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吡格列酮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分析
1
作者 张彦青 张丽 +1 位作者 梁静静 刘雨欣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50-53,57,共5页
运用多种光谱法来研究盐酸吡格列酮(PGH)和胰蛋白酶(TRY)的光谱特征。随着PGH的加入,TRY猝灭程度逐渐降低,说明PGH对TRY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在285,295,310 K下探究得知结合位点数接近于1。热力学常数表明了两者的反应为自发的反应,结合作... 运用多种光谱法来研究盐酸吡格列酮(PGH)和胰蛋白酶(TRY)的光谱特征。随着PGH的加入,TRY猝灭程度逐渐降低,说明PGH对TRY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在285,295,310 K下探究得知结合位点数接近于1。热力学常数表明了两者的反应为自发的反应,结合作用力类型通过计算可知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盐酸吡格列酮使得胰蛋白酶构象发生了变化。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为1.78 nm。金属离子的加入显示Ca^(2+)、Na^(+)、K^(+)、Zn^(2+)与胰蛋白酶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强产生了竞争,使得盐酸吡格列酮与胰蛋白酶反应体系的结合作用力减弱;Mg^(2+)、Cu^(2+)、Fe^(3+)的加入首先与盐酸吡格列酮反应生成了复合物,再跟胰蛋白酶反应,使得盐酸吡格列酮与胰蛋白酶反应体系的结合作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胰蛋白酶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T_(2)DM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丹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7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_(2)DM)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T_(2)DM患者,按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格列美脲治...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_(2)DM)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T_(2)DM患者,按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格列美脲治疗,联合组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胰岛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较对照组(76.32%)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对照组更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对照组更低,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较对照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7.89%vs10.53%),两组相当(P>0.05)。结论:对T_(2)DM患者使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与血脂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盐酸吡格列酮 美脲 胰岛功能 血脂水平 血糖水平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分析
3
作者 者慧英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15期126-128,共3页
目的: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需要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总例数为84;其中,42例在对照组中... 目的: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需要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总例数为84;其中,42例在对照组中收入,42例在实验组中收入。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11月。在治疗阶段,将服用盐酸吡格列酮药物为对照组提供,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治疗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患者最终疗效展开比较。结果: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糖、血脂水平优化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水平,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月经和排卵情况,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采取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糖、性激素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排卵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盐酸吡格列酮 饮食控制 有氧运动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长江 刘树琴 +5 位作者 章秋 杨明功 叶山东 王德全 罗佐杰 阎胜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收集227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组(113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和二甲双...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收集227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组(113例,服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1次),和二甲双胍组(114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250mg,每日2次),治疗期12周。结果:用药12周后,与基础值相比,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下降1.42±1.93mmol.L-1(13.41±18.65%),餐后2h血糖下降4.42±3.96mmol.L-1(26.94%±21.32%),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0%±1.57%;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下降1.62±2.17mmol·L(15.45±20.13%),餐后2h血糖下降值3.89±3.75mmol·L-1(24.27%±21.54%),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9%±1.39%。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 降值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12周 后,吡格列酮组,降低空腹血糖显效率40.66%,有效率75.82%,降低餐后2h 血糖显效率51.38%,有效率86.24%;二甲双胍组,降低空腹血糖显效率53.85%, 有效率82.42%,降低餐后2h血糖显效率46.23%,有效率77.36%。两组间比较 显效率和有效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出现严重 肝功能异常病例。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治疗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珍 宋洪杰 +3 位作者 唐世新 计一平 刘涛 胡晋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咝格列酮片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mg盐酸咝格列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咝格列酮浓度。结果与结论: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172.43±347.01μg·L-1;tmax为2... 目的:研究盐酸咝格列酮片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0mg盐酸咝格列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咝格列酮浓度。结果与结论: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172.43±347.01μg·L-1;tmax为2.16±0.89h;Ke为0.091±0.023h-1,t1/2为7.75±1.79h;AUC0-m为12268.01±3542.93μg·h·L-1;AUC0-∞为12628.99±3478.25μg·h·L-1,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明哲 徐丽华 +2 位作者 赵东明 孙昕昳 丁希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同时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0个月后观...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同时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0个月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对照组TC及LDL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LDL,TG及FPG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组间比较HDL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TG,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能进一步降低TG,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升高H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片 盐酸吡格列酮 Ⅱ型糖尿病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武晓泓 刘超 +5 位作者 周红文 王晓东 沈备 贾悦 狄福松 何戎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以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变化。方法  80例接受磺脲类和 /或...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以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变化。方法  80例接受磺脲类和 /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 治疗 12周后 ,(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下降了 1 2 8mmol/L、1 94mmol/L、0 89%和 2 0 5 % ,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1)。空腹、餐后 2小时胰岛素、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2 )试验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有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了 0 11mmol/L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试验组sVCAM 1、PAI 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5 ) ,TNF α有所下降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 ,降低胰岛素抵抗 ,并减少血TNF α、sVCAM 1和PAI 1含量 ,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是较为理想的抗糖尿病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临床研究 血管并发症 酶免疫磁分离法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与BSA反应机理的荧光猝灭法、同步荧光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改霞 刘保生 +2 位作者 李志云 付家赫 王天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进行了盐酸吡格列酮(P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反应机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研究PGH-BSA体系的猝灭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置、作用力类型、协同性及能量转移距离等方面,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进行了盐酸吡格列酮(P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反应机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研究PGH-BSA体系的猝灭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置、作用力类型、协同性及能量转移距离等方面,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可以用于药物与蛋白反应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法 同步荧光法 盐酸吡格列酮 牛血清白蛋白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珍 宋洪杰 +3 位作者 唐世新 计一平 刘涛 胡晋红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 研究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 po盐酸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 30mg ,服药间隔为 1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格列酮浓... 目的 研究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剂量 po盐酸吡格列酮片剂和胶囊 30mg ,服药间隔为 1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吡格列酮浓度。结果 两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片剂和胶囊的cmax分别为 (1172 .4 3± 347.0 1)和 (110 8.8± 375 .5 5 )μg·L-1;tmax分别为 (2 .16± 0 .89)和 (1.79± 1.10 )h ;t1/2 分别为 (7.75± 1.79)和 (8.2 0± 2 .10 )h ;AUC0~tn分别为 (12 2 6 8.0 1± 35 4 2 .93)和 (116 2 3.17± 4 0 38.6 5 ) μg·h·L-1。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4 .4 8± 15 .78) %。结论 方差分析和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 生物等效性 研究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傅晓莹 邓海鸥 杨华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评估对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 目的:评估对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mmol/L,增加15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盐酸吡格列酮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戴俊东 金笃嘉 刘玉玲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ODSC18色谱柱 (4 6mm× 2 5 0mm ,填料 :Kromasil,粒度 :5 μm) ,以乙腈 -水 -乙酸 (45∶5 5∶0 3,用氨水调节体系的pH为 5 5±0 0 5 )为流动...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ODSC18色谱柱 (4 6mm× 2 5 0mm ,填料 :Kromasil,粒度 :5 μm) ,以乙腈 -水 -乙酸 (45∶5 5∶0 3,用氨水调节体系的pH为 5 5±0 0 5 )为流动相 ,流速 1 2mL·min-1,紫外检测器于 2 6 9nm测定。结果 :反相HPLC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0 1~1 0mg·mL-1,相关系数r=0 9999;最低检测限 0 2ng ;样品溶液在 10d内稳定 ;日内精密度 (RSD <1 0 % )和日间精密度 (RSD <2 0 % )良好。结论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胰岛素增敏剂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燕文 李新春 +1 位作者 杨玉芳 李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8-600,共3页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 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吡格列酮片 30mg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 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吡格列酮片 30mg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 (1 .9± 0 .5 ) ,(2 .1± 0 .6 )h ;Cmax分别为 (1 4 80 .0± 2 34.9) ,(1 4 36 .5± 2 0 6 .4 ) μg·L-1 ;t1 / 2 β分别为 (6 .0±1 .4 ) ,(6 .4± 1 .4 )h ;AUC0→ 2 4分别为 (8893.6± 1 979.9) ,(8893.2± 1 91 3.8) μg·L-1 ·h ;AUC0→∞ 分别为 (970 6 .4±2 394 .5 ) ,(992 8.3± 2 5 1 2 .4 ) μg·L-1 ·h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1 .4± 1 7.5 ) %。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盐酸吡格列酮 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制剂 AUC 男性健康 人体生物等效性 试制 紫外检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吡格列酮浓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廉江平 张鹏 +3 位作者 李小川 李巧如 陈世虎 高建武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7-688,共2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0∶6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9nm,血样用二氯甲烷萃取。结果线性浓度范围为25~40...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0∶6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9nm,血样用二氯甲烷萃取。结果线性浓度范围为25~4000ng/ml(r=0.9998,n=8),最低检测浓度为25ng/ml;高、中、低3种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3.33±1.22)%、(76.92±6.57)%、(84.50±3.40)%,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26±3.31)%、(97.31±9.07)%、(99.61±6.48)%;日内RSD<4.30%,日间RSD<8.17%(n=25)。结论本法能够满足盐酸吡格列酮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吡格列酮 血药浓度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和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德峰 孙力 +2 位作者 刘保国 于红艳 李民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盐酸吡格列酮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活络降脂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娜敏 聂圆圆 +3 位作者 王敏 董建全 于世林 耿亚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497-1500,1504,共5页
目的观察活络降脂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研究组71例给予活... 目的观察活络降脂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血脂、血小板活化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研究组71例给予活络降脂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功能、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 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络降脂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疗效更好,能明显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增强血小板活化功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降脂汤 盐酸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高血脂症 血小板活化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对糖尿病性心脏病心脏自主神经及射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小毛 白洁 +1 位作者 徐淼 赵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8-429,共2页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由于糖尿病的发生、恶化所引发的心脏功能异常,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且病变程度较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盐酸地尔硫卓能显著维持患者的血糖稳定...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由于糖尿病的发生、恶化所引发的心脏功能异常,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且病变程度较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盐酸地尔硫卓能显著维持患者的血糖稳定,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提高心脏射血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心脏病的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用药不当会出现神经异常、甚至有生殖毒性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扩大患者的用药范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科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硝苯地平 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脏自主神经 射血功能
下载PDF
过程分析比较不同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奇洲 陈坚 +1 位作者 孔彬 李新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建立过程分析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的方法,比较同一厂家制剂溶出度的一致性及不同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方法桨法,以(9→1000)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r.min-1,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检测3个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 目的建立过程分析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的方法,比较同一厂家制剂溶出度的一致性及不同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方法桨法,以(9→1000)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r.min-1,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检测3个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结果A厂和C厂生产的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曲线一致性很好;B厂的溶出度曲线差异较大。结论利用光纤药物溶出仪实时、在线、过程监测的特点,计算机平台全面直观地反映各厂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为全面评价药物内在质量和生物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光纤药物溶出仪 过程分析 溶出度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清中盐酸吡格列酮浓度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玲 车宁 孙春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血药浓度。方法:血清样品加入内标后用乙酸乙酯-乙醚(8:1)混合液提取,萃取层经氮气流吹干后用流动相定容,取20 μL进样。色谱柱为日本 KYATECH 公司 HiQ sil C18V(5 μm,4.6mm×...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血药浓度。方法:血清样品加入内标后用乙酸乙酯-乙醚(8:1)混合液提取,萃取层经氮气流吹干后用流动相定容,取20 μL进样。色谱柱为日本 KYATECH 公司 HiQ sil C18V(5 μm,4.6mm×250mm),流动相:0.025 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4.85)-乙腈(1:1),流速0.75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本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 ng·mL^(-1),在10~40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精密度 RSD 为1.062%~8.660%,日间精密度 RSD 为1.643%~10.86%,萃取回收率不低于60%,方法回收率在90%以上。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人血清中吡格列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浓度 人血清 磷酸二氢钠 乙酸乙酯 样品加入 浓度范围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大进 王奇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胰岛素增敏剂 抗糖尿病药物 血糖 胰岛素血症 三酰甘油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影响的短期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玉和 邵雪景 +2 位作者 冯小芬 赵志勇 印永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16-419,424,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微量蛋白尿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观察组每天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 mg,共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尿足细胞排泄...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微量蛋白尿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观察组每天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 mg,共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尿足细胞排泄数量、尿mindin/尿肌酐(UMCR)、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足细胞数、UACR、UMCR、CR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KD1期患者治疗后足细胞数、UACR、UMCR、CRP明显降低(P<0.01);CKD2期患者治疗后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足细胞数(r=0.233,P<0.05),CRP(r=0.456,P<0.01),UMCR(r=0.612,P<0.01)呈显著正相关;CRP与UMCR(r=0.238,P<0.05),足细胞数(r=0.417,P<0.01)呈正相关;UMCR与足细胞数呈正相关(r=0.687,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KD1期患者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