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建宏 翁永萍 +2 位作者 胡寒萍 潘欣 孙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3-76,共4页
研究了 Na N O3、 N H4 Cl和脲 3 种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 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5~0.5 g/ L 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 Na N O3 对杜氏藻生长有利. N H4 Cl对杜氏藻的生长有毒... 研究了 Na N O3、 N H4 Cl和脲 3 种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 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5~0.5 g/ L 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 Na N O3 对杜氏藻生长有利. N H4 Cl对杜氏藻的生长有毒害作用,0.2 g/ L 的浓度即对杜氏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脲在0.1~1.8 g/ L 的浓度范围内对杜氏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当脲浓度达到 3.0 g/ L 时,生长速度又有所下降;杜氏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培养基中 Na N O3 浓度成反比.在室外强光照下,以 0.1 g/ L 低浓度脲和 Na N O3 作为氮源,杜氏藻细胞均可积累较高的 β胡萝卜素含量.本文的实验结果提示,低浓度脲有利于杜氏藻细胞生长和 β胡萝卜素积累,可作为良好的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氮源 Β-胡萝卜素 积累
下载PDF
氮浓度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尹翠玲 梁英 +1 位作者 冯力霞 曹春晖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5000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氮浓度(0μmol/L,55μmol/L,440μmol/L,880μmol/L,1760μmol/L,7040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纤细角毛藻...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5000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氮浓度(0μmol/L,55μmol/L,440μmol/L,880μmol/L,1760μmol/L,7040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进行培养,研究两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对其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种微藻的Fv/Fm比值、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760μM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反而下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盐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氮浓度都为176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纤细角毛 氮浓度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三株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学成 孟振 +1 位作者 时艳侠 王培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4-762,共9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3株盐生杜氏藻株系(BJ,OUC38和OUC8)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旨在探明适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光照、温度和营养盐条件,并对实验中3株株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速率进行了初步的比...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3株盐生杜氏藻株系(BJ,OUC38和OUC8)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旨在探明适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光照、温度和营养盐条件,并对实验中3株株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速率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和温度分别是145.3μmol.m-2.s-1和23℃;适于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光照和温度分别是218.2μmol.m-2.s-1和23℃;适于生长的营养盐条件是NaNO30.4 mmo/L、尿素0.6 mmol/L和NaHCO318 mmol/L,而当NaNO3、尿素和NaHCO3浓度分别为0,0.2和18 mmol/L时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高光照、低温有利于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的积累,在218.2μmol.m-2.s-1光强和15℃条件下藻细胞β-胡萝卜素积累平均值可分别达10.39和12.46 pg/cell。3个株系中OUC38积累β-胡萝卜素的能力高于另外2株,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正交设计 正交分析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和青岛大扁藻的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起华 张恩栋 +1 位作者 李大鹏 程爱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9-402,共4页
采用两步法冷冻技术超低温保存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salina (Dunal)Teod .)和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hel golandicaKylinvar.tsingtaoensis)。当二甲基亚砜 (DMSO)浓度分别为 5 %和 2 0 % ,平衡时间均为 30min ;预冻温度及保持时间分... 采用两步法冷冻技术超低温保存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salina (Dunal)Teod .)和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hel golandicaKylinvar.tsingtaoensis)。当二甲基亚砜 (DMSO)浓度分别为 5 %和 2 0 % ,平衡时间均为 30min ;预冻温度及保持时间分别为 - 40℃ ,6 0min和 - 30℃ ,30min ;化冻后分别在 0℃和室温下采用慢速稀释法去除DMSO时 ,盐生杜氏藻和青岛大扁藻都达到了最高存活率 ,分别为 6 8 5 %和 78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青岛大扁 超低温保存 饵料 DMSO
下载PDF
外源MeJA胁迫对盐生杜氏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章丽 龚一富 +3 位作者 刘晓丹 潘益芳 刘增美 朱天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42,47,共6页
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生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MeJA浓度为0~100μmol/L时,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当... 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盐生杜氏藻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MeJA浓度为0~100μmol/L时,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当MeJA浓度为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当MeJA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生理生化结果分析表明,外源MeJA处理可提高盐生杜氏藻POD酶和SOD酶活性,随着MeJA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OD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β-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外源MeJA处理可诱导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积累可能与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盐生杜氏藻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不同结构域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秦 曹瑜 +4 位作者 吴鹏 史岩 张书 乔代蓉 曹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耐盐的真核光合生物,而甘油是盐藻用于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变化的关键调渗物质.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是盐生杜氏藻甘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与已经报道的其它物种的GPDH基因不同...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耐盐的真核光合生物,而甘油是盐藻用于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变化的关键调渗物质.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是盐生杜氏藻甘油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与已经报道的其它物种的GPDH基因不同,盐生杜氏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Ds.GPDH)基因具有两个独立的功能结构域,即丝氨酸磷酸化酶结构域(SGPP domain)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结构域(GPD domain).本实验在已克隆的Ds.GPDH2基因的基础上,以含GPDH2全基因序列的T质粒载体(pMD18-T-GPDH2)为模板,PCR扩增分别得到两个单结构域片段(SGPP与GPD),以及双结构域片段(GPDH),构建了pET32a-SGPP、pET32a-GPD和pET32a-GPDH三种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蛋白制备抗原,制备出3个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和交叉反应分析显示通过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3-磷酸甘油脱氢酶 结构域 纯化 多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 交叉反应
下载PDF
两种硝酸盐浓度下威氏海链藻和盐生杜氏藻硝酸还原酶活力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嘉扬 王大志 +1 位作者 洪华生 黄邦钦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把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培养在两种硝酸盐浓度下(800μmol/L和200μmol/L),比较研究了它们在培养液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变化及细胞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硝酸盐浓度下... 把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培养在两种硝酸盐浓度下(800μmol/L和200μmol/L),比较研究了它们在培养液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变化及细胞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硝酸盐浓度下,两种微藻培养液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变化基本相同.在高硝酸盐浓度下,两种微藻培养液中的硝酸盐减少并维持较高的浓度,且细胞叶绿素a含量较高;而在低硝酸盐浓度下,培养液中的硝酸盐在培养的第二天即被耗尽,且细胞叶绿素a含量很低.培养液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在高浓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低浓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种微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在培养的第二天即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并维持一低值,但威氏海链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要略高于盐生杜氏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藻类细胞内部的硝酸盐的吸收同化机制不同,从而导致营养盐的变化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 硝酸还原酶 威氏海链 盐生杜氏藻 浮游植物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9
8
作者 邓婷婷 李静 +5 位作者 马根 王晓林 赵向丽 张飞伟 乔代蓉 曹毅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将极端耐盐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DsMnSOD)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入SOD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K12(SOD-)中,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在耐盐、抗辐射和抗寒方面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导入外源DsMnSOD... 将极端耐盐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DsMnSOD)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入SOD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K12(SOD-)中,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在耐盐、抗辐射和抗寒方面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导入外源DsMnSOD基因的工程菌,在有氧条件下受到各种胁迫时,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原菌,其耐受NaCl浓度从8%提高到10%,耐受紫外线(295 nm,83μW/cm2)照射时间从45 s提高到65 s,4℃培养的存活率从10.7%提高19.0%,且SOD的酶活表达依赖于Mn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K12(SOD^-) SOD酶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培磊 刘明河 +1 位作者 张学成 孟振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研究3种氮源(NaNO3,尿素,NH4NO3/尿素复合肥)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OUN07)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salina OUN07生长最适的是0.75mmol/L尿素,最大细胞密度为105×104cell/mL,对照组仅为59×104cell/mL... 研究3种氮源(NaNO3,尿素,NH4NO3/尿素复合肥)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OUN07)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salina OUN07生长最适的是0.75mmol/L尿素,最大细胞密度为105×104cell/mL,对照组仅为59×104cell/mL;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110.6mg/g出现在0.125/0.125 mmol/L NH4NO3/尿素复合肥中,较低的氮盐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1.0mmol/L尿素培养的D.salina OUN07叶绿素a含量最高(48.5mg/g),较高的氮盐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D.salina OUN07脂肪酸主要由16:0、18:1和18:2ω-6组成,其中0.75mmol/L尿素组脂肪酸含量最高;氮源对D.salina OUN07蛋白含量也有显著影响,NH4NO3/尿素组蛋白含量(33.61%)最高;建立了三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氮源 化组成
下载PDF
磷浓度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翠玲 梁英 张秋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在温度(23±1)℃,盐度31,光照度5000 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2.27、18.15、36.3、72.6、290.4μmol/L)的培养基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2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磷浓度对其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 在温度(23±1)℃,盐度31,光照度5000 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2.27、18.15、36.3、72.6、290.4μmol/L)的培养基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2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磷浓度对其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磷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90.4μmol/L处达到最大值;纤细角毛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在18.15μmol/L处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磷浓度的继续升高,其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所以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磷浓度分别为290.4μmol/L和18.1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纤细角毛 磷浓度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NaHSO_3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建峰 胡芬红 沈允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优化盐生杜氏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及色素积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0.40mM·L-1)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 为优化盐生杜氏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及色素积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0.40mM·L-1)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提高叶绿素a(Chl a)和b(Ch1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Chl/Car;促进效应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低浓度(<0.10mM·L-1)效应较好,以0.07mM·L-1为最佳。NaHSO3提高Chl b的效应大于Chl a,降低Chl a/Chl b比值,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降后升,以0.07mM·L-1降低最大。本试验条件下,盐生杜氏藻生物量与光合色素含量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生物量(Y,g·L-1)相关最大的是Chl b(XChl b,μg·ml-1),符合Y=0.284XChl b-0.883(R2=0.994**)(**表示Y与X之间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下同);其次为Chl(XChl,μg·ml-1),Y=0.100XChl-2.022(R2=0.993**),为生长动态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有效的间接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NAHSO3 物量 光合色素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cDNA文库构建及功能基因筛选(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钢 刘敏 +2 位作者 蒋彦 乔代蓉 曹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采用Qiagen公司的植物总RNA提取技术、Clontech公司的CreatorTM技术平台以及SMARTTM技术进行cDNA文库构建。从杜氏藻中提取出了高质量的总RNA,通过PowerScript反转录酶反转录杜氏藻的总RNA,采用LD-PCR、酶处理等方法对cDNA进行等比例扩... 采用Qiagen公司的植物总RNA提取技术、Clontech公司的CreatorTM技术平台以及SMARTTM技术进行cDNA文库构建。从杜氏藻中提取出了高质量的总RNA,通过PowerScript反转录酶反转录杜氏藻的总RNA,采用LD-PCR、酶处理等方法对cDNA进行等比例扩增、纯化,同时使用CHROMASPIN-400柱子将cDNA分段化,最后将长片段连入pDNR-LIB质粒,1.5kV,25μF电转化大肠杆菌JM109,得到含1.5×106个克隆子的原始文库,滴度为1.5×106cfuml-1。结合酶切和PCR,对该文库的质量进行了鉴定和统计,文库的平均片段插入长度为1.5kb。采用烯醇酶和UDP葡萄糖脱氢酶的EST作为同源探针,对文库中的功能基因进行筛选,并采用放射性原位杂交法,对扩增文库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了含这两条基因全编码序列的cDNA,烯醇酶为1.8kb,UDP葡萄糖脱氢酶为1.9kb,为今后对该种进行大规模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CDNA文库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氮、磷、硫对盐生杜氏藻色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辉 徐文华 +5 位作者 雷高鹏 邓婷婷 杨旺贵 刘玉坤 曹毅 白林含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3-407,共5页
研究了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在不同浓度氮、磷、硫等营养条件下对细胞积累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影响.发现盐生杜氏藻细胞经过10d生长,在营养缺乏条件下其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达到最大,积累β胡萝卜素的最适条件是无氮、无... 研究了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在不同浓度氮、磷、硫等营养条件下对细胞积累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影响.发现盐生杜氏藻细胞经过10d生长,在营养缺乏条件下其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达到最大,积累β胡萝卜素的最适条件是无氮、无磷和无硫,但是不利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讨论了此结果的机理和意义,为利用盐生杜氏藻大规模生产β胡萝卜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氮、磷、硫 色素积累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不同胁迫下盐生杜氏藻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表达及其与甘油合成的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晓菲 黄非 +5 位作者 梁雪 张飞伟 杨旺桂 白林含 乔代蓉 曹毅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3-438,共6页
在已克隆的盐藻(Dunaliella salina)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经高盐、厌氧、磷酸盐以及氧化等不同外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同时监测了盐藻细胞甘油合成的动态变化.对比酿酒酵母的GP... 在已克隆的盐藻(Dunaliella salina)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经高盐、厌氧、磷酸盐以及氧化等不同外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同时监测了盐藻细胞甘油合成的动态变化.对比酿酒酵母的GPD基因,发现D.salina GPD基因受高渗诱导,同时D.salina细胞内可能存在多个形式的GPD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3-磷酸甘油脱氢酶 荧光定量PCR 甘油合成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D.salina和D.bardwil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贺庆华 郑玉才 +1 位作者 林亚秋 聂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35-4436,452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盐生杜氏藻的MDH基因提高农作物耐盐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对盐生杜氏藻2个种(D.salina和D.bardwil)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克隆,并对它们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盐生杜氏藻2个藻种MDH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分别长1 303... [目的]探讨利用盐生杜氏藻的MDH基因提高农作物耐盐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对盐生杜氏藻2个种(D.salina和D.bardwil)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克隆,并对它们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盐生杜氏藻2个藻种MDH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分别长1 303 bp和1 288 bp,分别编码434和429个氨基酸的2个蛋白,经过亚细胞定位预测和相似性搜索,认为这两个蛋白应定位于叶绿体,即属于叶绿体型苹果酸脱氢酶。两个藻种的MDH基因编码区的核酸序列相似性为88.6%,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5%,去除预测的信号肽序列后两者氨基酸的相似性达到97.4%。经过分子建模分析发现,D.salina的MDH相对于D.bardwil的MDH,大部分的氨基酸突变都位于蛋白分子表面,而且大多数位于分子表面的突变都是非极性氨基酸和极性氨基酸之间的转变。[结论]推测这些蛋白分子表面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可能是D.salina的MDH对高盐浓度环境的适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脱氢酶 盐生杜氏藻 克隆 分子建模
下载PDF
不同激光辐照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杰 庄惠如 +2 位作者 高如承 陈荣 陈炳英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
用YAG、LD和Ar+三种不同激光辐照处理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通过对辐照前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速率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研究不同激光处理对盐生杜氏藻的生理刺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YAG激光辐照剂量超过1min时,对盐生... 用YAG、LD和Ar+三种不同激光辐照处理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通过对辐照前后盐生杜氏藻的生长速率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研究不同激光处理对盐生杜氏藻的生理刺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YAG激光辐照剂量超过1min时,对盐生杜氏藻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其胡萝卜素的合成;LD激光在辐照剂量为3min^5min能促进细胞增殖,其中5min剂量的处理组,生长速率较对照组提高190%,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提高27.2%和24.4%;Ar+激光在辐照剂量为5min^30min范围内能促进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8.5%~130.9%,但在这剂量范围内,Ar+激光抑制其生长,同时对不同激光辐照对盐生杜氏藻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激光辐照 长速率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盐度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及其色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培磊 袁子懿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30~120),较低的盐度有利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分裂,最大细胞密度为8.92×105cell/ml,对照组仅为3.81×105cell/ml;盐度为60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02mg/g,对照组仅为36mg/g;盐度为30时,叶绿素...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30~120),较低的盐度有利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分裂,最大细胞密度为8.92×105cell/ml,对照组仅为3.81×105cell/ml;盐度为60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02mg/g,对照组仅为36mg/g;盐度为30时,叶绿素a含量最高,为82mg/g,对照组最低,为17mg/g;低盐度有利于细胞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最高含量为37.5%,对照组仅为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对不同氮源吸收规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培磊 刘明河 +1 位作者 张学成 孟振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0,共5页
研究了NaNO_3、NH_4Cl、NH_4NO_3 3种氮源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及3种氮源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3种氮源中,NH_4NO_3对促进D.salina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和叶绿素a合成效果是最好的,细胞最高密度为136... 研究了NaNO_3、NH_4Cl、NH_4NO_3 3种氮源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及3种氮源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3种氮源中,NH_4NO_3对促进D.salina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和叶绿素a合成效果是最好的,细胞最高密度为136×10~4 cell/ml;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值为137 mg/g;NO_3^-和NH_4^+共同存在时,优先利用NH_4^-;建立了3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盐生杜氏藻 Β-胡萝卜素 利用规律
下载PDF
盐生杜氏藻MA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婷 柴晓杰 +2 位作者 王媛 姜玉声 丛玉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5期157-163,共7页
克隆盐藻MAPK基因(命名为DsMAPK),为研究盐藻耐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DsMAPKcDNA全长,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盐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DsMAPK的cDNA全长序列为1861bp(GenBank Accessio... 克隆盐藻MAPK基因(命名为DsMAPK),为研究盐藻耐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DsMAPKcDNA全长,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盐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DsMAPK的cDNA全长序列为1861bp(GenBank AccessionJQ782412),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407bp,编码468个氨基酸;DsMAPK蛋白为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自由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伸展链散布其中。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DsMAPK和衣藻、团藻的MAPK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盐藻在高盐胁迫下,DsMAPK基因表达显著上调,1h后达到最大值,为正常对照组的5倍,差异极显著(P<0.01)。DsMAPK基因可能在盐藻对盐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参与盐藻耐盐反应的早期快速反应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杜氏藻 促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 CDNA 物信息学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柠檬酸铁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培磊 刘明河 +1 位作者 张学成 孟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3-546,共4页
研究了柠檬酸铁对2株盐生杜氏藻OUN04和盐生杜氏藻OUN09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OUN04生长最适的Fe浓度为0.05 mmol/L,密度达1.115×106cell/ml,对照组为8.29×105cell/ml,0.25 mmol/L Fe组密度最低(7.0&... 研究了柠檬酸铁对2株盐生杜氏藻OUN04和盐生杜氏藻OUN09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OUN04生长最适的Fe浓度为0.05 mmol/L,密度达1.115×106cell/ml,对照组为8.29×105cell/ml,0.25 mmol/L Fe组密度最低(7.0×105cell/ml);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83.2mg/g)出现在0.25 mmol/L Fe浓度组中,对照组(63.4 mg/g)最低;Fe浓度为0.25 mmol/L时有最大的chll_a含量(98.4 mg/g),对照组为80.2 mg/g;建立了杜氏藻对Fe吸收的动力学方程。盐生杜氏藻OUN09生长最适的Fe浓度为0.05 mmol/L(密度1.31×106cell/ml),对照组为1.185×106cell/ml,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为130.2 mg/g(0.05 mmol/L Fe组),对照组为70.4 mg/g,pH值变化和Fe的吸收情况与盐生杜氏藻OUN04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铁 盐生杜氏藻 Β-胡萝卜素 chll_a 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