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演化定量分析及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油层为例
1
作者 尚婷 王斌 +4 位作者 杨庆坤 楚美娟 康锐 张晓磊 白嫦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3-856,共14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分析,结合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进行系统研究,并进一步对储层孔隙演化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利用定量的孔隙演化...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分析,结合物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进行系统研究,并进一步对储层孔隙演化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利用定量的孔隙演化结果进行油气运聚模拟恢复。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为粉砂岩夹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在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并以现今孔隙度作为约束条件,定量恢复出了成岩期的孔隙演化过程,综合所得的孔隙演化的定量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利用定量化的孔隙演化结果,运用PetroMod软件进行油气运聚模拟恢复,得出盆地石油充注开始于晚侏罗世(J_(3))末期,生排烃和聚集量均达到峰值出现于早白垩世(K_(1))末期,到白垩世末期时仍具有较高的聚集量,聚集量显著减少为现今阶段。同时,将该研究模型与实际钻探成果相叠加,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合理,可将其推广应用到同类型其他油田中,对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盆地模拟
下载PDF
台湾海岸山脉同造山盆地古热流值的估算:基于镜质体反射率约束下的一维盆地模拟
2
作者 赵武 单业华 +1 位作者 胡斯敏 郑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62,共13页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上新世‒更新世同造山盆地记录了北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碰撞过程。目前关于该盆地的构造属性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认识,即“热”的弧前盆地和“冷”的碰撞盆地。本文采集了海岸山脉南部泰源向斜西翼更新统八里...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上新世‒更新世同造山盆地记录了北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碰撞过程。目前关于该盆地的构造属性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认识,即“热”的弧前盆地和“冷”的碰撞盆地。本文采集了海岸山脉南部泰源向斜西翼更新统八里湾组泥岩样品,测量了其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Ro)。Ro测量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与相对埋深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6、0.43和0.67,反映出样品中同生镜质体在数量上远超过原生镜质体。由于同生镜质体和原生镜质体无法简单区分,本文将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作为原生镜质体平均镜质体反射率的下界和上界,采用一维盆地模拟技术计算出在给定剥蚀厚度和热流值的范围下的理论镜质体反射率。通过对比理论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我们发现:①八里湾组所有地层段与中段、上段在镜质体反射率(Ro)的偏差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意味着在中段开始沉积时下段卷入到褶皱冲断带中;②对于上段获得盆地剥蚀厚度解的下限是3.2~4.8 km,对应的热流值小于0.68~1.00 HFU(36.84~41.87 mW/m^(2)),表明同造山盆地是一个“冷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造山盆地 盆地模拟 镜质体反射率 古热流
下载PDF
盆地模拟相同层位不同地质事件处理方法
3
作者 彭成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在盆地模拟中,同一地质层位的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沉积类型。为实现不同区域地质事件类别不同情况下的盆地模拟计算,提出了基于区域分块的处理方法。首先将含有不同地质事件的不同区域进行分块,每个块单独设置地质事件,然后在盆地模拟... 在盆地模拟中,同一地质层位的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沉积类型。为实现不同区域地质事件类别不同情况下的盆地模拟计算,提出了基于区域分块的处理方法。首先将含有不同地质事件的不同区域进行分块,每个块单独设置地质事件,然后在盆地模拟过程中分块模拟,并在需要合并起来计算的步骤中进行合并,最终完成整体的盆地模拟流程。研究方法一方面保证了盆地的整体意义,另一方面实现了地质层位各个不同地质事件区域准确的模拟计算结果,解决了同一层位不同地质事件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地质层位 分块模拟 局部剥蚀 不同地质事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热演化与生烃史——基于IES软件盆地模拟技术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斌 赵永强 +1 位作者 罗宇 马红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5-609,共5页
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在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单井埋藏史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热史和生烃史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1)凹陷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奥陶纪中期Ro就达到0.5%,开始成熟生烃,生烃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寒武系烃源... 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在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单井埋藏史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热史和生烃史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1)凹陷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奥陶纪中期Ro就达到0.5%,开始成熟生烃,生烃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就已进入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海西晚期达到过成熟。2)东西缘斜坡区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海西期—印支期。3)库尔勒鼻凸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在海西晚期大幅抬升,停止生烃,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燕山晚期—喜山期持续沉降,但埋深有限,几乎无二次生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 热演化 盆地模拟 草湖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秋麟 米石云 +1 位作者 胡素云 杨秋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50-55,共6页
盆地模拟软件系统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系统,模拟研究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五史”——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聚集史,还增加了许多非传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正朝着“系统化”和“工具化”... 盆地模拟软件系统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系统,模拟研究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五史”——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聚集史,还增加了许多非传统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技术现状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正朝着“系统化”和“工具化”的方向发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应用表明,盆地模拟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促进基础地质参数研究的规范化,使资源评价参数更可靠;②解决有效烃源岩原始分布面积、排烃效率和裂解气计算等难题,使生烃量与排烃量的计算结果更准确;③结合多元统计技术的研究成果,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技术 软件系统 运聚单元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分析油气成藏史——以鸳鸯沟洼陷西斜坡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文彪 孟元林 +4 位作者 卢双舫 肖丽华 高建军 孙山 王义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0-655,共6页
确定油气运移时期和路径是分析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盆地模拟和含油气包裹体指数GOI统计法,研究了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的油气运移时空展布特征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成藏期有3期,分别为东二期、... 确定油气运移时期和路径是分析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盆地模拟和含油气包裹体指数GOI统计法,研究了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的油气运移时空展布特征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成藏期有3期,分别为东二期、东一期和明化镇期,其中以前两期为主。盆地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尽管沙河街组烃源岩在沙一期末开始生油,但在东营期才开始大规模排烃和成藏。GOI的统计和分析表明,GOI>5%的高值区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已发现的欢喜岭油田和双南油田即分布在GOI>5%的区域内。利用流体包裹体信息结合盆地模拟能更精确地反映出油气运移的时空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成藏期 均一温度 盆地模拟 辽河西部凹陷 鸳鸯沟洼陷
下载PDF
展望盆地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渝昌 徐旭辉 +1 位作者 江兴歌 朱建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苏北溱潼凹陷、松南长岭凹陷及东海西湖凹陷的实践,因循盆地原型及其并列叠加关系的地质分析约束建模,采取地质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结合的模拟思想,运用多模块组合、多方案运行,进行盆地地质作用和油气响应关系的“TSM”盆地系... 通过苏北溱潼凹陷、松南长岭凹陷及东海西湖凹陷的实践,因循盆地原型及其并列叠加关系的地质分析约束建模,采取地质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结合的模拟思想,运用多模块组合、多方案运行,进行盆地地质作用和油气响应关系的“TSM”盆地系统模拟。目前,这一方法已在断-坳原型盆地叠加地质领域实现了断陷二维沉降过程的模拟,揭示了不同原型叠加导致地质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指示了油气运移的路径,预测了油气聚集的地带,发现了苏北的台南油田,并在松南的达尔罕反转构造获得相当经济产量。虽然“TSM”盆地系统模拟已经初步实现了面向实际,为油气勘探预测未知的决策服务,具有本质预测的功能。但只是“浅尝了一口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诸如挤榨前渊、走滑拉分和陆内坳陷等原型盆地模拟的研发,以及不同原型的叠加模拟更有待探索。尽管如此,“TSM”模拟已经探索到一条跨越已知到未知的鸿沟,它将成为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创新科技链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盆地 盆地模拟 盆地叠加 反转构造
下载PDF
应用TSM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 被引量:9
8
作者 周雨双 贾存善 +4 位作者 张奎华 赵永强 余琪祥 江兴歌 曹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发育多套烃源岩,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史对深化认识该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盆地原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建立了一维和三维盆地模拟模型,恢复了不同构造单元埋藏史...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发育多套烃源岩,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史对深化认识该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盆地原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建立了一维和三维盆地模拟模型,恢复了不同构造单元埋藏史、热史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各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在石炭纪末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二叠纪隆升造成烃源岩演化停滞,三叠纪末再次埋藏演化达二次生烃门限,现今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_(o)>2.0%);三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在二叠纪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处于高成熟演化生气阶段(R_(o)为1.5%~1.9%);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在三叠纪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仍处于成熟演化生油阶段(R_(o)为0.8%~1.3%)。通过模拟计算获得了乌伦古坳陷石炭系姜巴斯套组烃源岩的累计生烃量为205.2×10^(8) t,其中石炭纪末累计生烃量为103×10^(8) t,是主要的生油高峰期;白垩纪末累计生烃量为184.4×10^(8) t,是主要的生气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 TSM盆地模拟 石炭系 乌伦古坳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盆地模拟关键技术之油气运聚模拟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2 位作者 柳庄小雪 刘继丰 于京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6-857,共12页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拟岩性地层油气藏。通过建立简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三维圈闭空间和储层物性的描述,解决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模拟难题,实现了流线模拟技术的跨跃。(2)侵入逾渗模拟技术。该技术已经比较实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断面、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的刻画还不够细化,无法对断面、不整合面单独赋参数。三维输导体系网格建模方法和基于输导体系网格系统的三维油气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油气聚集、油藏调整和次生油藏的生成过程,使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3)三维达西流模拟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理论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地质参数很难达到其数值模型的精度要求。因此,改进地质网格模型,精确刻画地质参数,是三维达西流模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顺层柱状PEBI(Perpendicular Bisection)网格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变网格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引入矢量渗透率,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渗流问题,使模拟技术得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运聚模拟 流线模拟 侵入逾渗 达西流 地质建模
下载PDF
TSM盆地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旭辉 朱建辉 +2 位作者 江兴歌 陈拥峰 陈迎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9-737,共9页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确定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系统强调以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分析为先导,采用确定性的油气响应模拟模块,合理计算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运聚史等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合理的油气资源量和分布。通过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模拟应用,揭示了晚三叠世以来陆缘拗陷盆地原型到前渊盆地原型的环境变化,以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特征和动态生排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拗陷原型沉降演化是导致不同段生排烃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中—晚侏罗世最终定型的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形成了孝泉—丰谷、安县—鸭子河—大邑2个有利的资源聚集区。模拟结果表达了盆地原型迭加的控烃、控藏过程;表明TSM盆地模拟可动态揭示"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油气演化过程,通过与已知的拟合,最终实现预测未知油气的功能,是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迭加控藏 盆地原型 TSM盆地模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模拟与流体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牟传龙 刘宝珺 +1 位作者 周建文 余谦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51,共8页
本文利用沉积盆地模拟技术对兰坪地区中新生代的古水动力场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盆地晚白垩世地下水是由中、西部向南部一带流动 ,流速约为 1.85 m m/ a~2 .93mm/ a,平均 2 .2 4mm/ a。由北部的相对高势区和中西部的相对高势区向... 本文利用沉积盆地模拟技术对兰坪地区中新生代的古水动力场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盆地晚白垩世地下水是由中、西部向南部一带流动 ,流速约为 1.85 m m/ a~2 .93mm/ a,平均 2 .2 4mm/ a。由北部的相对高势区和中西部的相对高势区向金顶马登一带的相对低势区流动 ,流速约为 1.6 4m m/ a~ 2 .38m m/ a,平均 2 .0 1mm/ a,至古新世 ,水头增高 ,水头差 90 m。到始新世平均流速较古新世时稍有增大 ,约为 16 .12 mm/ a~2 0 .90 mm/ a。云龙组单元的水动力面貌基本雷同于上白垩统。古新世 ,水头值约 0 .3m~2 .0 m。地下水仅在盆地西偏北部一带形成一小块相对高势区 ,并向四周的相对低势区流动 ,其流速较缓 ,约为 0 .6 5 mm/ a~ 1.72 mm/ a。到始新世 ,由于金顶一带其相关的渗透系数仍很大 (约 0 .2 m/ d~ 3.6 m/ d) ,水势较低 ,正位于两个高势区所夹的低势区内 ,流速约为 2 2 .33mm/ a~ 34.16 mm/ a。综上所述 ,兰坪盆地上白垩统和云龙组单元水势分布及水动力场面貌同古构造的发展关系密切 ,金顶一带则正位于该低势区内 ,这就为含矿物质的水溶液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动力场 流体势 盆地模拟 兰坪 沉积盆地 兰坪地区 新生代
下载PDF
白云凹陷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耦合关系的盆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志远 李元平 +3 位作者 孙珍 孙龙涛 邱宁 杨建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41,共12页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 断裂发育, 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始新世至早渐新世的断陷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 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断层活动控制了储层的分布, 晚中新世后的断层活化则影响了盖层和圈闭的展...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 断裂发育, 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始新世至早渐新世的断陷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 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断层活动控制了储层的分布, 晚中新世后的断层活化则影响了盖层和圈闭的展布.综合考虑泥岩涂抹作用和断裂活动性, 并结合最新勘探研究成果, 运用盆地模拟系统模拟研究了两条过井剖面, 结果表明: 白云凹陷断裂活动期次与排烃期次形成了较好的耦合关系, 主要的耦合期为23.8-16.5Ma和13.8-10.5Ma; 其中, 生烃增压作用可能强化了18.5Ma 时期的断裂活动; 当活动断裂处于开启状态时, 形成了良好的垂向运移通道; 平静期的断裂则倾向于封闭, 限制了油气的垂向运移; 与单独考虑断裂活动性相比, 泥岩涂抹作用能更好地反映静止期断层的封堵特性; 另外, 模拟预测显示白云深水区的南部断裂发育区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 易形成大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性分析 盆地模拟 泥岩涂抹 油气运聚 白云凹陷
下载PDF
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评价渤东凹陷下第三系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7
13
作者 文志刚 何文祥 +3 位作者 米立军 刘逸 王根照 唐友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 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渤东凹陷东营组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油总量为48.71×108t,排油总量为26.37×108t;生气总量为47686×108m3,排气总量为35797×108m3;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远高于东营组下段烃源岩。据此并结合渤东凹陷内生排烃强度与生排烃量的平面分布特点,预测出该凹陷南部沉积中心周围的渤南凸起、庙西凸起及渤东低凸起南端是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凹陷 东营组 沙河街组 生烃 排烃 盆地模拟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在吐哈盆地的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新宁 李志军 +3 位作者 王劲松 赵发斌 王文霞 郑玉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838-842,811-812,共7页
盆地模拟技术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地模拟一个盆地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指出有利勘探区带。在盆地模拟过程中,根据典型井资料、构造上的差异、沉积物源的差异、油气水性质及... 盆地模拟技术基于石油地质机理,应用多学科知识,定量地模拟一个盆地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指出有利勘探区带。在盆地模拟过程中,根据典型井资料、构造上的差异、沉积物源的差异、油气水性质及压力系统的差异,将吐哈盆地分为7个分区,模拟计算出盆地各区带、各凹陷及总的资源潜力,摸清了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规模和品质,优选出了盆地的有利区带;认为盆地最有利的凹陷是台北凹陷,其次是托克逊凹陷,再次是台南凹陷;台北凹陷的上鄯善弧形带、西部古弧形带、胜北带、环小草湖带和七克台火焰山带为盆地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盆地模拟 烃源岩 资源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模拟——PRA盆地模拟软件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海波 兰文芳 +2 位作者 张闻林 唐勇 赵铮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8-61,共4页
运用PRA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地史、热史、生排烃史模拟和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南缘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下侏罗统煤岩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形成的气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454%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带的... 运用PRA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地史、热史、生排烃史模拟和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南缘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下侏罗统煤岩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形成的气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454%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带的油气资源量综合评价,认为南缘的第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地模拟 煤成气 天然气
下载PDF
地震资料解释与盆地模拟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联合运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劲 张水昌 +3 位作者 杨海军 李本亮 朱光有 陈建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可提供盆地模拟所需的参数,比如不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等,所以可将两者结合进行油气成藏研究。本文根据油气成藏研究中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构造演化、层序地层格架和运聚条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油气成藏研究:①通过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与构造演化史模拟的结合,再现生长地层的变形过程,揭示控制有效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②根据层序地层的地震解释和岩性预测,约束重建沉积史,分析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提供依据;③将波阻抗反演孔隙度和渗透性与储层演化和油气成藏结合起来。盆地模拟的结果取决于井资料和地震反演结果,而数值模拟出来的流体方向、饱和度、裂缝等,又可用来作为约束条件以提高地震反演结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解释 油气成藏 盆地模拟 联合运用 层序地层格架 构造演化史 岩性地层油气藏 有效储层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与BasinMod软件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苑坤 陈彬滔 +1 位作者 于兴河 李胜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是用C++Builder4.0开发研制的微机版盆地模拟软件。应用BasinMod软件能够进行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和油气资源量估算。埋藏史模拟现已开通...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是用C++Builder4.0开发研制的微机版盆地模拟软件。应用BasinMod软件能够进行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和油气资源量估算。埋藏史模拟现已开通压实回剥法,热史模拟已开通地温梯度法,生排烃史模拟已开通烃产率法和化学动力学法,油气运聚史模拟已开通运载层吸附油气散失模型法,资源量估算已开通排聚系数法。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具有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框进行软件操作,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模拟系统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巴丹吉林盆地麻木乌苏凹陷盆地模拟与资源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旭辉 江兴歌 +1 位作者 朱建辉 张渝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3-402,共10页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该文在TSM盆地模拟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该区勘探程度,建立了适宜的盆地模拟方法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系统,重点揭示了麻木乌苏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聚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的...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该文在TSM盆地模拟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该区勘探程度,建立了适宜的盆地模拟方法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系统,重点揭示了麻木乌苏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聚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的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盆地 麻木乌苏凹陷 盆地模拟 地质模型 模拟系统 资源评价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庆春 石广仁 田在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在系统介绍盆地模拟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简史基础上 ,分析了盆地模拟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尤其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学“五史”模型的发展现状 ,提出盆地模拟技术有待解决的 5个难题 :( 1)盆地动力学模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模型的有... 在系统介绍盆地模拟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简史基础上 ,分析了盆地模拟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尤其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学“五史”模型的发展现状 ,提出盆地模拟技术有待解决的 5个难题 :( 1)盆地动力学模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模型的有机统一 ;( 2 )三维地质体动态平衡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 ;( 3)盆地古水动力学过程的准确模拟 ;( 4)成藏动力学各模型的全三维化 ;( 5 )可变网格的偏微分方程组求解。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 :( 1)基于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全三维油气盆地动态模拟系统得以建立并逐渐完善 ;( 2 )由大型勘探数据库支持的盆地动态模拟系统成为油气勘探和资源预测的得力工具 ;( 3)成油气系统模拟成为盆地模拟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形式 ;( 4)“交互模拟”、“人工干预界面”和“综合评价”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地质模拟 数值模拟 盆地模拟系统 油气勘探 石油地质
下载PDF
有限体积法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勇 石广仁 +1 位作者 米石云 杨秋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12-15,共4页
运移聚集史的模拟是盆地模拟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迄今为止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 ,寻找稳定、收敛的算法来求解运移聚集史模型一直是运移聚集史模拟的热点。在此提出的将直交平分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相... 运移聚集史的模拟是盆地模拟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迄今为止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 ,寻找稳定、收敛的算法来求解运移聚集史模型一直是运移聚集史模拟的热点。在此提出的将直交平分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相结合的方法 ,不仅具有有限差分法格式简单、计算量小、保持网块内物质守衡的优点 ,而且具有有限元法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的优势。实际应用表明 :将直交平分网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油气运移聚集史 有限体积法 直交平分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