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似地震的观测和目前国际上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介绍
1
作者 周哲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相似地震(similar earthquake)是指两次独立的地震所激发出来的地震波形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其也称为波形地震对(earthquake waveform doublet)。目前使用相似地震主要用于相似地震震群的地震定位以及对地核的研究,其中地核的研究成果... 相似地震(similar earthquake)是指两次独立的地震所激发出来的地震波形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其也称为波形地震对(earthquake waveform doublet)。目前使用相似地震主要用于相似地震震群的地震定位以及对地核的研究,其中地核的研究成果分别由宋晓东和温联星所获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地震 地震定位 内核 差异旋转
下载PDF
基于地震信号相似性的S变换域多次波压制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智 王大龙 +3 位作者 张春牛 韩健 黄德智 杨飞龙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6,共9页
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如何保护一次反射波的同时高效准确地识别并压制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笔者在共中心点(CMP)叠加压制多次波方法的基础上,基于CMP道集地震信号与叠加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特征在S变换域进行多... 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如何保护一次反射波的同时高效准确地识别并压制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笔者在共中心点(CMP)叠加压制多次波方法的基础上,基于CMP道集地震信号与叠加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特征在S变换域进行多次波压制。首先,利用多次波速度动校正并对CMP道集数据减去叠加道数据完成第一次多次波减除,此时,波场中残余的多次波以随机噪声的形式存在;然后,对减除多次波的地震波场应用一次波速度动校正,并以一次波速度叠加道为初始模型对CMP道集S变换谱进行相似性滤波完成第二次残余多次波去除。针对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压制多次波,提高反射波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地震信号相似 叠加道 S变换 滤波
下载PDF
基于倒频谱解析法的近接型相似微地震对研究
3
作者 张万鹏 永野宏治 罗绍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共4页
为查明水力压裂实验所产生的人工裂隙网络区域的地应力场和局部构造特征,分析了1995~1996年在Soultz干热岩(HDR)地热田水力压裂实验中获得的声发射数据,通过倒频谱解析法,检出近接型相似微地震对,对其进行时间-倒频率分析,结合时间-倒... 为查明水力压裂实验所产生的人工裂隙网络区域的地应力场和局部构造特征,分析了1995~1996年在Soultz干热岩(HDR)地热田水力压裂实验中获得的声发射数据,通过倒频谱解析法,检出近接型相似微地震对,对其进行时间-倒频率分析,结合时间-倒频率-倒频谱表示图,判断出了P波的到达时间间隔,最后标定出近接型相似微地震对的相对震源坐标,判断出人工裂隙网局部的裂隙进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接型相似地震 相对震源坐标 倒频谱 时间-倒频率解析
下载PDF
尾波干涉法在汶川地震余震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震 郑勇 熊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变化对于研究地震构造、断层性质以及地震应力场的演化等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以HypoDD双差定位法为代表的常规定位方法对地壳速度结构要求很高,且受台站分布影响较大。而尾波干涉法不需要了解速度模型... 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变化对于研究地震构造、断层性质以及地震应力场的演化等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以HypoDD双差定位法为代表的常规定位方法对地壳速度结构要求很高,且受台站分布影响较大。而尾波干涉法不需要了解速度模型的精细结构,只要求速度结构中存在各向不均一性散射体即可,且对台站分布要求低,因此适合应用在中小地震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研究上。本文以汶川地震余震为例,研究利用尾波干涉法确定相似地震相对位置的可行性及其稳定性,并将其结果与双差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当台站分布较好时,其结果与双差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而当台站分布较差时,尾波干涉法所得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干涉法 相似地震 位置变化 汶川地震余震
下载PDF
浙江珊溪水库重复地震事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 陈智伟 +3 位作者 李金龙 邹振轩 于俊谊 俞铁宏 《华南地震》 2012年第B11期88-95,共8页
重复地震是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一组地震,具有相似的震级、高度相似的波形和震源机制。由于具有相同的震源和传播路径,重复地震的走时变化可以反应的介质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测量地壳中介质波速变化的有力工具。而对区域地震的... 重复地震是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一组地震,具有相似的震级、高度相似的波形和震源机制。由于具有相同的震源和传播路径,重复地震的走时变化可以反应的介质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测量地壳中介质波速变化的有力工具。而对区域地震的重复性研究,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该地区地震发震机制的变化情况。利用波形互相关的方法对浙江温州境内珊溪水库附近发生的地震事件序列进行处理,计算波形互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进行研究,分析珊溪水库地区地震事件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并分析此方法对地震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溪水库 重复地震 相似地震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hakeMap System with Consideration of Site Effects 被引量:1
6
作者 Chen Kun Yu Yanxian Gao Mengt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in geology and topography, the Vs^30 (the average shear-velocity down to a 30m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approximation of sites is acquired by correlation between Vs^30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 in geology and topography, the Vs^30 (the average shear-velocity down to a 30m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approximation of sites is acquired by correlation between Vs^30 and slopes after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slope of topography using the 30-sec Chinese Mainland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set. Site-amplification factors are then quantified with Vs^30 and applied to the ShakeMap system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to revise ground-motion amplitudes on bedrock estimated from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in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on the surface is obtained.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calculation models of the ShakeMap systems and related software systems. In conclusion, certain examples indicate that the ShakeMap system is feasible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graphic Slope Average shear-wave velocity Site effect ShakeMap
下载PDF
New Geophysical Evidences of Fluid Related Features in the Western Ionian Sea-Part Ⅱ: Data Interpretation
7
作者 V. Volpi D. Accettella M. Giustiniani U. Tinivella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The investigated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Ionian Sea, which is an area widely occupied by the external from of the Calabrian Arc.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rough morphology of the seafloor mainly induced by ... The investigated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Ionian Sea, which is an area widely occupied by the external from of the Calabrian Arc.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rough morphology of the seafloor mainly induced by the thrusting and back-thrusting activity. Such a tectonic regime is extremely favourable for the presence of gas and related fluid migration. New processed line MS-24 and swath-bathymetric data highlighted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structures at the seafloor interpreted as mud volcanoes. Along the seismic profile we have also recognized a high amplitude reflector that, although it corresponds to a stratigraphic horizon, it shows an anomalous high amplitude character. The seismic velocity field shows evidences of free gas occurrence and so it cannot be exclud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high amplitude reflector could be a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B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volcano BSR GAS fluid mig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