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黄解毒汤治疗HBV相关肝衰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曾胜澜 王娜 +3 位作者 张荣臻 王挺帅 吴聪 毛德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茵黄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failure,HBV-LF)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EO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茵黄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failure,HBV-LF)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EO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复方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Venny 2.1.0进行交集比对,确定交集靶点及其关系。运用Cytoscape构建茵黄解毒汤治疗HBV-LF的调控网络,Bisogenet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得到HBV-LF的差异基因2160个,茵黄连解毒汤的药物靶点255个,交集靶点31个,相关小分子化合物66个。小分子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芦荟大黄素、黄连素等。PPI网络涉及55个关键节点,包括TP53、NTRK1、HSP90AA1、ESR1、CUL3、MCM2、CDK2、HSP90AB1、YWHAZ、NPM1、EGFR等。GO富集分析主要与细胞组分构成或来源、对刺激的反应、免疫过程、正/负调节的生物过程、细胞死亡、细胞增殖等有关。KEGG通路27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ell cycle、Hepatitis B、自噬、FoxO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茵黄解毒汤拮抗HBVLF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作用”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增殖分化、降低肝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抑制HBV复制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茵黄解毒汤 乙型炎病毒 相关肝衰竭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珑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糖皮质激素 早期乙型相关肝衰竭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李亚萍 吴凤萍 +4 位作者 刘晨瑞 李梅 王文俊 张欣 党双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180例,根据住院期间AFP的最高值将患者分为AFP<20 ng/mL组(n=30)...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HBV相关肝衰竭患者180例,根据住院期间AFP的最高值将患者分为AFP<20 ng/mL组(n=30)、20≤AFP<100 ng/mL组(n=64)、100≤AFP<400 ng/mL组(n=54)和AFP≥400 ng/mL组(n=32);再根据PTA的最低值将患者分为PTA<30%组(n=105)和PTA≥30%组(n=75).比较不同水平的AFP和PTA与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男性占75.6%(136/180),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占57.2%(103/180),总生存率为38.3%(69/180).AFP<20 ng/mL组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随着AFP水平的升高生存率也逐渐增高(P<0.01).PTA<30%组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PTA≥30%组(P<0.01).结论 ACLF是我国HBV相关肝衰竭的主要临床类型.AFP升高,PTA降低与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凝血酶原活动度 HBV相关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子琪 陈建勇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抑制疾病前期过强的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破坏和促进疾病后期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的关键,而糖皮质激素(GC)作为传统免疫抑制剂却在临床应用中备受争议。通过动态监测炎性因子水...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抑制疾病前期过强的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破坏和促进疾病后期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的关键,而糖皮质激素(GC)作为传统免疫抑制剂却在临床应用中备受争议。通过动态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来判断患者所处免疫阶段,并在此前提下合理使用GC能更好地发挥激素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国内外有关GC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原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乙型炎病毒相关肝衰竭 炎性因子 免疫反应
下载PDF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与CCL3L1及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光 于秀霞 +3 位作者 国松 宋永娇 高庆伟 张凡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HBV相关肝衰竭的易感性及其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1型趋化因子配体3(CCL3L1)与趋化因子配体4(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HBV相关肝衰竭患者全血标本200例、HBs Ag携带者全血标本100例以及... 目的探讨HBV相关肝衰竭的易感性及其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1型趋化因子配体3(CCL3L1)与趋化因子配体4(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HBV相关肝衰竭患者全血标本200例、HBs Ag携带者全血标本100例以及健康者全血标本50例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检测CCL3L1、CCL4L基因,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各阶段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分析影响HBV相关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等相关因素,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值与变化率。结果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HBs Ag携带者与健康者(P<0.05),HBs Ag携带者与健康者相比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肝衰竭并发AKI的预后与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合并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关,CD8+变化值与CD4+/CD8+变化率在CCL3L1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1、6.286,P<0.05),CD8+变化值、CD4+/CD8+变化值与变化率在CCL4L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04、4.867、6.453,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患者拷贝数平均下降1个拷贝,初步显示CCLSLI拷贝数与HBV相关肝衰竭易感性有关,且CCL3L1、CCL4L基因表达水平与HBV相关肝衰竭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有相关性,可初步得出CCL3L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免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衰竭 类1型趋化因子配体3 趋化因子配体4 易感性 免疫重建 相关
下载PDF
重肝汤剂联合组合型人工肝治疗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刘艳丽 +7 位作者 于彬 柴梅 李沧友 李瑾 朱亚贞 武文文 付锡林 卢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1期2285-2289,共5页
目的分析重肝汤剂联合组合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人工肝治疗的HBV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每组... 目的分析重肝汤剂联合组合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经人工肝治疗的HBV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重肝汤剂联合组合型人工肝[即半量血浆置换(L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照组:单纯血浆置换(P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等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CD4^(+)、CD8^(+)、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8.33%vs.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肝汤剂联合组合型人工肝治疗HBV相关肝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等其他指标水平,安全性较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衰竭 汤剂 组合型人工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娟 《口岸卫生控制》 2019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参照组(n=53)。参照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参照组(n=53)。参照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48/54),高于参照组60.38%(32/53)(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水平低于参照组,TC、PTA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恩替卡韦 早期乙型相关肝衰竭
下载PDF
MELD评分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选择人工肝治疗方式的指导意义
8
作者 蒋奕 王洪州 +2 位作者 邓存良 刘冰 薛丽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选择不同人工肝方式,如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选择不同人工肝方式,如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PE+DPMAS)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时MELD值分成3个区间,即MELD<30、30≤MELD<40和MELD≥40,区间内患者根据人工肝方式不同分为3组:PE组、DPMAS组和PE+DPMAS组,比较不同MELD区间内3组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MELD评分、4周有效率及3个月病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所有MELD区间,3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MELD分值明显降低(P<0.05),仅在30≤MELD<40区间,PE+DPMAS组TBIL下降率和MELD下降值最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区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所有MELD区间,PE+DPMAS组、PE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升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PMAS组PTA降低,与PE+DPMAS组、PE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3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creatinine,Cr)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ELD<30区间,3组之间4周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3个月病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ELD<40区间,PE+DPMAS组有效率最高(P<0.05),病死率最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40区间,3组之间有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可用于指导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方式的选择,MELD<30的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方式优先选用DPMAS;30≤MELD<40的肝衰竭患者,选用PE+DPMAS方式疗效更佳,而对于MELD≥40的肝衰竭患者,所有人工肝治疗方式效果均欠佳,应尽早行肝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相关衰竭 人工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终末期病模型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9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10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血糖综合护理干预防治肝源性低血糖的研究
11
作者 刘楚霞 许永华 +1 位作者 陈志华 李洁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是否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HBV-ACLF综合治疗及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给予标准综合治疗的情况下给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住院天数、TBIL、PT、ALB。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有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低血糖 血糖综合护理 源性低血糖
下载PDF
MLR联合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王满 王树俊 徐侠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7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90 d的生存状况,肝移植或...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7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90 d的生存状况,肝移植或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80),其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8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MLR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LR、MELD评分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LR、MELD评分、MLR联合MELD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40、0.679、0.792。结论:MLR升高及MELD评分高与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MLR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终末期病模型评分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温法干预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远 唐丹 孙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温法干预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8例HBV-ACLF阳黄证患者作为阳黄组和8名健康对照者,收集两组人员外周抗凝血,体外诱导培养成成熟的DCs。将两组人员的DCs... 目的:研究温法干预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8例HBV-ACLF阳黄证患者作为阳黄组和8名健康对照者,收集两组人员外周抗凝血,体外诱导培养成成熟的DCs。将两组人员的DCs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温法干预组、去温法干预组和空白组。并用大鼠温阳解毒化瘀方(温法)及温阳解毒化瘀方减附子、白术方(去温法)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组(HBV-ACLF阳黄证患者)DCs。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ELISA法检测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IL-6、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DCs比较,模型组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IL-10显著减少,IL-6增多,促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法干预组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IL-10显著增多,IL-6减少,促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提高。结论:温法干预能明显提高HBV-ACLF阳黄证患者外周血DCs细胞功能,有利于清除HBV病毒、恢复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法干预 乙型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阳黄证 树突细胞 含药血清
下载PDF
营养支持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彩虹 田琼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9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5)。2组患者均...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9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5)。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人工肝支持,观察组加用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营养指标、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12周)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及粪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粪肠球菌、酵母菌菌群数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此外,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2.96%(7/54),低于对照组的29.09%(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有助于进一步调节HBV-ACLF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乙型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肠道菌群 预后
下载PDF
HBV相关性肝衰竭发病中的Th细胞免疫调控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晏杰 王娜 +4 位作者 王沙 唐鲲 毛德文 石清兰 龙富立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HBV(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发生、发展及演变主要是宿主、病毒作用的结果,其中宿主免疫紊乱、失衡是关键因素,由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HBV相关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Th细胞介导的免疫调控角度对中医药治疗HBV相关性肝... HBV(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发生、发展及演变主要是宿主、病毒作用的结果,其中宿主免疫紊乱、失衡是关键因素,由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HBV相关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Th细胞介导的免疫调控角度对中医药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相关靶点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梳理,有利于推动中医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基础研究等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衰竭 TH细胞 免疫调控 中医药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
16
作者 黄彬 王娜 +5 位作者 王沙 毛德文 颜耿杰 李晏杰 柏文婕 龙富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79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其西医综合治疗患者80例(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 目的:回顾性分析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79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其西医综合治疗患者80例(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的患者99例(观察组),采用MELD和COSSH-ALCF评分系统评估解毒化瘀颗粒对HBV-ACLF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8%vs 55.0%,P<0.05);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和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3%vs 47.5%,P<0.05);8周内观察组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08%vs 21.25%,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MELD和COSSH-ALCF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可提高HBV-ACLF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疗效评价 回顾性调查 预后评估模型
下载PDF
Cor、FT3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朱江 董海英 张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5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分析Cor、FT3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照病历资料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 目的分析Cor、FT3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照病历资料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对比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or、FT3水平的差异,分析Cor、FT3水平与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历资料中病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or、FT3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or、FT3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Cor、FT3水平比较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769、9.940;P<0.05)。Cor、FT3水平与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0.516、-0.438,P均<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or、FT3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0、3.33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or、FT3单独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669,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结论Cor、FT3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的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皮质醇 血清游离三甲碘状腺原氨酸 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病情进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MELD评分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孝定 刘斐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1)和死亡组(n=33)。比较两组患者的MELD评分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CHE)、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MELD评分、AFP、CHE、Lac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Lac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AFP、CHE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增加、AFP水平降低、CHE水平降低、Lac水平升高均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ELD评分、AFP、CHE、Lac均可有效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情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989、0.729、0.753。结论HBV-ACLF死亡患者的MELD评分、Lac水平升高,AFP、CHE水平降低,MELD评分、AFP、CHE、Lac均为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预后转归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衰竭 终末期病模型 甲胎蛋白 胆碱酯酶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慧慧 罗长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3期7-11,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行人工肝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21例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MELD评分中位数分为高MELD评分组... 目的 观察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行人工肝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21例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MELD评分中位数分为高MELD评分组(MELD评分>中位数,61例)和低MELD评分组(MELD评分≤中位数,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生化指标、MELD评分,治疗后短期疗效。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人工肝治疗次数、人工肝治疗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MELD评分组治疗后好转率为81.67%(49/60),高于高MELD评分组的63.93%(3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47<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MELD评分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钾离子(K^(+))、钙离子(Ca^(2+))、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MELD评分均较低MELD评分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MELD评分组ALT、AST、TBil、TBA、CHE、PLT、MELD评分分别为(254.98±99.90)U/L、(264.53±63.08)U/L、(346.17±148.27)μmol/L、(226.23±90.29)μmol/L、(3582.48±1533.18)U/L、(135.11±75.80)×10^(9)/L、(77.98±5.51)分。低MELD评分组ALT、AST、TBil、TBA、CHE、PLT、MELD评分分别为(218.02±101.92)U/L、(192.77±87.92)U/L、(271.92±107.56)μmol/L、(189.17±74.62)μmol/L、(4209.23±1718.67)U/L、(170.47±90.36)×10^(9)/L、(68.09±4.45)分。治疗后,高MELD评分组ALT、AST、TBil、TBA、CHE、PLT、MELD评分分别为(104.33±121.85)U/L、(98.05±84.17)U/L、(197.89±116.60)μmol/L、(155.39±76.57)μmol/L、(5428.87±1674.44)U/L、(172.38±66.49)×10^(9)/L、(72.35±7.89)分。低MELD评分组ALT、AST、TBil、TBA、CHE、PLT、MELD评分分别为(93.47±94.12)U/L、(87.88±71.63)U/L、(132.61±63.45)μmol/L、(142.16±63.04)μmol/L、(5603.73±1504.30)U/L、(206.47±82.91)×10^(9)/L、(65.51±5.89)分。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TBA、MELD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CHE、PLT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MELD评分高低,HBV-ACLF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低MELD评分患者的治疗好转率高于高MELD评分患者。建议临床对HBV-ACLF患者应该及早行人工肝治疗,具有更大的治疗收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衰竭 人工 终末期病模型 血浆置换疗法 短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