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9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促生菌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蛟 陈澎军 +2 位作者 崔士友 韩继军 龙锡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为了探明促生菌和生长调节剂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布置水稻种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促生菌浸种处理,包括清水(CK)、如东促生菌(RD)和宁波促生菌(NB)浸种,... 为了探明促生菌和生长调节剂对滩涂稻田盐分变化、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布置水稻种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促生菌浸种处理,包括清水(CK)、如东促生菌(RD)和宁波促生菌(NB)浸种,副区为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包括喷施清水(W)、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T1)和复硝酚钠(T2)。结果表明,种稻过程中灌溉水盐度变化幅度为0.78~1.12 g·kg^(-1),CK、RD和NB处理水稻生长期间土壤盐分变化幅度为1.11~1.87 g·kg^(-1)。水稻产量在RD和NB下较CK分别增加了4.65%和1.83%;在T1和T2下较W分别增加了5.50%和1.05%;RD-T1下水稻产量较CK-W增加效果最好,达到11.66%(P<0.05),且每穗粒数和实粒数分别增加了13.45%和13.85%(P<0.05)。与CK相比,RD稻米糙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和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促生菌对水稻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生长调节剂和促生菌仅对水稻千粒重具有显著互作效应。可见,促生菌结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滩涂水稻增产具有明显效果,且生长调节剂主要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实粒数,促生菌主要改善了滩涂水稻千粒重。本研究结果为探索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以达到滩涂水稻增产目的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变化 滩涂水稻 促生菌 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南疆风沙盐碱土高丹草生长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2
作者 石磊 徐朝阳 吕宁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南疆土壤普遍为风沙盐碱土,保水保墒性较差。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高丹草(美国SX19)为研究对象,在覆膜滴灌条件下... 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南疆土壤普遍为风沙盐碱土,保水保墒性较差。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高丹草(美国SX19)为研究对象,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灌溉量水平(280 m^(3)/667 m^(2)、320 m^(3)/667m^(2)、360 m^(3)/667m^(2)、400 m^(3)/667m^(2)),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收获产量及土壤盐分变化,与生产上常规灌溉量对比,筛选出适宜南疆沙质盐碱土高丹草种植滴灌灌溉量为320 m^(3)/667m^(2)。研究结果旨在为南疆干旱气候条件下饲草高效水肥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南疆 沙质盐碱土 灌溉量 生长性状 土壤盐分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棉花土壤盐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雷杰 张硕 +6 位作者 刘承岳 孔春贤 杨广 李小龙 李鹏飞 何新林 李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化度分别为1 g/L(CK)、2 g/L(A)、3 g/L(B)、4 g/L(C)、5 g/L(D)和6 g/L(E),分析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累积及棉花生长特征,确定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灌溉矿化度阈值。结果表明:2019-2022年,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以每年0.920 dS/m、0.995 dS/m、1.196 dS/m和1.188 dS/m的速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随着灌溉年限增加,不同梯度微咸水膜下滴灌下土壤电导率呈现增加趋势。5 g/L和6 g/L处理土壤盐分累积最大,分别为38.70%和39.19%;灌水12 h后,宽行表层20~40 cm土壤盐分累积最为明显,土壤电导率为0.30~2.1 dS/m;窄行土壤盐分在40~60 cm土层处出现累积,土壤电导率为1.26~1.93 dS/m。矿化度为3 g/L水源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累积量较小,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指数影响最小,生长指标和产量达到最大,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溉水源阈值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膜下滴灌 盐分累积 棉花生长
下载PDF
光谱技术结合水分校正与样本增广的棉田土壤盐分精准反演
4
作者 李佳怿 张翼腾 +4 位作者 周宝闯 翁海勇 周蓓蓓 叶大鹏 瞿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棉田土壤盐分的精准反演对于棉花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水分和盐分作为主要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棉田土壤的波谱特征,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直接影响土壤盐分的检测分析。为了提高基于光谱技术构建的模型对棉田土壤盐分信息解析的准确性与... 棉田土壤盐分的精准反演对于棉花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水分和盐分作为主要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棉田土壤的波谱特征,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直接影响土壤盐分的检测分析。为了提高基于光谱技术构建的模型对棉田土壤盐分信息解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研究联用可见/短波近红外(400~1 000 nm)和长波近红外(960~1 693 nm)技术,采集不同含水率与含盐量的新疆地区土壤样本的光谱;结合外部参数正交法(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zation,EPO),校正不同标样集与不同波段光谱中的土壤含水率干扰信息;引入基于不同卷积步幅的深度卷积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进行样本增广与质量评估;参考三层残差神经网络设计一维卷积神经网络RNet,最终构建基于EPO-DCGAN-RNet的优化模型,用于棉田土壤盐分的反演。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VGG或EfficientNet结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该研究提出的EPO-DCGAN-RNet方法能够有效地滤除水分对盐分反演的影响、提高模型对特征波段的挖掘能力、降低深度学习算法对样本量的依赖性,并能得到更优的模型预测性能。EPO-DCGAN-RNet的建模集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2、115.420μS/cm,验证集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0和136.472μS/cm。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田土壤盐分快速精准检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盐碱地区棉花种植的水肥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光谱技术 水分校正 样本增广 外部参数正交法 深度卷积对抗网络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5
作者 周雨静 贺晶 +4 位作者 王雪松 靳三玲 马普 关伟涛 苏德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9,共10页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可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基础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围封、刈割、放牧3种利用方式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室内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可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基础科学支撑。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围封、刈割、放牧3种利用方式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室内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上升,主要表现为Ca^(2+)占比逐渐增多,主要阴离子由SO_(4)^(2-)过渡为HCO_(3)^(-);土壤盐分含量受利用方式影响显著(P<0.05);围封下土壤盐分含量低于其他利用方式;土壤盐分在放牧和围封时均呈表聚特征。总体来看,围封能够有效抑制土壤盐分增加,改善土壤盐渍化。本研究分析了草原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温性草甸草原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利用方式 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下载PDF
春灌定额对不同盐碱度农田水盐分布影响研究
6
作者 宋仁友 吕廷波 +3 位作者 刘一凡 李文昊 付鑫法 李港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探究春灌定额对不同盐碱度农田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确定适宜保墒洗盐的春灌定额。分别在中度盐碱地S1(5.23 g/kg)和重度盐碱地S2(8.27 g/kg)设置3种春灌定额处理(W1:1 800 m^(3)/hm^(2),W2:2 250 m^(3)/hm^(2),W3:2 700 m^(3)/hm^(2))... 为探究春灌定额对不同盐碱度农田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确定适宜保墒洗盐的春灌定额。分别在中度盐碱地S1(5.23 g/kg)和重度盐碱地S2(8.27 g/kg)设置3种春灌定额处理(W1:1 800 m^(3)/hm^(2),W2:2 250 m^(3)/hm^(2),W3:2 700 m^(3)/hm^(2)),分析比较了春灌后至棉花播种前0~100 cm土壤水盐运移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春灌后14~21 d,S1W2处理71.37%的水量可保持在土体内,S2W3处理77.26%水量保持在土体内,可使农田土壤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墒情;盐分淋洗主要发生在0~60 cm土层内,0~30 cm内淋洗效果更加显著,春灌定额越大将盐分带入深层的作用越强,春灌后21 d开始出现返盐现象;春灌时间在播前21 d左右为宜,中度盐碱地春灌定额2 284.7 m^(3)/hm^(2),重度盐碱地春灌定额2 700 m^(3)/hm^(2)左右时,可达到较为良好的节水保墒洗盐效果,重度盐碱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春灌定额。研究结果可为图木舒克市不同盐碱度农田春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灌定额 盐碱度 水盐运移 土壤墒情 盐分淋洗
下载PDF
灌溉水盐度对玉米出苗、产量、品质及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7
作者 李金刚 何平如 +3 位作者 陈菁 贺一凡 仲莉恩 孙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探究适宜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玉米正常出苗、籽粒高产优质、土壤积盐有限的灌溉水盐分浓度,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膜下滴灌玉米大田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盐度水平(1、2、3、4、5 g/L),在土壤基质势下限-20 kPa和灌水... 为探究适宜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玉米正常出苗、籽粒高产优质、土壤积盐有限的灌溉水盐分浓度,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膜下滴灌玉米大田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盐度水平(1、2、3、4、5 g/L),在土壤基质势下限-20 kPa和灌水定额22.5 mm/次条件下,玉米耗水量、植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均与灌溉水盐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R^(2)>0.84),当灌溉水盐度为2 g/L时植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达到极大值,当灌溉水盐度超过3 g/L时,含盐水灌溉对玉米出苗、植株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均产生不利影响。灌溉水盐度在1~5 g/L范围内每增加1 g/L,膜下滴灌玉米对应水分利用效率下降0.29 kg/m~3;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溉水盐度增加而增加,籽粒淀粉含量随灌溉水盐度增加而降低。此外,当灌溉水盐度高于3 g/L时,膜下滴灌对应土壤盐分等值线垂直半径和水平半径均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玉米生育期内籽粒高产优质、减少土壤积盐的目标,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推荐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水盐度上限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灌溉水盐度 矿化度 微咸水灌溉 非常规水资源 盐分等值线 河套灌区 玉米出苗 品质
下载PDF
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卫星和机器学习算法的钦州湾滨海土壤盐分反演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义超 郑丹琳 +7 位作者 张强 卢芳 黄友菊 陶进 张亚丽 林俊良 姚贵钊 姚媛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85,共15页
以钦州湾滨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ZY1-02D)多光谱卫星提取的相关特征参数,在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以及Cat Boost五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下,设置了5种不同的输入变量组合,并基于决定系数(R^(2))和均... 以钦州湾滨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ZY1-02D)多光谱卫星提取的相关特征参数,在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以及Cat Boost五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下,设置了5种不同的输入变量组合,并基于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不同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实测土壤盐分含量范围为0.740~10.352 g/kg,均值为1.739 g/kg;Cat Boost相较于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有更好的预测性能,Cat Boost结合全变量组在预测阶段取得了最高精度(R^(2)=0.8317,RMSE=0.3957 g/kg);在全变量组中,纹理特征中的均值对土壤盐分含量最为敏感,贡献度最高;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预测值为0~8.784g/kg,均值为2.478g/kg,轻度盐渍土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在东部地区分布较零散.国产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结合Cat Boost模型在钦州湾滨海土壤盐分反演中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可为大规模估算土壤盐分含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遥感定量反演 机器学习 资源一号 钦州湾
下载PDF
寒旱灌区灌排水体盐分离子特征
9
作者 汪昌树 于宴民 伍靖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寒旱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研究通常以盐分总量变化作为指标评估盐碱化演化趋势,而很少关注离子组成的变化。为深入研究盐分离子在农业灌排系统各水体间的分布、运移规律,本文以灌区灌排过程中的各种...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寒旱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研究通常以盐分总量变化作为指标评估盐碱化演化趋势,而很少关注离子组成的变化。为深入研究盐分离子在农业灌排系统各水体间的分布、运移规律,本文以灌区灌排过程中的各种水体观测数据为依据,系统分析灌区不同水体水盐及离子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灌区不同水体的盐分离子组成差异明显,灌水以Ca^(2+)和HCO_(3)^–为主,地下水、排水以Na^(+)、Cl^(–)和SO_(4)^(2–)为主。灌水水质较好,总体为HCO_(3)^(–)-Ca^(2+)型水。地下水呈弱碱性,总体为Cl^(–)·SO_(4)^(2–)-Na^(+)和Cl^(–)·SO_(4)^(2–)-Na^(+)·Mg^(2+)型。排水受区域地下水和灌溉退水等因素的影响,以Cl^(–)·SO_(4)^(2–)-Na^(+)和Cl^(–)·SO_(4)^(2–)-Na^(+)·Mg^(2+)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排系统 盐分 离子组成 盐渍化
下载PDF
NaCl/Na_(2)SO_(4)混盐溶液纳滤脱盐分质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杜永亮 张光远 +1 位作者 苑宏英 赵冲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探究纳滤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分质效果,在实验室搭建的纳滤装置上,采用纳滤膜VNF1-4040,研究了NaCl和Na_(2)SO_(4)混盐溶液的脱盐分质过程,考察了在不同质量浓度比混盐进料条件下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进料温度对纳滤脱... 为探究纳滤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分质效果,在实验室搭建的纳滤装置上,采用纳滤膜VNF1-4040,研究了NaCl和Na_(2)SO_(4)混盐溶液的脱盐分质过程,考察了在不同质量浓度比混盐进料条件下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进料温度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工况条件下,纳滤膜对Na2SO4始终有着良好的脱除效果,截留率保持在97.5%以上.对于质量比为1∶9 NaCl/Na_(2)SO_(4)混盐,其Na_(2)SO_(4)截留率均优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其它混盐溶液.膜通量越低,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越高,NaCl截留率越低,脱盐效果越好.当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分别为26 LMH、2 g/L和10℃时,Na_(2)SO_(4)截留率最高,分别为98.41%、98.24%和98.80%.纳滤膜对混盐溶液中NaCl的分质效果较好,产水中NaCl的质量浓度占比保持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高盐废水 NaCl/Na_(2)SO_(4)混盐 盐分 负截留
下载PDF
模拟灌溉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及养分迁移的影响
11
作者 牛旭昌 董晓亮 +2 位作者 李际峰 周维芝 陈为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61,共8页
通过模拟盐碱农田灌溉洗盐过程,研究不同灌溉水量对土壤盐碱的改良效果和氮磷养分迁移规律的影响。试验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设置200 mm(S1)、300 mm(S2)、400 mm(S3)3种不同灌水量,模拟了盐碱农田种植过程中的一次性大定额灌溉洗盐... 通过模拟盐碱农田灌溉洗盐过程,研究不同灌溉水量对土壤盐碱的改良效果和氮磷养分迁移规律的影响。试验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设置200 mm(S1)、300 mm(S2)、400 mm(S3)3种不同灌水量,模拟了盐碱农田种植过程中的一次性大定额灌溉洗盐,并分析不同灌水量情况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迁移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灌水量处理进行灌水淋溶后,土壤中的盐分、全氮、有效磷、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在灌溉后这种降低的分布规律相似。3种灌水处理中,盐分和氮磷养分的溶脱率整体表现为S3>S2>S1。底层土壤中的S1和S2处理都会导致氮磷养分截留积累,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氮磷养分截留积累的土层深度也会逐渐加深,但在高灌水量的S3处理中,整个土层中均发生了氮磷养分淋溶现象。在3种灌水量处理中的土壤淋溶液中,其氮磷浓度在整个淋溶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在整个淋溶过程中,S3处理的淋溶液中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S2、S1灌水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盐分的迁移量与氮磷养分的迁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氮磷养分之间的迁移量也均呈现出显著性关系(p<0.05)。灌溉对土壤表层的盐分和养分的影响最大,在3种灌水量处理中,300 mm灌水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且减少氮磷流失的风险,为试验中盐碱农田灌溉较为适宜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灌溉水量 洗盐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
下载PDF
3,5-二羟基苯甲酸酯疏松纳滤膜的制备及染料/盐分离性能研究
12
作者 郑阿龙 刘大朋 洪耀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152,共9页
为提高膜对印染废水的染料/盐分离效果,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单体,通过低反应活性的羟基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反应,在聚醚砜底膜表面通过界面聚合(IP)制备了新型聚酯疏松纳滤膜。对聚酯复合膜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为提高膜对印染废水的染料/盐分离效果,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单体,通过低反应活性的羟基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反应,在聚醚砜底膜表面通过界面聚合(IP)制备了新型聚酯疏松纳滤膜。对聚酯复合膜的化学组成、表面性质、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膜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在3,5-二羟基苯甲酸、氢氧化钠、均苯三甲酰氯质量分数分别为0.3%、0.2%、0.1%,界面聚合1 min的条件下,聚酯复合膜具有超高渗透性[水通量77.74 L/(m^(2)·h·bar)]、高染料截留率(刚果红,99.64%;直接红23,98.48%)和高盐渗透率(氯化钠,91.51%;硫酸钠,85.63%)。在2 bar压力下对染料/盐混合溶液进行5 h的过滤实验,所制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防污性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纳滤 界面聚合 3 5-二羟基苯甲酸 染料/盐分 聚醚砜
下载PDF
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凤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文章运用地统计学法,通过野外取样测试分析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含盐量与灌区土壤、地下水位、水质及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深度范围内灯塔灌区的土壤含盐量均达到强变异性,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着... 文章运用地统计学法,通过野外取样测试分析灯塔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含盐量与灌区土壤、地下水位、水质及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深度范围内灯塔灌区的土壤含盐量均达到强变异性,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着其空间变异格局,盐渍化影响因素多且受地下水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灌区 土壤盐分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上风电产品盐分控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徐佳俊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海上风电铸铁等机壳产品是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其防腐保养对保障风电产品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重点针对海上风机设备喷涂盐分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盐分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在清洗、抛砂后进行盐分控制的关系要点,并制定一... 海上风电铸铁等机壳产品是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其防腐保养对保障风电产品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该文重点针对海上风机设备喷涂盐分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盐分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在清洗、抛砂后进行盐分控制的关系要点,并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铸件表面的盐分含量。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形成了系统性的操作方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盐分 生锈 腐蚀 喷涂
下载PDF
插入式地下滴灌对土壤入渗和水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珠 张旭贤 +2 位作者 王世昌 文豪 蔡桂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0-447,共8页
【目的】研究插入式地下滴灌对盐碱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以阿拉尔灌区春季返盐的盐碱土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滴头流量与滴头埋深,对土壤湿润峰运移和湿润体内部水分及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 【目的】研究插入式地下滴灌对盐碱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以阿拉尔灌区春季返盐的盐碱土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滴头流量与滴头埋深,对土壤湿润峰运移和湿润体内部水分及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相同入渗时间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下滴灌比地表滴灌湿润峰深度、湿润面积、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脱盐深度增加。与CK处理相比较,T_(1)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20.89%和18.01%;T_(2)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45.78%和19.06%。T_(1)和T_(2)处理土壤湿润体内含水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48%和1.37%。土壤脱盐深度由10 cm增加至25 cm。增加滴头埋深和流量,能够增加土壤持水效率,T_(1)~T_(4)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持水效率分别为2.56%、3.82%、9.81%和13.35%。滴头流量较小,随滴头埋深增加,土壤盐分表聚。T_(2)处理0~5 cm土层深度土壤积盐率为67.98%。若增加滴头流量,随滴头埋深增加土壤脱盐深度和脱盐率增加,T_(4)处理0~30 cm土层深度土壤脱盐率最大达79.15%。【结论】以增大土壤湿润面积、土壤脱盐区和脱盐率为目标,滴头流量0.6 L/h,埋深15 cm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土壤水分 土壤持水效率 土壤盐分 土壤脱盐率
下载PDF
密度驱动条件下饱和介质盐分迁移规律
16
作者 刘娜 黄权中 +2 位作者 陈宏泽 李佩云 黄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7-74,共8页
为探究一维饱和介质中考虑密度驱动条件下的盐分迁移规律,在室内开展了从土柱顶端释放NaCl盐溶液的密度驱动下盐分迁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g/L的盐溶液从顶部释放后仅720 min土柱底部浓度即达到最大值;土柱顶部释放的盐分浓度越高... 为探究一维饱和介质中考虑密度驱动条件下的盐分迁移规律,在室内开展了从土柱顶端释放NaCl盐溶液的密度驱动下盐分迁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g/L的盐溶液从顶部释放后仅720 min土柱底部浓度即达到最大值;土柱顶部释放的盐分浓度越高密度驱动效果越明显,迁移到土柱底部(深度70~100 cm)的盐分含量占比越高;释放盐分浓度为6、12、40、60、100、150 g/L时底部盐分含量占比分别为33.3%、36.7%、38.0%、40.0%、40.2%、47.1%。为对比密度驱动和浓度弥散作用下的盐分迁移规律差异,开展了从土柱底部释放高浓度盐溶液的反向弥散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密度驱动对盐分迁移的影响效果远大于浓度弥散作用,试验进行30 d后弥散作用仅对土柱底部20 cm范围内的浓度分布产生影响;底部释放盐分浓度越高,向上的弥散通量越大,但对浓度的重分布影响不明显,浓度为6、40、60、100 g/L的NaCl溶液试验进行15 d后土柱底部20 cm范围内含盐量占比依次增大,分别为37.5%、62.4%、72.7%、82.7%。该研究量化分析了在密度驱动和弥散作用下盐分的迁移规律,可为干旱灌区盐分平衡规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饱和 机理 密度驱动 饱和介质 盐分迁移 对流-弥散
下载PDF
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分布的影响
17
作者 王旭 樊丽琴 +3 位作者 张永宏 沈婧丽 肖爱萍 赵瑞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7,共7页
针对宁夏盐碱土壤盐分在土体迁移的特点,不同造林树木对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特征有差异的实际问题,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及土壤盐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柳小区地表土... 针对宁夏盐碱土壤盐分在土体迁移的特点,不同造林树木对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特征有差异的实际问题,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造林树木对宁夏盐碱土水盐空间分布及土壤盐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盐柳小区地表土壤水分离树干越远土壤含水率越高,盐分在远离树干20~60 cm土壤剖面累积;柽柳小区在60~100 cm土层处的土壤含水率明显低于其他土层,9901柳小区40~80 cm土层处土壤含水率最低,柽柳、9901柳小区土壤盐分累积在60 cm以下土层;②3种造林树木条件下表层土壤水分属中等变异,其他土层属弱变异,盐柳、9901柳小区土壤盐分属中等变异,柽柳小区0~40 cm土壤盐分属中等变异,40 cm以下土层属弱变异;③种植树木降低土壤pH、容重,越靠近树干效果越明显,3种树木土壤的pH、容重属弱变异,空间分布较均匀。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造林树木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对盐碱地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盐分 盐碱土 造林树木
下载PDF
灌溉与冻结交互作用对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分配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卫峰 吴礼军 +4 位作者 郭梦申 刘宇 杨丽清 徐洋 刘晓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0,共9页
为探讨灌溉与冻结过程中灌区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的分异特征,以河套灌区典型试验区内3个代表不同土地类型的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水盐平衡原理,结合田间连续监测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盐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 为探讨灌溉与冻结过程中灌区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的分异特征,以河套灌区典型试验区内3个代表不同土地类型的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水盐平衡原理,结合田间连续监测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盐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非耕地积盐现象明显,尤其是浅表层土壤(0~30 cm)单位面积储盐量平均增加了806.4 g/m^(2),而耕地则减少了49.7 g/m^(2)。受灌溉淋洗和冻结作用的影响,在监测期内耕地与非耕地呈现不一致的盐分迁移规律,秋浇期非耕地土壤盐分向上迁移,导致70 cm以上土层处于积盐状态,而耕地土壤盐分向下迁移,各层均处于脱盐状态;冻结期通常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盐分均向上迁移,但在距离排水渠道较近的情况下盐分从浅层土壤向深层土壤运移。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秋浇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排水脱盐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冻结 耕地 非耕地 盐分运移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水盐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谭军利 王西娜 +1 位作者 马小福 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调查方法,研究了微咸水补灌年限为2、4、7、10、14 a的压砂地0~60 cm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西瓜伸蔓期和收获... 【目的】探讨微咸水补灌年限对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调查方法,研究了微咸水补灌年限为2、4、7、10、14 a的压砂地0~60 cm土壤水盐动态分布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西瓜伸蔓期和收获期土壤饱和电导率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而增加,荒地土壤20~40 cm土层饱和电导率最高,而压砂地在40~60 cm土层饱和电导率最高;微咸水补灌增加了开花坐瓜期土壤体积含水率,但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压砂地表层(0~1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最高,而荒地10~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最高;与荒地相比,土表覆砂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及0~8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而8 cm以下土层土壤紧实度小于荒地;西瓜产量和瓜周可溶性固形物量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分别呈降低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长期微咸水补灌提高了压砂地上层土壤体积质量和紧实度,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西瓜产量随微咸水补灌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西瓜品质则有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压砂地 西瓜 补灌年限 土壤盐分
下载PDF
磁化不同水质滴灌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20
作者 朱珠 王则玉 +2 位作者 许咏梅 刘迪 李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86-3093,共8页
【目的】研究磁化不同水质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以121团6连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比分析微咸水、磁化微咸水、磁化渠道水、渠道水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总盐含量、脱盐率、土壤盐分离子以及土壤... 【目的】研究磁化不同水质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以121团6连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比分析微咸水、磁化微咸水、磁化渠道水、渠道水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总盐含量、脱盐率、土壤盐分离子以及土壤SAR的影响规律。【结果】土壤剖面平均总盐含量大小比较为T_(1)>T_(2)>CK>T_(3)>T_(4)。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在土层深度30~40cm以及深层土壤内总盐含量显著低于微咸水灌溉处理,磁化渠道水灌溉处理在40cm土层深度以下土壤总盐含量显著低于渠道水灌溉处理。各处理土壤剖面脱盐区的平均脱盐率大小比较为T_(4)>T_(3)>T_(2)>CK>T_(1),脱盐率达到51.8%~59.36%。与对照处理比较,微咸水灌溉处理土壤剖面脱盐区的平均脱盐率降低了2.18%,磁化微咸水处理增加了7.2%,磁化渠道水处理增加了8.99%,电解水处理增加了13.25%。磁化渠水滴灌有利于增加土壤中Ca^(2+)含量,较滴灌前增加72.59%;同时降低Cl^(-)、Na^(+)和HCO^(-)_(3)含量,降幅为92.23%、67.49%和30.84%。而电解水灌溉有利于土壤剖面SO^(2-)_(4)淋洗脱盐,脱盐率为34.09%。磁化渠道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0~50 cm土层深度处土壤SAR。【结论】磁化水灌溉处理在降低土壤平均总盐含量和增大土壤脱盐率方面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而电解水灌溉处理最优。电解水和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土壤盐分和有害盐分离子淋洗脱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土壤盐分离子 土壤脱盐率 土壤钠吸附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