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开发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大为 闫宝珍 曾照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77-79,共3页
我国很多油田已注水开发多年 ,油井进入中高含水期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地层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 ,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多相渗流的理论应用大量试井资料解释结果得出注水开发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变... 我国很多油田已注水开发多年 ,油井进入中高含水期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地层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 ,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多相渗流的理论应用大量试井资料解释结果得出注水开发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 剩余油饱和度
下载PDF
近60年玉溪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及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评估
2
作者 韩敏 杨轲然 +2 位作者 田乐 尹昱达 周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205-209,225,共6页
利用1961—2020年玉溪9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玉溪地区近60年的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情况,同时找出限制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利用气候承载力计算公式,估算玉溪地区在当前气候生产潜力下气候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气候承载力和不同消费... 利用1961—2020年玉溪9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玉溪地区近60年的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情况,同时找出限制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利用气候承载力计算公式,估算玉溪地区在当前气候生产潜力下气候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气候承载力和不同消费水平下的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玉溪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分布与地势相符,地势高差较大的地区气候生产潜力较小。近60年气候生产潜力减少,但减少趋势不显著,气候生产潜力年际波动较大,其核心限制因素是年降水量。虽然气候承载力的容量能够满足该地区不同消费水平的粮食需求,但玉溪各县区呈现出明显差异性,因此需要优化玉溪地区气候承载力,提高土地出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粮食安全 玉溪地区
下载PDF
南昌市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曹慧中 朱仕澳 +3 位作者 冯倩 陶艳 罗珍珍 付莎莎 《江西水利科技》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为有效评估南昌市环境承载力,选取15个可量化指标构建市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对研究区域2008-2019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期间,南昌市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2018年和2... 为有效评估南昌市环境承载力,选取15个可量化指标构建市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对研究区域2008-2019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期间,南昌市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的环境承载力处于可载状态,其他年份一直处于超载状态;(2)大部分年份准则层的相对剩余率小于0,资源环境方面仅2018年大于0,社会经济方面仅2017年和2019年大于0,部分指标已超过其允许的承载力限度,但均有变好趋势。(3)人均供水量、人均耕地面积、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镇化率4个指标发展良好,空气质量近两年变差,环境存在森林覆盖率低、环境治理不到位等。综合来看,南昌市区域内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南昌市
下载PDF
小城镇环境承载力案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靳晓艳 裴宗平 宋红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39个,其中发展类指标27个,限制类指标12个。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计算2000-2005年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在这期间,铜山县的综合环境承载... 本文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39个,其中发展类指标27个,限制类指标12个。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计算2000-2005年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在这期间,铜山县的综合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超载状态,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加大,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环境状况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县 环境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倩 刘聚涛 +2 位作者 韩柳 胡芳 温春云 《江西水利科技》 2016年第3期186-190,194,共6页
本文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可量化的指标构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评估其湿地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环境要素的相对剩余率结果分析发现,自然环境准则层下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 本文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7个可量化的指标构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评估其湿地环境承载力状况.通过环境要素的相对剩余率结果分析发现,自然环境准则层下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量都未超过承载力限度;人文环境准则层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压力指数领域层中各有一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大于零,其余7项指标的相对剩余率均小于0,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状况较好,人文环境状况较差.但是,鄱阳湖湿地公园的综合环境承载力为0.199>0,显示现阶段该区域综合环境承载力尚未出现超载现象,综合来看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
下载PDF
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卫国 《中国环保产业》 2009年第10期31-34,共4页
论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引入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作为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 论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引入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作为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的应用。通过单项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计算,评价了某市的开发强度和剩余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
下载PDF
辽宁省区域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楠 尹晓佳 +2 位作者 李法云 侯伟 张营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7年第6期44-46,共3页
采用区域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全省区域资源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均呈负值,并随年际呈明显下降趋势,全省资源呈现日趋严重的超载状态;经济社会承载力状态一直处于接... 采用区域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全省区域资源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均呈负值,并随年际呈明显下降趋势,全省资源呈现日趋严重的超载状态;经济社会承载力状态一直处于接近饱和略有富余的状态;环境污染承载力"十五"期间有较大提高;区域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年际之间波动较大,较好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承载力 指标体系 相对剩余率 辽宁省
下载PDF
徐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8
作者 邵苗苗 徐欢 《建设科技》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徐州市为例,运用区域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方法,对徐州市近年来的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的剩余容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市自然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条件两个层面的相对剩余率大于零,生态环境承受力则是产生了由负值到正值的变... 以徐州市为例,运用区域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方法,对徐州市近年来的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的剩余容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市自然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条件两个层面的相对剩余率大于零,生态环境承受力则是产生了由负值到正值的变化。通过研究,对徐州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为城市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 徐州
下载PDF
近50年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燕宇 王胜 +2 位作者 田红 邓汗青 何冬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8-435,共8页
安徽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该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面向粮食安全分析其气候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粮食生产与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出发,采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了安徽省的气候... 安徽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该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面向粮食安全分析其气候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粮食生产与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出发,采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了安徽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安徽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北部高于南部、平原高于山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耕种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1961~2013年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基本呈一致下降趋势,近50年平均减少了约10%。安徽省目前粮食消费水平和结构属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的前提下,全省气候资源所能承载的粮食产量均显著超过不同生活水平下的总需求量。小康水平下,气候承载力的相对剩余率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除部分城市地区和山区外,全省大部地区气候承载力的剩余空间仍较富裕,能够较好的保障粮食需求。总的来看,由于安徽省光温水以及耕地等条件配合较好,气候承载力较高;虽然受太阳辐射影响,近年来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但在保障未来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方面,安徽省仍具有较好的气候承载力,粮食生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粮食安全 气候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时空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省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姬兴杰 徐延红 +2 位作者 左璇 方文松 卢燕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3-862,共10页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夏玉米和冬小麦两种主粮作物的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承载力,结合1961-2017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以及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41-2080年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的气象资料,采用...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夏玉米和冬小麦两种主粮作物的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承载力,结合1961-2017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以及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41-2080年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的气象资料,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了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1961-2017年,河南省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18408.87 kg·hm^-2,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低;与基准时段(1981-2010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下降13.0%和8.0%,高值中心由豫东地区向豫西南地区转移。1961-2017年,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10889.79 kg·hm^-2,呈中部高、北部低;与基准时段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减少18.6%、21.7%。当前,在温饱水平和小康水平粮食需求条件下,最大气候资源承载力分别平均养活人口2.52亿和1.83亿。2070s(2071-2080年)最大气候资源承载力平均养活人口有所减少,与基准时段相比,RCP4.5情景下小康水平和温饱水平分别下降9.7%和18.4%,RCP8.5情景下小康水平和温饱水平分别下降7.7%和16.6%。当前气候条件下,河南省气候资源相对剩余率在-93.0%~356.9%,与基准时段相比,未来气候资源相对剩余率减少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Z模型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承载力 相对剩余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