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转变组分法制备缠结聚合物有机分散液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曹文恺 王利鹏 +2 位作者 宿思琦 顾捷 白永平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4期1-9,18,共10页
分别概述了高、低能乳化法的技术原理,并分析了不同乳化法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通过借鉴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结合缠结聚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纳米乳液体系中有机相的分子量低、易变形特性,分析出高能乳化法制备缠结聚合物分散液的缺陷,... 分别概述了高、低能乳化法的技术原理,并分析了不同乳化法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通过借鉴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结合缠结聚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纳米乳液体系中有机相的分子量低、易变形特性,分析出高能乳化法制备缠结聚合物分散液的缺陷,确定低能乳化法中的相转变法是实现缠结聚合物分散液制备的方法。结合相转变温度法(PIT)和相转变组分法(PIC)对乳化剂曲率变化的影响,确定了PIC法制备缠结聚合物有机分散液的技术可行性,并对缠结聚合物应用领域的拓展进行了技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乳化 低能乳化 相转变温度法 相转变组分法
原文传递
高铁低硅赤泥钠化还原的物相转变及铁分离特性
2
作者 郑富强 戴妍妮 +3 位作者 胡兵 刘臣 欧阳思雯 胡佩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高温焙烧赤泥可实现铁、铝、硅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使其易于分离回收,但高铁低硅赤泥的钠化还原焙烧反应差异性及机制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还原温度、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等对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的矿相转化及... 高温焙烧赤泥可实现铁、铝、硅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使其易于分离回收,但高铁低硅赤泥的钠化还原焙烧反应差异性及机制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还原温度、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等对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的矿相转化及微结构影响,分析了反应后的铁磁化分离差异性。结果表明:还原焙烧中钠与铝、硅元素结合形成铝钠硅酸盐,有效破坏了铁、铝元素的紧密结构;赤铁矿、铝针铁矿大部分转为磁铁矿和浮氏体,促进了铁氧化物还原;低熔点含钠固溶体降低了金属铁质点迁移阻力,加速了铁晶粒的长大。基于铁铝结构崩解及粗晶粒金属铁的生成,焙烧产物经磨矿-磁选后,获得了全铁含量为90.41%、Fe回收率为93.08%的铁回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低硅赤泥 还原焙烧 碳酸钠 相转变 铁分离
下载PDF
SSZ-13分子筛晶相转变研究
3
作者 赵一伦 刘青瑞 +1 位作者 夏清华 周丹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SSZ-13分子筛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然而传统合成方法需要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高昂的合成成本限制了SSZ-13的工业化应用。为制备出更绿色高效的SSZ-13分子筛,本工作系统探究了SSZ-13的合成最佳配比及合成... SSZ-13分子筛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然而传统合成方法需要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高昂的合成成本限制了SSZ-13的工业化应用。为制备出更绿色高效的SSZ-13分子筛,本工作系统探究了SSZ-13的合成最佳配比及合成条件,并使用金属与有机胺的络合物为模板剂通过转动水热法合成了Cu掺杂的SSZ-13分级孔分子筛。在调整分子筛晶化的过程中,通过XRD表征,我们观察到由FAU向CHA晶相转变的晶体转化现象。这说明控制合成条件可实现分子筛原晶相的解构、次级结构的重组,以得到新的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孔分子筛 合成调控 SSZ-13 相转变
下载PDF
钙钛矿LaNiO_(3)热烧结过程中相转变机理的研究
4
作者 刘涵钰 朱柳 +4 位作者 张宇中 陈越 史博文 胡阳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本文针对钙钛矿结构的LaNiO_(3)在热烧结过程中物相转变机制,利用离位及原位电镜结合宏观光谱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VP/PAN/Ni(NO_(3))_(2)/La(NO_(3))_(3)前驱体纤维能够通过高温烧结形成LaNiO3的... 本文针对钙钛矿结构的LaNiO_(3)在热烧结过程中物相转变机制,利用离位及原位电镜结合宏观光谱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VP/PAN/Ni(NO_(3))_(2)/La(NO_(3))_(3)前驱体纤维能够通过高温烧结形成LaNiO3的钙钛矿结构。研究发现在温度作用下,晶体生长过程中碳聚合物基体不断受热分解,浸渍在聚合物基体上的金属离子受热与气氛中的氧结合,形成氧化物晶胚,呈现典型的奥斯瓦尔德熟化生长过程,在600℃左右,LaNiO_(3)的晶体相生成,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晶粒互相融合形成了纳米颗粒堆垛成的一维LaNiO_(3)纳米线。实验揭示了LaNiO_(3)纳米线的微观生长机制,为材料的生长调控和性能改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相转变 奥斯瓦尔德熟化生长 原位电子显微学
下载PDF
助溶剂法生长的AgNbO_(3)晶体相转变特征、电学和光学性能
5
作者 牛佳林 董思远 +3 位作者 魏永星 靳长清 南瑞华 杨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AgNbO_(3)具有反铁电性及高的极化强度,在智能器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助溶剂法合成了高质量的AgNbO_(3)单晶(最大尺寸5 mm×4 mm×4 mm),系统研究了其相转变特征、光学和电学性能.当AgNbO_(3)晶体处于正交M相时,... AgNbO_(3)具有反铁电性及高的极化强度,在智能器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助溶剂法合成了高质量的AgNbO_(3)单晶(最大尺寸5 mm×4 mm×4 mm),系统研究了其相转变特征、光学和电学性能.当AgNbO_(3)晶体处于正交M相时,保持着相同的畴结构;由M_(2)相转变至地相时,偏光显微镜(PLM)照片衬度变暗,同时电导率和介电损耗明显上升.当AgNbO_(3)单晶由M_(3)相到顺电O相时,畴结构消失;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热滞后现象,属于第一类相变.室温下,AgNbO_(3)单晶的直接带隙拟合禁带宽度为2.73 eV,略窄于AgNbO_(3)陶瓷.在临界电场以下,AgNbO_(3)单晶表现出更高的电致应变(0.076%,E_(m)=130 kV/cm).在绿色激光照射下,介电常数由70增至73,表现出明显的光致介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bO_(3)单晶 助溶剂法 相转变特征
下载PDF
改质处理对钢渣矿物相转变和磷选择性浸出的影响
6
作者 范淑亮 张羽堂 +2 位作者 蒋佳霖 王建国 杜传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针对高碱度转炉钢渣,采用了选择性浸出法来分离含磷(P)的矿物相,以实现尾渣再利用。为了促进P在2CaO·SiO_(2)相中的富集及在稀酸溶液中的浸出,对转炉钢渣进行了重熔和改质处理,研究了钢渣矿物相的演变规律和各钢渣中主要元素在不... 针对高碱度转炉钢渣,采用了选择性浸出法来分离含磷(P)的矿物相,以实现尾渣再利用。为了促进P在2CaO·SiO_(2)相中的富集及在稀酸溶液中的浸出,对转炉钢渣进行了重熔和改质处理,研究了钢渣矿物相的演变规律和各钢渣中主要元素在不同pH值时的溶出行为。结果表明:重熔处理后,转炉钢渣中P的溶出率显著升高,而金属元素的溶出被抑制。添加质量分数10%的Fe_(2)O_(3)改质可促进P_(2)O_(5)在2CaO·SiO_(2)相的富集,在pH=2时,改质钢渣中P的溶出率为91.1%,而Fe的溶出率仅为0.27%。浸出后的残渣主要由Fe_(2)O_(3)和CaO组成,P_(2)O_(5)含量极低,表明重熔改质处理可促进P的选择性浸出,且残渣可作为冶金熔剂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矿物相转变 改质 选择性浸出
下载PDF
Sn诱导Al−4Cu合金中θ′相向θ相的相转变机制及其对合金高温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李广敬 潘星惠 +4 位作者 廖恒成 郑基伟 杨墨瞳 钱龙杰 陆丽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559-2573,共15页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拉伸试验研究添加0.02%Sn(质量分数)对Al−4Cu合金在573 K高温热暴露过程(100 h)中θ′向θ相转变机制和高温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n微合金化能完全改变Al−4Cu合金在持久热暴露过程中θ′相向θ相的相转变机制。...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拉伸试验研究添加0.02%Sn(质量分数)对Al−4Cu合金在573 K高温热暴露过程(100 h)中θ′向θ相转变机制和高温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n微合金化能完全改变Al−4Cu合金在持久热暴露过程中θ′相向θ相的相转变机制。在未添加Sn的Al−4Cu合金中,棒状θ相在粗化后的盘状θ′相的表面形核和生长。然而,当添加少量Sn后,θ相首先在β-Sn颗粒上异质形核,然后形成粗大的针状相。由于Sn微合金化能提高Al−4Cu合金中θ′相的数密度并降低其尺寸,因此,Al−4Cu合金在T5状态下的室温和573 K高温下的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然而,Sn微合金化能同时促进持久热暴露过程中θ′相向θ相的转变,导致Al−4Cu合金在热暴露后的高温(573 K)强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θ 持久热暴露 相转变 高温强度
下载PDF
非溶剂诱导相转变法制备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超滤膜的过滤性能
8
作者 曾润鑫 钟文强 +4 位作者 欧萱乐 徐睿杰 雷彩红 王飞 陈大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8,共9页
作为一种全生物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脂-co-4-羟基丁酸酯(P34HB)多孔膜的开发无疑将扩展其应用领域。文中通过非溶剂诱导相转变(NIPS)方法制备了P34HB超滤膜,确定了合适的聚合物制膜浓度,并通过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0和8000的聚乙... 作为一种全生物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脂-co-4-羟基丁酸酯(P34HB)多孔膜的开发无疑将扩展其应用领域。文中通过非溶剂诱导相转变(NIPS)方法制备了P34HB超滤膜,确定了合适的聚合物制膜浓度,并通过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0和8000的聚乙二醇(PEGs),探讨了铸膜液组分与孔洞结构、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制备的超滤膜均呈海绵状结构,添加PEGs后膜的抗污染性能有一定提升。添加3.3%PEG400所制成的膜性能最佳,腐殖酸截留率为89%。添加少量的PEG400有利于提高膜的亲水性,从而提高对疏水性污染物腐殖酸的抗污染性能,最终在11 h的过滤过程中保持稳定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剂诱导相转变 聚羟基脂肪酸酯 超滤膜 海绵微孔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及其过程物相转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宏伟 燕可洲 +3 位作者 文朝璐 柳丹丹 郭彦霞 张圆圆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0-319,共10页
煤矸石是一种含碳、硅、铝的混合物,将其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可解决元素分离难、产品纯度低等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碱熔、酸浸等过程制备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AC-SiO_(2)),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煤矸石基活性... 煤矸石是一种含碳、硅、铝的混合物,将其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可解决元素分离难、产品纯度低等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碱熔、酸浸等过程制备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AC-SiO_(2)),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煤矸石基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并结合XRD、FTIR等方法研究了煤矸石基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物相转变。结果表明:煤矸石基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受到碱熔条件和酸浸条件的影响,其中尤以KOH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HCl酸浸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KOH浸渍液浓度大于10.7 mol/L、焙烧温度高于700°C时,煤矸石中所含的高岭石、石英将转变为钾霞石和硅酸钾物相,固相碳转变为活性炭,再经超过6.0 mol/L HCl酸浸后,可形成活性炭-介孔硅复合材料。在优化条件下,煤矸石中碳、硅转化率高达90.28%,产率可达40.2%,制得产品颗粒表面分布有层状结构堆积形成的微孔和介孔(微孔和介孔各占近1/2,比表面积可达835.1 m^(2)/g,平均孔径为2.97 nm,总孔容为0.62 cm^(3)/g),其对分子量不同的甲基橙和罗丹明B均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分别超过99.01 mg/g和99.8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活性炭 介孔硅 复合材料 相转变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S(-Ⅱ)对含铬和钼施氏矿物溶解与相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妍婷 谢莹莹 +2 位作者 赖鹤鋆 陈柔君 唐柳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施氏矿物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施氏矿物可能会溶解并产生相转变,从而引起重金属的再次释放。采用快速化学法合成不同铬、钼含量的重金属负载型施氏矿物,并采用流动柱法结合XRD、SEM... 施氏矿物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施氏矿物可能会溶解并产生相转变,从而引起重金属的再次释放。采用快速化学法合成不同铬、钼含量的重金属负载型施氏矿物,并采用流动柱法结合XRD、SEM及XPS等表征手段探究酸性矿山废水还原性S(-Ⅱ)对负载不同含量铬和钼的施氏矿物溶解与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滤液中重金属和硫离子浓度随淋洗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并随铬和钼负载含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下降量大小顺序为Sch>0.1Mo0.06Cr-Sch>0.2Mo0.09Cr-Sch,而重金属铬和钼的释放过程以零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最佳。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未负载重金属施氏矿物处理组反应后产物主要为针铁矿,而负载的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氏矿物的稳定性,延迟了矿物的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矿山废水 废水处理 相转变 淋滤
下载PDF
Sm-Co-Cu合金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研究
11
作者 代飞龙 李林 +1 位作者 杜玉松 耿胜董 《电工材料》 CAS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研究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组成、相结构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Sm10.5Co89.5Cu5合金中含... 研究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组成、相结构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Sm10.5Co89.5Cu5合金中含有α-Co相和Sm_(2)Co_(17)相,而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中含有α-Co相,Sm_(2)Co_(17)相和Sm(Co,Cu)5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Sm(Co,Cu)5相和α-Co相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而Sm_(2)Co_(17)相的体积分数则不断减少。通过差热分析(DTA)对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m_(2)Co_(17)相和α-Co相的形成温度随Cu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Cu合金 稀土永磁材料 相转变 微观组织
下载PDF
Sm-Co-Fe合金的微观组织及相转变研究
12
作者 刘佩佩 李林 杜玉松 《电工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稀土Sm-Co永磁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中添加Fe、Cu、Ti和Zr等合金元素会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与相组成,使合金的磁性能发生改变。通过合金熔炼Sm_(10.5)(Co_(1-x)Fe_(x))_(89.5)(... 稀土Sm-Co永磁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中添加Fe、Cu、Ti和Zr等合金元素会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与相组成,使合金的磁性能发生改变。通过合金熔炼Sm_(10.5)(Co_(1-x)Fe_(x))_(89.5)(x=5~35)铸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热分析(DSC)表征手段对Sm10.5(Co_(1-x)Fex)89.5铸态合金的凝固组织结构以及相转变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Fe元素的Sm-Co基合金的微观组织为S_(m2)(Co,Fe)_(17)及fcc(Co,Fe)相,随着Fe元素的增多,fcc(Co,Fe)相逐渐增多,当Fe含量达到30%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通过对合金热分析曲线的测定,分析得出Sm_(10.5)(Co_(1-x)Fe_(x))89.5在不同x含量下相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Sm-Co-Fe合金 微观组织 相转变
下载PDF
添加高岭石对铝矾土尾矿高温物相转变规律的影响
13
作者 王淇 张翱 +4 位作者 房明浩 闵鑫 刘长淼 刘玉林 黄妃慧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5期7-10,共4页
本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出产的铝矾土尾矿为主要原料,以高岭石为物相调控剂,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刚玉-莫来石复相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煅烧温度和高岭石添加量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规律,采用热力学计算进一步探讨了铝矾土尾矿在高... 本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出产的铝矾土尾矿为主要原料,以高岭石为物相调控剂,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刚玉-莫来石复相材料,采用XRD和SEM研究煅烧温度和高岭石添加量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规律,采用热力学计算进一步探讨了铝矾土尾矿在高温下物相转变的机制。结果表明,铝矾土尾矿在1000°C以上的温度热处理后,物相转变产物为莫来石、刚玉和石英;添加高岭石可促进铝矾土尾矿向莫来石转变,在1100°C以上的温度热处理后的产物物相以莫来石和刚玉为主,可望作为刚玉-莫来石复相原料被应用于耐高温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矾土尾矿 高岭石 高值化利用 相转变 刚玉-莫来石复材料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与玻璃添加剂熔融固化物相转变研究
14
作者 雷洪鸣 陈祎 +3 位作者 贾瑞东 陈佩 张乾生 徐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84-2087,2092,共5页
高温熔融固化城镇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是一类极具前景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在熔融固化过程中飞灰和玻璃添加剂反应引起的物相转变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以飞灰和配合料(飞灰和玻璃添加剂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ICP-AES、IC、DSC和XRD等... 高温熔融固化城镇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是一类极具前景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在熔融固化过程中飞灰和玻璃添加剂反应引起的物相转变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以飞灰和配合料(飞灰和玻璃添加剂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ICP-AES、IC、DSC和XRD等表征方法确定飞灰化学组成,并开展高温熔融过程中的物相转变研究。结果表明,焚烧飞灰主要由Ca、Si、Cl组成,物相主要包括含水化合物、氯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飞灰在热处理过程中主要发生含水化合物脱水分解、碳酸盐分解及硅酸盐中间物相生成;引入玻璃添加剂(SiO_(2)和B_(2)O_(3))后,配合料的脱水和碳酸盐分解反应基本不受影响,但硅酸盐中间物相的析出温度降低,并在850℃出现玻璃相,最终在1300℃完全转变为非晶态;此外,延长保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物料间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焚烧飞灰 熔融固化 相转变 玻璃
下载PDF
钛铁矿在硫酸盐侵蚀下的物相转变研究
15
作者 白龙 封孝信 +1 位作者 刘刚 白瑞英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83,共8页
为了探明钛铁矿尾矿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钛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TiO_(3)在Na_(2)SO_(4)溶液和MgSO_(4)溶液中可能的物相转变,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将钛铁矿石粉分别在20℃和80℃的5%Na_(2)SO_(4)溶液和5%MgSO_(4)溶液中... 为了探明钛铁矿尾矿在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钛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TiO_(3)在Na_(2)SO_(4)溶液和MgSO_(4)溶液中可能的物相转变,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将钛铁矿石粉分别在20℃和80℃的5%Na_(2)SO_(4)溶液和5%MgSO_(4)溶液中浸泡28 d和270 d,采用XRD、SEM/EDS检测矿物转化情况;用钛铁矿石取代部分碎石制备了混凝土,分别在20℃和80℃的Na_(2)SO_(4)溶液和MgSO_(4)溶液中养护,研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钛铁矿石的浸泡试验显示:钛铁矿(FeTiO_(3))在Na_(2)SO_(4)溶液和MgSO_(4)溶液中没有发生物相转变;混凝土强度试验表明:用适量的钛铁矿石替代碎石制备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硫酸盐侵蚀 相转变 混凝土强度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乳化过程中相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鹿秀山 郝广杰 +2 位作者 郭天瑛 宋谋道 张邦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0-324,共5页
本文合成了单官能团小分子物质封端的脂肪族水性聚氨酯预聚物 ,通过考察预聚物加水乳化过程中粘度及电导率的变化 ,研究了其相转变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软段分子量升高 ,体系的相转变点后延 ;聚酯体系的相转变比聚醚体系的相转变发... 本文合成了单官能团小分子物质封端的脂肪族水性聚氨酯预聚物 ,通过考察预聚物加水乳化过程中粘度及电导率的变化 ,研究了其相转变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软段分子量升高 ,体系的相转变点后延 ;聚酯体系的相转变比聚醚体系的相转变发生得早 ;[NCO]/ [OH]值越接近 1,体系的粘度就越高 ,相转变发生所需的水含量也越高 ;羧基含量及中和度也会对分散体系的相转变产生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 水性聚氨酯 预聚物 相转变 乳化过程
下载PDF
煅烧煤系高岭石的相转变 被引量:51
17
作者 魏存弟 马鸿文 +2 位作者 杨殿范 李益 三国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和能量色散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煤系高岭石在200~1300℃下煅烧的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煅烧高岭石的相转变经历了4个阶段:脱羟阶段(≈550℃),偏高岭石阶段(550~850℃),SiO2分凝(850~1...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和能量色散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煤系高岭石在200~1300℃下煅烧的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煅烧高岭石的相转变经历了4个阶段:脱羟阶段(≈550℃),偏高岭石阶段(550~850℃),SiO2分凝(850~1100℃)及Al2O3分凝阶段(950~1100℃),莫来石阶段(>1100℃)。550℃时高岭石失去羟基水,转变为半晶态的偏高岭石。偏高岭石莫来石的相转变过程中存在SiO2和Al2O3的分凝。能量色散分析证实了分凝Al2O3的存在。950℃的新生相是γAl2O3而不是AlSi尖晶石。莫来石是由偏高岭石分凝形成的SiO2和Al2O3反应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相转变 偏高岭石 莫来石 魔角旋转核磁共振
下载PDF
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的相转变与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5 位作者 赵子衷 陈楷 刘正义 马利泰 冯景伟 黄瑞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56-661,共6页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程度明显降低,并出现β-TCP杂相.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已完全分解脱落.适当条件的热处理可使喷涂涂层中的磷酸三钙转变为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可大部分恢复,其中大气热处理比真空热处理更有利于羟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梯度涂层 相转变 结构
下载PDF
热处理对溶胶-凝胶TiO_2薄膜的晶相转变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程银兵 马建华 +2 位作者 吴广明 沈军 王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钛酸丁酯(TPOT)为有机醇盐前驱体,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TiO2溶胶。为测量方便起见,分别制备了凝胶粉体和薄膜,并对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X射线衍射(XRD)、椭偏仪和紫外 可见光谱(UV vis)的测量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  以钛酸丁酯(TPOT)为有机醇盐前驱体,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TiO2溶胶。为测量方便起见,分别制备了凝胶粉体和薄膜,并对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X射线衍射(XRD)、椭偏仪和紫外 可见光谱(UV vis)的测量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iO2的结构由非晶到锐钛矿再到金红石相转变,400℃为锐钛矿相,600℃开始出现金红石相,800℃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晶粒尺寸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锐钛矿结构的晶粒尺寸范围是2.5~5.5nm,金红石结构的晶粒尺寸范围是5.9~6.8nm;TiO2薄膜的折射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薄膜厚度降低;禁带宽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变窄,锐钛矿结构的禁带宽度为3.45eV,而金红石结构的禁带宽度为3.30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性能 薄膜 溶胶-凝胶 二氧化钛 相转变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及其温压条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本勋 张宏福 +3 位作者 王巧云 孙赫 肖燕 英基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3-1320,共8页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提供了宝贵的样品。本文根据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和尖晶石的产出状况,将这些橄榄岩捕虏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橄榄岩中尖晶石为粒状残核,尖晶石外缘被石榴石的反应边包围。这种橄榄岩捕虏体代表尖晶石一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上限,故称为尖晶石带橄榄岩;第二类橄榄岩中尖晶石和石榴石以单颗粒零散分布为特征,二者共存但未见明显的相转变关系。这类橄榄岩多位于相转变带中部,拟称为尖晶石-石榴石过渡带橄榄岩;第三类橄榄岩中以石榴石为主,尖晶石和辉石等微晶构成石榴石反应边。这类橄榄岩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下限,故称为石榴石带橄榄岩。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橄榄岩捕虏体中矿物的组成,结合温度压力估算即可确定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的深度和厚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度压力估算来进一步厘定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深度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西秦岭 尖晶石/石榴石 相转变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