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宇峰 李国辉 +2 位作者 苏秀群 赖莹莹 陈楚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24-82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S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刺及语言训练。结果4周后,治疗组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S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刺及语言训练。结果4周后,治疗组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61.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语言训练 针刺
下载PDF
皮质下失语症产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素梅 崔成立 高凤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2-385,共4页
传统的研究认为,失语的原因主要与优势半球位于额叶下后部的前语言皮质(Broca)和颞上回的后语言皮质(Wernicke)及额叶内侧面的运动辅区的上语言皮质的损害有关。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包括C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传统的研究认为,失语的原因主要与优势半球位于额叶下后部的前语言皮质(Broca)和颞上回的后语言皮质(Wernicke)及额叶内侧面的运动辅区的上语言皮质的损害有关。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包括C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 生机 临床诊断技术 语言 内侧面 单光子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皮质下失语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婧璠 陈红燕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879,共11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DT-FT),探讨正常人语言功能区纤维连接特点以及皮质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选择正常被试20例和经MRI证实病变位于皮质下结构并表现为失语的脑卒中患者3例,根据...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DT-FT),探讨正常人语言功能区纤维连接特点以及皮质下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选择正常被试20例和经MRI证实病变位于皮质下结构并表现为失语的脑卒中患者3例,根据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运动性失语2例,传导性失语1例。采用DTI及DT-FT观察语言功能区、对侧镜像区的各向异性(FA)以及纤维束的数量、走形等。结果正常被试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走行十分复杂,与其他部位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发生广泛联系,个体间差异不大。3例失语症患者中,语言功能区或弓状纤维束FA较对侧镜像区降低,纤维束破坏、数量减少、变形或移位。结论语言功能相关结构十分复杂,除皮质外,多种白质纤维束、皮质下结构也参与其中。语言功能区纤维受损、变形或移位,可能是皮质下失语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弥散张量成像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皮质下失语症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美霞 李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基底核区 认知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 神经心理学 脑室周围 诊断技术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皮质下失语症的特点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单春雷 于美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20-721,共2页
皮质下失语症是指病变部位局限于丘脑、基底核-内囊区、脑室周围白质的失语症。其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皮质下失语综合征,主要包括丘脑性失语症和基底核性失语症。也可表现为其他各种类型的失语症。对其机制目前主要有3种解释:①神经功... 皮质下失语症是指病变部位局限于丘脑、基底核-内囊区、脑室周围白质的失语症。其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皮质下失语综合征,主要包括丘脑性失语症和基底核性失语症。也可表现为其他各种类型的失语症。对其机制目前主要有3种解释:①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理论:即皮质下病变阻断了皮质下与皮质的功能联系,使皮质区因传入减少而发生功能和代谢下降,导致失语。所伴随的皮质低灌注是低代谢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②皮质下结构参与语言活动,其损害直接导致失语。③皮质下损害导致皮质的血流低灌注(血肿影响、缺血半暗带),由此引起失语。目前最多达到共识的是对第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病变部位 神经功能 病因学
下载PDF
伴胆碱能通路白质病变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的失语特点研究
6
作者 袁锡球 黄龙龙 罗根培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伴胆碱能通路白质病变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的失语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初次发病的皮层下梗死患者伴有明显言语障碍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者行CHIPS量表检查,按评分结果分为无... 目的探讨伴胆碱能通路白质病变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的失语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初次发病的皮层下梗死患者伴有明显言语障碍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者行CHIPS量表检查,按评分结果分为无异常(A组,21例)、轻度异常(B组,63例)、明显异常(C组,36例)三组,对胆碱能通路的白质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标准汉语失语量表(ABC)检查,Fazekas评分量表检查,对导致胆碱能通路损伤的白质病变ABC评分与Fazek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HIPS总评分为(25.7±11.1)分,A组CHIPS评分为0分,B组CHIPS评分为(4.7±2.1)分,C组CHIPS评分为(23.2±6.8)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ABC总评分为(654.3±58.5)分,B组ABC总评分为(526.1±34.7)分,C组ABC总评分为(327.6±23.5)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Fazekas总评分为(5.4±2.8)分,A组Fazekas评分为0分,B组Fazekas评分为(2.2±0.3)分,C组Fazekas评分为(5.1±0.6)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失语的程度可能与其白质病变中胆碱能通路的损害程度相关,CHIPS评分可评估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白质病变 皮质下失语症 胆碱能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