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皮园村组硅岩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
1
作者 常华进 陈雅丽 +2 位作者 刘洪舟 冯连君 黄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2-808,共7页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上部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配分:剖面下部样品的REE低,具有与现代海水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表明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很小.虽然剖面上部样品依然保留了海水的某些特征,如Ce的负异常和Y的正异常,但总体显示出平坦的REE配分形态,且REE高,接近平均页岩,表明剖面上部样品受陆源碎屑影响大.w(Al2O3)也表现出下部样品低(0.03%~0.94%,平均0.41%)、上部样品高(0.74%~5.04%,平均2.98%)的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皖南皮园村组硅岩很可能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水体由于海退的影响逐渐变浅,由深水盆地边缘环境转变为斜坡环境.硅岩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早期生命的出现、演化和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古地理环境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 皮园村组
下载PDF
赣西北震旦系皮园村组发现大量水母化石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修保 余忠珍 叶少贞 《江西地质》 1994年第4期320-322,共3页
赣西北震旦系皮园村组发现大量水母化石黄修保,余忠珍,叶少贞(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大队)赣西北震旦系比较发育,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硐门砂岩、南沱组、陡山沱组、皮园村组。笔者在填图中于皮园村组中上部首次发现大量原始类水母化石,并... 赣西北震旦系皮园村组发现大量水母化石黄修保,余忠珍,叶少贞(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大队)赣西北震旦系比较发育,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硐门砂岩、南沱组、陡山沱组、皮园村组。笔者在填图中于皮园村组中上部首次发现大量原始类水母化石,并可见虫管遗迹化石与之共生。1地层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动物 地层 水母化石 震旦系 皮园村组
下载PDF
皖南休宁蓝田剖面埃迪卡拉系皮园村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天辰 凌洪飞 +4 位作者 陈永权 李达 杨爱华 王丹 吴赫嫔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0-633,共14页
该文运用多种沉积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地质事实,对埃迪卡拉纪晚期沉积于皖南蓝田地区的皮园村组硅质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皮园村组硅质岩具有海相沉积硅质岩典型的微晶石英结构和较高的SiO2含量,同时具有Fe/Ti>20,Al/(Al+Fe)<0.4... 该文运用多种沉积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地质事实,对埃迪卡拉纪晚期沉积于皖南蓝田地区的皮园村组硅质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皮园村组硅质岩具有海相沉积硅质岩典型的微晶石英结构和较高的SiO2含量,同时具有Fe/Ti>20,Al/(Al+Fe)<0.4和Eu正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Al-Fe-Mn图解认为,硅质岩含有来自海底热液流体的组分,而接近现代开阔洋海水的Y/Ho比值和海水型稀土配分特征则显示沉积水体主要为海水。硅、氧同位素在地层序列上无趋势性变化和较高δ30Si值指示硅质岩是由海水中的溶解态硅化学沉积形成,而不是由海底热液直接沉淀形成。氧同位素温度计也表明硅质岩形成于当时常温的海水环境。上升流使得混合了海底热液而富硅的底层海水上涌,运移至离喷口较远的相对偏酸性海域,导致局部海水硅过饱和而发生二氧化硅沉淀。皮园村组产出大量藻纹层和微体化石,并在顶部见有保存完好的埃迪卡拉纪微体化石Palaeopascichnus jiumenensis,表明本海域生产力旺盛,生物和有机质降解作用产生的酸类物质可能降低了海水中溶解硅的溶解度,间接促进了硅质岩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皮园村组 埃迪卡拉系 皖南
下载PDF
浙西底本剖面皮园村组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余洋 蔡春芳 +2 位作者 刘永林 罗伟 唐晔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6,共11页
埃迪卡拉—寒武纪(Ediacaran-Cambrian,E-C)过渡时期在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一套层状黑色硅质岩,在浙西底本剖面称为皮园村组,大致对应于上扬子地区的留茶坡组或老堡组。该套硅质岩普遍具有高有机碳含量和强烈富集铀(U)、钒(V)、钼(Mo)等氧... 埃迪卡拉—寒武纪(Ediacaran-Cambrian,E-C)过渡时期在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一套层状黑色硅质岩,在浙西底本剖面称为皮园村组,大致对应于上扬子地区的留茶坡组或老堡组。该套硅质岩普遍具有高有机碳含量和强烈富集铀(U)、钒(V)、钼(Mo)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特征,与早寒武世沉积的黑色泥岩共称为黑色岩系,其成因存在争议。文章对浙西地区皮园村组硅质岩开展了系统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物质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1)如此大范围的深水沉积的硅质岩仅靠热液提供硅质来源是很难形成的,海底热液对其影响很小;(2)埃迪卡拉纪末期生物降解产物对硅质岩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因为缺乏可靠的古生物证据,目前还不能判定构成硅质岩的物质是否主要来源于生物体,仅能推断生物活动对硅质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3)皮园村组硅质岩主要是化学沉积的产物,二氧化硅主要来源于大陆硅酸盐矿物的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寒武纪 硅质岩 皮园村组 主量—微量元素
下载PDF
皖南地区埃迪卡拉系皮园村组微体和宏体化石--兼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琳 宋伟明 +3 位作者 肖书海 袁训来 陈哲 周传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0-610,共11页
国际上寒武纪的开始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我国南方通常以小壳化石的出现或者疑源类Asteridium-Comasphaeridium-Heliosphaeridium化石组合的出现作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由于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仅仅依靠寒... 国际上寒武纪的开始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我国南方通常以小壳化石的出现或者疑源类Asteridium-Comasphaeridium-Heliosphaeridium化石组合的出现作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由于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仅仅依靠寒武纪化石的首现来确定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可能导致其层位偏高,因此需要利用界线之下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对界线进行进一步限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一直被厘定在皮园村组硅质岩和荷塘组底部磷块岩或黑色页岩交界处,这一划分主要是根据岩石地层的证据和邻区的生物地层资料,但是皮园村组本身缺乏直接的生物地层学资料。为了进一步确定皖南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和皮园村组的沉积年龄,系统研究了皖南休宁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中的微体化石组合,在皮园村组中发现了埃迪卡拉纪化石Horodyskiacf.minor、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Palaeopascichnus sp.,以及未定名的纺锤状化石和球形化石。Palaeopascichnus在全球范围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都有发现,且其仅仅局限在埃迪卡拉纪的晚期。在华北地台西缘的正目观组板岩和华南留茶坡组硅质岩曾报道有Horodyskia minor,H.moniliformis?(有可能为H.minor的同物异名),Palaeopascichnus minimus,P.meniscatus,和P.jiumenensis。在皖南Palaeopascichnus cf.jiumenensis和Palaeopascichnus sp.出现在皮园村组硅质岩的中上部,Horodyskiacf.minor一直延伸到皮园村组的顶部,说明由生物地层所划分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与皮园村组-荷塘组岩石地层的界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岩石地层.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 Palaeopascichnus Horodyskia 皮园村组 皖南
原文传递
浙西北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银铅锌矿床特征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厉子龙 汪惠惠 +5 位作者 蔡雄祥 余明刚 毛建仁 邢光福 刘锦文 励音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9-230,共2页
浙西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南缘、钦杭成矿带上,并作为赣东北成矿带的北东延伸段。位于浙皖交界处淳安银山一带富集铅锌银多金属,该矿床现估计规模已达到了中型或中型以上。本文开展了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银山矿区... 浙西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南缘、钦杭成矿带上,并作为赣东北成矿带的北东延伸段。位于浙皖交界处淳安银山一带富集铅锌银多金属,该矿床现估计规模已达到了中型或中型以上。本文开展了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银山矿区钻井岩芯中富含银、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北 燕山期花岗岩 成矿带 银山矿 地球化学特征 银多金属 矿物赋存状态 皮园村组 矿物组合 兰田组
下载PDF
皖南晚震旦世中、浅海沉积环境——以滑塌砾岩层、硅质风暴岩为例证 被引量:3
7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2 位作者 邓平 王德恩 支利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皖南歙县、休宁一带晚震旦世下部兰田组上段钙硅质岩中发现碎屑流引起的滑塌砾岩层 ,上部皮园村组硅质岩中发现浊积岩夹层及风暴流沉积层 ,表明皖南地区晚震旦世应为半深海—浅海环境 。
关键词 晚震旦世 皖南地区 滑塌砾岩 层硅质风暴岩 皮园村组 兰田组
下载PDF
江西田坂街幅震旦系硅质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松贤 章泽军 +2 位作者 赵温霞 张志 蔡雄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江西 震旦系 硅质岩 皮园村组 沉积盖层
下载PDF
浙江剑门峡
9
作者 骆学全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浙江剑门峡 浙西天目山区的十门峡自然风景区,是华东地区又一处地质奇观。南华系皮园村组硅质岩呈直立产状,滑山脊蜿蜒十余千米,形似一道拨地而起高耸于山脊上的长城墙,在当地形象地称之为“石长城”.沿途被流水横向冲蚀切割出一... 浙江剑门峡 浙西天目山区的十门峡自然风景区,是华东地区又一处地质奇观。南华系皮园村组硅质岩呈直立产状,滑山脊蜿蜒十余千米,形似一道拨地而起高耸于山脊上的长城墙,在当地形象地称之为“石长城”.沿途被流水横向冲蚀切割出一条条狭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自然风景区 地质奇观 华东地区 皮园村组 横向冲蚀 硅质岩 南华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