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慧 张晓燕 +4 位作者 宋晶 王晶萍 吴晓明 陈春华 凌莉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6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为正常组(24例)和障碍组(26例)。分析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低于障碍组,慢肌阶段与耐力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与慢肌阶段的肌电最大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的肌电下降时间明显低于障碍组,耐力阶段的肌电前10 s平均值与后10 s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慢肌阶段、耐力阶段的肌电变异性明显低于障碍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变异性、快肌阶段的肌电上升时间、后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以及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P<0.05);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20)、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前10 s平均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后10 s平均值(P=0.013)、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盆底电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盆底电生理指标可补充超声检查结果,直观反应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底超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3期186-188,共3页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开展盆底肌训练,研究组产妇于产后6周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比较两...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开展盆底肌训练,研究组产妇于产后6周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6个月、1年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结果产后6周,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89±2.45)%、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35±0.89)%、阴道动态压力(66.85±20.63)cmH2O(1cmH2O=0.098kPa)与对照组的(-1.11±1.78)%、(-0.34±1.01)%、(70.23±23.52)cmH2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90±2.01)%、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31±0.89)%与对照组的(-0.89±1.78)%、(-0.32±0.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动态压力(81.99±20.13)cmH2O高于对照组的(71.52±23.6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研究组产妇阴道动态压力(86.85±22.63)cmH2O与对照组的(80.33±23.52)cm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21±1.45)%、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11±0.56)%均高于对照组的(-1.23±1.56)%、(-0.5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产后早期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以在1年内使盆底电生理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 盆底电生理指标 产妇
下载PDF
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孙智晶 朱兰 +12 位作者 郎景和 张业武 刘桂芝 陈晓春 冯嵩芝 张菊新 姚宇红 张洁 苏园园 房桂英 杨梅 刘娟 马志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目的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 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CI 1.11~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CI 1.06~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95%CI 1.88~53.49)和Bp点(OR=5.57,95%CI 1.19~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OR=1.54,95%CI 1.14~2.09)和D点(OR=2.61,95%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原文传递
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莉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单一组(常规盆腔肌训练治疗,250例),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联合组(常规盆腔肌训练联合盆腔康复治疗仪治疗,25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Ⅰ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肌电值及联合组患者Ⅰ类纤维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性生活和谐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尿失禁率、器官脱垂率均显著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盆腔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提高PFD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功能 盆底生理指标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
作者 吴福珍 廖水新 黎维敏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5期76-78,88,共4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2022年6月按平行随机对照原则将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患... 目的分析并评价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2022年6月按平行随机对照原则将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患者60例。A组患者在术后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B组患者在术后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盆底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性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对比。结果两组盆底肌力分级中0级、Ⅰ级、Ⅳ级的构成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Ⅱ级、Ⅲ级的构成比低于A组,V级的构成比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疲劳度小于本组治疗前,阴道动态压力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B组治疗后的肌肉疲劳度小于A组,阴道动态压力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中,Ⅱ级的构成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0级、I级的构成比高于A组,Ⅲ级、Ⅳ级的构成比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各项得分与总分高于A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盆底电生理指标,减轻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有助于盆底肌康复,且能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肌康复训练 全子宫切除术 盆底肌力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水中待产分娩与传统待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预防效果分析
6
作者 黄雪瑞 朱新如 李卿双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63-2365,共3页
目的:分析水中待产分娩与传统待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驻马店市中医院进行阴道试产的60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32例采用传统待产分娩的为传统组,28例采用水... 目的:分析水中待产分娩与传统待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3年4月驻马店市中医院进行阴道试产的60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32例采用传统待产分娩的为传统组,28例采用水中待产分娩的为水中组。比较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底电生理指标、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和剖宫产率。结果:水中组POP及SUI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4.391,P<0.05);水中组盆底肌肉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81、2.401,P<0.05);水中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P<0.05);两组产妇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1、0.339、0.980、0.478、0.255,P>0.05);水中组剖宫产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5)。结论:水中待产分娩对产后PFD预防效果优于传统待产分娩,能够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POP及SUI发生率,减轻对盆底肌纤维的损伤,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水中待产分娩 盆底电生理指标 压力性尿失禁 剖宫产率
下载PDF
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胡明慧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比较两组产妇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及盆底肌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10 s慢肌收缩平均值、60 s慢肌收缩平均值以及快肌收缩最大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综合康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神经肌生理指标 盆底肌力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熊俊坤 刘艳娟 +1 位作者 韩红 雷辉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溴吡斯的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 目的 探讨溴吡斯的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溴吡斯的明,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症状(POP-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TGF-β1,IGF-1,MMP-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33%比8.33%,P> 0.05)。结论 溴吡斯的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 生物反馈刺激 全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生理指标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晓冬 张磊 郭潘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诊治的60例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诊治的60例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水平、产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12)。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I、Ⅱ型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腰骶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尿频尿急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瘦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2个月及产后6个月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PFD患者,能减轻患者盆底功能受损情况,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康复训练 炎症因子 盆底生理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陈姗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生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进行... 目的: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生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锻炼,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并观察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颈外口移动度为(0.72±0.21)mm,膀胱颈移动度为(0.65±0.12)mm,直肠壶腹移动度为(0.68±0.14)mm,横径差值为(0.32±0.09)mm,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值为(0.23±0.07)mm,与对照组的(1.03±0.48)mm、(1.16±0.38)mm、(0.84±0.19)mm、(0.48±0.11)m m、(0.35±0.09)m 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4级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5);观察组盆底脱垂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9%(P<0.05)。结论:经盆底超声分析,产后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结构,可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程度,进而有效降低盆底脱垂发生率,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产妇盆底结构 盆底康复锻炼 盆底生理指标 盆底器官脱垂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肌力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胡清 张玉 +1 位作者 夏志军 刘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肌电值、肌力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妊娠36~38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产检、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前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并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329例产妇为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肌电值、肌力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妊娠36~38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产检、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前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并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3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162例与阴道分娩组167例,其中阴道分娩组分为会阴侧切组84例与非侧切组83例。分别对产妇分娩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5个月的盆底肌肉肌电值、Ⅰ类肌肌力与Ⅱ类肌肌力进行测定。结果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及3、5个月比较,除产后6周两组肌电位活力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组肌电值相比较,剖宫产组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中,会阴侧切组与非侧切组产后6周及3、5个月比较,两组间各项肌电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6周及3、5个月3次复查中,剖宫产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32.26%、35.48%、27.42%,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61.29%、54.84%、46.77%;阴道分娩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1.79%、52.24%、46.27%;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71.64%、70.15%、62.69%。会阴侧切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1.17%、52.94%、44.12%;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79.41%、76.47%、52.94%;非侧切组Ⅰ类肌肌力分别下降42.42%、51.52%、39.39%,Ⅱ类肌肌力分别下降63.64%、63.64%、51.52%。无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还是会阴侧切组与非侧切组,盆底Ⅰ类、Ⅱ类肌肌力下降发生率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早期肌电值的影响较阴道分娩小,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不大;会阴侧切无法减轻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盆底肌肉肌电值与肌力在评价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时可能不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会阴侧切术 盆底电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淳子 全晓洁 +2 位作者 沈玮 葛环 常小霞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5406例产后6~8周初产妇,根据有无SUI分为SUI组(1498例)和非SUI组(3908例),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检测盆底电生理指标,分析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SUI组相比,SUI组...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5406例产后6~8周初产妇,根据有无SUI分为SUI组(1498例)和非SUI组(3908例),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检测盆底电生理指标,分析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SUI组相比,SUI组年龄较大,BMI和阴道分娩率较高(P<0.05)。SUI组Ⅰ型肌纤维疲劳度和Ⅱ型肌纤维疲劳度正常率高于非SUI组,SUI组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值低于非SU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 24.0~<28.0 kg/m^(2)、BMI≥28.0 kg/m^(2)是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Ⅱ型肌纤维疲劳度异常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值较高是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BMI、分娩方式、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值是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