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在化妆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丁诗璇 李小林 +1 位作者 曲栗 邱璐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9-24,共6页
以OECD指南为基础,在实验室建立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并进行实验室内验证,同时评估该方法对测试化妆品配方致敏反应的可能性。依据OECD TG 442C指南,将受试物(包括化学品和化妆水配方)分别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以10:1和50:... 以OECD指南为基础,在实验室建立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并进行实验室内验证,同时评估该方法对测试化妆品配方致敏反应的可能性。依据OECD TG 442C指南,将受试物(包括化学品和化妆水配方)分别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以10:1和50:1的比例避光孵育24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两种多肽的消耗,计算多肽消耗率并依据DPRA预测模型对受试物致敏性进行判定。由试验结果可知,DPRA可准确区分16种化学品的致敏性,检测结果与OECD TG 442C指南及文献中小鼠淋巴结试验(LLNA)结果一致;DPRA对3种化妆水配方检测结果分别为致敏物、致敏物、非致敏物,与多肽反应程度分别为中、低和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皮肤致敏 替代方法
下载PDF
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化学物光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瑞 马雪 +1 位作者 韩雨晴 盘瑶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photo-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photo-DPRA)的化妆品原料光致敏性体外化学评价方法,并使用该方法筛选化妆品用化学防晒剂的光致敏性。方法将受试物与半胱氨酸多肽以1∶10的比例混合,在UVA光照... 目的建立基于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photo-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photo-DPRA)的化妆品原料光致敏性体外化学评价方法,并使用该方法筛选化妆品用化学防晒剂的光致敏性。方法将受试物与半胱氨酸多肽以1∶10的比例混合,在UVA光照(5 J/cm^(2))或避光处理后,再避光孵育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计算半胱氨酸多肽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消耗率,依据半胱氨酸多肽预测模型进行光致敏性预测。结果建立的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能够准确区分出7种标准化学品的光致敏性,方法建立成功。使用该方法对12种化妆品用防晒剂的检测结果显示,苯基苯并咪唑磺酸被判定为具有光致敏性,其余11种防晒剂未见光致敏性。结论光-直接多肽反应可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光致敏性高通量初筛,为建立化妆品原料的光致敏性评价替代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敏性 化学防晒剂 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半胱氨酸多肽
原文传递
直接多肽反应在预测注射用曲克芦丁过敏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琪 于德志 +2 位作者 李会轻 高倩 杨钊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建立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的致敏检测方法,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聚集性信号的注射用曲克芦丁的致敏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曲克芦丁涉ADR批次和正常批次对半胱氨酸多肽(Cys)和赖氨酸多肽(Lys)的消耗量。结果涉... 目的建立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的致敏检测方法,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聚集性信号的注射用曲克芦丁的致敏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曲克芦丁涉ADR批次和正常批次对半胱氨酸多肽(Cys)和赖氨酸多肽(Lys)的消耗量。结果涉ADR批次及正常批次制剂,与Cys和Lys均不发生共洗脱,采用1∶10 Cys和1∶50 Lys模型预测,各批次之间的数据结果差异较小,依模型预测判定各批次致敏性均为阴性。结论各批次注射用曲克芦丁DPRA方法预测结果均为阴性,基于该方法原理分析,初步判定涉ADR批次注射用曲克芦丁发生临床ADR聚集性信号原因应与小分子半抗原无关,同时探讨了该方法用于预测致敏成分是否为小分子半抗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曲克芦丁 药品不良反应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过敏反应 半抗原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改良直接肽反应试验预测化学物皮肤致敏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章瑶 马珅俊 +3 位作者 熊静 李波 杜军 陈田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改良直接肽反应试验预测化学物致敏性并提高检测效率和通量。选择8种已知皮肤致敏性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或赖氨酸多肽反应24 h,通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系统计算得到多肽消耗率预测受试物皮...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改良直接肽反应试验预测化学物致敏性并提高检测效率和通量。选择8种已知皮肤致敏性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或赖氨酸多肽反应24 h,通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系统计算得到多肽消耗率预测受试物皮肤致敏性。结果显示,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改良直接多肽反应试验能正确区分8种化学物为皮肤致敏物或非致敏物,且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同时色谱峰分离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敏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应用DPRA替代方法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皮肤致敏性
5
作者 张红菱 程琳 +3 位作者 王海燕 罗飞亚 张会亮 孙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 应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方法,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存在的蛇床子素、滨蒿内酯、东莨菪内酯3种未知致敏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评价。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化合物的多肽消耗率。在标准色谱条件下,蛇床子素和滨蒿内酯与两种多肽的反应体系峰型均正常,东莨菪内酯与赖氨酸反应体系峰型异常,以体积分数0.1%的甲酸水-乙腈流动相体系对标准流动相体系进行优化后检测。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体系在反应24 h前产生沉淀,致敏性结果为不确定;滨蒿内酯多肽消耗率均值为6.95%,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弱反应;东莨菪内酯的半胱氨酸多肽消耗率为75.82%,优化色谱条件后的赖氨酸多肽消耗率为80.46%,判定致敏性为阳性,反应等级为中度反应。阳性和阴性对照化合物的结果均与小鼠淋巴结试验(LLNA)致敏性结果一致,实验结果可为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致敏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皮肤致敏性 高效液相色谱 香豆素
下载PDF
组合应用替代方法评价5种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的皮肤致敏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 王欢 +3 位作者 韩雨晴 赵金枫 颜士玉 盘瑶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采用基于不良反应结局路径(AOP)开发的体外致敏性检测方法对5种常用防腐剂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估。根据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IATA)的3选2原则,使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和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CLAT)分别对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苯氧乙醇、4... 采用基于不良反应结局路径(AOP)开发的体外致敏性检测方法对5种常用防腐剂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估。根据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IATA)的3选2原则,使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和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CLAT)分别对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进行检测。其中,直接多肽反应试验和人细胞系活化试验参照OECD 442C/442E指南的内容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在DPRA和h-CLAT中均为阴性;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在2个试验中均表现出阳性结果;而4-羟基苯甲酸丙酯在DPRA中为阴性,h-CLAT中为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是皮肤致敏物,而苯氧乙醇和4-羟基苯甲酸甲酯不是皮肤致敏物,基于文献调研结合更多的实验数据判定4-羟基苯甲酸丙酯为非致敏物。DPRA和h-CLAT的组合测试弥补了单一方法检测的局限性,适用于化妆品原料皮肤致敏性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敏性 防腐剂 体外替代方法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 人细胞系活化实验 不良反应结局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