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包装物流直线驱动输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丁黎光 丁伟 吴德林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简述物流的现状及其自动化 ,并分析与研究将直线驱动用于包装物流的自动化 ,提高包装物流的性能 。
关键词 包装物流直线驱动输送系统 自动化 包装物流 直线驱动原理 直线驱动技术
下载PDF
电磁聚力展现中国速度勇攀高峰铸就科魂匠心——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
2
作者 杨泽宇 《中国教工》 2024年第6期26-27,共2页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研制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创造了大质量电磁推进技术世界最高速度纪录;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世界最高电压最大容量的柔直换流器获得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研制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创造了大质量电磁推进技术世界最高速度纪录;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世界最高电压最大容量的柔直换流器获得重大工程应用。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等荣誉称号。2024年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直线驱动 最大容量 最高电压 荣誉称号 牵引系统 工人先锋号 换流器
原文传递
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反向动力学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超宇 钱小吾 +2 位作者 余伟 于今 程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2-420,共9页
以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几何结构模型,利用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得到其运动学逆解、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反向动力学模型,分析机械系统中各个运动部件在虚位移下对应的广义力,推导出其... 以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几何结构模型,利用矢量法建立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得到其运动学逆解、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反向动力学模型,分析机械系统中各个运动部件在虚位移下对应的广义力,推导出其动力学方程,并确定其影响因素。给定动平台末端一个已知轨迹,反解出各个电机的力矩,分析得出惯性项是力矩的最大影响因素。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和负载特性试验,验证了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并联机器人的尺寸综合与轨迹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同类并联机器人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并联机器人 反向动力学 虚功原理 联合仿真 负载特性试验
下载PDF
直线驱动新技术及其在加工装备上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春良 陈子辰 梅德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9,39,共6页
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系统是近 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进给传动方式 ,在各类高速、精密加工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直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 ;阐述了直线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采用传统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智能... 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系统是近 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进给传动方式 ,在各类高速、精密加工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直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 ;阐述了直线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采用传统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介绍了直线电动机在高速精密切削加工机床、压力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新技术 加工装备 直线电动机 机床
下载PDF
高精度压电步进直线驱动器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宏伟 吴博达 +3 位作者 程光明 刘国嵩 刘建芳 杨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提出一种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动力源的新型精密直线驱动器方案。定子采用柔性铰链双侧对钳方式交替对动子起到钳位作用。对驱动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SC Patran/Nastran软件对机械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 提出一种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动力源的新型精密直线驱动器方案。定子采用柔性铰链双侧对钳方式交替对动子起到钳位作用。对驱动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SC Patran/Nastran软件对机械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所开发的驱动器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样机的运动速度可达1.52mm/m in、单步最小位移(运动分辨率)为3.35 nm。驱动器性能稳定可靠,可望在精密工程等相关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直线驱动 压电叠堆 有限元仿真 柔性铰链
下载PDF
直线驱动型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超宇 钱小吾 +1 位作者 余伟 于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1-389,共9页
与旋转驱动型相比,直线驱动并联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但存在工作空间求解较复杂、精度不高和优化目标不合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极坐标变步长迭代搜索法求解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 与旋转驱动型相比,直线驱动并联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但存在工作空间求解较复杂、精度不高和优化目标不合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极坐标变步长迭代搜索法求解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各结构参数变化对工作空间的形状、尺寸、对称性的影响趋势。提出一种综合机器人灵巧度与工作空间利用率的全局混合性能指标,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结构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不同工况下机器人尺寸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基于机器人操作性能和工作空间利用率的最优参数,对不同权重下优化得到的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了目标函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激光跟踪仪测出的实际工作空间与理论工作空间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工作空间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尺度综合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并联机器人 工作空间 极坐标变步长迭代搜索法 全局混合性能指标
下载PDF
直线驱动磁悬浮进给机构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宝玉 梁淑卿 +2 位作者 宋文荣 王延风 何惠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分析了传统机械进给机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精密进给平台机构,此机构采用直线同步电机对悬浮的平台机构提供驱动力。这种驱动方式避免了传统驱动方式造成的摩擦、弹性变形、滞后和非线性误差,实现了平台... 分析了传统机械进给机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精密进给平台机构,此机构采用直线同步电机对悬浮的平台机构提供驱动力。这种驱动方式避免了传统驱动方式造成的摩擦、弹性变形、滞后和非线性误差,实现了平台进给机构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导向。针对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设计了直线同步电机的结构,并对直线电机产生的磁力进行分析计算。直线驱动技术在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中的应用使进给系统具有响应快速、刚度高以及定位精确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电子设备高精度、高效率和超洁净加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磁悬浮平台 直线同步电机 数字PID控制 微电子设备
下载PDF
新型压电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国嵩 赵宏伟 +2 位作者 曾平 程光明 杨志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7,共7页
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元件,设计了新型的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驱动器由于设计了独特的双侧对称箝位结构,可以利用精调斜块准确调整箝位面与动子的配合间隙,同时采用整体加工的柔性结构,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 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元件,设计了新型的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驱动器由于设计了独特的双侧对称箝位结构,可以利用精调斜块准确调整箝位面与动子的配合间隙,同时采用整体加工的柔性结构,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进行了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器的分辨率达到40nm、行程18mm、驱动速度达到6mm/min,可牵引150g的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压电叠堆 柔性铰链 精密驱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仿生型步进式直线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宜民 李传芳 程良伦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直线驱动器的仿生动作原理,并设计出两种机械结构及其控制器。实验表明,这类驱动器具有精度高、步距可变、输出力大、行程长、结构简单、体积小、内藏传感器、具有极好输出特性等特点。这类驱动器适用于一切超高精度...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直线驱动器的仿生动作原理,并设计出两种机械结构及其控制器。实验表明,这类驱动器具有精度高、步距可变、输出力大、行程长、结构简单、体积小、内藏传感器、具有极好输出特性等特点。这类驱动器适用于一切超高精度的直接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型 直线驱动 机器人
下载PDF
机构、驱动、检测一体化的压电陶瓷直线驱动模块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溯 孙立宁 +1 位作者 安辉 李国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4-37,共4页
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具有纳米级位移分辨率、动态性能好的压电陶瓷直线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采用了基于弹性变形原理的微位移机构,并在模块内部藏有电阻应变式微位移传感器,实现了*机构、驱动、检测一体化。
关键词 机构 检测一体化 压电陶瓷 直线驱动模块 机器人
下载PDF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庆新 王凤翔 +1 位作者 李文君 杨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787-1790,共4页
介绍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在磁场作用下的形变机理 ,并测得在 0 4T的磁场下其自由形变率可达 3.6%。根据其变形机理 ,利用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样机及其控制系统 ,实现了驱动器大的行程和往复运动 。
关键词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 直线驱动 样机
下载PDF
直线驱动系统中前馈质量与电机常数校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滕伟 周云飞 朱庆杰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共4页
针对直线驱动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加速度前馈控制策略及前馈质量与电机常数的校准算法。首先,对传统前馈控制与新的控制策略之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又介绍了直线驱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精确计算前馈质量与电机常数的校准算法,以补偿... 针对直线驱动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加速度前馈控制策略及前馈质量与电机常数的校准算法。首先,对传统前馈控制与新的控制策略之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又介绍了直线驱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精确计算前馈质量与电机常数的校准算法,以补偿传统前馈控制中的不足。实例证明该前馈策略与校准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满足高速、高精度的运动要求。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以直线驱动为主导的半导体加工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前馈控制 前馈质量 电机常数
下载PDF
MSMA直线驱动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庆新 张红梅 +1 位作者 席剑辉 刘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3-726,共4页
针对新型功能材料磁控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ally Controlled Shape Memory Alloy简称MSMA)在磁场作用下变形量大、动态响应频率高、功率密度大和机电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SMA材料的新型直线驱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 针对新型功能材料磁控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ally Controlled Shape Memory Alloy简称MSMA)在磁场作用下变形量大、动态响应频率高、功率密度大和机电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SMA材料的新型直线驱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MSMA驱动器的样机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为MSMA材料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直线驱动 模型 样机 蠕动
下载PDF
基于含复合转动直线驱动单元的并联机构运动原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允斗 仝少帅 +3 位作者 王增照 刘宇 姚建涛 赵永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并联机构常采用简化设计的方法,将直线驱动与一个转动单元设计成一体,形成等效于螺旋副的直线驱动单元,简化运动副的设计。本文以基于3UPS-S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简化设计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3UPHU-S为研究对... 为了有效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并联机构常采用简化设计的方法,将直线驱动与一个转动单元设计成一体,形成等效于螺旋副的直线驱动单元,简化运动副的设计。本文以基于3UPS-S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简化设计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3UPHU-S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学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驱动支链螺旋副需要产生的转角大小和螺旋副产生的附加位移,进一步得到了直线驱动单元的实际输入位移值,研制出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基于含复合转动直线驱动单元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原理分析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对基于简化设计的并联机构分析、设计及其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简化设计 直线驱动单元 螺旋副
下载PDF
类骨骼肌电磁直线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靖 秦现生 +2 位作者 尤向荣 王占玺 张雪峰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57,61,共4页
分析哺乳动物骨骼肌构成和驱动机理,模拟骨骼肌肌小节驱动特性及空间串并联阵列结构,设计类肌小节直线电磁驱动器串并联阵列人工肌肉。利用Solidworks建立类肌小节直线电磁驱动器样机模型,应用Ansoft Maxwell对类肌小节直线驱动器样机... 分析哺乳动物骨骼肌构成和驱动机理,模拟骨骼肌肌小节驱动特性及空间串并联阵列结构,设计类肌小节直线电磁驱动器串并联阵列人工肌肉。利用Solidworks建立类肌小节直线电磁驱动器样机模型,应用Ansoft Maxwell对类肌小节直线驱动器样机进行电磁分析,确定类肌小节直线电磁驱动器参数。样机测试有加速度大、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肌肉 有限元 直线驱动 电磁场
下载PDF
整体对称结构的压电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国嵩 张宏壮 +2 位作者 曾平 程光明 杨志刚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3,102,共4页
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压电型精密驱动器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元件的整体对称结构的精密直线驱动器。这种整体对称结构采用双侧对箝、精调斜块对及整体加工等独特的结构和工艺手段,保证了... 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压电型精密驱动器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元件的整体对称结构的精密直线驱动器。这种整体对称结构采用双侧对箝、精调斜块对及整体加工等独特的结构和工艺手段,保证了驱动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该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进行了大量试验,说明驱动器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压电叠堆 柔性铰链 精密驱动 结构
下载PDF
双永磁轮直线驱动装置的磁力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凤 马迪 +4 位作者 赵川 任会之 徐方超 李强 金俊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双永磁轮非接触永磁力直线驱动装置是一种依靠永磁力进行长距离直线传动的磁力驱动装置。双永磁驱动轮与铁质导轨齿条之间没有直接的表面接触,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永磁驱动轮转动,依靠永磁体对铁质导轨齿条凸齿产生的磁力实现装置的直... 双永磁轮非接触永磁力直线驱动装置是一种依靠永磁力进行长距离直线传动的磁力驱动装置。双永磁驱动轮与铁质导轨齿条之间没有直接的表面接触,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永磁驱动轮转动,依靠永磁体对铁质导轨齿条凸齿产生的磁力实现装置的直线驱动。首先,根据双永磁轮磁力驱动装置的结构建立磁力数学模型;其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驱动装置的水平驱动力和竖直干扰力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单永磁轮驱动装置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说明,双永磁轮非接触永磁力直线驱动装置不仅消除了纵向竖直干扰力的干扰,增大了驱动装置的水平驱动力,同时消除了驱动装置在驱动过程中的反向间隙,使导轨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大大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驱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永磁轮 直线驱动 永磁力 非接触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压电直线驱动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左建勇 颜国正 +1 位作者 高志军 卢秋红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234,239,共4页
采用电磁与压电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了一种直线驱动器,详细介绍了该驱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其牵引力进行了估算与分析;比较了几种典型的驱动器控制信号波形,并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波形进行了驱动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能够... 采用电磁与压电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了一种直线驱动器,详细介绍了该驱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其牵引力进行了估算与分析;比较了几种典型的驱动器控制信号波形,并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波形进行了驱动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能够可靠地实现双向运动,具有行程大,精度高,易于控制等特点,可用于微定位、微驱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压电 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 信号波形 性能试验 双向运动 试验结果 牵引力 微定位 驱动 控制
下载PDF
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洋 焦宗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37,共1页
多电技术成为了飞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功率电传电静液作动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有的或是正在研发的电静液作动器,主要采用旋转伺服电机驱动轴向柱塞泵的架构作为核心能源。轴向柱塞泵属于传统的液压部件,其... 多电技术成为了飞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功率电传电静液作动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有的或是正在研发的电静液作动器,主要采用旋转伺服电机驱动轴向柱塞泵的架构作为核心能源。轴向柱塞泵属于传统的液压部件,其最初设计的应用是为液压系统提供能源,并不是用作伺服系统的传动部件,因此虽结构成熟,但却相当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轴向柱塞泵 机理 伺服电机驱动 作动系统 功率电传 液压部件 液压系统
下载PDF
新型压电式直线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良伦 杨宜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16-19,共4页
介绍了采用带压电元件、圆弧缺口杠杆和双平行四边形弹簧的多级放大一体化结构的新型压电式直线驱动器的研究。实验表明:该直线驱动器的最大行程为400pm,最大输出力为50N,可控精度小于0.5μm,频带宽为100Hz,动作频率为50Hz(对应... 介绍了采用带压电元件、圆弧缺口杠杆和双平行四边形弹簧的多级放大一体化结构的新型压电式直线驱动器的研究。实验表明:该直线驱动器的最大行程为400pm,最大输出力为50N,可控精度小于0.5μm,频带宽为100Hz,动作频率为50Hz(对应最大行程)。该直线驱动器的特点是驱动力大、可控精度高、响应快、可直接用于NC机床、机器人装配、活塞加工数控系统的精密直接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驱动 压电元件 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