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中枢敏化与皮肤异常性疼痛 被引量:15
1
作者 裴培 刘璐 +2 位作者 赵洛鹏 崔莹雪 王麟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异常性疼痛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这种异常性疼痛是中枢敏化所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二级、三级神经元的敏化和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失衡介导了不同部位的皮肤异常性疼痛。有关中...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异常性疼痛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这种异常性疼痛是中枢敏化所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二级、三级神经元的敏化和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失衡介导了不同部位的皮肤异常性疼痛。有关中枢敏化及皮肤异常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其对疾病进展及治疗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以冀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枢敏化 皮肤异常性疼痛
下载PDF
复方黄连素油剂预防穴位贴敷引起皮肤异常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美玲 沈云霞 +1 位作者 郭慧敏 余滨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使用复方黄连素油剂患者皮肤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进行穴位贴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穴位贴敷后不给任何处理,观察组患者穴位贴敷后给予复方黄连素油剂涂擦。7d为1个疗程,连续治...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使用复方黄连素油剂患者皮肤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进行穴位贴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穴位贴敷后不给任何处理,观察组患者穴位贴敷后给予复方黄连素油剂涂擦。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皮肤有无发红、破损及起水泡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后使用复方黄连素油剂贴敷的情况下皮肤发红、水泡、破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后采用复方黄连素油剂涂擦对对预防皮肤发生发红、水泡、破损效果良好,简单操作,适宜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连素油剂 穴位贴敷 皮肤异常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合并遗传性对称性皮肤异常症1例
3
作者 楚瑞琦 刘平 +3 位作者 耿松梅 王冬云 袁景奕 李伯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3,共1页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和遗传性对称性皮肤异常症的关系。方法 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皮损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中有同时罹患两症者。
关键词 银屑病 遗传性对称性皮肤异常 合并症 病理
下载PDF
猪宰后常见的皮肤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靖宇 曲远虹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第5期59-61,共3页
为了在生猪屠宰检疫中,更好地对常见的皮肤异常及病变进行判断及处理,现将在屠宰检疫实践工作中常见的皮肤异常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及原因分析,今后可根据其情况做出适当的检疫处理。
关键词 宰后检疫 皮肤异常 原因分析 处理
下载PDF
偏头痛伴发皮肤异常疼痛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李娜 何龙泉 王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期88-90,共3页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呈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常有皮肤异常疼痛(cutaneous allodynia,CA)、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伴发症状,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CA较其他伴随症状常...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呈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常有皮肤异常疼痛(cutaneous allodynia,CA)、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伴发症状,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CA较其他伴随症状常见,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共病的标志[1],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中枢敏化有关,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的改变。本文就偏头痛伴发CA的特点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皮肤异常疼痛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血透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的相关性
6
作者 费慧美 宁云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476-1477,共2页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伴有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患者42例(皮肤异常组),置管处周围皮肤无异常患者43例(皮肤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血...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与导管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伴有置管处周围皮肤异常患者42例(皮肤异常组),置管处周围皮肤无异常患者43例(皮肤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皮肤异常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皮肤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置管部位周围皮肤异常时,可增加导管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尤其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 置管 皮肤异常 导管感染
下载PDF
猪皮肤异常的主要传染病防控技术分析
7
作者 丁中 《兽医导刊》 2020年第6期107-107,共1页
作为多种因子影响下猪体表出现的一类综合症候群,猪皮肤异常会直接影响猪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引起猪皮肤异常的主要传染病,并深入探讨这类传染病的防控技术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 皮肤异常 传染病 防控技术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常见皮肤异常
8
《辽宁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1,共1页
英国研究者报告,在风湿病医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其发生皮肤异常比非炎症疾病患者更常见。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皮肤异常 疾病患者 风湿病 非炎症
下载PDF
妊娠期皮肤异常,重视判断与处理
9
作者 张海艳 《医师在线》 2017年第4期10-11,共2页
风疹是一种RNA病毒性疾病,是胎儿致畸的危险因素,而孕妇为风疹易感人群。风疹病毒大小为50~85nm。经呼吸道传播,孕妇一经感染,病毒非常容易通过胎盘。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流产、死胎,或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 风疹是一种RNA病毒性疾病,是胎儿致畸的危险因素,而孕妇为风疹易感人群。风疹病毒大小为50~85nm。经呼吸道传播,孕妇一经感染,病毒非常容易通过胎盘。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流产、死胎,或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异常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妊娠期 风疹易感人群 病毒性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 风疹病毒 早期感染
下载PDF
偏头痛伴发的皮肤异常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挺敏 齐晶晶 满玉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0-361,共2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在偏头痛患者中,反复发作的头痛是困扰患者的最主要症状,然而除头痛外,还伴有多种多样的非头痛症状,这些非头痛症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皮...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在偏头痛患者中,反复发作的头痛是困扰患者的最主要症状,然而除头痛外,还伴有多种多样的非头痛症状,这些非头痛症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皮肤异常是偏头痛伴发的非头痛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皮肤颜色的改变心剖和皮肤触痛等,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多巴胺高敏、三叉神经一血管系统激活以及中枢致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患者 皮肤异常 伴发 功能紊乱性疾病 头痛症状 病理生理机制 反复发作 三叉神经
原文传递
火针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闫涵 顾晓文 +4 位作者 邹雄飞 马捷 左文 柏志芳 孙彩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火针作为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随着皮肤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多采用火针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常见皮肤病。本文综述了火针及火针联合疗法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感染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色素异常性皮肤... 火针作为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随着皮肤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多采用火针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常见皮肤病。本文综述了火针及火针联合疗法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感染性疾病、皮肤附属器疾病及色素异常性皮肤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该疗法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皮肤疾病 瘙痒性疾病 感染性皮肤 皮肤附属器疾病 色素异常皮肤 综述
下载PDF
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 徐子刚 +1 位作者 孙玉娟 马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84例儿童皮肤脉管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1996年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分类方法对患儿进行分类。结果384例患儿中,婴儿血... 目的总结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84例儿童皮肤脉管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1996年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分类方法对患儿进行分类。结果384例患儿中,婴儿血管瘤185例,男女比例为1∶1.7,78.4%就诊年龄在生后6个月内,50.8%皮损位于头面部;先天性血管瘤132例,男女比例1∶1.9,75.0%就诊年龄在生后6个月内,皮损以头面部比例最高(37.1%);微静脉畸形27例,男女比例1∶1.3,就诊年龄以1岁内最多(40.7%),77.8%皮损位于头面部;静脉畸形16例,男女比例1∶1.3,就诊年龄以1岁内最多(31.3%),56.3%皮损位于头面部。250例(65.1%)患儿采取随诊观察,对其中80例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血管瘤类患儿的随访结果显示,有66例在1.5~2岁间肿瘤出现颜色明显变淡,面积减小一半以上,其中34例肿瘤基本完全消退。结论在儿童脉管性疾病中,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所占比例最大,肿瘤类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具有内皮细胞增生的脉管性疾病就诊年龄较早,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多数患儿采取随诊观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脉管异常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选择
下载PDF
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蓉 潘福琼 +1 位作者 常有军 赖龙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经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及与疾病种类、治疗次数、治疗能量的关系。结果50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发生副作用者66例(13.2%),...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副作用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经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及与疾病种类、治疗次数、治疗能量的关系。结果50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发生副作用者66例(13.2%),其中色素沉着35例(7.0%),色素减退12例(2.4%),萎缩性瘢痕17例(3.4%),增生性瘢痕2例(0.4%)。术后>6个月仍有皮肤异常者24例(4.8%),其中色素沉着7例(1.4%),色素减退2例(0.4%),萎缩性瘢痕13例(2.6%),增生性瘢痕2例(0.4%)。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萎缩性瘢痕发生率在激光能量密度≥8.0J/cm2级高于其他能量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草莓状血管瘤组萎缩性瘢痕发生率高于其他病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出现副作用与治疗次数无关,与激光能量密度、疾病种类有关。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是安全的,无连续激光治疗后引起的增生性瘢痕、持续性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85nm脉冲染料激光 治疗 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 副作用 相关因素 萎缩性瘢痕 色素沉着
下载PDF
仝小林辨治糖尿病皮肤温度异常验案举隅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科 王佳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25-626,共2页
糖尿病皮肤温度异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目前西医尚无好的治疗对策。仝小林教授从内伤发热角度辨治糖尿病皮肤温度异常,或发散郁火,或清热凉营,临床治验不胜枚举。仅撷取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温度异常 仝小林 验案
原文传递
小儿皮肤脉管异常30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丽 徐子刚 +1 位作者 孙玉娟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3010例皮肤脉管异常患儿的疾病特点。方法:以3010例儿童脉管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总体资料和单个疾病资料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之比1:1.7;71.9%的发病年龄<1个月;部... 目的:分析3010例皮肤脉管异常患儿的疾病特点。方法:以3010例儿童脉管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总体资料和单个疾病资料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①总体资料特点:男女之比1:1.7;71.9%的发病年龄<1个月;部位以头、面部为主;初诊年龄64.1%的患儿<1岁;皮损面积以<1 cm^2最多;婴儿血管瘤最多见;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者最多。②常见脉管异常发病率依次为:婴儿血管瘤1105例(36.7%),先天性血管瘤共916例(30.4%),蜘蛛痣436例(14.5%),微静脉畸形323例(10.7%)。结论:①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所占比例最大。②大部分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③具有内皮细胞增生的脉管性疾病就诊年龄较早,可能与肿瘤早期增生迅速有关;而脉管畸形类疾病就诊年龄大于前者。④各类脉管性疾病皮损分布主要位于面部。⑤该类疾病治疗首选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皮损累及部位较深者,则采取局部注射药物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异常 皮肤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阿达帕林在治疗皮肤角化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丽 王宝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53-755,共3页
阿达帕林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 ,笔者就阿达帕林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了综述。阿达帕林外用除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外 ,还可用于治疗其它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关键词 阿达帕林 皮肤角化异常
下载PDF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OSMR及IL31R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杨杨 杨文林 +1 位作者 杨健 廖凤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Amyloidosis cutis dyschromica,ACD)的OSMR基因、IL31R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扩增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两姐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并进行测序,... 目的:研究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Amyloidosis cutis dyschromica,ACD)的OSMR基因、IL31R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扩增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两姐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并进行测序,以30个正常人的样本作对照。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成员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均未发现明显突变。结论: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学上的多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异常皮肤淀粉样变 OSMR基因 IL31RA基因
下载PDF
可变脉宽倍频激光在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晓琴 郭永强 唐胜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可变脉宽倍频Nd :YAG5 32nm波长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 348例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患者 (男 10 4例 ,女 2 4 4例 ;年龄由 3个月~ 5 2岁 ,平均 19岁 )应用该激光系统 (辅以动力冷却系统 )进行治疗 ,... 目的 观察可变脉宽倍频Nd :YAG5 32nm波长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 348例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患者 (男 10 4例 ,女 2 4 4例 ;年龄由 3个月~ 5 2岁 ,平均 19岁 )应用该激光系统 (辅以动力冷却系统 )进行治疗 ,将治疗结果按颜色变化程度分级 ,比较不同疾病类型和不同部位疾病对激光的反应程度。结果 可变脉宽倍频Nd :YAG5 32nm波长激光对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 ,特别是草莓样血管瘤和血管痣疗效最佳 ,满意率达 10 0 % ,葡萄酒色斑的治疗效果较好 ,满意率达78.1% ,面颊部毛细血管扩张及下肢病变疗效较差。结论 可变脉宽倍频Nd :YAG5 32nm波长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疗效较好 ,但要严格掌握适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葡萄酒色斑 血管瘤 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
下载PDF
口服非诺贝特致耳鸣和皮肤感觉异常1例报告
19
作者 张一萍 陈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感觉异常 非诺贝特 硝苯地平缓释片 耳鸣 口服 血清总胆固醇 高血压 无过敏史
下载PDF
皮肤感觉异常该怎么治
20
作者 张运昌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7年第7期34-35,共2页
我于两年前开始,整个面部出现蚂蚁爬的感觉,时轻时重,部位也不固定。服过谷维素、多塞平等药仍控制不住。请专家指点如何治疗。
关键词 皮肤感觉异常 谷维素 多塞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