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直接取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钦辉 陈丹霞 魏统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再通血流分级及mRS评分。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分级中的3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率为94.23%(49/52),对照组再通血流率为75.00%(39/52),研究组再通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直接取栓 替罗非班 急诊 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耿昱 王培文 +2 位作者 王慧远 陈心怡 徐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闭塞,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因血管再通率低而疗效不佳。近年来,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接取栓治疗因节省静脉溶栓药物费用、简化...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闭塞,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因血管再通率低而疗效不佳。近年来,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接取栓治疗因节省静脉溶栓药物费用、简化卒中急救流程,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患者也显现出一定优势。直接取栓治疗能否替代桥接取栓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和桥接取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述评,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直接取栓 桥接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高宇 李子昂 +5 位作者 张健 刘韩鹏 张平 闫瑞芳 岳军艳 崔红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179,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栓术组(n=47)和桥接取栓组(n=46);直接取栓术组患者采用血管内直接取栓术治疗,桥接取栓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行侧支循环Tan分级,依据Tan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术后24~48 h行头颅平扫CT评估是否有出血转化;术后90 d行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以及预后和自发非创伤性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ASPECT)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心房颤动占比、基线收缩压、肌酐、基线血糖、血小板计数、闭塞部位、脑卒中病因、侧支循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结论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桥接取栓较直接取栓更易发生脑出血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侧支循环 直接取栓 桥接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发病至穿刺4.5 h~6 h内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世民 曹贤敏 +5 位作者 吴凌峰 项正兵 文安 周勇良 饶伟 曹文锋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比较发病到穿刺4.5 h至6 h以内大血管闭塞(LVO)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联合机械取栓(MT)与单纯机械取栓(M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出发病到穿刺4.5 ... 目的比较发病到穿刺4.5 h至6 h以内大血管闭塞(LVO)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联合机械取栓(MT)与单纯机械取栓(M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出发病到穿刺4.5 h至6 h以内的患者,分为桥接治疗组(IVT+MT)和直接取栓组(MT),对比2组患者的90 d良好预后(m RS评分≤2分)、症状性脑出血(s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研究纳入71例患者,平均年龄(66.59±11.59)岁,男性45例(63.4%),中位NIHSS评分为18分。IVT+MT组38例,MT组33例,IVT+MT组与MT组发病到穿刺术时间(OPT)两组分别为(313.92±6.59)min vs(330.03±6.51)min(P>0.05),入院到穿刺时间(DPT)两组分别为(109.47±10.64)min vs(89.52±14.00)min(P>0.05),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两组分别为39.5%vs 36.4%(P>0.05),sICH两组分别为21.1%vs21.2%(P>0.05),90d全因死亡率两组分别为36.8%vs 33.3%(P>0.05)。结论LVO-AIS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在4.5 h~6 h以内的患者直接机械取栓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治疗 直接取栓治疗 治疗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5
作者 郑玮 翟华筝 +1 位作者 陈萌萌 汪敬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7期720-729,共10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直接取栓治疗(direct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DEVT)和桥接治疗(bridging therapy,B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2... 目的比较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直接取栓治疗(direct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DEVT)和桥接治疗(bridging therapy,B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2022年7月15日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已经发表的英文文献。纳入标准:在符合IVT条件(卒中发作时间≤4.5 h)的AIS-LVO患者中,应用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基线匹配分析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比较DEVT与B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首要有效性终点为卒中发病90 d神经功能独立(mRS 0~2分),首要安全性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其他终点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发生率和血管成功再通率(TICI≥2b/3级)。主要有效性的非劣效性界值定义为RD的95%CI下限≥-6.5%。结果共6项RCT研究(2334例)和5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947例)纳入荟萃分析。DEVT组2620例(49.6%),BT组2661例(50.4%)。对于首要有效性终点,DEVT的发病90 d神经功能独立性差于BT(44.4%vs.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03,95%CI-0.06~-0.01)。DEVT组sICH发生率低于BT组(4.3%vs.5.5%;RD-0.01,95%CI-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全因死亡率(20.0%vs.18.8%,RD 0.01,95%CI-0.01~0.03)和血管成功再通率(85.1%vs.86.4%;RD-0.01,95%CI-0.0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卒中发病后≤4.5 h的AIS-LVO患者,直接取栓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于桥接治疗,还需要进一步行RCT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直接取栓 桥接治疗 非劣效性
下载PDF
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查林灿 刘达 +1 位作者 李永东 张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9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武穴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对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武穴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发病4.5 h内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桥接治疗组、直接取栓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直接取拴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直接取栓组NIHSS评分低于桥接治疗组,GCS评分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手段均对患者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直接取栓治疗效果要优于桥接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取栓治疗 桥接治疗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庞文冲 陈志强 +1 位作者 张志辉 庞舒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40例。A组... 目的探讨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直接取栓治疗,B组采用桥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术前及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入院至穿刺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5.00%,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对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直接取栓的入院至穿刺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直接取栓 桥接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杨霖 陈婷 童玲玲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75.00%vs.53.57%)、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近期疗效相当,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且不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直接机械 静脉溶桥接机械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比直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希丁 周峰 +3 位作者 荆莉 徐梦怡 邹建军 揭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4-471,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比直接支架取栓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机械取栓的AIS患者。根据患者取栓前是否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分为直接取栓组和...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比直接支架取栓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机械取栓的AIS患者。根据患者取栓前是否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分为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两组血管再通率,采用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方式的短期疗效(短期症状改善),采用出院后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长期疗效(良好预后)。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经济性评价采用成本效果法,若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选用最小成本法,并采用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增量成本效果平面散点图和结合不同的支付意愿阈值绘制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CEAC)。结果共4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直接取栓组251例,桥接治疗组16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成功再通率分别为87.6%(220/251)、86.7%(144/166),短期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4.6%(137/251)、56.0%(93/166),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0%(103/251)、48.2%(80/166),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8%(22/251)、10.8%(18/16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济性方面,直接取栓组总成本中位数为98697.99元,桥接治疗组总成本中位数为102578.93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济性相当。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CEAC可获知当支付意愿阈值低于19200元,直接取栓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高于桥接治疗组,当支付意愿阈值高于19200元时,桥接治疗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高于直接取栓组。结论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时的经济性相当,但是随着支付意愿阈值的增加,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各自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直接取栓 桥接治疗 疗效 经济性
下载PDF
从直接血管内取栓与标准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IRECT-SAFE)看桥接治疗的未来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大鹏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222,共6页
桥接治疗是指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完成了6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来对比直接血管内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该文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直接血管内取栓与... 桥接治疗是指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完成了6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来对比直接血管内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该文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直接血管内取栓与标准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IRECT-SAFE)的结果来探讨桥接治疗的未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桥接治疗 直接取栓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露 李雪静 +4 位作者 翟其金 陈春 刘玉峰 王清 赵连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采用ReactTM68导管系统血管内直接抽吸取栓术治疗的22例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比较两者间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19例患者成功再通血管(mTICI血流分级3级或2b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4例,预后良好率为36.4%,病死3例(13.6%)。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基线NIHSS评分更低(Z=-2.911,P=0.004),发病至到院时间更短(Z=-2.458,P=0.01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快(Z=-2.321,P=0.020);术后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血栓逃逸、对比剂滞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大面积脑梗死均为预后不良患者(P=0.006);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ADAPT治疗心源性栓塞型ABAO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心源性栓塞型ABAO患者ADAPT治疗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基底动脉闭塞 直接抽吸一次性技术 预后
下载PDF
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h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桂芳 刘书平 +7 位作者 卢祖能 肖以磊 夏章勇 杨晓倩 姜桂生 杨霞峰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桥接治疗54例,直接取栓治疗34例)、发病3.0~4.5 h入院66例(桥接治疗39例,直接取栓治疗27例)。分别统计比较发病3 h内、3.0~4.5 h入院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3 h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1)发病3 h内入院患者:与直接取栓治疗组比较,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更高(41.2%vs.70.4%),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44.1%vs.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为发病3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4.644,95%CI:1.238~12.805,P=0.041)。(2)发病3~4.5 h入院患者:与桥接治疗组比较,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病到腹股沟穿刺时间≤4 h者所占比例更高,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4 h为发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5.724,95%CI:1.192~11.676,P=0.024)。结论对于LVO-AIS患者,在较早的时间窗入院时,首选桥接治疗;而对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尽量保证患者在4 h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在4 h内,应首选直接取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治疗 直接取栓治疗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冷先伟 叶婷 +11 位作者 沈健 杨勇灵 张郑平 张镇 王万灵 陆斌 余红 李小松 尹忠平 顾贵业 张雷 杨悦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15-716,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直接组,各38例。桥接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血管治疗,直接组则给予直接血管内取栓治疗。评估两组术前、术后mTICI... 目的探究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直接组,各38例。桥接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血管治疗,直接组则给予直接血管内取栓治疗。评估两组术前、术后mTICI、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术后90 d病死率。结果桥接组治疗5~7 d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直接组(P<0.05);桥接组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直接组(P<0.05);桥接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支架取栓次数超声3次及以上的患者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mRS量表评分中,直接组评分明显低于桥接组(P<0.05);桥接组和直接组颅内出血、机械取栓期间新发栓塞、假性动脉瘤、腹股沟血肿、5~7 d新发栓塞发生率及术后90 d内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取栓方法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取栓 桥接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欢 李卫 +1 位作者 宋江峰 姚淑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直接机械 桥接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渊 李俞健 钟维章 《内科》 2019年第5期563-566,共4页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受限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低再通率等因素,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显著的疗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治疗时间窗,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再通率。目前对桥接治疗(采取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受限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低再通率等因素,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显著的疗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治疗时间窗,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再通率。目前对桥接治疗(采取静脉溶栓后再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与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尚存争议,本文针对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治疗的优势与局限、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静脉溶 桥接治疗 直接血管内机械 综述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洋 邵君飞 +3 位作者 黄维一 孙骏 王枫 戴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LVO)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发病时间在4.5 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至直接取栓组(29例)和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桥接治疗组,30例)。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LVO)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发病时间在4.5 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至直接取栓组(29例)和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桥接治疗组,30例)。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血管开通、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的比率。结果直接取栓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89.7%vs 90.0%)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41.4%vs 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治疗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6.90%vs 10.0%)和死亡率(13.8%vs 16.7%)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发病在4.5 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两者无明显差异。直接机械取栓可作为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直接机械 静脉溶
下载PDF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胡发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93.5%)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成功,其中mTICI 3级30例,mTICI 2b级13例;19例(41.3%)患者实现一次再通,8例(17.4%)患者实现两次再通(mTICI≥2b);有16例(34.8%)患者抽吸后再辅以支架取栓实现再通。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1)。术后90 d随访,29例(63.0%)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DAPT技术联合ACE导管在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直接抽吸一次性技术
下载PDF
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鄢仕强 陈林 +2 位作者 周海涛 许刚 胡明才 《西南军医》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40例),分别使用相应的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病死率、再出血风险以及治疗前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应用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与直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19例(73. 07%)、END10例(38. 46%)、3个月mRS评分(2. 73±1. 78)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29例(72. 50%)、END13例(32. 50%)无明显差异(P>0. 05),3个月mRS评分(1. 90±1. 46)明显降低(P<0. 05);与直接动脉取栓组出血3例(11. 54%)及死亡1例(3. 84%)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出血6例(15. 00%)及死亡2例(5. 00%)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疗效优于直接动脉取栓,且没有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直接动脉 静脉溶后桥接动脉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简能日 周轩 +3 位作者 罗一纯 高荣慧 胡航佳 胡发云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直接抽吸一次性技术 脑梗死 高龄患者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黎 李斌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42-544,共3页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属于严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经济、精神负担^[1]。血管闭塞主要治疗宗旨为闭塞血管再通,目前临床广泛采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其具有节约时间、使用方便、患...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属于严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经济、精神负担^[1]。血管闭塞主要治疗宗旨为闭塞血管再通,目前临床广泛采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其具有节约时间、使用方便、患者和家属认知度较高,但针对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效果欠佳^[2, 3]。目前针对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临床推荐采用血管介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桥接支架 直接支架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