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价值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黄少莲 杨涵 +1 位作者 刘伟铭 陈宝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2-0055,共4页
妇科盆腔肿瘤是常见且重要的妇科疾病,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具有无辐射、实时观察和高分辨率成像等优点,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并清楚显示病变细节。CT扫描则能够提供立体图像、高对比度成像以及全身评... 妇科盆腔肿瘤是常见且重要的妇科疾病,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具有无辐射、实时观察和高分辨率成像等优点,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并清楚显示病变细节。CT扫描则能够提供立体图像、高对比度成像以及全身评估的优势,有助于定位盆腔肿瘤并发现其他潜在异常。本文旨在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CT扫描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在不同类型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此外还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CT扫描在技术改进与优化方面的前景,并结合临床需求和资源限制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CT诊断 妇科盆腔肿瘤
下载PDF
基于CBCT分析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留 方涌文 +3 位作者 林晓生 姚文燕 方键蓝 肖亮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37-3242,共6页
目的:比较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的理想体位,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0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技术,分为真空袋、orfit架和改良式个体化俯... 目的:比较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探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的理想体位,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0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技术,分为真空袋、orfit架和改良式个体化俯卧装置,共3组,每组各25例,放疗前均先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骨性配准,获得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前后方向(AP)、绕Z轴旋转(RTN)、绕X轴旋转(PITCH)、绕Y轴旋转(ROLL)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记录数据,进行单项方差分析和Games-Howell(A)多重比较。结果:三组线性误差绝对值>0.5 cm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旋转角度绝对值>3°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三组在SI、LR、AP方向上摆位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方向,第二组低于第一组及第三组,在LR方向,第三组低于第一组及第二组;在AP方向,第一组低于第二组及第三组;两两比较三组在PITCH、ROLL方向的旋转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ICTH方向,第一组/第二组存在差异(P<0.05);在ROLL方向,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第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在盆腔肿瘤放疗中,三种体位固定技术各有优势,相对于orfit架,传统真空袋以及改良式个体化俯卧装置在LR、AP、ROLL三个方向上,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但在SI、PITCH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体位固定 锥形束CT 六维方向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冲 王义钦 丁鹏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肿瘤组(4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肿瘤组(40例)与良性肿瘤组(16例),观察两组MSCT结果,分析MSCT对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MSCT征象中瘤体边缘凸起、增强密度不均匀、合并腹膜或网膜转移比例及肿瘤直径、CT值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两组肿瘤形态、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征象中瘤体边缘、增强密度、腹膜或网膜转移、肿瘤直径及CT值诊断盆腔肿瘤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7.5%、70.0%、72.5%、87.9%、87.5%,特异度为75.0%、68.7%、68.7%、93.0%、93.7%。结论:MSCT对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病变及术前周围组织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MSCT征象肿瘤直径、CT值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可综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盆腔肿瘤 多层螺旋CT 术前评估
下载PDF
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的^(18)F-FDG PET/CT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如 张艳红 +2 位作者 郑劲松 崔勇 栾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IF)的18F-脱氧葡糖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选取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且经确诊为SIF的49例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结果49例SIF患者共发现75处骨折,盆腔原发肿瘤以宫颈癌最为...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IF)的18F-脱氧葡糖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选取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且经确诊为SIF的49例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结果49例SIF患者共发现75处骨折,盆腔原发肿瘤以宫颈癌最为常见。SIF患者以绝经期女性为主,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髋部疼痛或不适。49例患者中左侧骶骨翼单发17例,右侧骶骨翼单发8例,双侧骶骨翼14例,左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5例,右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2例,双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3例。41例患者CT表现为近骶髂关节处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35例患者发现纵行骨折线。骨折处^(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8~5.9,平均SUVmax为3.3,高代谢模式以平行于骶髂关节为主。结论盆腔肿瘤放疗后SIF以绝经期宫颈癌患者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18)F-FDG PET/CT检查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 骶骨 衰竭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盆腔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卓纯 陈晓慧 +1 位作者 秦琛 鞠芳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状态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盆腔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状态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盆腔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T-qPCR)检测粪便中具核梭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链球菌的数量,比较各项指标同步放化疗前后的变化,并与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同步放化疗后盆腔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CD3-CD19^(+)细胞百分比、IL-10水平显著降低(t=2.571~2.995,P<0.05),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IL-1β、IL-2、IL-6、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t=-4.321~-2.638,P<0.05);粪便具核梭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t=3.128~3.954,P<0.05)。且治疗后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百分比、粪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数量与疗效呈正相关(r s=0.440~0.540,P<0.05)。外周血IL-6、TNF-α水平及粪便具核梭杆菌数量与疗效呈负相关(r_(s)=-0.685~-0.377,P<0.05)。结论盆腔同步放化疗可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导致肠道致病菌和益生菌减少,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盆腔同步放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IL-6、TNF-α水平,粪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具核梭杆菌数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宫颈肿瘤 直肠肿瘤 化放疗 细胞因子类 淋巴细胞亚群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女性盆腔肿瘤放疗的热塑体膜形变及其对定位点影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赖国静 蔡雷华 郑德春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9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肿瘤放疗热塑体膜固定时的收缩性与冷却时间的关系,观察体膜形变对放疗定位标记点位移的变化规律,明确不同时间热塑体膜定位点的稳定性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放疗中心拟行调强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肿瘤放疗热塑体膜固定时的收缩性与冷却时间的关系,观察体膜形变对放疗定位标记点位移的变化规律,明确不同时间热塑体膜定位点的稳定性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放疗中心拟行调强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采用真空垫和热塑体膜固定。将Y轴的定位中心点分别置于脐上3 cm(A点)、脐水平(B点)、脐下3 cm(C点);X轴均置于体中线,Z轴均置于腋中线。采用三维激光灯系统在体膜上的十字激光处做标记。以体膜冷却20 min后画的“十”字线为基准,分别观察和记录热塑膜体的3个定位点在第4小时和第24小时“十”字线的三维空间位移情况。结果3个观察定位点中,在X轴上第4小时有23.3%、20.0%、23.3%的病例移位>5 mm,Y轴、Z轴0例。此外,3个观察点有13.3%在第24小时的X轴移位>5 mm,在Y轴上各1例,在Z轴上0例。热塑体膜收缩在X轴的不同观察时间点的3个观察点(A点、B点、C点)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盆腔肿瘤热塑体膜固定时体膜制作后应至少间隔4 h后再进行模拟定位,如能间隔24 h后再定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体膜 移位 盆腔肿瘤 放疗 定位点
下载PDF
CT和B超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小红 杨宇 李彦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B超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26例经病理确诊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以及B超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 目的:探讨CT和B超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26例经病理确诊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以及B超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6例确诊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存在68例恶性肿瘤,58例良性肿瘤;B超诊断恶性66例,良性60例,误诊12例,漏诊14例;CT诊断良性肿瘤66例,恶性肿瘤60例,误诊2例,漏诊4例。CT诊断灵敏度94.12%、特异度96.55%及准确率95.24%均高于B超诊断的79.41%、79.31%、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68例恶性肿瘤,其中10例卵巢癌、29例子宫颈癌、16例子宫内膜癌及13例盆腔转移瘤,CT检查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4.12%高于B超诊断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58例良性肿瘤,其中32例卵巢良性肿瘤、26例子宫肌瘤,CT检查妇科盆腔良性肿瘤的总诊断符合率96.55%显著高于B超诊断的79.31%(P<0.01)。结论: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CT诊断更为突出,且费用较少,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以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测 B超检查 妇科盆腔肿瘤诊断 临床应用 诊断符合率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iCBCT图像的盆腔肿瘤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相关研究
8
作者 赵前锋 明鑫 +1 位作者 刘波 唐春慧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探讨iCBCT图像用于盆腔肿瘤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本研究选取某院使用Halcyon加速器行放疗的病例30例,利用Eclipse 15.6计划系统重新设计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计划,随后将首次治疗采集的摆位CBCT图像(iCBCT)与计划CT图像(p CT)进行配... 为了探讨iCBCT图像用于盆腔肿瘤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本研究选取某院使用Halcyon加速器行放疗的病例30例,利用Eclipse 15.6计划系统重新设计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计划,随后将首次治疗采集的摆位CBCT图像(iCBCT)与计划CT图像(p CT)进行配准,并将每例病例的VMAT计划(pCT计划)移植到iCBCT图像上,基于iCBCT图像标定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重新进行剂量计算,生成新的治疗计划(iCBCT计划)。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 CBCT计划和pCT的计划相比,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剂量学参数中D_(2)、D_(98)、D_(mean)、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结果均较接近,差异平均值依次为0.71%、0.53%、0.97%、0.25%和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统计的危及器官中,左右股骨头、直肠和膀胱的D_(mean)、D_(5)、V_(20)、V_(30)和V_(40)的差异平均值均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平均值最大的参数为膀胱的D_(mean),差异值为1.71%。与pCT计划相比,iCBCT计划的Gamma通过率为1%/1 mm标准(88.1±1.1)%,2%/2 mm标准(97.8±1.2)%。两种计划的等中心点剂量与实测值相比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98%和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在大多数盆腔病例中,iCBCT图像用于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结果准确、可靠,准确性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锥形束CT 剂量计算 盆腔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下载PDF
碘-125粒子在盆腔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吕阳 于德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170-174,共5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们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大。盆腔肿瘤的治疗方式基本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而在盆腔转移瘤上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及软组织... 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们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大。盆腔肿瘤的治疗方式基本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而在盆腔转移瘤上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后更换二线药物控制原发肿瘤及盆腔转移瘤的疗效多不甚理想,所以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也较为低下。随着碘-125(^(125)I)粒子植入术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晚期姑息减症治疗中应用此手术明显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对于盆腔肿瘤粒子植入的深度、方向、排布均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于手术医生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模板下的粒子植入配合术前TPS计划及术后剂量验证,此类手术的难度明显下降且有效率明显提升。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粒子植入在盆腔肿瘤及转移瘤的发展,展望3D打印模板下的粒子植入术在未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 粒子植入 盆腔肿瘤 3D打印
下载PDF
盆腔肿瘤中肠道菌群与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
10
作者 闫骧龙 玛依努尔·艾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139-3143,共5页
盆腔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通常包括盆腔原发肿瘤病灶和盆腔淋巴引流区。在放射治疗中正常肠道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这种现象临床上称为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肠道菌群在放射性肠炎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在盆... 盆腔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通常包括盆腔原发肿瘤病灶和盆腔淋巴引流区。在放射治疗中正常肠道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这种现象临床上称为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肠道菌群在放射性肠炎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在盆腔放疗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就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得出一致的结果。本文旨在探讨与总结肠道菌群与放射性肠炎的现有相关机制,回顾了目前的治疗选择,了解放射性肠炎发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检测肠道菌群的改变预测肿瘤患者放疗期间是否会出现放射性肠炎,可能获得潜在治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肠道菌群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完全肿瘤细胞减灭术加全盆腔切除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膜癌合并盆腔肿瘤中的应用
11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9-469,共1页
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癌疗效显著,已获得肿瘤学界认可。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方案的完善和腹膜癌专业中心的支持,CRS+HIPEC相关病发症率和死亡率降低,促进其在腹膜癌中的应用。CRS+HIPEC疗效直接取决... 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癌疗效显著,已获得肿瘤学界认可。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方案的完善和腹膜癌专业中心的支持,CRS+HIPEC相关病发症率和死亡率降低,促进其在腹膜癌中的应用。CRS+HIPEC疗效直接取决于CRS质量,即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目前认为,清除肉眼可见肿瘤,达到CC 0分,可实现最佳疗效。2022年第49卷第24期《中国肿瘤临床》第12届腹膜表面恶性肿瘤国际会议专刊刊发了由西班牙腹膜肿瘤外科联合创始人Pedro Barrios教授撰写的《完全肿瘤细胞减灭术加全盆腔切除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膜癌合并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一文,该文总结了圣琼德斯帕Moisès Broggi综合医院腹膜肿瘤中心CRS+EPT+HIPEC经验,描述CRS+EPT+HIPEC且无造瘘手术策略和技术改进,重点阐述安全性和优化功能重建,强调了专业手术团队和专业中心对促进手术标准化和整体治疗方案规范化的重要意义。阅读本文请登录网站www.cjco.cn或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癌 腹膜肿瘤 盆腔 手术经验 手术方案 微信公众号
下载PDF
腰部垫枕在盆腔肿瘤精确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杨发汀 李晶灵 +1 位作者 许林 白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腰部垫枕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放疗科103例接受根治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其中采用体模加腰垫固定56例作为研究组,单纯使用体模固定4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前均使用千伏级... 目的探讨腰部垫枕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放疗科103例接受根治放疗的盆腔肿瘤患者,其中采用体模加腰垫固定56例作为研究组,单纯使用体模固定4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前均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扫描,匹配得到3个方向的误差值,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线确认图像并做记录,各个方向误差>5 mm者予以校正,校正后再次验证,反之则直接治疗。后续治疗中每周进行1次CBCT体位验证。离线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尾椎完全匹配,记录两组腰椎前后方向的偏差结果。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结果研究组在X、Y及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75±093)mm、(200±096)mm、(187±140)mm,对照组分别为(155±160)mm、(280±110)mm、(285±098)mm,两组在Y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前后方向上,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1±087)mm、(225±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研究组小肠和直肠接受的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5099±275)Gy、(5145±063)Gy,低于对照组的(6203±597)Gy、(5386±109)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膀胱接受45 Gy、50 Gy照射的体积(V45、V50)和Dmax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垫联合体模固定在盆腔肿瘤放疗中较单纯体模固定更加精确,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体模固定在头脚和前后方向的误差,同时还能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腰部垫枕 千伏级锥形束CT(CBCT) 精确治疗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口服复方泛影葡胺对女性盆腔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及验证通过率的影响
13
作者 吴青南 杨雨岩 孙博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口服造影剂辅助勾画肿瘤及危及器官时,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及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每例患者的原始CT图像为口服造影剂图像,基于此图像设计7野静态调强计划为plan... 目的:探究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口服造影剂辅助勾画肿瘤及危及器官时,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及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每例患者的原始CT图像为口服造影剂图像,基于此图像设计7野静态调强计划为plan1。修正原始图像中肠道的CT值,模拟未服用造影剂的情况得到新图像,使用与plan1相同的优化参数,设计7野静态调强计划为plan2。将两种计划在靶区中心点归一到100%剂量覆盖95%体积,统计最大剂量(D_(max))等9项剂量分布参数以及2项验证参数,评估造影剂的影响。结果:plan1与plan2靶区D_(max)分别为(5457.9±46.41)cGy和(5455.8±46.33)cGy,平均剂量(D_(mean))分别为(5185.4±24.39)cGy和(5189.4±22.78)cGy,适形指数(CI)分别为1.03±0.03和1.03±0.03,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 mm标准下γ通过率分别为99.17±0.44和98.93±0.81,2%/2 mm标准下γ通过率分别为95.46±1.27和94.88±1.87,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有无服用造影剂的图像所设计出的两种计划的剂量参数和验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造影剂对女性盆腔肿瘤患者静态调强计划剂量分布和验证通过率未造成统计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盆腔肿瘤 口服造影剂 剂量比较 剂量验证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后骨盆功能不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严肃 杨建忠 +1 位作者 周程敏 程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骨盆SPECT/CT融合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后骨盆功能不全骨折(PI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盆腔肿瘤放疗后CT及SPECT/CT检查疑似PI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穿刺活检及影像随访确定诊断,分...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骨盆SPECT/CT融合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后骨盆功能不全骨折(PI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盆腔肿瘤放疗后CT及SPECT/CT检查疑似PI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穿刺活检及影像随访确定诊断,分析总结PIF的CT和SPECT/CT影像特征,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PIF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确诊为PIF,其中CT检出12例,SPECT/CT检出19例;二者诊断PIF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12/20)、93.3%(28/30)、80.0%(40/50)、85.7%(12/14)、77.8%(28/36)和95%(19/20)、90.0%(27/30)、92.0%(46/50)、86.4%(19/22)、96.4%(27/28),2种方法诊断PIF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53,P<0.001)。结论:与CT相比,全身骨显像联合骨盆SPECT/CT融合显像对PIF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功能不全骨折 盆腔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计算机体层成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
下载PDF
EPID测量盆腔肿瘤真空垫联合热塑膜固定摆位误差分析及质量控制
15
作者 杨鸿昇 张远 +1 位作者 曾华楠 林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760-2762,共3页
目的:通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s Portal Image D Device,EPID)测量分析真空垫联合热塑膜固定方式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盆腔肿瘤患者,应用EPID对每位患者在放疗前和... 目的:通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s Portal Image D Device,EPID)测量分析真空垫联合热塑膜固定方式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盆腔肿瘤患者,应用EPID对每位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期间进行5次摆位验证,每周拍摄1次,记录左右方向(X轴)、头足方向(Y轴)、腹背方向(Z轴)的误差值(均记录为其绝对值)。若误差值>3mm,则重新摆位。结果:共拍摄正侧位验证片各140张,获得280组摆位误差值,其中左右方向摆位误差为(1.10±0.84) mm,误差值≤3mm占比97.1%(136/140),头足方向摆位误差为(1.50±1.13)mm,误差值≤3mm占比92.1%(129/140),腹背方向摆位误差(1.30±1.06)mm,误差值≤3mm占比93.6%(131/140)。结论:应用EPID测量盆腔肿瘤真空垫联合热塑膜固定摆位误差,可以提高摆位精确度,并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EPID 真空垫 热塑膜 摆放误差
下载PDF
彩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6
作者 张秀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236-237,242,共3页
目的:分析彩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盆腔肿瘤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包含患者53例。参照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运用彩超... 目的:分析彩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盆腔肿瘤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包含患者53例。参照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运用彩超进行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同时将两组患者诊断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彩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与参照组患者相近,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彩超与CT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实现中均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因而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彩超与CT诊断方式,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CT 妇科盆腔肿瘤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中MRI增强扫描的应用分析
17
作者 侯婉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8-0051,共4页
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中MRI增强扫描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评估中采用MRI增强扫描,并评估盆腔肿瘤周围状况,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术... 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中MRI增强扫描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评估中采用MRI增强扫描,并评估盆腔肿瘤周围状况,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术前MRI增强扫描显示盆腔肿瘤周围器官率95.00%、盆腔动静脉率77.50%、盆底肌肉率90.83%、盆腔韧带率75.00%、骨盆率100%高于常规MRI扫描65.00%、30.00%、80.00%、65.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解剖比较,盆腔动静脉率77.50%、盆腔韧带检出率75.00%低于手术解剖结果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扫描能提升妇科盆腔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分期、早诊断,并及时实施相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盆腔肿瘤 MRI增强扫描 术前评估 检查
下载PDF
B超检查对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18
作者 刘子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42-0044,共3页
诊断妇科盆腔肿瘤过程中,探讨使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统计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妇科盆腔肿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实施B超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与病理... 诊断妇科盆腔肿瘤过程中,探讨使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统计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妇科盆腔肿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所有患者实施B超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与病理诊断相比较,通过B超检查取得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1.07%、3.57%、5.36%。结论 在对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B超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病灶具体位置、形态、分布情况,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确定肿瘤类型,对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于该类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检查 妇科盆腔肿瘤 诊断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比
19
作者 谢菲菲 林丽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40-142,共3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6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6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漏诊与误诊情况,并统计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91.57%、灵敏度92.75%、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0.59%与CT诊断的93.98%、94.20%、92.86%、98.48%、76.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漏诊率、误诊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对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等不同类型的妇科盆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妇科盆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方面均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比较高,漏诊和误诊的发生风险较低。临床可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果无法明确可结合CT检查进一步确定,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盆腔肿瘤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