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雷达图的雷火灸治疗盆腔炎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1
作者 杨艳芳 李佩琼 +1 位作者 邝梓君 韩慧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目的 使用雷达图评价雷火灸治疗盆腔炎的文献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及EMbase建库至2022年11月5日雷火灸治疗盆腔炎的文献,通过随机、分配隐藏、盲法等6... 目的 使用雷达图评价雷火灸治疗盆腔炎的文献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及EMbase建库至2022年11月5日雷火灸治疗盆腔炎的文献,通过随机、分配隐藏、盲法等6个方面来评估文献质量,所得数据输入Excel 2019绘制各项目雷达图。结果 纳入14篇随机临床研究文献,主要问题集中在分配隐藏、盲法等方面。结论 目前针对雷火灸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有待提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需规范方案设计研究,并结合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文献质量,以提高雷火灸治疗盆腔炎临床文献质量,提升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雷达图
下载PDF
论风药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倩 刘霞 张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风药能祛除风疾并兼有风木属性,具有“升、行、透、窜、动”的特性,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郁、虚”的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风药能祛除风疾并兼有风木属性,具有“升、行、透、窜、动”的特性,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郁、虚”的病因病机,能从“助运胜湿、活血化瘀、开散气结、补而不滞”四个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文章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了风药在本病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并附验案一则,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下载PDF
1601例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3
作者 罗艺苹 李茂雅 +4 位作者 魏绍斌 王霞 蔡福梅 甘雨玉 陈雨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7个省、自治区... 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1601例PID和SPID患者(其中PID患者874例,SPID患者727例)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ID以湿热蕴结证(占40.96%)、湿热瘀结证(占30.32%)、瘀热内结证(占10.64%)、热毒炽盛证(占7.89%)为常见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急性期以湿热瘀结证(占22.39%)、气滞血瘀夹湿热证(占22.39%)为常见证型;SPID非急性加重期以湿热瘀结证(占38.52%)为常见证型;其中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不孕症以湿热瘀结证为常见证型。PID患者湿热蕴结证、湿热瘀结证在所有地区的分布频率均较高,瘀热内结证、热毒炽盛证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多;SPID患者的证型中,西南、华中、华南地区以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较多见,气虚血瘀证在华中、西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肾虚血瘀证在华东、华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寒湿凝滞证在西北、东北地区分布较多;中医证型与地区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和SPI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地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为临床因地制宜地辨证治疗PI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证候 分布特征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王冰玉 黄巧玲 +1 位作者 傅金英 刘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局部症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局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局部症状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治疗,可改善自觉症状及妇科阳性体征,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方 灌汤1号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朱晶晶 占丽芳 洪丽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见下腹疼痛、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1]。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引发慢性盆腔炎[2]。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愈难度较大。西医通常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盆腔组织对于药物吸收率低,病位局部无法达到治疗需求的药物浓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3]。近些年,中医外治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应用广泛且有显著优势,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4]。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超声药物透入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急性盆腔炎 盆腔组织 慢性盆腔炎 超声药物透入 湿热瘀结型 治疗需求 妇科临床
下载PDF
金英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6
作者 朱友华 吕健 谢雁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金英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获得关于金英胶囊治疗PID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 目的:系统评价金英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d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获得关于金英胶囊治疗PID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段从建库至2022年9月。筛选所得文献,提取所需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共2 154例PID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单用金英胶囊治疗PID的有效率与单用妇炎净胶囊治疗PID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金英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PID的有效率高于妇科千金片联合康妇消炎栓(P=0.047);金英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PID有效率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PID的有效率,且金英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PID在缩短患者下腹腰骶疼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白带增多消失时间,降低PID患者体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单用抗生素(P <0.05)。安全性方面:1篇文献报道了试验组发生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英胶囊治疗PID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较好。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英胶囊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7
作者 张兵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丽 于潇 刘金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回顾近10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核转录因...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回顾近10年中医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FasL)、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不同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要点,以期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提供有效靶点及理论依据。参考文献5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 信号通路 非特异性炎症 免疫反应 纤维化 损伤修复
下载PDF
通胞消瘕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8
作者 王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通胞消瘕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加用通胞消瘕合剂。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下腹坠胀缓解时间及白带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 目的:观察通胞消瘕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加用通胞消瘕合剂。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下腹坠胀缓解时间及白带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腹、腰骶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CRP、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胞消瘕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通胞消瘕合剂 阿奇霉素
下载PDF
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9
作者 吴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4-0097,共4页
目的分析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与不良... 目的分析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降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 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好,体现的不仅仅是炎症的变化,还在影响预后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随机对照研究 慢性盆腔炎 中药灌肠治疗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孙换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保留灌肠 氟罗沙星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诊疗探析
11
作者 池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3-0176,共4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症,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性行为观念逐渐开放,该病罹患率呈现出逐年增长且日趋于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中西医结合SPID成为目前主要诊疗方式,患者通过中药口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症,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性行为观念逐渐开放,该病罹患率呈现出逐年增长且日趋于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中西医结合SPID成为目前主要诊疗方式,患者通过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热奄包以及微波治疗的“四联疗法”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同时其还兼具经济、安全、有效的特征,故已经成为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炎 诊疗
下载PDF
西黄胶囊联合藤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刘荣芳 陈莉莉 +4 位作者 叶婷婷 涂云霞 华金仁 潘玫 梅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藤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行单纯藤药外敷治疗,...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藤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行单纯藤药外敷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黄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与包块直径大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腰骶酸痛、下腹坠痛或刺痛、带下量多、月经失调、神疲乏力、低热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藤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效果好,能显著改善症状,并能缩小包块,综合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包块 西黄胶囊 藤药外敷 症状积分
下载PDF
妇炎清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
13
作者 陈怡 张家玮 +5 位作者 黄缨 彭宣文 陈宜斌 贺漪 黄晓艳 胡文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金刚藤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及妇炎清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4周。将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盆腔疼痛评分疗效、盆腔积液及包块的恢复、宫颈分泌物恢复、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患者中,符合方案有效病例282例,试验组145例,对照组137例。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3%(132/145)、67.88%(93/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程度对比对照组更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盆腔疼痛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10%(135/145)和75.91%(104/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内积液、包块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5.633,P<0.05);宫颈分泌物恢复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8.560,P<0.05);治疗结束后12周进行对比,试验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较高安全性。结论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综合总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和单个症状积分的疗效等方面均优于金刚藤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清颗粒 湿热瘀结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原文传递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14
作者 李丽淼 吴丹 +3 位作者 丛慧芳 徐虹云 王丹凝 门佳囡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正虚邪恋 温散祛瘀 胞宫 临证经验 丛慧芳
下载PDF
基于GC-MS的血清代谢组学探究夏枯草茎叶酚酸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李珊 谭知浩 +4 位作者 肖志葵 熊苏慧 罗弘杉 谢菁琛 林丽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基于GC-MS的血清代谢组学探究夏枯草茎叶酚酸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60只雌性大鼠,采用混合菌液加机械损伤对40只大鼠进行慢性盆腔炎造模处理,正常组10只大鼠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大鼠只做机械损伤。... 目的基于GC-MS的血清代谢组学探究夏枯草茎叶酚酸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60只雌性大鼠,采用混合菌液加机械损伤对40只大鼠进行慢性盆腔炎造模处理,正常组10只大鼠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大鼠只做机械损伤。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康妇炎胶囊组、头孢克洛分散片组和夏枯草茎叶酚酸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 d;取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夏枯草茎叶酚酸组、康妇炎胶囊组、头孢克洛分散片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对筛选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夏枯草茎叶酚酸能修复慢性盆腔炎组织病理损伤;代谢组学鉴定出47种代谢物,主要以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多元醇等多种内源性物质为主;多因素分析表明,夏枯草可改善炎症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异常。主要差异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糖二酸代谢途径,主要差异代谢物为尿素、葡萄糖酸、D-葡萄糖醛酸、L-赖氨酸、甘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脯氨酸、L-苯丙氨酸等,还影响机体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醛糖二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GO功能分析表明,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和磷酸化的正向调节等是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和内分泌抵抗等为主要富集的通路。结论夏枯草茎叶酚酸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COBT、ADH1C、MAOB等靶点,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和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引起差异代谢物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茎叶 酚酸 慢性盆腔炎 血清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蓝蓓蕾 李丹丹 +2 位作者 陈艳 袁彬 雷晓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寒湿凝滞型CPI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督脉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用药2个月... 目的:探究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寒湿凝滞型CPI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督脉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用药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以及炎性因子(IL-8、IL-6、TNF-α)水平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L-8、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止痛饮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CPID患者疗效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寒湿凝滞 温经止痛饮 督脉灸 血液流变学 IL-8 IL-6 TNF-α
下载PDF
阶段性服务理念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7
作者 张汉萍 纪红 游美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服务理念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8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阶段性服务理念护理。比较2组各项... 目的探讨阶段性服务理念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8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阶段性服务理念护理。比较2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疾病知识认知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缓解时间均更短(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认知评分均有所增加,抑郁(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均有所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认知评分更高,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P<0.05);研究组败血症、肠梗阻、腹膜炎合计并发症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22.7%)(P<0.05);研究组满意度(95.5%)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阶段性服务理念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更快缓解,不良心理情绪获得进一步缓解,对疾病的认知有所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并发症 心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阶段性服务理念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18
作者 宋路瑶 施婷婷 +3 位作者 马云 冯海兴 刘文钦 侯楚祺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27-734,740,共9页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纤维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菝葜总黄酮能综合改善CPID模型大鼠症状,增强其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抑制CPID模型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及子宫纤维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 慢性盆腔炎 子宫 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自拟清热逐秽饮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研究
19
作者 邵美华 蒋珊珊 张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逐秽饮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SPID湿热瘀阻证女性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参考指南采取常规抗生素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逐秽饮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SPID湿热瘀阻证女性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参考指南采取常规抗生素干预;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自拟清热逐秽饮保留灌肠干预。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血常规指标、临床疗效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下腹部、腰骶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上调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CRP与PCT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自拟清热逐秽饮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SPID疗效明显,能显著减少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清热逐秽饮 保留灌肠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推拿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张顺华 卢圣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推拿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推拿按摩配合温针... 目的探讨推拿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推拿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较好,可以迅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预后好,不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因此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组合治疗方法,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推拿按摩 温针灸 临床效果 症状积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