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赵国花 金珊 +1 位作者 郑振龙 金哲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3-435,共3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激素核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包含3个不同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s分布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当其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皮肤的免疫、炎症和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激素核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包含3个不同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s分布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当其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皮肤的免疫、炎症和脂质代谢等。该文中对PPARs和PPAR激动剂及PPAR拮抗剂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角质形成细胞 皮肤屏障 皮肤炎症
原文传递
人IL-31基因克隆、表达及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俊琼 谢宇锋 +4 位作者 盛伟华 缪竞诚 孙万邦 余妍 杨吉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克隆人IL-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hIL-31蛋白与皮肤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克隆人IL-3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该目的蛋白刺激人表... 目的克隆人IL-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hIL-31蛋白与皮肤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克隆人IL-3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该目的蛋白刺激人表皮角质细胞HaCaT,RT-PCR检测趋化因子MIP-3β、TARC及TCA-3(I-309)mRNA的表达;小鼠皮内注射该目的蛋白,观察局部炎症表现,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皮肤炎性特征,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胸腺及脾脏T细胞亚群。结果成功获得495bp的人IL-3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目的蛋白可刺激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TARCI、-309;小鼠皮肤注射部位有脱毛,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高,脾脏CD4+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T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人IL-3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已获成功,hIL-31蛋白可刺激HaCaT细胞表达MIP-3β、TARC、I-309,诱导小鼠皮肤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L-31 克隆 表达 皮肤炎症
下载PDF
水凝胶敷料引起伤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学兵 徐红芳 +2 位作者 罗宁 林光燕 敖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41-2642,共2页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用于儿童慢性伤口治疗引起伤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116例慢性伤口患儿使用水凝胶敷料进行伤口换药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水凝胶敷料的使用方法、敷料更换时间、患儿年龄等。结果...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用于儿童慢性伤口治疗引起伤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116例慢性伤口患儿使用水凝胶敷料进行伤口换药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水凝胶敷料的使用方法、敷料更换时间、患儿年龄等。结果 23例患儿发生了伤口周围皮肤炎症,其中适应证选择不当4例,涂抹水凝胶过满3例,涂抹水凝胶前未将创面拭干2例,盐水纱布过湿3例,更换时间大于5d11例,所有患儿经调整或更换敷料后顺利康复。结论水凝胶敷料用于儿童慢性伤口换药时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掌握好正确的使用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敷料 皮肤炎症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皮肤炎症、癣菌相关机理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4
4
作者 秦莉花 陈晓阳 +6 位作者 张顺荣 李晟 刘俊杰 林学英 吴强 张又玮 黄宽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1期1922-1923,共2页
白藜芦醇(Res)又名芪三芬,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受到真菌、细菌等病原性微生物进攻或是环境恶化如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产生的植物防御素;作为一种抗毒素,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在抗生素耐药性广泛出现的今天,从... 白藜芦醇(Res)又名芪三芬,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受到真菌、细菌等病原性微生物进攻或是环境恶化如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产生的植物防御素;作为一种抗毒素,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在抗生素耐药性广泛出现的今天,从传统中药中进行抗菌药物的发掘和研究,将有助于发挥中药在临床感染中的应用。笔者就Res抗皮肤炎症、癣菌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皮肤炎症 癣菌 抗炎 抑菌
下载PDF
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人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永生 尤立平 +4 位作者 杨顶权 马蕾 李慧清 许光仓 张立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 (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 :以 4 %、2 0 %和 4 0 %浓度的AA在 30名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点刺试验 ,并在其服用抗过敏药 (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前 1h及服药后 2h进行AA点刺试验 (部分志愿...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 (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 :以 4 %、2 0 %和 4 0 %浓度的AA在 30名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点刺试验 ,并在其服用抗过敏药 (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前 1h及服药后 2h进行AA点刺试验 (部分志愿者于服药后 3h再行AA点刺试验 ) ,分别记录点刺试验 30min后的红斑面积和风团面积。用氯雷他定作为对照组。结果 :2 0 %AA人体皮肤点刺试验中 ,服用咪唑斯汀前后红斑面积及风团面积变化显著 (P <0 .0 5 ,P <0 .0 1) ,4 %、4 0 %AA点刺试验中 ,咪唑斯汀组用药前后风团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显著优于氯雷他定组 (P <0 .0 5 ,P <0 .0 1) ;咪唑斯汀 2h抗炎效果略优于 3h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咪唑斯汀具有明显的拮抗AA引起的人体皮肤炎症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花生四烯酸 皮肤炎症 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 点刺试验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与皮肤炎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韵 陈永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518-2520,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皮肤炎症 免疫应答 转录因子
下载PDF
聚维酮碘外涂治疗小儿静脉留置针所致周围皮肤炎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增香 伍俊 柯常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6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乳膏外涂治疗小儿静脉留置针所致周围皮肤炎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儿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周围皮肤炎症的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百多邦软膏外涂;治疗组21例采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涂...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乳膏外涂治疗小儿静脉留置针所致周围皮肤炎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儿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周围皮肤炎症的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百多邦软膏外涂;治疗组21例采用聚维酮碘乳膏外涂。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聚维酮碘乳膏外涂治疗小儿静脉留置针所致周围皮肤炎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周围皮肤炎症 聚维酮碘乳膏 百多邦软膏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人体皮肤炎症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生 尤立平 +4 位作者 杨顶权 马蕾 李慧清 许光仓 张立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0-461,共2页
目的 建立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方法 在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0 .0 3 %AA、0 .16%AA、0 .8%AA、4%AA、2 0 %AA、40 %AA浓度的点刺试验 ,分别记录其 3 0min红斑面积、风团面积。结果 点刺AA后 5min左右... 目的 建立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方法 在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0 .0 3 %AA、0 .16%AA、0 .8%AA、4%AA、2 0 %AA、40 %AA浓度的点刺试验 ,分别记录其 3 0min红斑面积、风团面积。结果 点刺AA后 5min左右即可产生红斑、风团 ,大约 3 0min产生最大红斑与风团 (个别在 3 0~ 60min达最高峰 ) ,2~ 4h后消退(个别在 6h后消退 )。炎症模型中以 2 0 %AA产生的红斑、风团表现较为稳定。结论 通过点刺试验可建立稳定的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点剌试验 炎症模型 人体皮肤炎症模型
下载PDF
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对瘢痕疙瘩患者皮肤炎症及瘢痕状况的改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任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对瘢痕疙瘩患者皮肤炎症及瘢痕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皮肤科就诊的98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点阵激光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点阵激光组给予CO2点阵激光术治疗,联合... 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对瘢痕疙瘩患者皮肤炎症及瘢痕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皮肤科就诊的98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点阵激光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点阵激光组给予CO2点阵激光术治疗,联合组给予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清炎性指标、皮损积分、瘢痕宽度、长度、硬度以及瘢痕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IL-1、IL-6、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点阵激光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皮损积分低于点阵激光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瘢痕宽度、长度、硬度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点阵激光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患者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优于点阵激光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对瘢痕疙瘩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开经络、活血化瘀,促进瘢痕组织的修复,有效控制患者局部组织炎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CO2点阵激光 瘢痕疙瘩 皮肤炎症 皮损积分 瘢痕评价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75%乙醇湿敷在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姗 李艳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A01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75%乙醇湿敷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的疗效。方法将26例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75%乙醇湿敷,7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 目的探讨75%乙醇湿敷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的疗效。方法将26例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75%乙醇湿敷,7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75%乙醇湿敷在PICC置管引发皮肤炎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乙醇 湿敷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皮肤炎症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肖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8年第30期78-78,共1页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是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颈部皮肤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各个级别的不同反应,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冰片滑石粉、痱子粉、湿润烧伤膏、金因肽、丁...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是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颈部皮肤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各个级别的不同反应,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冰片滑石粉、痱子粉、湿润烧伤膏、金因肽、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等,并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颈部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缓解了颈部疼痛,使放疗顺利进行,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颈部皮肤炎症 护理
下载PDF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引起周围皮肤炎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雪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皮肤炎症 原因分 周围 小儿 儿科临床 局部皮肤 血管壁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肖光 《全科护理》 2010年第31期2852-2852,共1页
总结218例头颈部肿瘤病人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的护理,根据不同级别的放射反应,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并给予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颈部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缓解了颈部疼痛,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炎症 护理
下载PDF
NF-κB介导脂氧素A_4抑制欧亚瑞香脂所致皮肤炎症与增殖反应
14
作者 刘彬 吴宏娟 +2 位作者 吴升华 董玲 陈子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脂氧素A4 (LXA4 )对皮肤炎症与增殖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欧亚瑞香脂制备小鼠的外耳炎症与增殖反应模型,应用LXA4 ( 1∶10nmol/L)局部注射每4h 1次,对部分小鼠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或[3H] 胸腺嘧啶。2 4h后测定外耳湿重(反... 目的探讨脂氧素A4 (LXA4 )对皮肤炎症与增殖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欧亚瑞香脂制备小鼠的外耳炎症与增殖反应模型,应用LXA4 ( 1∶10nmol/L)局部注射每4h 1次,对部分小鼠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或[3H] 胸腺嘧啶。2 4h后测定外耳湿重(反映水肿)、伊文思蓝比色(反映血管通透性)、弹性硬蛋白酶活性(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白介素 8(IL 8)蛋白与基因表达、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72h后测定[3H] 胸腺嘧啶掺入量。结果在欧亚瑞香脂模型耳,2 4h后外耳湿重、伊文思蓝比色、弹性硬蛋白酶活性、IL 8蛋白与基因表达、NF κB活化均升高。LXA4 治疗2 4h后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这些参数的升高。在72h后,外耳组织的[3H] 胸腺嘧啶掺入量升高,LXA4 治疗后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升高。结论LXA4 可抑制欧亚瑞香脂所致的外耳炎性与增殖反应,其机制与抑制浸润中性粒细胞的NF κB活化与IL 8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 欧亚瑞香脂 皮肤炎症 白介素 核因子-ΚB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与皮肤炎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静 文海泉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α -促黑素细胞激素除由垂体分泌外 ,还可由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泌和释放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对皮肤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中枢给予、静脉注射及局部外用该激素均可有效地抑制皮肤局部... α -促黑素细胞激素除由垂体分泌外 ,还可由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泌和释放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对皮肤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中枢给予、静脉注射及局部外用该激素均可有效地抑制皮肤局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 皮肤炎症 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皮肤炎症
16
作者 井莉 胡晋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5-337,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 ,PAF)是一种高生理活性的磷脂介质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发现 ,PAF系统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和皮肤炎性反应 ,与许多皮肤炎症有密切联系。同时人...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 ,PAF)是一种高生理活性的磷脂介质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发现 ,PAF系统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和皮肤炎性反应 ,与许多皮肤炎症有密切联系。同时人体角质形成细胞能够表达功能性的PAF受体 ,并参与诱导表皮细胞因子网络 ,与其他炎性介质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皮肤炎症
下载PDF
金葡菌肠毒素A和B诱导BALB/c鼠皮肤炎症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胡佳 张美华 +3 位作者 毕志刚 陈文琦 董正邦 方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金葡菌肠毒素A(SEA)和金葡菌肠毒素B(SEB)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00μg/mL浓度的SEA或SEB溶液分别斑贴致敏BALB/c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ELISA测定血清总IgE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半定... 目的:探讨金葡菌肠毒素A(SEA)和金葡菌肠毒素B(SEB)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00μg/mL浓度的SEA或SEB溶液分别斑贴致敏BALB/c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ELISA测定血清总IgE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半定量RT-PCR法测定致敏局部皮肤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SEA组及SEB组小鼠组织病理未见明显炎症性变化,各组小鼠间血清IgE水平无明显差异,IL-4、IL-5、IFN-γ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0μg/L的SEA或SEB用斑贴致敏的方法不能在BALB/c鼠诱发具有特应性皮炎特征的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肠毒素A 金葡菌肠毒素B 特应性皮炎 皮肤炎症
下载PDF
引起猪皮肤炎症的常见疾病诊治
18
作者 唐丹丹 沈林辉 +3 位作者 曹向英 孙文梅 金立 朱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年第12期56-58,共3页
猪体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或皮肤是否有弹性等可以作为诊断猪病的一个依据。临床上许多疾病都能引起猪的皮肤炎症,常见于一些热性的病毒性或细菌的传染病、体外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如猪痘、猪丹毒、猪疥螨病、猪锌缺乏症等。这四种疾病... 猪体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或皮肤是否有弹性等可以作为诊断猪病的一个依据。临床上许多疾病都能引起猪的皮肤炎症,常见于一些热性的病毒性或细菌的传染病、体外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如猪痘、猪丹毒、猪疥螨病、猪锌缺乏症等。这四种疾病均会出现皮肤出现红斑,疹块、皮肤增厚、缺少弹性,皮肤骚痒等皮肤炎症的临床症状。本文从四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几方面进行综述。并且从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治疗等几方面对这四种病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炎症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DINP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佐剂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焕云 吴卓 +3 位作者 戴佳佳 秦懿偲 李金泉 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04-3809,共6页
为了探究新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醋(DINP)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采用皮肤染毒的暴露方式,5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处理40d用0、1.4、14和140mg/kg DINP对小鼠进行皮肤染毒,并用抗氧化剂褪黑素设置2组来探究氧... 为了探究新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醋(DINP)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采用皮肤染毒的暴露方式,5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7组处理40d用0、1.4、14和140mg/kg DINP对小鼠进行皮肤染毒,并用抗氧化剂褪黑素设置2组来探究氧化应激的介导作用,以及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结束后取耳组织测定耳肿指数和双耳重量差,并制作耳组织病理学切片,最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实验结果显示,14和140mg/kg DINP皮肤暴露组的皮肤炎症有明显加剧(p<0.01),氧化应激指标也有明显变化(p<0.01).这表明,一定浓度的DINP,经较长时间的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具有明显的佐剂作用、并且,随着DINP浓度升高,小鼠机体氧化应激过度活化,造成机体组织或细胞的氧化损伤,并加剧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过敏性皮肤炎症 皮肤暴露 佐剂效应 氧化损伤
下载PDF
粘附分子与紫外线照射后的皮肤炎症反应
20
作者 王晓彦 《医学综述》 2000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近10年才认识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介导细胞-细胞之间、细胞-基质之间重要的生理及病生理过程,在多种免疫及炎症反应中起作用。CAMs家族到目前为止被分为6类50余种,包括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 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近10年才认识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介导细胞-细胞之间、细胞-基质之间重要的生理及病生理过程,在多种免疫及炎症反应中起作用。CAMs家族到目前为止被分为6类50余种,包括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粘素家族、软骨连接蛋白,涎粘蛋白。下面就CAMs和紫外线(UV)照射皮肤后发生炎症反应的关系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紫外线照射 皮肤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