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DF和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知理 张长春 +4 位作者 周平辉 朱坤 赵春 吴楠 许盼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临床上以相邻双节段CSM最为常见,约占CSM的56%[1]。CSM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有50%以上的患者为中老年人,常因脊髓和(或)供应脊髓血管受压而...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临床上以相邻双节段CSM最为常见,约占CSM的56%[1]。CSM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有50%以上的患者为中老年人,常因脊髓和(或)供应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及体征,如四肢麻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减退、走路踩棉感、双腿僵硬不灵活、双手精细动作困难、生理反射活跃、病理反射亢进(Hoffman征及Babinski征)、大小便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反射亢进 生理反射 大小便功能障碍 感觉减退 临床研究进展 双节 神经系统疾
下载PDF
两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戚飞成 沈建伟 +3 位作者 曹晓林 龙如超 王建超 王哲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8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CDF组和ACCF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内脊髓功能恢复疗效,Cobb角和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CDF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CCF组,出血量少于ACCF组。术后1年ACDF组和ACCF组的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接近,植骨融合率均为100%;两组术后即刻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均减小,但ACDF组术后1年时的融合节段高度及Cobb角优于ACC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接近。结论 A 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近期疗效相当,但ACDF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稳定性更好,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观察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 钛板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 相邻双节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临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4
作者 葛艺 仇继任 +2 位作者 罗坤烈 吴岳 吴福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6-0109,共4页
研究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临近节段产生的退变情况。方法 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抽取接受临床治疗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全部患者细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确保人数均为28例。对照组手... 研究显微镜下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临近节段产生的退变情况。方法 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抽取接受临床治疗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全部患者细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确保人数均为28例。对照组手术方式为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对如下几项指标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炎症指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 在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干预进程中,核心治疗方案就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还可以缩短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另外,在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同时,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有效避免多方面不良风险事件发生,建议进行临床应用与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ACDF ACCF治疗 脊髓型颈椎 临床疗效 临近节退变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中应用纳米骨板固定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诊治的84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以EOLP纳米骨板固定,依照末次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根据JOA改善率分为A组(JOA改善率≥50%,n=59)与B组(JOA改善率<50%,n=25),分析影响JOA改善率的相关因素。结果84例随访优良率为70.24%,术后7 d的C5节段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P<0.05),术后7 d、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压迫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最大脊髓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术前最大椎管容积(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等级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与术前MSCC、术前MCC呈正相关(r=0.289/0.234,P<0.05)。结论EOLP纳米骨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颈椎功能,病程≥6个月、术前Yukawa信号分级为2级/1级、术前脊髓受压段横断面积、术前脊髓受压比、术前MSCC、术前MCC是影响MCSM患者JOA改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纳米骨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中国汉族与欧洲高加索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对比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吴正政 谢作志 +4 位作者 宋晨宇 俞杨 朱泽章 邱勇 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治疗的MCSM患者,根据人种分为两组:A组,中国汉族MCSM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3±10.5岁;B组,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2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58.4±12.6岁。在研究对象术前颈椎CT平扫影像资料上测量颈椎椎板开槽处内径(lamina inner width,LIW)、椎板开槽处外径(lamina outer width,LOW)、椎板轴长(lamina axis length,LAL)、椎板横截面倾斜角(lamina transverse angle,LTA)。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3~C7各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LIW及LOW均表现为C3~C5逐渐减小、C5~C7逐渐增大。A组各节段LAL均显著性小于B组(C3:12.1mm vs 13.4mm;C4:12.5mm vs 13.5mm;C5:12.8mm vs 13.9mm;C6:13.1mm vs 14.4mm;C7:13.5mm vs 14.4mm),LIW大于B组(C3:2.8mm vs 2.4mm;C4:2.4mm vs 1.9mm;C5:2.2mm vs 1.7mm;C6:2.7mm vs 2.3mm;C7:4.1mm vs 3.7mm),且在C3~C6节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LOW及LTA在各节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与欧洲高加索人群中,MCSM患者C5节段椎板铰链处最为薄弱,在接受EOLP磨取骨槽时更易断裂,且理论上中国汉族患者铰链处断裂风险大于欧洲高加索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T 汉族 高加索人
原文传递
两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7
作者 汪心洋 汪颖峰 +2 位作者 韩建邦 李毅 黄定安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79-68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ACDF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4.78±10.22)岁;ACCF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6.06±10.32)岁。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Odom’s分级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随访15~22个月,平均(18.23±1.50)个月。两组VAS、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手术优良率、颈椎ROM、上下位相邻节段活动度和AS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颈椎Cobb角大于ACCF组(P<0.05)。结论对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患者,ACDF、ACCF均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改善颈椎功能及神经功能,但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颈椎活动度。相比而言,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颈椎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微型钛板与带线螺钉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王高锋 王林杰 +2 位作者 汝强 曹进 赵仕博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239-1240,共2页
目的对比微型钛板与带线螺钉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线螺钉组应用带线螺钉进行悬吊固定,微型钛板组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 目的对比微型钛板与带线螺钉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线螺钉组应用带线螺钉进行悬吊固定,微型钛板组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型钛板组的VAS评分、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带线螺钉组,颈椎曲度指数高于带线螺钉组(P<0.05)。结论微型钛板固定可减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颈椎曲度丢失和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微型钛板 带线螺钉 颈椎轴性症状
下载PDF
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拓万宝 葛郁龙 +2 位作者 张彦祥 梁冠文 宋启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03-300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 目的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4.12)岁,体重指数(23.28±1.49)kg/m^(2),病变节段:C_(2-7)5例、C_(3-6)7例、C_(3-7)30例、C_(4-7)9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01±4.58)岁,体重指数(23.04±1.36)kg/m^(2),病变节段:C_(2-7)6例、C_(3-6)8例、C_(3-7)33例、C_(4-7)5例,采用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颈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4.21±15.29)min比(115.98±18.54)min、(131.68±21.01)ml比(145.21±24.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t=3.035、P=0.003)。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1.41±0.22)分比(1.47±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1.98±2.03)分比(21.04±2.28)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低于对照组[(14.15±2.17)%比(15.26±2.43)%],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40.17±3.24)°比(42.01±3.62)°、(39.24±3.43)°比(41.68±3.75)°、(34.84±2.31)°比(36.05±2.74)°、(35.26±2.51)°比(37.0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2.446、2.719、3.447、2.425、3.394,均P<0.05);两组颈椎侧位生理曲度比较[(10.34±1.43)°比(10.18±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9,P=0.61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3/52)比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9)。结论与微型钛板内固定相比,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用于MCSM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内固定术 Y型纳米骨板 效果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董征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对照组... 目的:探究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基础指标、疼痛程度、炎症指标、颈椎功能、创伤应激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的27.0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WBC、NE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皮质醇、C反应蛋白、丙二醛、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机体创伤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王峰 戴腾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脊髓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MCSM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脊髓功能
下载PDF
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陈晓虎 黄勇 +1 位作者 丰瑞兵 李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3-0017,共5页
本文对3D显微镜辅助(ACDF)同传统ACDF,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从2021年8月开始收集病患的相关临床信息和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一共收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患者数据信息67例,其中35例患者... 本文对3D显微镜辅助(ACDF)同传统ACDF,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从2021年8月开始收集病患的相关临床信息和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一共收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患者数据信息67例,其中35例患者采用了常规ACDF治疗,本文将其命名为常规组,32例患者接受3D显微镜辅助ACDF(显微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颈椎评分、疼痛视觉(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且进行了至少1年的随访,常规组和显微组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显微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显微组与常规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和显微组在完成手术后三个月,采用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两组的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完成手术12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两组评分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完成手术后显微组出现1例吞咽不适患者,而常规组术后有1例脑脊液漏和2例吞咽不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常规的ACDF,3D显微镜辅助下行ACDF能有效改善患者早期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活动,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较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3D显微镜
下载PDF
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
14
作者 苗嘉航 马胜 +4 位作者 李渠蓬 余会林 胡天宇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作为椎板成形和椎板切除融合这两种术式的选择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手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患者,其中63例接受椎板切除融合治疗(椎板切除融合组),78例患者接受椎板成形治疗(椎板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影像学指标(C_(2-7) Cobb角、C_(2-7)运动范围、屈曲位Cobb角、伸展位Cobb角、屈曲活动范围和伸展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变化的评估指标为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ΔCL)。颈椎前凸比率=屈曲位活动范围/C_(2-7)活动范围×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预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有效性。依据颈椎前凸比率的临界值(68.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在不同比率组中再次对比两种术式之间的颈椎曲度指标和临床效果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椎板切除融合和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前凸曲度均降低(P=0.039,P=0.002),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损失(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对预测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0.792);③在低比率组中,椎板切除融合组和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变化ΔC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41);④在高比率组中,椎板成形组的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P=0.001),且椎板成形组发生术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概率更高(43%,29%);⑤提示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比率低的患者可考虑行椎板成形治疗,而对于高比率者,椎板切除融合对前凸的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椎板成形 椎板切除融合 颈椎前凸比率 动力位影像学指标 术后颈椎前凸曲度
下载PDF
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陈祝江 胡胜利 +3 位作者 朱凌 高雪伟 杨波 李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为两组,分别行ACDF手术(ACDF组,27例)和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混合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IS)及JOA、N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5~20.2个月,平均(15.71±1.70)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S)改善均优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混合组JOA评分高于ACDF组,NDI评分低于AC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JOA及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混合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术后1个月出现钛网下沉,ACDF组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CSM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ACDF手术损伤相对较小,在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能早期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 多节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16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多节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A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涛 宋将 +3 位作者 郝清海 种衍学 李庆超 袁崇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ACCF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血沉,以及术后6、12个月JOA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较ACCF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与ACCF组术后6、12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ACDF术式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血沉
原文传递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8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俊 秦慈南 +1 位作者 王磊 段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0(7~17)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NDI、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升高,NDI和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脊髓后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91,P=0.036)。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20
作者 李小丹(综述) 曾纪焕(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4-579,共6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自然病程多呈持续性加重趋势,常需手术治疗。对于影像学提示为多节段脊髓腹侧病变、后方压迫为主或前后方均有压迫的“钳夹型”病变,多选择后路手术[1]。传统后路术式主要有单纯椎...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自然病程多呈持续性加重趋势,常需手术治疗。对于影像学提示为多节段脊髓腹侧病变、后方压迫为主或前后方均有压迫的“钳夹型”病变,多选择后路手术[1]。传统后路术式主要有单纯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疗效均确切,但手术创伤大、破坏肌肉-韧带复合体完整性,术后颈部僵硬、轴性疼痛、后凸畸形等并发生症发生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椎板成形术 后凸畸形 椎板切除 后路手术 微创手术治疗 多节 脊髓腹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