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30例
1
作者 王小红 李奕祺 +3 位作者 赵洁如 杨柳 丰宇昕 周泽芳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的60例POP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最终均完成研究。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的60例POP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最终均完成研究。对照组给予单纯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0 min/次,隔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盆底方口服,2次/d,早晚餐后温服,连续30 d为1疗程,3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脱垂程度(POP-Q分级)、气虚积分、外周血清白介素(IL-6、IL-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6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OP-Q分级减轻(P<0.05),气虚积分、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OP-Q分级程度减轻(P<0.05),气虚积分、IL-6、IL-8水平降低(P<0.05)。结论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可更好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气虚证候积分,并降低外周血清IL-6、IL-8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气虚证 盆底方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血清白介素
下载PDF
盆底方配方颗粒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璐璐 朱怡 韩婵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盆底方配方颗粒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产妇,对其产后42 d~产后2个月间的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经初步筛选后,有240例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并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 目的:研究与分析盆底方配方颗粒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0例产妇,对其产后42 d~产后2个月间的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经初步筛选后,有240例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并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分娩组,每组各120例;分别对每组产妇再次进行随机分组,记为单一治疗组(A组)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组(B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两种分娩方式下A、B两组的MLD B42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临床效果、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经治疗后, B组MLD B42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SUI(5.00%)、POP(3.33%)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SUI(16.67%)、POP(13.33%)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经治疗后,B组MLD B42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B组SUI(3.33%)、POP(1.67%)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SUI(15.00%)、POP(11.67%)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相同时,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两组组间对比,治疗前肌功能评分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会增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但经盆底方配方颗粒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无论选择何种分娩的产妇,其盆底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且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方颗粒 产后 生物反馈训练
原文传递
中医康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红 杨柳 李奕祺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34期50-54,共5页
目的运用中药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针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气虚证患者,通过研究不同中医康复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电值、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气虚积分差异性,探讨不同中医康复方案治疗POP气虚证的... 目的运用中药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针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气虚证患者,通过研究不同中医康复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电值、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气虚积分差异性,探讨不同中医康复方案治疗POP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POP气虚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予以单纯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B组予以盆底方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C组予以针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调查、气虚积分记录,比较不同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前后各指标。结果A、B、C三组治疗后气虚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A、B组相比较,B组优于A组(P<0.05);A、C组相比较,C组优于A组(P<0.05);B、C组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A、B组相比较,B组的盆底肌电值改善优于A组(P<0.05);A、C组相比较,C组的盆底肌电值改善优于A组(P<0.05);B、C组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后PFDI-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A、B组相比较,B组优于A组(P<0.05);A、C组相比较,C组优于A组(P<0.05);B、C组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运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方、针灸治疗的效果均更优于前者。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中药、针灸两种治疗方案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气虚证 电刺激反馈治疗 盆底方 针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