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4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口内镜在1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小妹 余志勇 +4 位作者 韦迪 罗竞平 谌永毅 刘华云 陈玉盘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1例伤口内镜在造口黏膜缺血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要点包括早期使用伤口内镜准确评估造口黏膜缺血坏死深度、使用造口护肤粉处理造口黏膜缺血、联合凸面底盘及腰带抬高造口皮肤黏膜等,同时关注患者营养,心理、家庭社会支持,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经过14d的综合性护理,患者坏死的造口黏膜自溶性脱落,黏膜分离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及家属逐渐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基本掌握造口护理技巧、患者也能够面对自己的造口并能积极配合及参与造口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内镜 造口 造口护肤粉 缺血坏死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下载PDF
凸面造口底盘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2
作者 刘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凸面造口底盘配合湿性愈合敷料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换药治疗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 目的:探讨凸面造口底盘配合湿性愈合敷料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换药治疗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凸面造口底盘配合湿性愈合敷料进行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造口愈合指标、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造口渗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2、4周,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使用凸面底盘配合湿性愈合敷料,能促进皮肤黏膜分离的创面愈合,有效缓解创面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凸面底盘 湿性愈合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赟 李红 范良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9期854-856,共3页
肠造口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1]。皮肤黏膜分离(mucocutaneous separation,MCS)多发生于肠造口术后一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愈合较差,形成开放性创口,不仅会引起造口袋底板粘贴松动,导致粪水漏出污染造口皮肤,... 肠造口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1]。皮肤黏膜分离(mucocutaneous separation,MCS)多发生于肠造口术后一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愈合较差,形成开放性创口,不仅会引起造口袋底板粘贴松动,导致粪水漏出污染造口皮肤,还会延缓住院时间,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分离 肠造口术 腹壁皮肤 腹部外科 造口袋 危险因素分析 肠造口患者 开放性创口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皮肤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柳英 黎丹 +1 位作者 赵禹 贯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83-0086,共4页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治疗膀胱全切回肠膀胱皮肤造口术后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全切回肠膀胱皮肤造口术后并发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70 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组(观察组),造口常规护理组(...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治疗膀胱全切回肠膀胱皮肤造口术后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全切回肠膀胱皮肤造口术后并发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70 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组(观察组),造口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的愈合时间、造口袋更换频率、造口底盘泄漏频率等。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粘膜分离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 P<0.05),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渗液和漏液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P<0.05),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P<0.05)。结论 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安全、具有良好渗液吸收能力的湿性愈合敷料,可以有效地治疗尿路造口患者的皮肤黏膜分离处伤口,因此,它值得在尿路造口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 膀胱全切 回肠膀胱皮肤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5
作者 卜春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102-0105,共4页
研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本院从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66例肠造口术病人,所有患者接受了皮肤粘膜的分离护理,使用了中心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了甲组(33例,一般护理)和乙组(33例,循证护理)... 研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本院从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66例肠造口术病人,所有患者接受了皮肤粘膜的分离护理,使用了中心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了甲组(33例,一般护理)和乙组(33例,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指数、生活质量一级护理效果。结果 分组护理后,乙组患者的满意指数较甲组患者有巨大的优势(p<0.05);同时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甲组患者有巨大的优势(p<0.05);护理后,乙组肠造口术患者护理效果高于甲组肠造口术患者,P<0.05。结论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护理效果,预防肠造口内陷、狭窄等问题,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提高肠造口患者满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循证护理 皮肤黏膜护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淑敏 李雪军 +2 位作者 张奕星 姜之炎 肖臻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32-2539,共8页
背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估M... 背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即川崎病(KD),发病率逐年上升,KD所致的冠状动脉损伤(CAL)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KD发生CAL相关,但不同个体的原始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估MP感染与KD发生CAL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以便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KD患儿的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KD的观察性研究,暴露组为KD合并MP感染(MP-IgM阳性),对照组为单纯KD,结局指标为发生CAL。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4-03。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信息,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Stata 15.0软件、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包含6131例研究对象。NOS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7分,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65,95%CI(1.40,1.94),P<0.00001〕。根据组间基线是否统一进行亚组分析,组间基线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高于对照组〔RR=1.92,95%CI(1.71,2.16),P<0.00001〕。组间基线不统一的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CAL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91,1.06),P=0.65〕。分别以IgM>1∶160、IgM定性、未描述作为MP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以依据年龄、根据比值、未描述作为CAL诊断标准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发生CAL的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Egger's和Begg's检验发表偏倚提示31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但剪补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1.32,95%CI(1.13,1.54),P<0.00001〕与剪补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对比发现,剪补前后结果未发生逆转,说明本研究结果相对稳定。结论MP感染增加了KD患儿发生CAL的风险。早期检测MP,并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肺炎支原体 冠状动脉损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滋阴解毒法辨证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良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凯 刘洁 +2 位作者 高娅雪 茶秀艳 蔡政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0期2096-2101,共6页
从异病同治的理论出发,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所致皮肤及黏膜相关不良反应的西医发生机制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滋阴解毒法为肺癌的中医主要治法,... 从异病同治的理论出发,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所致皮肤及黏膜相关不良反应的西医发生机制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滋阴解毒法为肺癌的中医主要治法,与靶向治疗后所致的皮疹、腹泻及口腔溃疡的病机特点高度一致,三者虽然临床表现不一,但证候相同,皆为阴虚毒热所致,为中医异病同治方法提供了物质与理论基础。滋阴解毒治疗大法应贯穿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的全过程,这可能为中医“减毒增效”,延缓耐药甚至减少复发提供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阴虚毒热 滋阴解毒 异病同治 皮肤黏膜不良反应
下载PDF
纯中药口腔含漱液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及杀菌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牧之 刘昭君 +3 位作者 陆佳彤 陈功培 余飞 郑园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观察纯中药口腔含漱液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反应及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分别用自制纯中药含漱液和生理盐水对14只5个月龄家兔滴左、右眼7 d;并涂抹10只7个月龄豚鼠左、右侧臀部、腹部、背部(涂药前脱毛),左右对照,分别... 目的:观察纯中药口腔含漱液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反应及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分别用自制纯中药含漱液和生理盐水对14只5个月龄家兔滴左、右眼7 d;并涂抹10只7个月龄豚鼠左、右侧臀部、腹部、背部(涂药前脱毛),左右对照,分别于涂抹后第3、7天各处死5只,制作病理切片。分别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念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链球菌制取的菌悬液加入含不同浓度纯中药含漱液或复方硼砂含漱液(朵贝尔液)的营养液中,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分别将黏性放线菌、消化链球菌、核梭杆菌制取的菌液加入等2倍稀释的复方硼砂溶液和纯中药含漱液中,观察有无细菌生长。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兔右眼结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充血、发红等变化;豚鼠右侧臀部、腹部、背部皮肤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红肿、皮炎等变化。纯中药含漱液对上述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杀菌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纯中药含漱液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反应,对口腔常见细菌有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中药含漱液 牙周病 皮肤黏膜刺激实验 杀菌实验
原文传递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4
9
作者 袁宝芳 徐旭娟 朱建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8-699,共2页
关键词 造口并发症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征 李薇 +5 位作者 熊琳 周光平 汪盛 代亚林 冉玉平 郭在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8-289,共2页
报告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女,7岁。全身散在丘疹5年,加重伴掌指疣状增生1年,同时出现口腔黏膜、皮肤及甲板损害,双手掌疣状赘生物,手指末节残缺、变形。口腔黏膜白斑、背部皮损组织及粪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念珠菌生长... 报告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女,7岁。全身散在丘疹5年,加重伴掌指疣状增生1年,同时出现口腔黏膜、皮肤及甲板损害,双手掌疣状赘生物,手指末节残缺、变形。口腔黏膜白斑、背部皮损组织及粪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念珠菌生长。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明显,角质层中查见大量真菌菌丝。经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等药治疗后,皮损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皮肤黏膜 慢性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晓婕 高艳青 +3 位作者 汪习成 孙欣 张彤 吴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07-7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最常见。H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O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山与0.202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 皮肤黏膜表现 CD4^+T细胞计数
下载PDF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迅 叶志中 +4 位作者 庄俊汉 李博 张丽君 李剑松 钟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16例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 目的:探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小剂量反应停治疗了16例SLE患者的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分别观察其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的疗效,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皮肤黏膜损害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分别有12例(75%)及14例(87.5%),获得部分缓解的例数分别有4例(25%)及2例(12.5%);所有患者的病情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通过减量后症状消失,未发现外周神经病变。结论:反应停治疗SLE患者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的疗效明显,副作用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反应停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黏膜损害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温度对鳜皮肤黏膜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霞 潘厚军 +2 位作者 巩华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45-49,共5页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滴度于第7天达到峰值211,而水温介于19.8-23.9℃(下称“较低温”)时,抗体滴度于第11天达到峰值26,说明温度较高时,抗体形成快,峰值出现时间早,并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另取不同温度下经上述疫苗浸泡免疫的鳜皮肤黏液,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心、浓缩等生物化学技术粗提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SDS-PAGE检测发现,较高水温下,高渗免疫组(加10 mg/mL食盐)鳜皮肤黏液蛋白中目标条带(72×103和29×103)深度较其他3个实验组(同温度下全菌组、较低水温下高渗及全菌组)有所增加,ELISA检测该组抗体效价为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疫苗 浸泡免疫 皮肤黏膜抗体 温度影响
下载PDF
VEGF及CD34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静 武昕 +1 位作者 李威 赵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
下载PDF
聚焦超声和药物治疗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钟沅月 张睿 +5 位作者 吴妙芳 谢玲玲 林仲秋 李成志 王智彪 陈志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外阴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的变化规律。结果 5...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外阴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的变化规律。结果 53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治疗及随访计划。3个月后超声治疗组治愈率42.9%,有效率96.4%;药物治疗组治愈率12.0%,有效率88.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治疗组显效时间早、维持时间长于药物治疗组,且人时复发率为14.3%,低于药物治疗组(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白色病变的疗效较药物治疗效果好、维持时间长、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疗法 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 哈西奈德软膏 疗效
下载PDF
HIV感染者130例皮肤黏膜表现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子海 华云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皮肤黏膜所患疾病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可行性。方法:对130例HIV感染者和(或)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记录皮肤黏膜表现及当时的CD4^+T淋巴细...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皮肤黏膜所患疾病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可行性。方法:对130例HIV感染者和(或)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记录皮肤黏膜表现及当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各种皮肤黏膜疾病与患者免疫缺陷的关系。结果:HIV感染者中皮肤黏膜疾病的发生率为86.2%,其中以鹅口疮发生率最高,达21.5%,其他包括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痒疹等都有较高的发生率。有皮肤黏膜疾病组患者的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疾病组患者(P<0.05)。结论:HIV感染者皮肤表现多样,感染者免疫功能越差,越易并发皮肤黏膜疾病,可以根据特定皮肤黏膜病变预测和评价HⅣ感染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艾滋病 皮肤黏膜表现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我院层流病房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成本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雪梅 刘则杨 +2 位作者 冯慧萍 程丽 陈晓阳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层流病房内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方法按项目综合评估核算的有关公式,对层流病房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进行核算。结果核算出层流病房内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结论全面核算层流病房皮肤黏膜护理项... 目的探讨层流病房内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方法按项目综合评估核算的有关公式,对层流病房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进行核算。结果核算出层流病房内皮肤黏膜护理项目的护理成本。结论全面核算层流病房皮肤黏膜护理项目成本,为医院合理制定相应的护理项目价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病房 皮肤黏膜护理 护理成本 核算
下载PDF
5例STAT1功能获得性基因突变儿童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及生化免疫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甘川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分析STAT1功能获得性儿童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的临床特点、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9年经基因检查确诊的5例C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4.2±3.6)月龄(1~10月龄)。5... 目的分析STAT1功能获得性儿童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的临床特点、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9年经基因检查确诊的5例C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4.2±3.6)月龄(1~10月龄)。5例患儿均有黏膜感染,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皮肤感染,3例指趾甲反复念珠菌感染,2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矮小症各1例。5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均为STAT1,分别为c.849G>T、c.988C>A、c.862A>G、c.1154C>T、c.974T>A。5例患儿的IgG、IgE无异常,2例IgA、IgM降低明显。CD3+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CD19细胞明显减少各1例。5例患儿的血细胞计数均无异常,2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皮质醇降低各1例。2例G试验阳性,但无侵袭性真菌感染表现。结论反复皮肤、黏膜、指趾甲念珠菌感染是CMC的重要临床表现,免疫功能筛查有提示意义,须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临床特点 基因突变 儿童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蕾薇 蒋燕萍 +2 位作者 刘素琴 孟青 陆洪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根据形态学,生化实验等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损基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下载PDF
湿性愈合敷料联合伤口评估三角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霍蕊 陈永侠 +2 位作者 刘全丽 刘静静 朱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92-1095,1101,共5页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结肠造口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Miles术后并发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造口常规护理并且皮肤黏膜分离创面...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结肠造口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Miles术后并发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造口常规护理并且皮肤黏膜分离创面使用油纱条敷料填塞,观察组病人应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分离处伤口。比较2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以及2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人(P<0.01);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造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可以加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工作量,减少造口狭窄和周围皮炎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伤口评估三角 湿性敷料 皮肤黏膜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