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研...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研究组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统计两组术后1年皮瓣成活率、瘢痕挛缩复发率,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100.00%)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9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00%)瘢痕挛缩复发率较对照组(18.00%)更低(P<0.05);两组术后1年GQOLI-74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4.00%)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4.00%)更低(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皮瓣成活率较高,可降低瘢痕挛缩复发率、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观察术后72 h内模型大鼠皮瓣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皮...目的:研究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观察术后72 h内模型大鼠皮瓣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皮瓣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染色观察皮瓣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皮瓣组织中Nrf-2、HO-1、γ-GC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皮瓣红肿、坏死程度、病理损伤程度减弱;TUNEL法染色观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TNF-α、IL-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rf-2、HO-1、γ-GC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APC能改善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研究组采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统计两组术后1年皮瓣成活率、瘢痕挛缩复发率,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100.00%)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9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00%)瘢痕挛缩复发率较对照组(18.00%)更低(P<0.05);两组术后1年GQOLI-74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4.00%)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4.00%)更低(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皮瓣成活率较高,可降低瘢痕挛缩复发率、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文摘目的:研究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观察术后72 h内模型大鼠皮瓣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皮瓣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染色观察皮瓣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皮瓣组织中Nrf-2、HO-1、γ-GC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皮瓣红肿、坏死程度、病理损伤程度减弱;TUNEL法染色观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TNF-α、IL-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rf-2、HO-1、γ-GC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APC能改善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