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优秀10m跳台男子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师玉涛 刘颖 +1 位作者 马馨 刘道满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以现役国家队4名10m跳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对峰值力矩为评定指标,通过运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速度分别是60°/s和240°/s,对跳水运动员下肢髋、膝和踝关节主动肌群(伸肌群)的肌力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高水平跳... 以现役国家队4名10m跳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对峰值力矩为评定指标,通过运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速度分别是60°/s和240°/s,对跳水运动员下肢髋、膝和踝关节主动肌群(伸肌群)的肌力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高水平跳水运动员下肢主动肌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下肢关节相对肌力矩水平高是完成高难跳台技术的基础之一;下肢各关节屈伸比值低,伸肌群力量明显大于屈肌群;动员髋关节快速屈伸的肌群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膝和踝关节快速屈伸时动员的肌群相对较少;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力量接近,髋关节左侧大于右侧;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髋关节在下肢总力矩的百分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水 男子 主动肌 下肢关节 相对峰值力矩 力量训练
下载PDF
跳远运动员髋关节振动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吕青 张利峰 +3 位作者 钟家银 周志雄 徐勇 吴新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 m/s2条件下,经过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试验组髋关节的屈伸肌群与对照组屈肌肌群最大功增长都非常明显,表现出髋关节屈肌最大功比试验前有显著...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 m/s2条件下,经过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试验组髋关节的屈伸肌群与对照组屈肌肌群最大功增长都非常明显,表现出髋关节屈肌最大功比试验前有显著性地提高,试验组髋关节屈伸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对照组屈伸肌最大功幅度大。试验组髋关节伸肌对照组屈伸肌峰力矩前4周比后4周增长幅度大,后4周增长幅度有所减缓,试验组后4周髋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增长幅度比对照组高。髋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力量增长幅度比屈肌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髋关节 相对峰值力矩 最大功
下载PDF
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肌力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尹军 安琪 +2 位作者 展更豪 徐勇 周志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4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2名排球专项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进行肩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为25—30 m/s的训练条件下,经过8周的振动力量训练,Ⅰ组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长幅度比Ⅱ组...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2名排球专项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进行肩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为25—30 m/s的训练条件下,经过8周的振动力量训练,Ⅰ组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长幅度比Ⅱ组要大,前四周伸肌群的力量增长幅度高于屈肌群,而后四周肩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功增长幅度要高于伸肌;振动力量训练对发展肩关节速度力量的效果要优于最大力量;Ⅰ组的总功增长幅度要高于Ⅱ组,其中前四周伸肌群的总功增长幅度普遍高于屈肌,而后四周屈肌群的总功增长幅度高于伸肌;振动力量训练可够以较小的负荷刺激达到提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目的,尤其是对发展速度力量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力量 肩关节 相对峰值力矩 相对最大功 相对总功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任满迎 潘磊 魏永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力量训练 相对峰值力矩 单次最大功率 总功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髋关节肌力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军 钟家银 +3 位作者 吕青 周志雄 徐勇 吴新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4,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实验等研究方法,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m/s条件下,经过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实验组的伸肌力量要比屈肌力量增长的幅度大,前4周训练后...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实验等研究方法,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m/s条件下,经过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实验组的伸肌力量要比屈肌力量增长的幅度大,前4周训练后的屈伸肌力量增长幅度要比后4周训练后的力量增长幅度大,尤其是前4周训练后的屈肌力量增长幅度也比伸肌力量增长幅度大,但后4周训练后的屈伸肌力量增长幅度相差不大,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力量增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刺激 髋关节 肌力 相对峰值力矩 最大功 跳远
下载PDF
跳远运动员下肢关节振动力量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吕青 尹军 +3 位作者 钟家银 周志雄 徐勇 吴新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m/s。条件下,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肌群最大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Ⅰ组髋关节伸屈肌、膝、踝关节的... 对10名跳远专项二级运动员8周系统的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25~30m/s。条件下,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髋、膝、踝关节的伸屈肌群最大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Ⅰ组髋关节伸屈肌、膝、踝关节的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Ⅱ组大,屈肌最大功增长幅度比伸肌大,而且屈肌的最大功要比实验前呈现显著性增长;Ⅰ组髋关节伸屈肌、膝关节屈肌、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的增值幅度比Ⅱ组大,而髋、膝、踝三个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增长幅度相对较小。髋、膝、踝关节肌力增长情况表明:髋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低,后4周增长幅度较高,呈现出明显的“先低后高”变化特征;而膝、踝关节前4周增长幅度较高,后4周提高幅度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先高后低”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相对峰值力矩 最大功 力量训练 跳远
下载PDF
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对踝关节肌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贺慨 尹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3,480,共6页
跨栏跑运动员踝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增长呈现出"先期增长不稳定,后期显著提高"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群爆发力在增长趋势上表现出"先期增长慢,后期增长快"... 跨栏跑运动员踝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增长呈现出"先期增长不稳定,后期显著提高"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群爆发力在增长趋势上表现出"先期增长慢,后期增长快"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振动力量训练还可以使肌肉的募集方式发生改变,募集到更多的运动单位、更多的快肌纤维参加肌肉的收缩,因而增大了肌肉收缩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力量训练 踝关节 相对峰值力矩 最大功 总功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危小焰 彭春政 《体育科研》 2004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用自制的振动台对实验组进行全身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刺激的频率范围为20-25HZ,振动的加速度为15-20m/s2。通过对振动刺激力量法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附加全身振动刺激的实验组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 利用自制的振动台对实验组进行全身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刺激的频率范围为20-25HZ,振动的加速度为15-20m/s2。通过对振动刺激力量法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附加全身振动刺激的实验组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在实验后明显提高,其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肌肉动态训练中附加全身振动刺激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刺激 等速相对峰值力矩 力量训练
下载PDF
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剑峰 叶新新 彭春政 《浙江体育科学》 2005年第3期91-94,共4页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VSM)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TM)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的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20~25HZ,加速度为15~20m/s2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测力台和Biodex分别对下肢最大蹬伸力量和踝关... 采用振动台力量训练法(VSM)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TM)对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跳远专修的学生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振动台的刺激频率为20~25HZ,加速度为15~20m/s2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测力台和Biodex分别对下肢最大蹬伸力量和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VSM比TM训练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使屈伸肌群的快慢速肌力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但实验结果还表明VSM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在采用VSM力量训练方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肌肉耐力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力量训练 相对峰值力矩 平均功率
下载PDF
ISOMED等速肌力测试仪检测高脚竞速运动员各关节肌力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俊锋 徐宏 +1 位作者 游国鹏 李振华 《贵州体育科技》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了探析100米高脚竞速成绩与肌肉力量水平的关系,为实施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100米高脚竞速成绩与上下肢关节肌力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研究中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对贵州省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肘、肩、髋... 为了探析100米高脚竞速成绩与肌肉力量水平的关系,为实施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100米高脚竞速成绩与上下肢关节肌力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研究中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对贵州省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肘、肩、髋、膝肌群最大峰力矩进行测试,测试速度为60°/S和240°/S,依次代表最大肌力和快速肌力水平,选取相对峰值力矩作为观察指标。研究结果发现:肩肘关节屈肌群快速力量与成绩的关联度排序最高,训练当中不能忽视。髋关节、肩关节伸肌群的最大力量可作为影响运动成绩的优势因素重点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脚竞速 等速测试 相对峰值力矩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局部振动力量训练对艺术体操专业学生肘关节肌群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翔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第6期91-93,1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上肢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共接... 目的:通过对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上肢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共接受8周系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以最大力量的75%、80%、85%、90%、85%、80%、75%的负荷做12、10、8、6、8、10、12次,时间间隔为2.5~3min,振动训练组在接受上述训练的同时附加40~45Hz的局部振动刺激。实验前后一周内用CYBEX6000对肘关节屈伸肌群的一般力量、快速力量、平均功率和加速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局部振动刺激组肘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平均功率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普通力量训练组,但对肌肉耐力提高不明显。结论: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刺激 力量训练 相对峰值力矩 加速时间 耐力
下载PDF
振动力量训练对跨栏跑运动员髋关节肌力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樊家军 尹军 杜艳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63,共5页
运用对比实验方法,采用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Hz。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在60°/s和300°/s测试条件下,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 运用对比实验方法,采用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Hz。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在60°/s和300°/s测试条件下,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分别对2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研究结果: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做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最大功和总功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在传统力量训练中附加振动刺激,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髋关节力量训练的目的;振动刺激能更好地提高髋关节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水平;振动力量训练在前4周使髋关节屈伸肌群肌力保持相同的速度增长,而后4周髋关节伸肌肌群肌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屈肌肌群肌力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髋关节 相对峰值力矩 最大功
下载PDF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春政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9-801,共3页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m/s^2;2)“传统力量训练组”(Ⅰ组,n=5),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B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 相对最大力量 等速相对峰值力矩 平均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