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贝类对盐度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牛东红 王宏蕾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5,共13页
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其生命活动时刻受到海洋局部环境中盐度变化的影响。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的研究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会对海洋贝类的生长、渗透调节、... 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其生命活动时刻受到海洋局部环境中盐度变化的影响。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的研究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会对海洋贝类的生长、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转录组等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研究从分子水平来探讨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的机制。本文综述了海洋贝类在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免疫反应,以及转录组和基因组在海洋贝类盐度胁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广盐性海洋贝类在盐碱水领域中的开发潜力,为海洋贝类抗逆品种选育以及绿色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盐度胁迫 盐碱水 渗透调节 能量代谢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2
作者 曾霖 熊逸飞 +2 位作者 宋炜 谢正丽 王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3,共9页
为了比较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将体质量为(53.46±1.47)g大黄鱼放入盐度为12、25或40的水体暴露1d、3d和7d,取其肝脏样本检测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和线粒体... 为了比较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将体质量为(53.46±1.47)g大黄鱼放入盐度为12、25或40的水体暴露1d、3d和7d,取其肝脏样本检测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胁迫1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三羧酸循环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盐组,表明鱼类在盐度胁迫初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并提高线粒体自噬来应对高盐胁迫。胁迫7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ATP合成酶活力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低盐组,活性氧簇和乳酸含量,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力高于低盐组,表明高盐组的大黄鱼在胁迫末期降低了有氧代谢和线粒体自噬,提高了无氧代谢,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自噬受到抑制,从而加重了鱼类氧化损伤。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型3分别在调控能量代谢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初步机制,可为大黄鱼养殖水体的盐度调节方案制定及养殖水域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线粒体自噬 盐度胁迫 大黄鱼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褐菖鲉幼鱼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3
作者 蒋飞 徐嘉波 +7 位作者 林琪 施永海 贾垂攀 严银龙 邓平平 于爱清 张之文 袁新程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为探讨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适应盐度骤变的能力,本文以肠胃消化酶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为指标,研究其在盐度6、8、10和20[分别记为S6、S8、S10和S20(对照)]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盐度胁迫96 h时,S10和S20组... 为探讨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适应盐度骤变的能力,本文以肠胃消化酶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为指标,研究其在盐度6、8、10和20[分别记为S6、S8、S10和S20(对照)]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盐度胁迫96 h时,S10和S20组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6和S8组(P<0.05);S6和S8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10和S20组(P<0.05);S6和S8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10和S20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12 h时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适宜的养殖盐度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盐度胁迫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的行为和生理响应
4
作者 朱岚倩 张秀梅 +2 位作者 张宗航 史会来 郭浩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87-8098,共12页
盐度变化会引起头足类动物渗透调节、免疫能力和激素分泌异常等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同时还会引发应激诱导的喷墨行为等异常行为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头足类因渗透失衡出现大量死亡。结合头足类苗种繁育过程中因海水盐度波动出现的摄食及行... 盐度变化会引起头足类动物渗透调节、免疫能力和激素分泌异常等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同时还会引发应激诱导的喷墨行为等异常行为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头足类因渗透失衡出现大量死亡。结合头足类苗种繁育过程中因海水盐度波动出现的摄食及行为异常等问题,探究了盐度胁迫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行为活跃性、组织结构、渗透调节以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了其对盐度变化的应激反应及适应能力。结果显示:在高盐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的行为活跃性显著增加(P<0.05),且倾向于绕水槽壁游动;与21‰组相比,27‰组和33‰组肌肉、鳃和肝脏组织结构呈现较严重的损伤,15‰组的各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随着盐度的升高,鳃中Na^(+)/K^(+)-ATP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33‰组脑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盐度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鳃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溶菌酶(Lysozyme,LZM)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分析认为,曼氏无针乌贼具有较好的耐低盐能力,高盐胁迫会引发其类焦虑行为。此外,在研究设定的15‰—33‰盐度范围内,盐度变化还会引起其渗透调节以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改变。研究结果为阐释头足类适应盐度波动的调节机理,控制适宜的养殖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盐度胁迫 行为反应 组织结构 渗透调节 免疫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黄条鰤消化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李惠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该试验的目的是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消化酶活力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和处理D组。对照组的黄条鰤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为29‰。处理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养... 该试验的目的是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消化酶活力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和处理D组。对照组的黄条鰤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为29‰。处理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养于盐度水平为34‰、18‰、13‰和8‰的环境中。整个试验时间为5d,试验结束后测定黄条鰤肠道中的脂肪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黄条鰤中的肠道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了肠淀粉酶活力处理A组和处理D组在1d和2d的时候淀粉酶呈下降趋势,但是在3d、4d和5d的时候趋于稳定状态。其他试验组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其酶的活力降低。该试验说明,不同的盐度胁迫对黄条鰤的肠道消化酶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胁迫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 消化酶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施氏鲟的皮质醇、代谢反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童燕 陈立侨 +4 位作者 庄平 章龙珍 彭士明 宋超 李二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38-44,共7页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h时的皮质醇浓度、12h时的血糖及12~48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的Na^+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Cl^-浓度在15和22盐度组中匀先升高后降低,血浆K^+浓度在盐度组(15和2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突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在24h达最大值,胁迫12h和24h时22盐度组幼鱼血浆渗透压的浓度显著高于15盐度组(P〈0.05)。15和22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h时达最高值,随后下降,但在12~96h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盐度突变可在第一时间内导致施氏鲟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糖及乳酸的变化则明显滞后于皮质醇的变化,且通过对幼鱼血浆中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机体的生理调整,至96h时施氏鲟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盐度胁迫 皮质醇 代谢 渗透压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下军曹鱼稚鱼应激反应的血清学指标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力文 苏友禄 +2 位作者 刘广锋 郭根喜 冯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4,共4页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体质量(25.6±4.9)g]从盐度37‰的自然海水中直接转移至盐度为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急性胁迫试验,转移前及转移后0.5、1、2、3、6和12h分别检测血清中皮...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体质量(25.6±4.9)g]从盐度37‰的自然海水中直接转移至盐度为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急性胁迫试验,转移前及转移后0.5、1、2、3、6和12h分别检测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在基础值附近变幅平稳;盐度0组在6—12h内出现100%死亡,且死亡前稚鱼皮质醇(256.7ng·mL^-1)和血糖(11.95mmol·L^-1)都显示显著高水平(P〈0.05),而乳酸和AST水平则较低;其他4个胁迫组在最初3h内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盐度25‰组变幅显著高于其他组,除盐度5‰组皮质醇和乳酸水平在后期有升高趋势外,各组3h后都逐渐回落至基础值或对照组附近.血清AST水平前期变化较复杂,试验后期盐度5‰和25‰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除在淡水中导致稚鱼死亡外,以皮质醇水平为主要应激指标,综合分析显示,稚鱼对盐度胁迫反应初期强弱依次为盐度25‰、5‰、15‰和45‰,而后期在盐度5‰下的应激强度又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盐度胁迫 血清学指标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郑萍萍 王春琳 +1 位作者 宋微微 吴丹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4-638,共5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盐度(14和36)胁迫下12 h内经溶藻弧菌筛选过的三疣梭子蟹F2代(简称筛选蟹F2)的血蓝蛋白含量及血清酶活力的变化,用普通三疣梭子蟹F1代(简称普通蟹F1)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和低盐短时胁迫...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盐度(14和36)胁迫下12 h内经溶藻弧菌筛选过的三疣梭子蟹F2代(简称筛选蟹F2)的血蓝蛋白含量及血清酶活力的变化,用普通三疣梭子蟹F1代(简称普通蟹F1)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和低盐短时胁迫下,筛选蟹F2和普通蟹F1的血蓝蛋白含量、3种保护酶(SOD、POD和CAT)和磷酸酶(ACP和AKP)活力随时间变化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化趋势。此外,无论在低盐还是高盐胁迫下,筛选蟹F2的血蓝蛋白含量和各项血清酶活力分别在0 h(正常水平)和盐度胁迫下均显著高于普通蟹F1(P<0.05)。低盐和高盐短时胁迫对三疣梭子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影响显著且表现出较强的应激反应;在正常和抗盐度胁迫下,筛选蟹F2的非特异性免疫比普通蟹F1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筛选 盐度胁迫 血清酶 血蓝蛋白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施兆鸿 陈波 +4 位作者 彭士明 陈超 王建钢 傅荣兵 柳敏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在盐度35(含35)以上的海水中全部漂浮于水表层,在盐度30和对照组31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受精卵卵径随孵化盐度降低而减小。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点带石斑鱼受精卵经21—26h可孵化成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在15—50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6.7—41.1。最适孵化盐度范围在30.5—32.5之间。盐度对卵黄囊仔鱼可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容积和全长的变化,高盐度(≥45)下胚后仔鱼卵黄囊容积、全长和体高显著减小(P<0.05),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盐度胁迫 胚胎 卵黄囊仔鱼 形态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Na^+/K^+-ATP酶及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宇晴 余德光 +5 位作者 谢骏 郁二蒙 李望东 王广军 王海英 龚望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的变化。试验表明: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1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6h达到稳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24‰和14‰盐度组呈下降趋势,在4‰和0‰盐度组3h时出现最低值,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ST水平在24‰和14‰盐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和0‰盐度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6和12h时达到各自峰值;溶菌酶含量在试验24h时,在24‰、14‰和4‰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0‰盐度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6h时达到峰值。试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幼鱼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24‰和14‰的水体后,其应激强度较弱;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4‰和0‰的水体后,其应激反应较大,适应盐度变化需时也较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在对斜带石斑鱼进行应激性淡化转运时,可将其直接从34‰高盐度自然海水中转移至14‰盐度的水体后,再缓慢降至预定盐度,从而减少淡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盐度胁迫 Na+/K+-ATP酶 血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溶菌酶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锯缘青蟹血清及组织、器官中PO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宇锋 艾春香 +2 位作者 林琼武 徐华 沈圆虹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9-575,共7页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盐度(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血清中酚氧化酶(PO)及其肌肉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显著影响青蟹血清PO活性(p<0.05).S5、S15低盐度处理组青蟹血清中PO活性显著高于S25、...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盐度(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血清中酚氧化酶(PO)及其肌肉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显著影响青蟹血清PO活性(p<0.05).S5、S15低盐度处理组青蟹血清中PO活性显著高于S25、S35高盐度处理组(p<0.05),同一处理组青蟹血清中PO活性除S15处理组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持续下降外,其余各组呈现出有升有降的变化.各处理组在盐度低于或高于25时,青蟹肌肉中SOD活性升高,且胁迫至72h前,随着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下降;青蟹肝胰腺中SOD活性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且同一处理组青蟹肝胰腺中SOD活性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表明环境盐度胁迫对青蟹体内SOD活性影响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由此可见,盐度胁迫显著影响青蟹的PO、SOD活性,进而影响青蟹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盐度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酚氧化酶 锯缘青蟹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鮋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晓杰 张秀梅 姜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85-90,共6页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盐度胁迫 超微结构 鳃氯细胞 头肾 脾脏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肌肉、肠Na^+-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庆元 蒋玫 +2 位作者 李磊 牛俊翔 沈新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7,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体长(3.37±0.19)cm,体质量(0.36±0.02)g〕分别放在盐度为20(CK)、15、10、5和0的水体中饲养20 d,检测不同盐度和不同时间(试验0、5、10、15和20 d)鲻鱼幼鱼鳃丝、肌肉和...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体长(3.37±0.19)cm,体质量(0.36±0.02)g〕分别放在盐度为20(CK)、15、10、5和0的水体中饲养20 d,检测不同盐度和不同时间(试验0、5、10、15和20 d)鲻鱼幼鱼鳃丝、肌肉和肠3种组织中Na+-K+-ATP(NKA)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环境盐度(CK)下鲻鱼幼鱼鳃丝、肠NKA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肌肉。在受到低盐度胁迫时不同组织的响应程度不同,鳃丝和肠NKA酶活性变化幅度高于肌肉,而MDA含量的变化则恰好相反。0~10 d时,处理组鲻鱼幼鱼鳃丝、肠道和肌肉NKA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一定范围的低盐度(0~15)环境能激活和提高鲻鱼幼鱼NKA酶活性,增强其对低盐度环境的适应能力。0~5 d时,处理组3种组织内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DA含量总体随盐度降低而升高。随试验时间延长,试验组NKA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降低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减小,表现出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但NKA酶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所需时间与组织有关,具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和时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幼鱼 盐度胁迫 NA^+-K^+-ATP酶 MDA
下载PDF
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系统及抗低盐度胁迫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芸 李正 +4 位作者 李健 牛津 王珺 黄忠 林黑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04-5713,共10页
对绿原酸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抗低盐度胁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6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100、200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入至盐... 对绿原酸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抗低盐度胁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6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100、200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入至盐度为10的水中胁迫72 h。结果表明,在正常养殖条件下,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然而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14 d,对虾血淋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24 h,绿原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高10%,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盐度胁迫24 h,各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T-AOC、SOD和GPx活性与胁迫前相比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盐度胁迫条件下机体产生了抗氧化胁迫反应,同时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GPx、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72 h,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T-AOC、GPx和CAT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和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可有效调节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增强对虾对于低盐度胁迫下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凡纳滨对虾 抗氧化系统 盐度胁迫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Na^+-K^+-ATP酶活性和渗透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范春燕 区又君 +3 位作者 李加儿 于娜 苏慧 王刚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卵形鲳鲹幼鱼 急性盐度胁迫 渗透压 Na+-K+-ATP
下载PDF
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娜 李加儿 +2 位作者 区又君 范春燕 张建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6期52-57,共6页
研究了S0(盐度为0)、S10、S20、S33(对照)和S405个盐度梯度14 d内盐度胁迫及其昼夜变化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盐度的蛋白酶和... 研究了S0(盐度为0)、S10、S20、S33(对照)和S405个盐度梯度14 d内盐度胁迫及其昼夜变化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盐度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都是在第0天~第7天升高,第7天~第14天降低,最终时(第14天)S0~S33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S33~S40下降;S0~S20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S20~S33呈上升,S33~S40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2)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性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高值分别在12:00和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因此,夜间设置定时投喂,可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幼鱼 盐度胁迫 昼夜变化 消化酶活力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水通道蛋白1 cDNA及其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渝 吕建建 +3 位作者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陈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3-901,共9页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总长为1 712 bp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tAQP基因。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53 bp和788 bp,开放阅读框为771 bp,推测编码25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7.0 kD...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总长为1 712 bp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水通道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tAQP基因。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53 bp和788 bp,开放阅读框为771 bp,推测编码25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7.0 kD,理论等电点为8.2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AQP含有6个跨膜区和2个NPA单元,具有与MIP家族匹配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属于稳定蛋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PtAQP氨基酸序列与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AQP1的同源性最高(87%),与可口美青蟹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AQ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通过分析PtAQP基因在盐度胁迫中的表达规律发现,盐度胁迫可显著改变PtAQ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到初始水平的表达趋势。该研究结果表明,PtAQ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水通道蛋白 盐度胁迫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绿原酸诱导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及抵御低盐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芸 李健 +4 位作者 李正 牛津 王珺 黄忠 林黑着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0-350,共11页
选择健康、均匀,体质量为(6.74±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将36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 mg/kg、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移至盐度为10的海... 选择健康、均匀,体质量为(6.74±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将36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 mg/kg、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移至盐度为10的海水中暴露72 h,测定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力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天然海水养殖条件下,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无明显影响,但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28d,对虾肝胰腺GPx、CAT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0组(P<0.05),以D2组GPx活性和GPx、CAT基因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164.29 U/mgprot和1.61、2.14倍。低盐度胁迫24 h,D0组对虾抗氧化反应表现在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较28 d显著升高(P<0.05),分别增加了31.30%、27.96%和170%,而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活性和GP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0组(P<0.05),说明绿原酸可有效缓解低盐度胁迫下对虾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剧烈波动。低盐度胁迫72 h,绿原酸各组对虾肝胰腺TAS、GPx、CAT活性及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D0组。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在凡纳滨对虾抵抗低盐度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为开发绿色植物提取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解决盐度胁迫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凡纳滨对虾 抗氧化系统功能 盐度胁迫 肝胰腺 酶活性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淞 钟敬仁 +3 位作者 赵柳兰 杨金伟 吴浩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黑壳和黄壳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耐盐性.【方法】采用急性盐度试验,观察人工咸水胁迫下2种壳色福寿螺的行为表现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测量ρ(NaCl)=0、5、10 g·L^(-1)持续养殖1个月2种壳色福寿螺的生长及... 【目的】研究黑壳和黄壳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耐盐性.【方法】采用急性盐度试验,观察人工咸水胁迫下2种壳色福寿螺的行为表现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测量ρ(NaCl)=0、5、10 g·L^(-1)持续养殖1个月2种壳色福寿螺的生长及存活指标.【结果和结论】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20和15 g·L^(-1)时厣壳紧闭,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在ρ(NaCl)=10 g·L^(-1)时出现逃逸现象,反应迟钝;ρ(NaCl)=5 g·L^(-1)与ρ(NaCl)=0(对照)行为表现类似,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黄壳福寿螺48 h死亡率(y)与盐度(x)回归方程为:y=4.143x^(-1)4.762(R2=0.842),48 h半致死浓度(LC50)=15.63 g·L^(-1);黑壳福寿螺则为:y=3.958x^(-1)3.152(R2=0.866),48 h的LC50=15.96g·L^(-1).ρ(NaCl)=0、5、10 g·L^(-1)(低盐度)养殖生长试验表明:养殖1月后,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10g·L^(-1)下死亡率均最高.ρ(NaCl)=0、5、10 g·L^(-1)黄壳福寿螺绝对增质量分别为0.954、1.278和0.683 g,黑壳福寿螺则分别为0.845、1.073和0.877 g.2种壳色福寿螺均在ρ(NaCl)=5 g·L^(-1)时绝对增质量最大.因此,福寿螺能够耐受一定盐度,在盐度较低的咸水中也能生长良好,存在向河口地区入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入侵生物 急性毒性试验 盐度胁迫 耐盐性 风险防控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克隆鉴定及在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金武 吕建建 +2 位作者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2-907,共6页
为研究Na^+/H^+-exchange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盐度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克隆了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a^+/H^+-exchanger基因(Gen Bank:KU519329)全长4233 bp,5?和3?非... 为研究Na^+/H^+-exchange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盐度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克隆了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a^+/H^+-exchanger基因(Gen Bank:KU519329)全长4233 bp,5?和3?非编码区(UTR)长分别为519和753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961 bp。编码98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0.8 k D和7.42,具有信号肽和典型的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含12个跨膜α螺旋;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与普通滨蟹(Carcinus maenas)同源性最高,达到87.2%,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该序列与普通滨蟹聚为一支;表达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在低盐(盐度5、10和20)胁迫过程中,Na^+/H^+-exchanger基因在0—12h上调表达明显,在24—168h间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在高盐(盐度50)胁迫初期(0—12h),该基因表达量相对稳定,之后(24—168h)显著下调表达。研究表明低盐显著诱导Na^+/H^+-exchanger基因的高表达,推测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在低盐环境下发挥重要的渗透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梭子蟹 Na^+/H^+-exchanger 基因克隆 盐度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