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川 杨恬 曾益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 目的 探讨皮肤创伤修复中uPA/uPAR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细胞培养、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皮肤伤缘和培养的单层角质形成细胞创伤模型的uPA/uPAR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uPA/uPAR的表达增高 ,伤后 1 2~ 2 4h为uPA/uPAR的表达高峰。结论 创伤促进了uPA/uPA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UPA UPAR
下载PDF
Ⅳ、Ⅵ、Ⅻ、ⅪⅤ、ⅩⅥ型胶原与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东刚 张选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皮肤或其他组织器官创伤可引发创缘组织一系列细胞活动,包括炎症、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的产生,影响创面愈合.胶原蛋白(collagen,COL)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 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组成物质,在皮肤修复和瘢痕形成... 皮肤或其他组织器官创伤可引发创缘组织一系列细胞活动,包括炎症、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的产生,影响创面愈合.胶原蛋白(collagen,COL)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 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组成物质,在皮肤修复和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ECM中COL合成和降解存在良好的动态平衡,但当COL过度合成、降解不足、无序积累,可导致组织纤维化或病理性瘢痕形成,影响其正常功能或使其功能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瘢痕增生 Ⅵ型胶原 病理性瘢痕形成 matrix 组织器官 细胞外基质 组织纤维化
下载PDF
皮肤创伤修复中Wnt信号途径对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丘日升 杨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94-296,共3页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信号途径 皮肤干细胞 增殖分化 组织工程化 种子细胞 修复重建 外科医生 生物信号 烧伤 群众健康 缺损畸形 交通事故 功能障碍 调控机制 最终解 常见病 整形 危害 人民
下载PDF
含细胞生长因子的外用软膏对皮肤创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宪娣 杨键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2期306-307,共2页
目的采用自制含细胞生长因子的外用软膏对兔子皮肤创伤的实验,观察其对皮肤创伤部位修复的作用。方法用自制的以bFGF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软膏“生肌乳”,经给截瘫褥疮严重病人试用,发现具有较好的促进褥疮愈合作用,之后我们将表皮生长因子... 目的采用自制含细胞生长因子的外用软膏对兔子皮肤创伤的实验,观察其对皮肤创伤部位修复的作用。方法用自制的以bFGF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软膏“生肌乳”,经给截瘫褥疮严重病人试用,发现具有较好的促进褥疮愈合作用,之后我们将表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引入到“生肌乳”中,进行动物的对比实验。结果含多细胞生长因子的外用软膏比单用bFGF制成的外用软膏效果更好。结论含多细胞生长因子的外用软膏对皮肤创伤修复和创面愈合有很好的作用,可开发用于治疗褥疮﹑烧伤﹑外伤的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NGF EGF 皮肤创伤修复 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创伤 实验
下载PDF
皮肤创伤修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建西 张思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进展 皮肤创伤修复 皮肤创伤愈合 Meta分析 中医药外治法 分子生物学 分子机制 生化变化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
6
作者 丁越 徐海龙 +1 位作者 宋丛笑 孙晓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3-848,共6页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组织创伤愈合,然而有关两者与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对骨髓...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组织创伤愈合,然而有关两者与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及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背部制作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2,10,50μg/L)。注射14 d后观察并记录大鼠皮肤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创面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分布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μg/L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的数量最多,创伤修复效果最好。同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能够调节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在创面的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μg/L时,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最高。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0μg/L)能够更好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从而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 CXCR4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伤修复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皮肤创伤修复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敏 丁传波 +1 位作者 吴雅茹 林璨 《人参研究》 2022年第4期37-39,共3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皮肤的完整性受到伤害时可能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各种急、慢性皮肤损伤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药单体治疗皮肤创伤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人参皂苷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皮肤的完整性受到伤害时可能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各种急、慢性皮肤损伤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药单体治疗皮肤创伤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人参皂苷的瘢痕修复作用逐渐被开发出来。本文以“人参皂苷”、“Rg3”、“皮肤创伤”、“瘢痕”、“机制”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中组合查询200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归纳人参及其活性成分对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以期为人参皂苷主要成分开发成皮肤创伤修复治疗性药物及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皮肤创伤修复 皮肤细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肽OA-RD17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杨新旺 李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16-216,共1页
皮肤创伤修复是恢复皮肤完整性和功能的一系列复杂协调生物学进程,主要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4个阶段。以往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具有良好的创伤修复能力,其皮肤分泌多肽能促进创伤修复。因此,本研究提取了云南高原地区两栖动物臭蛙... 皮肤创伤修复是恢复皮肤完整性和功能的一系列复杂协调生物学进程,主要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4个阶段。以往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具有良好的创伤修复能力,其皮肤分泌多肽能促进创伤修复。因此,本研究提取了云南高原地区两栖动物臭蛙皮肤分泌的小分子多肽OA-RD17,探究其对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通过HACAT细胞划痕实验验证了该多肽具有促进细胞迁移的能力,在全皮层和烫伤模型中发现多肽OA-RD17具有较强的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能力,且HE染色显示其促进了表皮再生、上皮化以及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皮肤完整性 上皮化 细胞迁移 烫伤模型 小分子多肽 OA 分子机制研究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的意义分析
9
作者 郝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6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皮肤创伤修复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每组各6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皮肤创伤修复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每组各6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前、护理后5d、10d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意识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d、10d的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和预防意识较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预防 皮肤创伤修复 感染
下载PDF
FoxO转录因子在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演变中的作用
10
作者 孔艳丽 皮龙泉 +4 位作者 李莲花 李初颖 金美彤 罗银利 金哲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4-848,共5页
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中的FoxO亚家族(FoxO1、FoxO3a、FoxO4和FoxO6)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细胞增殖、凋亡、代谢、衰老、氧化应激和自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FoxO转录因子通过参与调控皮肤炎症、血管生成、再上皮化和组... 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中的FoxO亚家族(FoxO1、FoxO3a、FoxO4和FoxO6)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细胞增殖、凋亡、代谢、衰老、氧化应激和自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FoxO转录因子通过参与调控皮肤炎症、血管生成、再上皮化和组织重塑,在创伤修复及瘢痕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结合FoxO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着重探讨其在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O转录因子(FoxO) 皮肤创伤修复 瘢痕
原文传递
皮肤创伤修复的新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鹏飞 黄晓元 杨兴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皮肤创伤修复 新靶点 PPARΑ 核激素受体 Green 英国科学家 啮齿类动物 转录因子 诱导激活
原文传递
内皮抑素对新血管形成和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
12
作者 武元元 叶兰萍 张选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648,共2页
皮肤创伤修复是多种修复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以及新血管形成的过程。新生血管不仅供给修复细胞营养,还提供各种调控因子。因此,新血管形成是皮肤创伤修复的关键。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新血管形成 内皮抑素 细胞外基质 细胞增殖 细胞营养 新生血管 调控因子
原文传递
蛋白聚糖在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演变中的作用
13
作者 冯海军 张选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皮肤损伤的修复与瘢痕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来共同完成。填充于胶原间的蛋白聚糖调控胶原等ECM和细胞的功能,在皮肤创伤再生修复及瘢痕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现就该方面的研... 皮肤损伤的修复与瘢痕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来共同完成。填充于胶原间的蛋白聚糖调控胶原等ECM和细胞的功能,在皮肤创伤再生修复及瘢痕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现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修复 瘢痕愈合 蛋白聚糖 演变 细胞外基质 皮肤损伤 再生修复 进展综述
原文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皮肤创面修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金凤 崔春萍 +1 位作者 段海峰 吴祖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皮肤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胶原代谢、毛囊形成和色素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许多生长因子介导和调控伤口的纤维化、血管生成和再上皮化,在皮肤愈合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 皮肤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胶原代谢、毛囊形成和色素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许多生长因子介导和调控伤口的纤维化、血管生成和再上皮化,在皮肤愈合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作为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皮肤创伤愈合和毛囊再生。抑制病理性瘢痕形成和皮肤色素沉着等重要作用。本文就HGF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肝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修复 病理性瘢痕形成 病理生理过程 生长因子介导 皮肤色素沉着 皮肤创伤修复
下载PDF
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凌波 赵丹娟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4期679-680,共2页
目的探讨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 目的探讨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治疗组(大、小鱼际皮瓣组,n=40)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治疗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伤指活动度、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point,MP)、近侧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point,PIP)、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point,DIP)伤指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PIP、DIP伤指活动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大、小鱼际皮瓣组患者的MP、PIP、DIP伤指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P<0.05),伤指修复的优良率92.5%(37/40)显著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60.0%(24/40)(P<0.05)。结论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效果较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 临床安全性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与皮肤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仁颖 何威 张斌 《医学综述》 2020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是抵御外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在皮肤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甲状腺激素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是抵御外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在皮肤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甲状腺激素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甲状腺激素及其相关激素在调节表皮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及其相关激素的表达异常可导致皮肤及其附属器外观和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 表皮 真皮 毛囊 皮肤创伤修复
下载PDF
自组装短肽R2I4R2对皮肤创伤快速修复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慧楠 李萌萌 +3 位作者 文静 吴书祎 兰世建 罗忠礼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2,共6页
研究探索自组装短肽R2I4R2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应用效果与对创伤修复过程的作用。通过圆二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温度和离子条件对其二级结构的影响;刚果红染色宏观检测短肽自组装情况;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探索细胞在R... 研究探索自组装短肽R2I4R2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应用效果与对创伤修复过程的作用。通过圆二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温度和离子条件对其二级结构的影响;刚果红染色宏观检测短肽自组装情况;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探索细胞在R2I4R2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络中的生长状态及凋亡情况;建立SD大鼠皮肤创伤模型,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对皮肤创伤修复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R2I4R2在不同条件下均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二级结构;自组装24h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膜片状结构,为细胞三维培养提供支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在R2I4R2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络三维环境中生长且状态良好;动物实验表明,短肽R2I4R2可减少炎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皮肤创伤修复过程。自组装短肽R2I4R2作为新的纳米支架材料,可用于细胞三维培养与皮肤创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短肽 皮肤创伤修复 细胞三维培养
原文传递
瘢痕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贵春 裴银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251-1255,共5页
瘢痕(scar)是皮肤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产物。其发生过程为成纤维细胞表达的胶原蛋白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调控,表现为合成能力增强,而降解能力降低,引起胶原纤维蛋白过度增生,同时,细胞外基质表达量也增加,导致伤口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瘢痕(scar)是皮肤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产物。其发生过程为成纤维细胞表达的胶原蛋白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调控,表现为合成能力增强,而降解能力降低,引起胶原纤维蛋白过度增生,同时,细胞外基质表达量也增加,导致伤口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肉芽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瘢痕组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组织 发生机制 皮肤创伤修复 降解能力 过度增生 肉芽组织 原纤维蛋白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长曲线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雄林 曹小明 +2 位作者 杨耀防 江和 黄涛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94-95,112,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方法取C57乳鼠皮肤,通过胰酶消化与组织块贴壁方法获得成纤维细胞,然后通过差速贴壁培养进行纯化,并进行生长曲线检测。结果获得的成纤维细胞纯度高,特性稳定,细胞增值快,周期... 目的探讨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方法取C57乳鼠皮肤,通过胰酶消化与组织块贴壁方法获得成纤维细胞,然后通过差速贴壁培养进行纯化,并进行生长曲线检测。结果获得的成纤维细胞纯度高,特性稳定,细胞增值快,周期短。结论成功建立了乳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与纯化方法,获得的种子细胞可进行皮肤创伤修复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差速贴壁 皮肤创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