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玫瑰痤疮红斑与皮肤血流的无创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
作者 金融 陈利红(综述) 郑捷(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95-197,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包括潮红、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肥大等,容易与其他面部皮肤病混淆,导致误诊。其中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临床表现,这两者的量化检测在诊断疾病...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包括潮红、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肥大等,容易与其他面部皮肤病混淆,导致误诊。其中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临床表现,这两者的量化检测在诊断疾病、评估严重程度和随访评测中至关重要。然而玫瑰痤疮临床表现不一,检测技术繁多,暂时缺少统一的客观评测和量化标准。本文整理了各种可用于玫瑰痤疮红斑及皮肤血流的无创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与适用范围,包括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光谱测定法、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毛细血管显微镜与皮肤镜等,比较了各项技术的优劣,并给出技术选择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 皮肤血流 无创检测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光谱测定法
下载PDF
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广军 张宇沁 +4 位作者 王瑞红 丁玉龙 田宇瑛 黄涛 张维波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砭石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手第3、4掌骨间,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右手皮肤血流和脐周血流。[结果]在接受电热砭...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对手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砭石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手第3、4掌骨间,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右手皮肤血流和脐周血流。[结果]在接受电热砭石刺激后,右手血流显著上升(P<0.01)。在30min内,升高的血流未见明显衰减,和接受刺激前比(P<0.01)。对照组在接受刺激后30min内,脐周血流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热砭石刺激能显著提高刺激局部手背皮肤血流,而对脐周血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电热砭石疗法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
下载PDF
低强度中频电刺激健康男性腰交感神经节后下肢远端皮肤血流的改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延艳娜 胡文东 +3 位作者 李烨 马进 王斌 代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0-312,共3页
背景:飞行人员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腿部活动范围受限,易引起腿部血液循环不畅,产生疲劳感。研究显示中频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目的:探讨低强度中频电刺激腰交感神经节对健康男性下肢远端皮肤血液循环的影响,并与... 背景:飞行人员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腿部活动范围受限,易引起腿部血液循环不畅,产生疲劳感。研究显示中频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目的:探讨低强度中频电刺激腰交感神经节对健康男性下肢远端皮肤血液循环的影响,并与静态干扰电疗法作比较。方法:在39名健康男性腰部交感神经节(T10~L2)放置中频电电极,右内踝关节上方2cm处放置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探头,电流强度为感觉阈。分别给予调制中频电刺激、静态干扰电刺激及不通电刺激。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记录静息15min后及电刺激20min末的血流值。结果与结论:与基线值比较,经调制中频电刺激的受试者下肢远端皮肤血流灌注量有所增加,而未给予电刺激及静态干扰电刺激的受试者下肢远端皮肤血流灌注量有所减少,尤其是经静态干扰电刺激后,明显低于基线值(P<0.05)。说明调制中频电刺激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对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产生的疲劳有缓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 中频电 腰交感神经节 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 皮肤血流 下肢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亚利 赵国桢 +10 位作者 张平 嵇波 戴健 路雅雯 严明娜 王丹 郭孟玮 毛颖秋 孙晓敏 白红新 许咏思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处于正常生理态、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或高频电针干预态时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寻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穴反映的后效应。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治疗组(经穴A组)、经穴高频电针治疗组(经穴B组)5组,每组10只。于第3次治疗结束后即刻、30 min、60 min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郄门、天泉穴区和非经非穴对照点的皮肤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各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经穴A组内关、郄门、天泉双侧穴区均以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经穴B组左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而右侧3个穴位均以治疗后6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低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即时效应优于高频电针;高频电针在干预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穴区血流灌注量变化影响的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损伤 电针 皮肤血流灌注量 针灸后效应 大鼠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人体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毅全 唐洁媛 +1 位作者 张兴龙 唐建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2,共2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多普勒频移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工作原理,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了人体经穴皮肤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各经穴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血流 多普勒频移 经穴皮肤血流
下载PDF
电热砭石干预对对侧小腿局部皮肤血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宇沁 丁玉龙 +3 位作者 田宇瑛 黄涛 张维波 王广军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干预对对侧小腿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温热刺激条件下互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小腿后部(腘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左侧小...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干预对对侧小腿局部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温热刺激条件下互刺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45℃电热砭石刺激健康受试者右小腿后部(腘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观察刺激前和刺激后不同时间段左侧小腿相应位置皮肤血流,以静息状态下左侧相同位置皮肤血流作为对照。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左侧小腿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右侧接受温热刺激后(post)7min,左小腿后部的血流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接受刺激后4~30min内,升高的血流未见衰减,与刺激后1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热砭石干预能显著提高对侧小腿后部局部皮肤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电热砭石 局部皮肤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4 位作者 陈煜 刘云景 蔡艳丽 澎湃 张琳西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于背部设计一16cm×4cm任意型皮瓣,切取、剥离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荧光素钠4mg/kg耳缘静脉注射,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依次测定皮瓣不同部位...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在兔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于背部设计一16cm×4cm任意型皮瓣,切取、剥离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荧光素钠4mg/kg耳缘静脉注射,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依次测定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FI)。1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测算皮瓣成活与坏死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组织活力间的关系。结果1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54%,平均成活面积46%;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6%,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n=7,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25%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兔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荧光皮肤血流仪可以对皮瓣组织活力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皮肤血流 皮瓣 血循环
下载PDF
大鼠不同心肌状态时相关经穴与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游敏 程凯 +10 位作者 嵇波 吴娇娟 王丹 白红新 严明娜 孙晓敏 戴健 路雅雯 刘翼天 葛云鹏 苏杭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 目的:观测大鼠心肌不同状态下,体表相关经穴和非经非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特异反映规律。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1日组、3日组,再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经穴组和低频电针非穴组,每小组各10只。行干预后,即刻以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分别观测各组各检测区域皮肤血流灌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心肌缺血时,模型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内关穴"区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区皮肤血流随之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相对非穴能较为特异地反映大鼠的心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脏腑相关 心肌缺血 内关 非经非穴 皮肤血流灌注量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的研制及体外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2 位作者 辛志远 张琳西 鲁开化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制能够准确检测组织血运的仪器,并进行初步体外实验的验证.方法利用传统荧光法的基本原理,研制用于监测组织血运的仪器,该仪器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能对电信号进行计数;配制系列浓度的荧光素钠,用该仪器进行体外监测,探索不... 目的研制能够准确检测组织血运的仪器,并进行初步体外实验的验证.方法利用传统荧光法的基本原理,研制用于监测组织血运的仪器,该仪器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能对电信号进行计数;配制系列浓度的荧光素钠,用该仪器进行体外监测,探索不同荧光素钠浓度与血流仪荧光强度值间关系.结果研制出了荧光血流仪样机,体外实验得出了该仪器最佳测量范围为1×10-7~1×10-5 g/ml.结论该仪器的研制成功及初步参数的获取,将为该仪器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验证 荧光皮肤血流 基本原理 荧光素钠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4 位作者 夏文森 韩岩 潘华 澎湃 刘云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一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 目的:探讨荧光皮肤血流仪在皮肤撕脱伤撕脱组织血循环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检疫后的白色小猪为实验动物,于猪后肢通过手术形成一12cm×4cm的任意型皮瓣,掀起皮瓣后原位缝回。术后猪耳缘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min后用荧光皮肤血流仪检测皮瓣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指数(Dye fluorescence index,DFI)。一周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与坏死的面积,分析DFI数值与皮瓣组织活力间的关系,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对猪皮瓣血循环的判断规律;在此基础上,复制皮肤撕脱伤模型,分别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和传统荧光法对撕脱皮瓣组织坏死面积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二者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一周后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近端成活良好,平均坏死面积为43%,平均成活面积57%;成活区域DFI平均值为62%,坏死区域DFI平均值为1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统计分析显示,DFI≤18%时,组织可能发生坏死。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坏死面积预测的误差为12%,传统荧光法为2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荧光皮肤血流仪DFI与猪皮瓣血循环灌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可以对猪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活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皮肤血流 皮肤撕脱伤 血循环
下载PDF
皮肤血流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琅琳 嵇波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64-66,70,共4页
血肤血流量测定已经成为反映脏腑血液循环的重要窗口。皮肤血流量变化由交感神经调控的血管舒缩活动所形成。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都可影响血管活动性,从而引起皮肤血流量变化。
关键词 皮肤血流 检测技术 流量变化 血流量测定 血液循环 舒缩活动 神经调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手背皮肤血流自然波动的观察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宇瑛 张维波 +5 位作者 王苓苓 李宏 黄涛 王广军 王瑞红 徐一慧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及整个手背7个区域,分区域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表明,其中五个手指的流量平均血流量显著高于无手指手背的血流量。整个手背的血流量存在小幅度的自然波动,五个手指的波动比较明显,而无手指手背部分的波动较小,且中五个手指之间的血流量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r=0.756±0.284),显著高于手指与无手指手背之间的相关性(r=0.491±0.453)(P〈0.05)。结果提示,血流的这种自然波动可能是环境和心理因素所致。相对于整个手区域的血流,血流波动在手指区域为6.5%±4.0%,在无手指手背区域为4.1%±2.5%,因此皮肤血流的的相对波动率比绝对波动率显著减弱(P〈0.05)。该数据处理方法为研究针刺外周效应的空间特异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针灸 自然波动
下载PDF
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明娜 嵇波 +8 位作者 王丹 赵国桢 白红新 孙晓敏 戴健 路雅雯 刘翼天 苏杭 葛云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24-928,共5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和非穴后对大鼠"内关""天泉"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高频电针非穴组5组。高频电针"内关"组采取每日电针大鼠左侧"内关"穴,高频电针非穴组采取每日电针非穴。于治疗结束3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天泉"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穴位血流灌注量均降低(P<0.05),且双侧"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组心肌缺血情况有所改善,且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针 心肌缺血 内关 郄门 天泉 皮肤血流灌注量 经穴脏腑相关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足底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钟一 顾天文 胡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患区皮肤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传导功能和轴突溃变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动态分析足底血流变化,分别采用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检测和免疫组... 目的: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患区皮肤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传导功能和轴突溃变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动态分析足底血流变化,分别采用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损伤远侧神经传导功能变化和轴突溃变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相应足底皮肤血流灌注急剧增高,高灌注状态在损伤后3 d内恢复到接近正常;神经切断后24 h刺激损伤远侧段神经记录的腓肠肌CMAP波幅减小95%以上;损伤后4 d远侧神经段内绝大部分轴突已溃变清除。结论:大鼠神经切断后患区皮肤血流呈高灌注状态且在损伤后3 d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高灌注状态可能不依赖于远侧段神经冲动传导功能的保持,但与轴突溃变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切断伤 皮肤血流灌注 神经传导 瓦勒变性 大鼠
原文传递
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后靶皮肤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晨 胡文 +2 位作者 邓爱东 顾晓松 顾剑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77-179,F0002,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 目的:初步了解成人周围神经断裂后靶皮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技术,检测成人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缝合后早期受损神经支配区皮肤的基础血流灌注及在冷、热等刺激后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两点辨别觉和单丝触觉评定感觉功能。结果:神经断裂缝合后22~37 d,患侧手掌桡侧半皮肤及示、中指指腹基础血流灌注较正常减少约90%,且以0℃冰水或45℃温水刺激30 s后局部血流灌注无明显变化。患侧示、中指指腹不能感知规格6.65单丝触压,两点辨别觉超过25 mm。结论:失神经皮肤区域处于低血流灌注状态,且对冷、热等刺激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皮肤血流灌注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
下载PDF
荧光皮肤血流仪动物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保强 郭树忠 +1 位作者 张琳西 陈晓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1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10、20、30、60、1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结果提示4mg/kg为最佳给药量,给药后20min为最佳检测时间,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结论:本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荧光皮肤血流仪可用于检测动物皮肤血流状况,该仪器相关指标的获取为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荧光血流 验证
下载PDF
一种分析皮肤血流特征的改进样本熵算法
17
作者 高佳伟 廖福元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
样本熵算法在评估皮肤血流波动的规律性时依赖于信号主要成分的频率与采样频率之间的关系,因此当数据被过采样时,样本熵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样本熵算法,通过在被比较向量的数据点之间引入时间延迟来改进传统... 样本熵算法在评估皮肤血流波动的规律性时依赖于信号主要成分的频率与采样频率之间的关系,因此当数据被过采样时,样本熵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样本熵算法,通过在被比较向量的数据点之间引入时间延迟来改进传统样本熵算法以解决过采样问题,选择数据序列互信息函数的第一个极小值对应的延迟为最优延迟。使用正弦信号、Rssler吸引子信号和受试者的皮肤血流信号验证改进样本熵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样本熵算法在评估皮肤血流波动规律性时不依赖于采样率,同时能够反映皮肤血流信号频率低于2Hz部分的皮肤血流波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样本熵 血流波动
原文传递
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及其皮肤血流促透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朱小芳 罗晶 +4 位作者 管咏梅 余雅婷 金晨 朱卫丰 刘红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0-685,共6页
该文拟探索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从皮肤血流变化角度探讨乳香、没药挥发油可能的促透机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的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测定川芎阿魏酸的累积透过量,考察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 该文拟探索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从皮肤血流变化角度探讨乳香、没药挥发油可能的促透机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的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测定川芎阿魏酸的累积透过量,考察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透皮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量。研究结果显示,川芎阿魏酸24 h的累积透皮量为(8.13±0.76)μg·cm^(-2),氮酮组、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乳没混合提取组分别为(48.91±4.87),(57.80±2.86),(63.34±4.56),(54.17±4.40),(62.52±7.79)μg·cm^(-2),各组挥发油的增透倍数分别为7.68,8.26,7.26,8.28,均大于氮酮组的6.55。而且,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及乳没混合提取组大鼠分别在涂药10,20,30,10 min时,血流量相比涂药前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乳香、没药挥发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皮肤血流量。可知,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且可能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到真皮层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乳香没药 挥发油 透皮吸收 皮肤血流 促透机制
原文传递
川芎挥发油增加皮肤血流皮肤促透机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慧菁 张立超 +3 位作者 张永佳 顾伟鹰 吴志宏 胡晋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促透机制。方法 HPLC测定氟比洛芬含量,洗脱法、Franz扩散池、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2 h时的家兔体外和体内透皮特性,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结果给药2 h,川芎挥发油的离体皮肤促透作用未呈现浓度依赖性,3%浓... 目的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促透机制。方法 HPLC测定氟比洛芬含量,洗脱法、Franz扩散池、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2 h时的家兔体外和体内透皮特性,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结果给药2 h,川芎挥发油的离体皮肤促透作用未呈现浓度依赖性,3%浓度组进入皮肤总药量、接受液药量、皮肤累积药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38、2.30、2.44倍;而10%、15%浓度组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川芎挥发油的在体皮肤促透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15%浓度组较强,进入皮肤总药量、血药浓度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98、2.21倍,而皮肤累积药量则为对照组的0.32。此外,川芎挥发油浓度依赖性增加皮肤血流灌注量,15%浓度组是对照组的4.81倍。缩血管物质去氧肾上腺素,显著降低了皮肤血流,离体皮肤无促透作用,但家兔体内抑制药物透皮,进入皮肤总量、血药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0.71、0.60,而皮肤累积药量则为对照组的2.02倍。结论川芎挥发油可能通过增加皮肤血流,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和真皮层到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 氟比洛芬 透皮促进剂 皮肤血流
原文传递
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人体皮肤血流灌注及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艳 崔飞飞 +2 位作者 张龙 代彦丽 姜丽萍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皮肤血流灌注和温度的影响,为压疮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受试者于右侧卧位、仰卧位、半坐卧位3种体位下,持续受压1、2h时常见受压部位的皮肤压强、皮肤血...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皮肤血流灌注和温度的影响,为压疮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受试者于右侧卧位、仰卧位、半坐卧位3种体位下,持续受压1、2h时常见受压部位的皮肤压强、皮肤血流灌注量和皮温.右侧卧位时选取肩部、臀(髋)部、足跟部,仰卧位时选取肩部、骶尾部、臀(髋)部及足跟部,半坐卧位时选取骶尾部进行测量.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体位下,体表同一受压部位(足跟部除外)皮肤压强均为仰卧位最低(P <0.05或P<0.01).右侧卧位、仰卧位均为足跟部皮肤压强最低,分别为(15.6±2.1)、(18.1 ±2.6)mm Hg(1 mm Hg =0.133 kPa),P值均小于0.001.持续受压1、2h时,3种体位下受压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该部位皮肤血流灌注量基础值,且受压2h的血流灌注量较受压1h显著下降,P值均小于0.01.3种体位下,持续受压1、2h,各受压部位皮温均显著高于该部位皮温基线水平,P值均小于0.01;受压2h皮温与受压1h相比明显增高,P值均小于0.01. 结论 不同体位下局部皮肤持续受压将引起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降低,皮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皮肤温度 压疮 皮肤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