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鸣患者皮层和皮层下听觉区超高场MRI的研究》摘译
1
作者 申丽君 文之(摘译) +3 位作者 曹永茂(审校) Berlot E Arts R Smit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85,共2页
耳鸣研究的难点之一在于难以将耳鸣感知与其他合并症进行区分,例如听力损失和声音耐受性降低(DST)经常同时出现。在研究耳鸣动物模型时,区分起来尤其困难。对耳鸣患者研究时往往未能充分控制混杂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仔细控制听力损... 耳鸣研究的难点之一在于难以将耳鸣感知与其他合并症进行区分,例如听力损失和声音耐受性降低(DST)经常同时出现。在研究耳鸣动物模型时,区分起来尤其困难。对耳鸣患者研究时往往未能充分控制混杂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仔细控制听力损失和DST后,耳鸣组和对照组之间先前存在的差异消失了。另一个难点是非侵入性测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为了检测诸如内侧膝状体(MGB)和下丘(IC)等皮层下听觉结构的频率响应特异性,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由于这些结构仅为几立方毫米(例如内侧膝状体为4 mm×5 mm×4.5 mm),常规磁场(3T及以下)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空间分辨率为2 mm×2 mm×2 mm,无法检查这些微小结构中频率响应的特异性。7T的超高场(UHF)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灵敏度有足够的分辨率显示微小的听觉皮层下结构的响应,便于详细描述其频率拓扑。本实验研究旨在UHF-MRI应用于耳鸣患者探索耳鸣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膝状体 立方毫米 耳鸣患者 混杂因素 听力损失 皮层下 高空间分辨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和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皮层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袁泉 张磊 包永武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钻孔引流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皮层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皮层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钻孔引流术(钻孔组)27例和显... 目的对比分析钻孔引流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皮层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皮层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钻孔引流术(钻孔组)27例和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3月意识障碍情况、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预后,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开颅组相比,钻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再出血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钻孔组的血肿清除率(83.62±4.88)%高于开颅组的(79.42±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钻孔组意识障碍程度和神经缺损程度较开颅组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钻孔组病死率低于开颅组,预后较好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自发性皮层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钻孔引流术比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在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提高血肿清除率的同时,明确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改善意识昏迷程度和神经缺损程度,降低病死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皮层下脑出血
下载PDF
单发皮层下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豆纹动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甜甜 霍会永 +3 位作者 相世峰 刘超 张文超 李军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利用全脑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 VWI)研究单发皮层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与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 目的利用全脑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 VWI)研究单发皮层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与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2020年10月—2022年1月连续住院的不伴有脑大动脉狭窄的SSI患者,根据有无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通过全脑MR VWI影像学方法评估LSA可视化程度,基底节区无法看到LSA记为LSA可视化差,LSA覆盖不到一半的基底节区域记为LSA部分可视化,LSA覆盖基底节区域一半以上的区域记为LSA可视化好。研究SSI患者发生END与LSA可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7例患者,其中END组16例(20.78%),非END组61例(79.22%)。患者平均(62.21±11.03)岁,男性51例(56.7%)。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6.13±2.09)分vs.(5.08±1.76)分,P=0.046]、TC[(4.93±1.17)mmol/L vs.(4.34±0.76)mmol/L,P=0.018]、LDL-C[(2.92±0.69)mmol/L vs.(2.28±0.53)mmol/L,P=0.003]和LSA可视化差(50.0%vs.18.0%,P=0.026)均高于非E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水平(OR 5.008,95%CI 1.305~19.224,P=0.019)和LSA可视化差(OR 8.673,95%CI 1.094~68.788,P=0.041)是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LDL-C水平和LSA可视化差是SSI且无脑大动脉狭窄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皮层下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豆纹动脉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皮层下脑结构改变
4
作者 徐滢莹 孙秉玺 +3 位作者 吉兆正 苏醒 李雪 刘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皮层下脑结构特点以及结构异常脑区随年龄发育变化的特征。资料与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ASD诊断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102例及性别... 目的探讨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皮层下脑结构特点以及结构异常脑区随年龄发育变化的特征。资料与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ASD诊断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102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42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结构磁共振扫描。使用freeSurfer软件处理所有受试者的3D T1图像,分割皮层下脑区,对两组皮层下脑区体积进行协方差分析,并分别探索存在组间差异的脑区在ASD组和正常对照组内12~13岁、14~15岁及16~18岁的受试者间及上述年龄段ASD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发育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2~18岁ASD组右侧尾状核、右侧苍白球、左侧海马以及胼胝体前部体积显著增大(F=4.522、5.955、7.191、5.326,P均<0.05)。正常对照组胼胝体前部体积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8,P=0.01),ASD组胼胝体前部体积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5,P=0.101)。结论12~18岁ASD患者存在多个皮层下结构异常,其胼胝体前部体积的发育特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提示青少年ASD患者大脑具有不同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皮层下结构 磁共振成像 青少年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曼逸 蔡艺贞 +1 位作者 周嘉澄 郭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999-3005,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窍汤(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SA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窍汤(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SA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窍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为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0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33/34),对照组为61.76%(21/34);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χ^(2)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20 d后,2组患者的SDSVD评分和CD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SDSVD评分和CDR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HD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终止试验病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SAE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患者认知、记忆及情感等各方面功能的衰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窍汤 通窍活血汤 气虚血瘀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视觉皮层下通路与拓扑知觉
6
作者 余肇乾 赵旭东 +2 位作者 杨丽川 孟千力 戚仁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7-1526,共10页
研究表明,视觉通路除了经典的视觉皮层通路外,还有一条“古老的”、快速的皮层下通路负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快速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皮层下视觉通路由上丘、枕核和杏仁核组成,而且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初级视... 研究表明,视觉通路除了经典的视觉皮层通路外,还有一条“古老的”、快速的皮层下通路负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快速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皮层下视觉通路由上丘、枕核和杏仁核组成,而且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与拓扑知觉信息加工没有关系,而皮层下视觉通路负责处理视觉拓扑信息。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认为,在早期视觉中,大脑检测涉及生命攸关的信号,这些信号告诉大脑:环境中有物体出现或消失,使大脑进入警戒状态,这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在早期视觉中,需要检测的要素只是物体的“出现”和“消失”,而不是“纹理”、“形状”等。“出现”和“消失”都是拓扑特征的变化。拓扑感知和皮层下视觉通路的存在可能是早期预警的神经基础。在灵长类动物中,视网膜外周区域主要由视杆细胞构成,该区域接收的视觉信息主要通过皮层下视觉通路进行处理;视网膜中心区域(即中央凹)主要由视锥细胞构成,视觉空间分辨率变得非常高,该区域视觉信息处理主要是由视觉皮层负责。研究表明,由视杆细胞构成的视网膜是个“古老”结构,在1亿多年前就出现了;而视锥细胞构成的视网膜类型较为“年轻”,在5000万年前才出现。所以,我们的视网膜从“古老”结构演化到“年轻”结构至少用了5000万年的时间,它是由一个古老结构和一个年轻结构共同组成的“嵌合体”。当我们讨论皮层下通路存在的意义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皮层通路的功能来统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皮层下通路 拓扑知觉 视觉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 演化
原文传递
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异常因素及与MRI皮层下结构体积的关系
7
作者 石云科 黄茜 乔雪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8-1474,共7页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认知功能异常因素及与MRI皮层下结构体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2—2022-05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66例T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认知功能异常,分为异常组(n=86)和正常组(n=80)。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认知功能异常因素及与MRI皮层下结构体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2—2022-05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66例T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认知功能异常,分为异常组(n=86)和正常组(n=80)。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照1∶1匹配后2组各为5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2组患者MRI皮层下结构体积情况。以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E患者MRI皮层下结构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匹配后2组患者仅在癫痫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中国修订成人韦氏智力量表算术测试(WAIS-RC)知识、WAIS-RC算术、数字符号测试(DSST)、木块图测验(BDT)、顺背数字广度测试(FDST)、倒背数字广度测试(BDS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言语流畅性测试(VFT)评分相较于正常组均更低(P<0.05)。发作形式为CPS、发作频率>1次/月、癫痫家族史以及皮层下结构体积减小均为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双侧丘脑、双侧海马以及双侧杏仁核体积与WAIS-RC知识、WAIS-RC算术、VFT、MoCA、FDST、TMT-A以及TMT-B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LE认知异常者皮层下结构体积较认知正常者少,MRI皮层下结构体积与TLE患者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MRI 皮层下结构体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雨 徐昕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干预,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依达拉奉治...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干预,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和语言能力评分,临床效果,总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浆粘度为(1.4±0.2)mPa·s低于对照组的(2.9±0.6)mPa·s,红细胞电泳时间(15.2±0.7)s短于对照组的(18.1±0.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和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ESS评分和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10.5±2.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1±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9,P=0.000<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粘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皮层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病 血液粘度 神经功能 语言功能
下载PDF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析
9
作者 曹彬彬 延会芳 +4 位作者 石真 田杨 高媛媛 李小晶 王静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总结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并分析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30例MLC患者参与研究,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3~20.67岁,中位年龄11.92... 目的总结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并分析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30例MLC患者参与研究,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3~20.67岁,中位年龄11.92岁。25例为经典型MLC,5例为改善型MLC。18例(60.00%)患者接种2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21例(70.00%)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男性12例,女性9例。2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常见症状为发热(95.24%,20/21)和咳嗽咳痰(52.38%,11/21),嗜睡(9.52%,2/21)和抽搐(4.76%,1/21)较为少见,没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倒退、昏迷。无患儿死亡。经典型与改善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和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C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主,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效果
10
作者 王晓霞 王瑞先 吴圣贤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三科某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三科某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评估治疗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智力评分、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60 d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60 d后观察组的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癫痫结构性高分辨MRI序列诊断皮层下带状灰质异位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志佳 李丹 +1 位作者 王字举 来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脑灰质异位是一种与癫痫相关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母细胞必须经历一个由内向外迁移的过程,其起始位置为胚胎脑室壁的生发层,最终目的地为大脑皮层。神经母细胞由于不明原因导致其迁移过程的中断、并异常聚集于室... 脑灰质异位是一种与癫痫相关的先天性疾病。在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母细胞必须经历一个由内向外迁移的过程,其起始位置为胚胎脑室壁的生发层,最终目的地为大脑皮层。神经母细胞由于不明原因导致其迁移过程的中断、并异常聚集于室管膜与大脑皮层之间时,即形成灰质异位。影像学常根据灰质异位的分布形态及受累程度,将其分为室管膜下型、板层型以及带状3种类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累程度 生发层 不明原因 脑灰质异位 先天性疾病 脑室壁 板层 大脑皮层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进展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施萌婧 刘新华 +3 位作者 李霞 周喜燕 王振华 臧运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进展程度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SAE患者68例设为SAE组,同期行头颅MRI、神经系统查体及智能评分均正常者50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患者的自我评分情况将...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进展程度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SAE患者68例设为SAE组,同期行头颅MRI、神经系统查体及智能评分均正常者50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患者的自我评分情况将SAE组患者分为SAE轻度组(31例)、SAE中度组(29例)、SAE重度组(8例)。检测相关肾脏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E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E组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E重度亚组及轻度亚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为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轻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小球滤过率(P<0.05);中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GFR(P<0.05)。与SAE轻度亚组比较,SAE重度亚组GFR水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等是SAE和中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危险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 胱抑素C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3
作者 施萌婧 臧运华 +3 位作者 刘新华 李霞 周喜燕 王振华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 研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SAE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采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纳入病例进行分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 目的 研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SAE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采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纳入病例进行分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上述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肾精亏虚型的GFR、UA、Scr、Cyc C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型的UA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窍型的Scr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FR、Scr、UA、Cyc 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SAE诊断及辨证分型上可起到提示作用,GFR、UA、Scr水平与SAE疾病进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鹤 姚生 +5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黄一宁 牛小媛 张茁 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4个家族共调查 83个家庭成员 ,总共 2 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 ,男女均受累及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为 2 8~ 70岁 ,以 4 0~ 5 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 ,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 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 ,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 ,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CADASIL 患者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层下梗死 周围神经 中国 结论 收集
下载PDF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中脑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秋娟 郭佑民 +3 位作者 白芝兰 杨军乐 张格娟 徐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方法 66例SIVD患者(其中认知障碍非痴呆组3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采用简...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方法 66例SIVD患者(其中认知障碍非痴呆组3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画钟试验(cDT)分别评价其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常规MRI上脑形态学指标及皮层下灰白质的DTI参数,分析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影像学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NCI)组相比较,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组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Ls)分级显著增加(P<0.01),半卵圆中心看似正常白质(NAWM)区和白质病变(WMLs)区、壳核及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增加(P<0.01),侧脑室前角NAWM、尾状核、壳核及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P<0.05)。控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PVLs、半卵圆中心NAWM区和WMLs区ADC值、壳核ADC值与MMSE呈显著负相关(P<0.01);壳核及侧脑室前角NAWM区FA值与MMSE呈显著正相关。脑腔梗数目、侧脑室后角NAWM区及尾状核头部ADC值与CDT呈显著负相关;侧脑室前角NAWM区和丘脑FA值与CDT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半卵圆中心NAWM和WMLs区ADC值与MMSE呈独立负相关;尾状核头ADC值和腔梗数目与CDT呈独立负相关。结论在非痴呆SIVD患者中,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SIV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且独立于常规MRI上的脑结构改变;尾状核微结构的改变和腔梗的数目是影响SIVD患者执行功能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画钟试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皮层下失语的语言特点及与病灶部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毛善平 陈卓铭 +1 位作者 李承晏 段申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27-930,共4页
目的 :研究皮层下失语的语言特点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单侧皮层下病变患者 1 0 5例 ,在发病 2周、1月及 2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 ,进行脑电地形图 (BEAM)及CT图象标准化处理。结果 :皮层下失语患者病... 目的 :研究皮层下失语的语言特点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单侧皮层下病变患者 1 0 5例 ,在发病 2周、1月及 2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 ,进行脑电地形图 (BEAM)及CT图象标准化处理。结果 :皮层下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外侧部、前部、上部及丘脑。基底节区外侧部及丘脑性失语者BEAM皮层慢波功率增高 ,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 ,而尾状核受损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 :皮层下失语有其语言特点 ,导致失语的原因多与皮层下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有关 ,但丘脑可作为皮层下语言中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失语 语言特点 病灶部位 脑电描记术 丘脑
下载PDF
皮层下脑血管病后言语障碍的康复和预后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凯 卞兴华 +1 位作者 王长青 孟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了解皮层下脑血管病的言语障碍的预后及言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汉语失语症测评法》评价家庭中言语康复训练对 44例皮层下脑血管病的言语障碍预后的影响。结果 :32例皮层下失语症中 81 2 5 %在言语康复治疗 3个月后好转 ,34 ... 目的 :了解皮层下脑血管病的言语障碍的预后及言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汉语失语症测评法》评价家庭中言语康复训练对 44例皮层下脑血管病的言语障碍预后的影响。结果 :32例皮层下失语症中 81 2 5 %在言语康复治疗 3个月后好转 ,34 78%在 3个月时大致恢复正常。皮层下失语症病灶位于右侧者预后好于左侧者 (1,3月好转率比较 ,P <0 0 1) ,病灶为出血者好于梗塞者 (1、3个月好转率比较 ,P <0 0 1)。 12例经典失语症中 ,除完全性失语症恢复较差外 ,其余各型失语症恢复均较好。结论 :家庭言语康复治疗实际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皮层下失语症 预后 康复 语言治疗
下载PDF
皮层下结构卒中后听觉词语记忆损害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起浩 吕传真 +2 位作者 陈瑞燕 洪震 董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常见皮层下部卒中后听觉词语记忆障碍的差异。方法 :选择具有单一的内囊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桥卒中病灶的患者 83例与正常对照组 2 5例。采用听觉词语回忆测验与简易智能检查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1.所有卒中组别与正常... 目的 :分析常见皮层下部卒中后听觉词语记忆障碍的差异。方法 :选择具有单一的内囊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桥卒中病灶的患者 83例与正常对照组 2 5例。采用听觉词语回忆测验与简易智能检查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1.所有卒中组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听觉词语即刻和延迟回忆正确数上均有显著差异 ;2 .丘脑左侧卒中后概念记忆最差 ,回忆错误数最多 ,提示丘脑左侧卒中后记忆障碍是因为长时语义网络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3.基底节、小脑和脑桥组卒后主观组织能力等编码指标明显受损 ,提示其记忆障碍可能是注意力减退的结果。结论 :内囊 -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桥卒中后均有记忆缺损 ,但其缺损的内在编码形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词语记忆损害 皮层下 卒中 记忆障碍
下载PDF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芝兰 齐乃新 +2 位作者 任百超 张秋娟 薛冠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 6 0例皮层下多发脑梗死痴呆者和 6 8例皮层下多发梗死无痴呆者CT表现。结果 痴呆组中额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 目的 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 6 0例皮层下多发脑梗死痴呆者和 6 8例皮层下多发梗死无痴呆者CT表现。结果 痴呆组中额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及丘脑梗死发生率、平均梗死灶数目及平均梗死体积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3级、4级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萎缩指数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额叶皮层下及丘脑梗死灶数目、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梗死灶体积、脑白质疏松以及脑皮层萎缩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皮层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梗死灶的部位、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CT 血管性痴呆 脑白质疏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皮层下脑梗死后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中华 吴文军 +1 位作者 曾进胜 杨昂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皮层下脑梗死后不同时期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动态弥散变化,探讨有无继发性损害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头颅MRI扫描证实为单侧脑室体旁辐... 目的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皮层下脑梗死后不同时期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动态弥散变化,探讨有无继发性损害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头颅MRI扫描证实为单侧脑室体旁辐射冠区和/或半卵圆中心的急性期(病程<7d)首次发病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5例和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每例患者均在发病后第1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1次MRI的T1/T2/FLAIR/3D/DTI序列检测,测量并计算双侧海马相关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POI)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值。每次MRI检测之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ent,MoCA)评分。结果在发病后6个月时病灶侧海马体、海马尾、海马旁回头、海马旁回体、扣带和穹窿处感兴趣区的FA值较发病后第1周、3个月、对照组以及同时间点的病灶对侧有统计学差异(P<0.05),FA值明显减小,MD值却无明显变化。在观察期间,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至6个月时无显著变化(P>0.05)。MoCA评分随时间延长一直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皮层下脑梗死患者存在梗死后病变同侧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继发性远隔损害,并可能会影响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脑梗死 海马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