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1
作者 明迪 黄圆圆 +1 位作者 马静静 刘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4-106,211,共4页
目的:研究口服氨甲环酸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黄褐斑患者16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氨甲环酸... 目的:研究口服氨甲环酸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黄褐斑患者16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氨甲环酸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皮肤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症状总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整体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52%(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及症状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皮肤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及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PGA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PGA评分显著下降,且实验组PG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M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1.1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氨甲环酸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氨甲环酸 皮内注射 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DC疫苗埋藏式多点皮内注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邵纯 宋洁 徐志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埋藏式多点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 DC疫苗
下载PDF
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护理学中皮内注射的立体化教学设计
3
作者 张晓旭 《大众文摘》 2023年第13期0007-0009,共3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护理学》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护理学》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护理人才,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进行改革(以“皮内注射”为例),将立体化教学理念引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学习方式相结合、线下线上教学相混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再学”的模式,实现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皮内注射 立体化
原文传递
皮内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4
作者 崔吉正 孟瑶 +2 位作者 唐萍萍 孙慧慧 徐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87-0091,共5页
观察正风痛宁注射液对带状疱疹患者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 68名带状疱疹病人在急性期时,被随机分为两组: A组(正风痛宁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 n=34)和 B组(负风痛宁注射液, n=34)。每3天注射一次,以5次为一个周期,在治疗1周期后,第22、3... 观察正风痛宁注射液对带状疱疹患者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 68名带状疱疹病人在急性期时,被随机分为两组: A组(正风痛宁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 n=34)和 B组(负风痛宁注射液, n=34)。每3天注射一次,以5次为一个周期,在治疗1周期后,第22、30、60、90天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疱疹地区皮肤状况及疼痛评价指标、综合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止泡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程度及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 B组(61.8%),治疗效果明显好于 B组(91.2%)。结论 在皮下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可以减少带状疱疹的时间,减轻皮损的疼痛,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注射 皮内注射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原文传递
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效果
5
作者 纪付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180-181,共2页
目的观察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情... 目的观察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情况、标准皮丘、菌液外溢及其身体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菌液外溢、标准皮丘及身体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皮内注射 逆向皮内注射 新生儿 卡介苗
下载PDF
皮内注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阳 苗羽 +3 位作者 胡宝良 刘波涛 杨克勤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1-872,876,共3页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皮内注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甲钴胺及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皮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皮内注射治疗,15天后观...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皮内注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甲钴胺及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皮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皮内注射治疗,15天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时间及皮损情况。结果:皮内注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5.0%。结论:皮内注射治疗可明显促进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减轻神经痛,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皮内注射 疗效
下载PDF
皮内注射利多卡因示踪剂观察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的逆行神经追踪 被引量:17
7
作者 章云海 孙增先 +10 位作者 陈贵华 扬聪颖 耿祝生 雷玲 李玉 李静 徐志强 曾因明 刘克芳 陆爱蓉 李小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是否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神经系统形成高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将12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每...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是否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神经系统形成高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将12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每组6只,两组又分为给药后18,22,26h3个亚组,每亚组2只。皮内注射组在家兔肩胛区脊柱T3~4棘突两旁1cm的皮肤皮内注射10g/L利多卡因4mg/kg,分两三点注入,使之呈苍白桔皮样皮丘;静脉注射组经静脉缓慢推注10g/L利多卡因4mg/kg。在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兔,取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脊髓、下丘脑和肌肉,分别匀浆测定利多卡因含量。每组3个时间点所取组织作为一组,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下丘脑和肌肉的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248.1±8.6),(164.1±4.7),(15.7±1.0),(23.7±2.6)ng/g;(29.8±2.4),(55.7±2.8),(0.98±0.26),(1.98±0.3)ng/g,P<0.01];脊髓利多卡因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20.7±2.7),(24.8±2.3)ng/g,P<0.05]。②组内相比: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肠系膜下神经节(P<0.01);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显著高于脊髓、下丘脑和肌肉(P<0.01)。结论: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形成高药物含量,还能到达下丘脑,高于静脉给药途径。皮内注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皮内 利多卡因 神经节 皮内注射 示踪剂 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 逆行神经追踪
下载PDF
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毒理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恪梅 王秉翔 +6 位作者 薛晓红 肖忻 王燕 徐苗 陈保文 沈小兵 王国治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毒理及药效学作用,以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对布氏菌活疫苗进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并免疫小鼠,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小鼠皮内注... 目的 研究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毒理及药效学作用,以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对布氏菌活疫苗进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并免疫小鼠,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小鼠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最大耐受量为1.0×10^9个菌,用布氏菌素注射足底,可引起明显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局部刺激试验,只有注射1.0×10^9个菌的部位会在48 h后化脓,但在1~2周内可自愈.全身过敏试验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毒性试验、各项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未见显著差异,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理改变.免疫12周后,对豚鼠骨髓造血细胞亦无影响.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作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4~48 h结果为阳性.皮内免疫小鼠14 d后可测得小鼠体内有抗体产生,50 d后测得小鼠体内抗体均呈强阳性,对照组小鼠14 d与50 d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毒理和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布氏菌活疫苗用皮内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疫苗 皮内注射 毒理 药效
下载PDF
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龙浩 李志鹏 +2 位作者 艾龙 卡米力江·乌斯曼 维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之后,在机体内被激活所致的一种常见疾病[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遗留下来的疼痛,其发病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受累区的...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之后,在机体内被激活所致的一种常见疾病[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遗留下来的疼痛,其发病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受累区的神经节和感觉末梢神经,使受累区的神经轴突外露而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累及全身各处,但以躯干段较为常见,具有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常常超过3个月)、治疗困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口服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轴突 ZOSTER 皮内注射 临床观察 PHN
下载PDF
优化脉冲技术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志波 芦桂青 +2 位作者 孙慧 李冬花 李丙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luse Technology,OPT)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OPT组和联合组。OPT组:39例,仅接受OPT治疗;联合组:35例,接受OPT治疗的同时皮内注...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luse Technology,OPT)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OPT组和联合组。OPT组:39例,仅接受OPT治疗;联合组:35例,接受OPT治疗的同时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OPT组治愈率20.5%,有效率64.1%;联合组治愈率31.4%,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OPT联合局部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能有效治疗黄褐斑,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氨甲环酸 优化脉冲技术 皮内注射 疗效
下载PDF
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纪利 陆伟萍 谢文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皮内注射 治疗 带状疱疹
下载PDF
皮内注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庆祥 王德强 +1 位作者 高勇 吴小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长期的疼痛不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生活和工作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但目前临床上对PHN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经济负担更使病人苦不堪言。而皮内注射,在治疗PHN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花费低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是目前疼痛医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故本文就皮内注射治疗PHN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皮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老年胸段中重度带状疱疹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吉正 张津玮 +1 位作者 张云 马正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探讨皮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老年中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皮内注射亚甲蓝及利多卡因,B组加用皮内注射利多卡因。疗程为10 d,两... 目的探讨皮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老年中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皮内注射亚甲蓝及利多卡因,B组加用皮内注射利多卡因。疗程为10 d,两组在治疗第11、30、60、90天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带状疱疹后遗痛发生率、综合疗效方面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P>0.05)。A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B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A组在30 d随访时低于B组(P<0.05),60 d、90 d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3.8%,B组总有效率为62.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皮内注射亚甲蓝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皮内注射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波涛 王钧 +1 位作者 马迎存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和盐酸曲马多;观察组(n=30):在口服...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和盐酸曲马多;观察组(n=30):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疼痛区域的皮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治疗后7 d、14 d和28 d)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24 h内未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患者在口服药物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内注射 口服药物
下载PDF
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佩芳 黄茜茜 申帮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 目的 探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及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1采用椎旁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对照组2采用肋间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研究组采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睡眠质量评分(Q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加用镇痛药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治疗后Q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十分显著,且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内注射 倍他米松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激素皮内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伯艳 郭健 +2 位作者 刘丽 王冬梅 周桂林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皮内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伐昔洛韦口服,联合应用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ml,2%利多卡因5ml,甲钴胺注射液500μg...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皮内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伐昔洛韦口服,联合应用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ml,2%利多卡因5ml,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0.9%生理盐水10ml)沿皮损或色素沉着区周围行皮内注射。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及曲马多镇痛。于治疗后第1、3、5、7、9和30天观察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伐昔洛韦联合激素皮内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可以及时控制病情,镇痛迅速,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且应用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伐昔洛韦 皮内注射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皮内注射对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的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梅芳 朱珊珊 曾因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对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单纯福尔马林致炎组(F);0.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25%L-IN);0.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对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单纯福尔马林致炎组(F);0.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25%L-IN);0.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25%L-OUT);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125%L-IN);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125%L-OUT);生理盐水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S-IN);生理盐水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S-OUT)。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疼痛学评分,每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4次,1h后取出S1脊髓节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阳性神经元。结果:各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三、第四个时间段内F组和F-0.25%L-IN、F-0.25%L-OUT、F-S-IN组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和F-0.125%L-IN、F-0.125%L-OUT、F-S-OUT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F-0.25%L-IN、F-0.25%L-OUT、F-S-IN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内脏痛 抗伤害效应 脊髓 FOS表达 SD大鼠 脊髓节段 炎症痛 内脏 急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冰清 高铁梅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484-485,共2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A组,n=20)和罗哌卡因组(对照组,B组,n=20),采用VAS评分法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A组,n=20)和罗哌卡因组(对照组,B组,n=20),采用VAS评分法评分尺评分,VAS<3分停止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2 h,1 d,5 d,10 d及90 d VAS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的治疗次数分别为(3.5±1.0)次及(4.1±1.2)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h,治疗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两组VA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5 d,10 d及90 d,A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B组,两组VAS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镇痛维持时间较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罗哌卡因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带状疱疹后遗痛 皮内注射 镇痛
下载PDF
两种方法对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宝环 程凤芹 凌少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科室住院患儿30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儿实施皮内注射,实验组采用改进穿刺部位皮肤绷... 目的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科室住院患儿30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儿实施皮内注射,实验组采用改进穿刺部位皮肤绷紧程度、固定方法及进针角度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内注射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操作方法可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儿童 进针角度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多汗症 被引量:14
20
作者 虞瑞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介绍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多汗症。方法 重点介绍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手掌多汗症和腋部多汗症。结果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多汗症 ,注射后 2~ 3天即止汗 ,5~ 7天止汗明显 ,平均可维持 9~ 12个月。大剂量注射可维持更... 目的 介绍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多汗症。方法 重点介绍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手掌多汗症和腋部多汗症。结果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多汗症 ,注射后 2~ 3天即止汗 ,5~ 7天止汗明显 ,平均可维持 9~ 12个月。大剂量注射可维持更长时间。结论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是治疗手掌多汗症和腋部多汗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皮内注射 治疗 多汗症 物理疗法 手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