指称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的”的焦点调节功能
8
作者 崔四行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章发现制约“VO的”到“V的O”转变后宾语必须有定,汉语句法结构里没有以宾语名词为信息焦点的分裂句关键在“的”的焦点调节功能:在焦点重音和核心重音的冲突下“的”字前移可以调节抑制宾语的自然焦点地位,正因如此宾语必须有定,同... 文章发现制约“VO的”到“V的O”转变后宾语必须有定,汉语句法结构里没有以宾语名词为信息焦点的分裂句关键在“的”的焦点调节功能:在焦点重音和核心重音的冲突下“的”字前移可以调节抑制宾语的自然焦点地位,正因如此宾语必须有定,同时宾语不能被强调。专名常常省略“的”,而口语中却又带有“的”,如果离开多界面互动框架的研究,将无法揭示“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VO”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
9
作者 马超伟 张浩 +3 位作者 马新明 王键霖 张永爽 张小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5,共9页
为提高小麦病害检测精度,实现将模型方便快速部署到移动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首先,使用PP-LCNet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结构的骨干网络,并在骨干网络层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 为提高小麦病害检测精度,实现将模型方便快速部署到移动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首先,使用PP-LCNet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结构的骨干网络,并在骨干网络层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 DepthSepConv)结构,减少模型参数量,提升模型检测性能;其次,在颈部网络部分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 GAM)模块,强化特征中语义信息和位置信息,提高模型特征融合能力;然后,引入轻量级通用上采样内容感知重组(content-aware reassembly of features,CARAFE)模块,提高模型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使用Wise-IoU(weighted interpolation of sequential evidence for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边界损失函数代替原损失函数,提升网络边界框回归性能和对小目标病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田环境下所采集的小麦病害数据集,改进后模型的参数量及模型大小相比原YOLOv8n基线模型分别降低了12.5%和11.3%,同时精确度(precision)及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 AP)相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了4.5和1.9个百分点,优于其他对比目标检测算法,可为小麦病害检测无人机等移动端检测装备的部署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轻量化 小麦病害 YOLOv8 PP-LCNet
下载PDF
语言的制度意义——卢梭语言起源问题新论
10
作者 吕康宁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通过思考语言起源,卢梭发现了“真正的社会”的形成及其特质,由此构成他反思现代社会的理论基础,进而提炼出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需要的最珍贵的东西——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作为整体的凝聚物——政治德性。这是一种在理性基础上缔... 通过思考语言起源,卢梭发现了“真正的社会”的形成及其特质,由此构成他反思现代社会的理论基础,进而提炼出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需要的最珍贵的东西——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作为整体的凝聚物——政治德性。这是一种在理性基础上缔结社会契约的最初约定,即个人的意志服从普遍的意志的政治美德。普遍的意志具有超越个体、统一社会的强大力量,在于其普遍性,是人人都会认同的判断和信条。学界以往对卢梭语言著述的研究着重从语言学角度展开,遮蔽了语言与政治制度的隐秘关联,阐明卢梭语言著述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把握卢梭社会理论的整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起源 风格差异 制度反思 精神连结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助词“的”
11
作者 孔见 景迅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吸收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某些词法与句法,尤其是借鉴印欧语系通过词尾变化显示词类与句法功能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底的"、"地的&qu...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吸收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某些词法与句法,尤其是借鉴印欧语系通过词尾变化显示词类与句法功能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底的"、"地的"、"的地"、"底地"等复合助词。尽管有些助词由于其书面形式与口语不一致而没能通行开来,但鲁迅这种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与力图丰富与发展汉语语法的胆识与魄力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此外,对助词"的"的频用、叠用,以及将"的"字用于数量词之后和"的"字与中心语组合等等,无疑都显示了鲁迅语言的独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底” 复合助词“底”、“地”、“地”、“底地” ”字频用、叠用 数量短语后用“ ”字与中心语组合
下载PDF
“的字结构”是什么?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慈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2期22-43,共22页
"的字结构"是什么?至今未有共识。问题在于忽视其为句法名词化—谓词性词语在一定语位充当一定名词性语法成分的名词化,不了解"的"是名词化助词,"的1"辅助定语位谓词性词语V的名词化,为"VN的"名状化"的字偏语","的2"辅助... "的字结构"是什么?至今未有共识。问题在于忽视其为句法名词化—谓词性词语在一定语位充当一定名词性语法成分的名词化,不了解"的"是名词化助词,"的1"辅助定语位谓词性词语V的名词化,为"VN的"名状化"的字偏语","的2"辅助主、宾语位谓词性词语V的名词化,是"Vn的"名物化"的字结构"。分不清这两种不同语位、不同性能的名词化语法形式,就说不明"的字结构"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语位 名状化 名物化 字偏语” 字结构”
下载PDF
“的字结构”辨正
13
作者 严慈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2期234-250,共17页
语法界多知“的字结构”和“定/中”偏正词组,却不识定语之为名状化“的字偏语”,与名物化“的字结构”是不同语位的两种名词化.单凭“的字结构”和偏正词组是一种名词性语义概念的两种表现形式,认为“的字结构”是偏正词组省略中心语,... 语法界多知“的字结构”和“定/中”偏正词组,却不识定语之为名状化“的字偏语”,与名物化“的字结构”是不同语位的两种名词化.单凭“的字结构”和偏正词组是一种名词性语义概念的两种表现形式,认为“的字结构”是偏正词组省略中心语,讹传至今.本文拟就“的字结构”和“的字偏语”的不同表述方式,辨正“的字结构”的真实语法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名状化 名物化 字偏语” 字结构”
下载PDF
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动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维刚 张晓东 +1 位作者 宋继华 孙丹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3,共16页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成增产区、减产区和波动区,采用改进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三个产区的大豆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收割、产研结合、农药投入、小型拖拉机的投入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单产的显著因素;机械化耕作是提升所有区域种植面积的显著因素,玉米种植面积、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灌溉条件、科研资金与人员投入、产研结合、机械化收割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种植面积显著因素。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大豆单产 大豆种植面积
下载PDF
试论构式化视域下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
15
作者 陈光 龙国富 李文琦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文章在构式化视角下研究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其构式化的形成过程为:晚唐五代,“是”与“的”的前身“底”同现,用于“是……底+名词”和“是……底”两种结构。到宋代,“是……底+名词”结构大量出现,同时“是……底”结构... 文章在构式化视角下研究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其构式化的形成过程为:晚唐五代,“是”与“的”的前身“底”同现,用于“是……底+名词”和“是……底”两种结构。到宋代,“是……底+名词”结构大量出现,同时“是……底”结构广泛发展。到元代中期,一些“是……的+名词”结构句尾作为受事宾语的名词脱落,拷贝到句首充当话题,形成话题句“话题+是……的”。到明代,“是……的”分裂句正式形成。在此过程中,“是”由指示代词演变为表判断的系词,并最终演变为表强调义的分裂标记。而“的”由表修饰功能的结构助词演变为与“是”一起表强调义的分裂标记。“是……的”分裂句形成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是”“的”的语义要素及句法组合变化与构式吸收,最重要的机制是重新分析,最基本的动因是效率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分裂句 构式化 特征 机制 动因
下载PDF
“是VOV的”构式分析
16
作者 黄晗 胡承佼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61-70,共10页
“是VOV的”构式义为“解释语境中所提的某些结果/后果的致使原因”,常用来说明原因、陈述事实,暗含消极性色彩,主观性较强。常项“是”为强调副词,“的”为语气词。2个变项“V”相同,能够进入“V”的大部分为动作动词,小部分为心理动... “是VOV的”构式义为“解释语境中所提的某些结果/后果的致使原因”,常用来说明原因、陈述事实,暗含消极性色彩,主观性较强。常项“是”为强调副词,“的”为语气词。2个变项“V”相同,能够进入“V”的大部分为动作动词,小部分为心理动词。变项“O”一般为受事语义角色。“是VOV的”原本是“是VOV的结果”的省略,在经济性原则和象似性原则作用下逐渐规约化和构式化。伴随着规约化和构式化,构件“是”和“的”发生语法化,“是”由判断动词演变为强调副词,“的”由结构助词演变为语气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VOV 构式 语法化
下载PDF
“比Y更W的是X”的焦点性与信息推理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乃文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期14-18,27,共6页
文章从外围的逻辑关联和话语标记出发,确认“比Y更W的是X”的焦点属性。在焦点构式内部,“的是”的语境提示作用显示其含有一个对比焦点X。根据构件YX的比较关系,分为由普遍到具体的对比凸显以及由表象到本质的对比凸显。以此为基础,重... 文章从外围的逻辑关联和话语标记出发,确认“比Y更W的是X”的焦点属性。在焦点构式内部,“的是”的语境提示作用显示其含有一个对比焦点X。根据构件YX的比较关系,分为由普遍到具体的对比凸显以及由表象到本质的对比凸显。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焦点构式的信息推理过程和话语功能。背景句的参照-言据功能与解释句的交互-认同功能,都围绕“比Y更W的是X”焦点信息的构拟和识解展开。“比Y更W的是X”是语篇衔接连贯的偏爱手段,也是汉语递系式动态流水句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焦点 信息推理过程 比Y更W是X
下载PDF
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无水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葡萄糖转化现象的探讨
18
作者 章娟 石颖 +1 位作者 邱娟 李玮玲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4-19,共6页
目的建立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无水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并针对方法建立中发现的葡萄糖转化问题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水-氨水(体积比75∶25∶0.1)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流速为1.0 mL/min... 目的建立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无水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并针对方法建立中发现的葡萄糖转化问题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乙腈-水-氨水(体积比75∶25∶0.1)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流速为1.0 mL/min,柱温和检测池温度均为40℃。结果无水葡萄糖浓度在0.4125~8.249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定量限为101μg/L,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5%,采用该测定法发现样品中少量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不受葡萄糖转化现象的干扰,适用于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中无水葡萄糖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无水葡萄糖 葡萄糖转化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服务策略研究--以广州市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媛媛 王兴龙 吴君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年第2期18-29,共12页
要妥善回应深化改革过程中困境儿童多元化的需求,须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着手,通过发挥社会组织联动多元主体的作用来筑实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聚焦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实践策略,分析其回应需求的服务过程,旨在为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困... 要妥善回应深化改革过程中困境儿童多元化的需求,须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着手,通过发挥社会组织联动多元主体的作用来筑实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聚焦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实践策略,分析其回应需求的服务过程,旨在为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困境儿童支持网络提供实务参考。研究发现,S组织在开展困境儿童服务时能够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主体发展和多元主体参与,但组织存在建设局限性、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服务不够规范、机制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和门槛,整合跨界创新力量,动员多元主体在困境儿童服务中积极投入服务和资源,强化其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困境儿童 社会支持 网络
下载PDF
叙述和断言的分野“够A了”与“够A的”形式与功能的分化
20
作者 尹夏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22-29,94,共9页
鉴于学界对“够”与形容词组合的这一现象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叙述和断言的分野论述“够A了”和“够A的”形式与功能的分化。“够A了”具有动态性,表达叙述功能,通常陈述一个已然的状态,语义上带有比较的意味。叙述着眼于事件发展的脉络,... 鉴于学界对“够”与形容词组合的这一现象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叙述和断言的分野论述“够A了”和“够A的”形式与功能的分化。“够A了”具有动态性,表达叙述功能,通常陈述一个已然的状态,语义上带有比较的意味。叙述着眼于事件发展的脉络,“够A了”充当前景或背景信息,不具有独立的完句性;“够A的”具有静态性,表达断言功能,通常对事物进行评价,表达言者立场。断言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可以充分完句。“够A了”和“够A的”体现了信息编码的两种不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够A “够A了” 形式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