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多模态1.5T MRI评估与病理对照研究
1
作者 刘业培 王园园 +2 位作者 李志湄 焦洪斌 李美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肠镜下活检确诊的1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1.5T MRI检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肠镜下活检确诊的1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1.5T MRI检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及术后病理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指标,分析1.5T MR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依据肠镜测量的肿瘤距肛门距离将全部患者分为低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高位直肠癌,分析多模态1.5T MRI检查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及效能分析。结果1.5T MRI分期的评估准确率为89.38%;MRI T_(1)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94.74%、100.00%、100.00%、98.39%;T2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91.25%、86.49%、92.68%、78.05%、95.80%;T3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90.63%、75.61%、95.80%、86.11%、91.94%;T4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100.00%、100.00%、97.48%、93.62%、100.00%;1.5T MRI低位及中位直肠癌T_(1)分期的准确率、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最高,T4分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最高;高位直肠癌T_(1)分期的的评估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T4分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最高;且三个阶段其他T分期的各项效能分析均较高。结论1.5T MRI评估效果显著,且对于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各项效能指标评估分析参考价值都较高,有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1.5T磁共振成像 低位直肠癌 中位直肠癌 高位直肠癌 T分期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CRP、PCT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颜特 林聪 邓志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用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直...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用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例数分别为32例和6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同时在患者术前、术后1天、2天、3天检测CRP、PCT水平。结果:开腹组患者的手术开始-结束时间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患者手术过程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地佐辛注射液用量、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前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CRP、PCT水平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开腹组患者的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炎性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王强 陈建新 曹开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生存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速度快的优势,相比于开腹手术来说,虽然远期疗效相当,但是腹腔镜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茸 王巍巍 +1 位作者 罗鹏飞 洪忻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以及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并采用Gupta分解法定量估算人口增长、老龄化、年龄别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改变对疾病负担变化的贡献。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 rates)呈上升趋势,2019年DALY值较1990年增长了191.12%,其中34.54%可归因于人口增长、111.36%可归因于人口老龄化、77.56%可归因于年龄别患病率的增加、-32.34%归因于疾病严重程度。牛奶摄入不足位列2019年结直肠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谷物摄入不足和钙摄入不足;11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高BMI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增幅最大(225.15%),年均增长4.14%,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标化DALY率较1990年降幅最大(-44.23%),年均减少2.00%。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疾病负担 人口老龄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泓伯(综述) 苏春燕 李葆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LARS国际共识小组(LAR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3])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根治效果 低位前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癌术后 骶神经电刺激 LARS 国际共识
下载PDF
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陈丽霞 罗云婷 +11 位作者 徐晶晶 刘震 李蕊 张葵 张纯娟 冷安明 胡孝平 周旭 刘姗 缪玲 杨怡 何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37,共4页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 目的考察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XELOX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疗程3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液三系指标(WBC、RBC、PLT)、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变化。结果观察组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纳眠差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液三系指标减少(P<0.05),但观察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气虚证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补肺汤 穴位按摩 XELOX化疗方案 常规治疗 直肠癌 化疗 气虚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分析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变化
8
作者 王皓 高飞 +1 位作者 张怡 葛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比例,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87211数据集,... 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相关基因检测数据估算直肠癌组织免疫细胞比例,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以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87211数据集,从中提取直肠癌组织与直肠正常对照组织(简称对照组织)基因检测数据及直肠癌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应用CIBERSORT反卷积法估算直肠癌组织及直肠对照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包括浆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CD8+T细胞、初始CD4+T细胞、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未活化NK细胞、未活化肥大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NK细胞、单核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未活化树突状细胞及活化树突状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Wilcox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比例;以不同免疫细胞比例中位值为界,将直肠癌患者分为高比例组和低比例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高、低比例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织比较,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初始CD4+T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调节性T细胞、未活化NK细胞、单核细胞、M0巨噬细胞、未活化树突状细胞、活化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记忆性B细胞、CD8+T细胞、浆细胞、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M2巨噬细胞、未活化肥大细胞比例降低(P均<0.05)。直肠癌组织中活化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71,P<0.05),M2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5,P<0.05),CD8+T细胞和浆细胞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2,P<0.05),中性粒细胞和M2巨噬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2,P<0.05)。与KRAS野生型直肠癌患者相比,KRAS突变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活化CD4记忆T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浆细胞、γδ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未活化NK细胞比例高于未转移的患者(P均<0.05)。浆细胞高比例组的直肠癌患者较低比例组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中性粒细胞高比例组患者生存期短于低比例组(P均<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与对照组织相比存在差异。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中免疫细胞亚群比例亦有所不同。浆细胞高表达、中性粒细胞低表达预示着患者更好的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组织免疫细胞 组织浸润免疫细胞 肿瘤微环境 直肠癌 肿瘤预后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抑制结直肠癌生长转移作用研究
9
作者 张慧兰 郭文晖 +6 位作者 苏婷婷 陈思 余倩慧 殷启航 万林鹭 王旭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8,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芪-术-蚤)配伍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抗结直肠癌生长、转移相关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5 mg·kg^(-1))、芪-术...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芪-术-蚤)配伍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介导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抗结直肠癌生长、转移相关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5 mg·kg^(-1))、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构建结直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给药15 d后,通过肿瘤体积大小变化评估芪-术-蚤配伍对肿瘤生长的干预效果;通过HE染色评估芪-术-蚤角药配伍干预后小鼠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术-蚤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001)、肝脾转移灶较不明显,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病理染色结果产生变化,下调氧化应激相关指标GSH-Px、SOD水平,上调MDA水平,上调ER stress相关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真核启动因子2α(p-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等的表达,上调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下调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EMT过程。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可能通过激活PERK/eIF2α/ATF4通路诱导持续的ER stress,影响结直肠癌EMT过程,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角药 内质网应激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直肠癌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振兴 张宇琦 +5 位作者 刘挨师 吴慧 赵磊 高伟 施琳 郝粉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11.8)岁。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包括ctEMVI情况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判断是否存在术前EMV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VNC诊断EMV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直肠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56例(37.3%)为EMVI阳性,94例(62.7%)为EMVI阴性。医师1对EMVI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0.36%、89.36%、81.82%、88.42%,AUC为0.831(95%CI 0.756~0.905);医师2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7%、80.36%、93.62%、88.24%、88.89%,AUC为0.870(95%CI 0.802~0.938),医师1与医师2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k=0.9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EMVI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原文传递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玲 边士昌 +2 位作者 王维生 廖鑫燕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给予mFOLFOX6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手术效率、术后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等。[结果]1)新辅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结束后7 d CD3^(+)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在手术效率及手术质量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味葛根芩连汤能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并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中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模式
12
作者 周荻 周珺珺 +1 位作者 胡斌 陈海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目前公认的治疗模式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明显降低LARC的局部复发率,但不影响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和总生存率,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通过提高化疗强度、延长放疗至手术的时间,从而提高肿瘤缓解率...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目前公认的治疗模式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明显降低LARC的局部复发率,但不影响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和总生存率,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通过提高化疗强度、延长放疗至手术的时间,从而提高肿瘤缓解率,可明显改善无病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TNT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全身化疗完成度更高,能带来最大程度的肿瘤退缩,不但能改善远期生存,也能增加器官功能保留的机会。对于远处转移风险高或器官功能保留意愿强的LARC患者,TNT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模式。随着免疫治疗在TNT领域的应用,TNT模式不断拓展;同时,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探索将为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全程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放化疗 无病生存 器官保留
下载PDF
“放-靶-免”组合在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价值初步探索
13
作者 章群 胡静 +1 位作者 钱晓萍 李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例接受“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最佳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的1例,疾病稳定的2例,疾病进展的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0.0%(3/5)。而在毒副反应方面,5例患者均未出现III-IV级毒副反应。结论:“放-靶-免”组合模式有望为难治性的MSS亚型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当然该结论仍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联合治疗 微卫星稳定 放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14
作者 贾楠 宋哲 +3 位作者 陈宝胜 程进生 周文勇 刘雅刚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简称贝+卡组)和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组(简...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简称贝+卡组)和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组(简称贝+雷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贝+卡组患者加用卡培他滨片口服,贝+雷组患者加用注射用雷替曲塞静脉滴注(另外建立一组静脉滴注通路)。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贝+卡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26±2.94)个月和(6.17±1.74)个月,与贝+雷组的(12.57±2.15)个月和(6.62±1.80)个月相当(P>0.05)。贝+雷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4.55%和65.45%,与贝+卡组的32.73%和61.82%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贝+雷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贝+卡组(P<0.05)。贝+雷组Ⅰ-Ⅱ级、Ⅲ-Ⅳ级手足综合征及腹泻,Ⅰ-Ⅱ级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贝+卡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近,但前一组合在改善血清血管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雷替曲塞 卡培他滨 晚期结直肠癌 血管生长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生存情况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21、microRNA-193a-3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张丽 凌晨 沈轶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6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结局,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miR-21、miR-193a-3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64%;生存90例,生存率为80.36%。死亡组术前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miR-193a-3p 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OR=3.777(95%CI:1.399,10.194)]、淋巴结转移[OR=5.099(95%CI:1.715,15.156)]、miR-21表达升高[OR=4.889(95%CI:1.645,14.533)]、miR-193a-3p表达降低[OR=4.402(95%CI:1.481,13.084)]均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93a-3p单一及联合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9.04%(95%CI:0.487,0.813)、72.73%(95%CI:0.495,0.884)、86.36%(95%CI:0.640,0.964),特异性分别为62.22%(95%CI:0.513,0.720)、68.89%(95%CI:0.581,0.780)、90.00%(95%CI:0.814,0.9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31和0.9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miR-21、miR-193a-3p表达与术后预后密切相关,且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 预后 MICRORNA-21 microRNA-193a-3p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静 蔡小凤 +1 位作者 陈萍萍 赵惠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 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对盆底肌训练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中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直肠癌患者盆底肌训练方案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直肠癌
原文传递
miR-192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陈颖 李伟滔 +2 位作者 李娜 周婵 徐咏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究微小RNA-192(miR-192)对结直肠癌(C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设立A组(SW1116 CC细胞转染生理盐水)、B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模拟物)及C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抑制剂)。分别以MTT法检测各组... 目的 探究微小RNA-192(miR-192)对结直肠癌(C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设立A组(SW1116 CC细胞转染生理盐水)、B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模拟物)及C组(SW1116 CC细胞转染miR-192抑制剂)。分别以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92及WNT家族成员2B(WNT2B)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SW1116 CC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57.32±6.19)%、(284.59±15.08)个,均低于A组的(76.21±8.23)%、(601.47±23.16)个与C组的(89.52±10.62)%、(2 150.68±34.79)个,而凋亡率为(20.52±2.52)%,高于A组的(13.78±1.62)%与C组的(11.62±1.41)%;C组SW1116 CC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均高于A组,而凋亡率低于A组(均P<0.05)。B组SW1116 CC细胞划痕宽度为(785.10±46.18)mm,高于A组的(601.32±33.21)mm与C组的(326.99±17.48)mm,而C组划痕宽度低于A组,B组穿膜细胞数为(624.67±19.05)个,少于A组的(875.23±27.30)个与C组的(1 204.17±34.59)个,且C组穿膜细胞数多于A组(均P<0.05)。B组SW1116 CC细胞miR-19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3.01±0.26),相较于A组的(1.87±0.20)及C组的(0.97±0.23)均更高,且C组miR-19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WNT2B mRNA表达水平为(2.16±0.26),相较于A组的(4.11±0.50)与C组的(6.08±0.72)均更低,且C组WNT2B 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均P<0.05)。结论 miR-192可抑制CC的恶性演进,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控WNT2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小RNA-192 WNT家族成员2B 恶性演进 机制
下载PDF
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18
作者 朱琦 陈艾琪 +5 位作者 邹文涛 杜小萌 卢楚鸣 赵以惠 钱宝鑫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 目的探讨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预测价值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2年在本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n=159及39)。对T_(2)WI、DWI、e-THRIVE+序列分别逐层勾画,得到3D VOI,提取组学特征并降维处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结果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LM的效能高于单一序列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值分别为0.919及0.896。逻辑回归分析得到CCL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EA、CA199及NLR(P<0.05)。三者联合的临床模型效能亦高于单一临床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00及0.791。结论多参数3D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LM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基于CEA、CA199、NLR的临床模型对于CCL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影像组学 临床危险因素 直肠癌肝转移
下载PDF
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熊春 黄丹 马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功能(CD3^(+)、CD4^(+)、CD8^(+))和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vs.43.24%,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OS、PFS分别为62.16%、40.5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17.14%(P<0.05)。结论: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mCR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小剂量分次放疗 增敏化疗 贝伐珠单抗 化疗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20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高表达和PD-L1的高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