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外十友与盛唐文学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方外十友是初唐后期的一个文人群体,其得名时间大致在武后光宅元年(684年)至垂拱元年(685年),此后交游虽然还在继续,但已非全部。陈子昂辞官归蜀后,这一群体基本上不复存在。方外十友之所以能形成,一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和人格追求比较一... 方外十友是初唐后期的一个文人群体,其得名时间大致在武后光宅元年(684年)至垂拱元年(685年),此后交游虽然还在继续,但已非全部。陈子昂辞官归蜀后,这一群体基本上不复存在。方外十友之所以能形成,一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和人格追求比较一致,二在于他们彼此之间有深刻的理解,三在于他们的文艺才能和好尚相同和趋近。方外十友对盛唐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描写神仙生活,二是表现幽独情怀,三是抒发真挚友情。盛唐文学的内容和风格,与方外十友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外十友 盛唐文学 文人群体
下载PDF
玄宗与盛唐文学——从文学创作和传播角度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鑫 余功超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文学的繁盛无非是创作的繁盛和传播的繁盛。作为大唐最有作为的统治者之一的唐玄宗当政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人口、教育政策,为文学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和创作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盛唐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玄宗 盛唐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传播
下载PDF
论张说对盛唐文学的倡导与建设
3
作者 隋秀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9-72,共4页
论张说对盛唐文学的倡导与建设隋秀玲初唐文学承袭梁陈,盛唐文学异彩纷呈,但这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学阶段并没有截然的时间断限,它们之间有一个过渡期,而过渡时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往往对后一文学阶段有重大的开启作用。充分认识引导诗... 论张说对盛唐文学的倡导与建设隋秀玲初唐文学承袭梁陈,盛唐文学异彩纷呈,但这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学阶段并没有截然的时间断限,它们之间有一个过渡期,而过渡时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往往对后一文学阶段有重大的开启作用。充分认识引导诗风发展方向的过渡环节,将有利于理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说 盛唐文学 倡导 建设
下载PDF
论张说文质彬彬文学思想及其对盛唐文学发展的意义
4
作者 胡永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张说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在文学主张上,他既重视文学和文采,也反对过去浮靡不振的文风,持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文学思想。正是这种文学思想,使他大力弘扬文学,培养、提携了大批道德、文才兼美的文儒之士,... 张说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在文学主张上,他既重视文学和文采,也反对过去浮靡不振的文风,持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文学思想。正是这种文学思想,使他大力弘扬文学,培养、提携了大批道德、文才兼美的文儒之士,为盛唐文学"声律风骨兼备"的面貌,盛唐文人昂扬、奋发的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说 文学思想 文质彬彬 盛唐文学 贡献
下载PDF
方外十友与盛唐文学(摘要)
5
作者 胡旭 《唐代文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66-370,共5页
就现存文献来看,方外十友的名号,最早出自《新唐书􀅰陆余庆传》.由于方外十友活跃在初盛唐之交,其中不乏引领当时创作风气的杰出文学家,因而对他们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其对盛唐文学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盛唐 盛唐文学 综合考察 新唐书 方外 文学
下载PDF
初论张说对盛唐文学的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新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39-43,共5页
研究盛唐文学,不能不提到张说。而以前却恰恰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他。在目前通行的几套文学史教科书上对他都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根本没有提到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这不仅对于他本人是不公正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使... 研究盛唐文学,不能不提到张说。而以前却恰恰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他。在目前通行的几套文学史教科书上对他都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根本没有提到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这不仅对于他本人是不公正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使我们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文学 集贤院 学士 张九龄 玄宗 旧唐书 知院事 王翰 王湾 职官分纪
下载PDF
论盛唐开基者张说的宏通文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恩海 姜朝晖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全唐文 文学创作 盛唐文学 《大唐新语》 盛唐诗歌 张九龄 指导意义 言不尽意 河岳英灵集
下载PDF
哥舒翰与盛唐文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可先 虞越溪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80-94,共15页
哥舒翰是盛唐时期的重要将领,他与盛唐诗坛尤其是盛唐边塞诗具有重要的关联。以哥舒翰活动为中心,以唐诗对于哥舒翰的表现进行印证,可以揭示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哥舒翰威震陇右,最能彰显其战功者是麦庄、石堡城与九曲诸役;至... 哥舒翰是盛唐时期的重要将领,他与盛唐诗坛尤其是盛唐边塞诗具有重要的关联。以哥舒翰活动为中心,以唐诗对于哥舒翰的表现进行印证,可以揭示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哥舒翰威震陇右,最能彰显其战功者是麦庄、石堡城与九曲诸役;至今尚存的《哥舒翰纪功碑》,表明了唐人具有浓厚的良将情怀;唐代诗人高适入哥舒翰幕的经历,对其边塞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哥舒翰临危受命据守潼关,兵败被俘,完成了他一生的宿命,盛唐边塞诗的高峰也急遽消歇;伴随着安史之乱,中唐边塞诗也就转变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舒翰 盛唐文学 良将情怀 幕府文士 安史之乱
原文传递
从唐诗看盛唐文学的张扬
9
作者 郭健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唐诗代表着我国一段历史的文学、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张扬着那段历史时期文学的特性,张扬着那久远年代的盛唐文学。
关键词 唐诗 盛唐文学 张扬 李白
原文传递
唐景龙修文馆学士及文学活动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旭 胡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9,共9页
唐中宗景龙年间设置修文馆学士一事,见载于多种典籍,但矛盾之处颇多,似乎没有绝对准确的记载。通过对相关典籍的比勘考证,可知景龙二年、三年、四年皆有选任修文馆学士之事,在这三年中任过学士的共有二十九人,与《玉海》叙录《景龙文馆... 唐中宗景龙年间设置修文馆学士一事,见载于多种典籍,但矛盾之处颇多,似乎没有绝对准确的记载。通过对相关典籍的比勘考证,可知景龙二年、三年、四年皆有选任修文馆学士之事,在这三年中任过学士的共有二十九人,与《玉海》叙录《景龙文馆记》所云学士数吻合。但《绀珠集》、《类说》、《唐会要》、《新唐书》等典籍中所说的"大学士四人,学士八人,直学士十二人",只是景龙二年设置修文馆时计划员数,在随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三类学士的确切员数都与原计划不符。景龙修文馆学士重形式尚技巧的宫廷文学创作活动,虽然在当时影响甚大,在唐代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总体上价值不高,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初盛唐文学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龙 修文馆学士 宫廷文学 盛唐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被引量:9
11
作者 木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2-140,共9页
就文学史的宏观演变而言,中国文学大体发生过三次自觉——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盛唐文学的自觉、盛宋文学的自觉,它们都是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自觉,其重要标... 就文学史的宏观演变而言,中国文学大体发生过三次自觉——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盛唐文学的自觉、盛宋文学的自觉,它们都是针对一个漫长时代的不自觉而发生的文学飞跃。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自觉,其重要标志是一变两汉空泛言志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范的五言诗体制,它标志了中国文学从两汉时代的政治附庸走向了自由的、缘情的、审美的文学。其中又经历了三个阶段:曹操孤明先发的探索;曹丕率领建安六子等诗人的群体自觉写作;曹植和甄氏五言诗传达出的深邃恋情及其所具有的人性觉醒的意义。"魏晋文学自觉"的提法,应该更准确地表述为"建安曹魏文学自觉",这次文学自觉的内涵,也应该是以文学本体为中心的系统的自觉,而非仅仅是以文学批评为中心的文学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曹魏文学 盛唐文学 盛宋文学 曹植 人性觉醒
下载PDF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从张说到孙逖 被引量:6
12
作者 臧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开元、天宝时期以张说、孙逖等为中心的几代文儒不只是同时兼具文与儒两方面的才能,而且是在思想观念、自我意识上将文与儒结合起来,由此开拓出不同于前人的文学观念,从而对盛唐士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尤其是文学感觉空间的建构,影响... 开元、天宝时期以张说、孙逖等为中心的几代文儒不只是同时兼具文与儒两方面的才能,而且是在思想观念、自我意识上将文与儒结合起来,由此开拓出不同于前人的文学观念,从而对盛唐士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尤其是文学感觉空间的建构,影响至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儒 盛唐文学 张说 颜真卿 孙逖
下载PDF
魏晋风度与盛唐气象的转换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继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7-121,109,共6页
建安文学与盛唐文学,虽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一属典型的乱世,一属模范的治世;然而二者之间却有着神似之处,那就是:情与志的复合。也就是说,个体的“情”,与关心群体利益之“志”,处于重合关系、统一关系。
关键词 魏晋风度 盛唐气象 “唯才是举” 《旧唐书》 九品中正制 建功立业 建安文学 士大夫 武则天 盛唐文学
下载PDF
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8-135,177,共9页
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 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李白 杜甫 盛唐文学
下载PDF
武后时期之洛阳文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祖譔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有唐一代,洛阳地区文学之盛,其唯武后之世欤!隋末,王世充据洛邑,李密攻之,李世民克之,兵燹连年,庐舍为墟,居人救死之不暇,遑论吮墨操觚。故武德四年,世充降后,旋废东都之号。贞观四年六月,太宗发卒修洛阳宫,而给事中张玄素竭谏,以为“... 有唐一代,洛阳地区文学之盛,其唯武后之世欤!隋末,王世充据洛邑,李密攻之,李世民克之,兵燹连年,庐舍为墟,居人救死之不暇,遑论吮墨操觚。故武德四年,世充降后,旋废东都之号。贞观四年六月,太宗发卒修洛阳宫,而给事中张玄素竭谏,以为“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足见洛阳于当时人之心目中,远不及长安之为重要也。逮高宗之世,关中食指渐繁,米粟不济,而洛阳有含嘉仓,江南漕运,多集于兹,取给为便,故终其世,七幸洛邑。并于显庆二年,复东都之号,“置东都官员,准雍州”。高宗崩于洛邑,拟迁葬长安,而伯玉上书有云:“陛下不思(?)、洛之壮观,关陇之荒芜,遂欲弃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险”。所论与张玄素相较,何啻霄壤?时势然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后时期 洛阳地区 文学活动 洛阳宫 李世民 盛唐文学 洛邑 正始之音 东都 给事中
下载PDF
留得诗书继世长——感记霍松林先生给我校的书籍字画捐赠
16
作者 王元忠 李应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9-21,共3页
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学,霍松林先生都说得上是天水人的骄傲。沐先生恩泽,天水人出外学习或开会,也便常常因此而为他人所格外地敬重。当然,这只是事情的一面,而实际上先生对于家乡的感情和帮助远不止于这种声名的影响。
关键词 先生 唐音 图书 出版物 霍松林 《唐宋诗文鉴赏举隅》 中国古代文学 盛唐文学 当代诗词 天水市 诗词集 字画
下载PDF
“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及其全面实现
17
作者 杨红莉 《东疆学刊》 2003年第4期21-28,共8页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想的文学实现不是在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建安时期,而是在盛唐时期才得以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清骨峻 审美理想 建安文学 盛唐文学 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文论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陈子昂诗歌理论略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遐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诗歌理论 陈子昂 创作实践 南朝文学 文学作品 盛唐文学 唐代文学 六朝文风 知识分子 思想内容
下载PDF
沙门一行制历因缘探讨
19
作者 吴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58-65,共8页
唐僧一行参与乃至领导了盛唐时期的皇家天文台的工作,编制了著名的《大衍历》,本文从文化角度对沙门一行制历的因缘加以考证,认为促成一行制历的原因:一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二是沙门一行的俗家家世背景,三是沙门一行的宗教身份,且三者层... 唐僧一行参与乃至领导了盛唐时期的皇家天文台的工作,编制了著名的《大衍历》,本文从文化角度对沙门一行制历的因缘加以考证,认为促成一行制历的原因:一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二是沙门一行的俗家家世背景,三是沙门一行的宗教身份,且三者层层递进。其中一行的宗教身份,解释了其复杂知识结构以及《大衍历》域外天文学知识的可能来源,同时一行囊天台宗和律宗的修行身份并入于密教,加上文献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道教背景,契合了玄宗朝的宗教政策,是获得玄宗信赖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沙门一行制历的缘由,对于一行宗教背景中的道教成份,也是前贤的研究所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一行 张遂 《大衍历》 盛唐文学 密教 道教
下载PDF
王宠小楷艺术特色管窥
20
作者 高甬春 《书法艺术》 1995年第6期15-18,共4页
王宠,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1494-1533),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当朝中丞王守之弟.科举场中,六次落榜,而以诸生贡太学.由于体弱多病,四十岁去世.虽英年早世,但丝毫未影响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他不但善书画,... 王宠,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1494-1533),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当朝中丞王守之弟.科举场中,六次落榜,而以诸生贡太学.由于体弱多病,四十岁去世.虽英年早世,但丝毫未影响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他不但善书画,还能诗文,当时名气颇大,因而师从者甚众.王宠在书法上的最大建树,是一反宋元以来重妍媚秀丽的时尚,而用朴拙自然和神采气韵的格调取代.为此,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称:"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诗好建安三谢及盛唐文学,迂、固甚似之.书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婉丽道逸,为时所趣,几夺京兆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小楷 书法家 盛唐文学 王世贞 江苏苏州 笔画 何良俊 太学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