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循环”新格局下省际边缘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黄梅县为例
1
作者 朱雷洲 黄亚平 +2 位作者 谢来荣 段名材 陈晓梅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区域协同步伐加快,省域中心辐射不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产业面临同质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通道联系稍显薄弱;治理体系逐渐完善,行政壁垒仍旧显著四大特征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城市定位转变、主导产业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及体制机制转型四个方面规划应对策略,并延伸建构“双循环”格局下省际边缘区的规划应对框架。最后以省际边缘典型地区湖北省黄梅县为实证案例,提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形成四大产业集群、畅通南北通道及加深“金三角”合作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新格局下类似区域研究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省际边缘区 规划策略 黄梅县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边缘区研究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李俊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6,共6页
省际边缘区由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成为统筹发展的热点区域。在对1978年以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省际边缘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 省际边缘区由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成为统筹发展的热点区域。在对1978年以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省际边缘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认为我国省际边缘区的研究历程经历了问题导向型、理论导向型和功能导向型3个研究阶段,并对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了述评。结合当前省际边缘区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研究历程 展望 中国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城市空间辐射范围研究——以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潮 刘科伟 陈宗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4,共5页
合理的确定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是制定区域整体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区域中城市之间相互关系的前提。在总结国内外划分城市空间辐射范围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区域中九个城空间辐射范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 合理的确定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是制定区域整体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区域中城市之间相互关系的前提。在总结国内外划分城市空间辐射范围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区域中九个城空间辐射范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榆林等九个城市的指标辐射能力分值;结合康弗斯模型和OVD、WVD方法,将城市的各项辐射力强度值作为每个城市点的权重,构建九个城市点集的加权Voronoi图,合理的划分出九个城市在理论上的空间辐射范围,并在图上表现出城市之间分界线的轨迹,以利于对城市空间辐射范围进一步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城市 空间辐射范围
下载PDF
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及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吉黎 韩玉刚 张化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5,共7页
同一行政主体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演进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多省份间的地域分工、产业协作、制度联合及跨省域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该文应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探索性分析,对2000-2011年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的时空演变特... 同一行政主体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演进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多省份间的地域分工、产业协作、制度联合及跨省域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该文应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探索性分析,对2000-2011年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皖浙、皖苏南地区形成极化中心且极化效应不断增强,H-H型单元集中于皖浙和皖苏南地区,L-L型单元集中于皖豫和皖鄂地区;区域整体差异的主导因素由地区内差异向地区间差异转变。总结了转型期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为点状离散—单核极化—内同外异,结合多省域制度政策、相关理论和区域发展条件对未来的空间演进提出3条优化路径,包括跨区域分工协作与区域一体化、"多核驱动"与"极带延伸"以及边缘核心化与制度网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县域经济 空间结构 优化路径 安徽省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带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宁宁 沈正平 +1 位作者 施同兵 简晓彬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8期39-4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这一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省际边缘区 苏鲁豫皖交界地带 经济发展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的就业空间结构模式及动力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朱传耿 王振波 于涛方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第3期99-106,共8页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缘区,通过对淮海经济区118个县(市)、市区的就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省际边缘区7种就业空间模式:连续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非连续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跳跃式同心圆圈层...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缘区,通过对淮海经济区118个县(市)、市区的就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省际边缘区7种就业空间模式:连续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非连续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跳跃式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混合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母子型同心圆圈层就业模式、核心转移型就业空间模式、带状空间就业模式,并从边界、中心城市、交通、城市间关系4个方面总结出各种模式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就业空间模式 动力机制 淮海经济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龙斌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8,共5页
边缘区经济活力的激活必须依靠与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交换,积极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我国很多省际边缘区由于存在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原因,加上行政壁垒化与行政边缘化等主观原因,难以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本文提出了... 边缘区经济活力的激活必须依靠与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交换,积极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我国很多省际边缘区由于存在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原因,加上行政壁垒化与行政边缘化等主观原因,难以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本文提出了省际边缘地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三个基本判断,即通过经济影响力、交通距离、要素流量和空间差异等要素判断接受辐射的可能性,通过断裂点理论进行辐射源的选择,通过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判断辐射阶段。同时,还提出主动融入、自建"中心"和区域结盟等三种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辐射 省会城市 省际边缘区 增长极 断裂点理论
下载PDF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龙斌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99,共6页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地理中心、与省会城市经济圈的边缘性和扶贫攻坚的效果角度对增长极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陕甘川 增长极城市 经济辐射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分布及驱动力研究——以赣州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志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17,621,共6页
从经济密度的视角探讨2007-2012年赣州市18个县市的经济密度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章贡区的经济密度远高于其他县市的首位型分布,首位度在6年中逐步加强,经济活动向经济密度较高的县市集中。在空间结构上,赣州市经济密度表现出... 从经济密度的视角探讨2007-2012年赣州市18个县市的经济密度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章贡区的经济密度远高于其他县市的首位型分布,首位度在6年中逐步加强,经济活动向经济密度较高的县市集中。在空间结构上,赣州市经济密度表现出“一点两轴”的典型点轴式结构,6年来这一空间结构正得到强化。城镇化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地理位置、最初经济密度是各县市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据此提出,通过提高经济密度,缩短距离,以及有效的政策组合实现其经济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密度 时空分布 驱动力 省际边缘区 赣州市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志强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6期44-49,共6页
论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与城镇化发展两个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匹配度。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宣城市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呈现帕累托改进态势,但两者之间存在功能与时间上的不协调,显现出... 论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与城镇化发展两个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匹配度。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宣城市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呈现帕累托改进态势,但两者之间存在功能与时间上的不协调,显现出"城镇化滞后-金融滞后-城镇化滞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协调度 熵值法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培育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龙斌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2-27,39,共7页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接受辐射和扶贫攻坚等角度对陕甘川六大城...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接受辐射和扶贫攻坚等角度对陕甘川六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具有经济优势、地理优势、空间优势和效应优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陕甘川 增长极城市 经济辐射 汉中
下载PDF
“边缘效应”与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荣朝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界定了边缘区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边缘区位优势、资源内在联动优势、资源空间临近优势、旅游产品互补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构建联动...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界定了边缘区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边缘区位优势、资源内在联动优势、资源空间临近优势、旅游产品互补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加快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旅游整体形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鄂豫陕省际边缘区 旅游资源 联动开发
下载PDF
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选择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亚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2期4-7,共4页
豫鄂陕省际边缘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贫困区,有必要在区域内选取并培育一个中心城市,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流量竞争力等三个维度23个方面构建城市竞... 豫鄂陕省际边缘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贫困区,有必要在区域内选取并培育一个中心城市,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城市总量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流量竞争力等三个维度23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省际边缘区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南阳是豫鄂陕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的最佳选择。并从产业结构、软实力、非农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南阳市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以更好地发挥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豫鄂陕 增长极城市 城市竞争力 南阳
下载PDF
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明 《职业圈》 2007年第10X期34-35,共2页
省际边缘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文章分析了省际边缘区具有区位边缘性、资源丰富等优势,受行政区划制约、产业结构趋同等劣势,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例,提出在省际边缘区内的中心城市——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从而优... 省际边缘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文章分析了省际边缘区具有区位边缘性、资源丰富等优势,受行政区划制约、产业结构趋同等劣势,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例,提出在省际边缘区内的中心城市——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增长极,带动腹地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现代物流业 淮海经济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经济地理特征与经济景观重塑——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例
15
作者 何龙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8-84,共7页
在对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省际边缘区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省际边缘区存在经济密度小、交通距离远、区域分割严重等地理特征,加之市场规模小、贸易成本高等发展劣势... 在对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省际边缘区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省际边缘区存在经济密度小、交通距离远、区域分割严重等地理特征,加之市场规模小、贸易成本高等发展劣势,使其因集聚力不断弱化而陷入边缘化。因此,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重塑省际边缘区经济景观,从改变其密度-距离-分割现状入手,通过争取国家层面的倾斜性干预政策,加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经济活动向重点开发区集聚,积极培育边缘区经济增长极城市等发展对策,以促进形成省际边缘区的产业集聚力,削弱分散力,打破被边缘化的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空间结构 省际边缘区 产业集聚 经济景观
下载PDF
边缘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探索的创新力作——《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评介
16
作者 王海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省际边缘区既是地理位置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地区,同时大多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如何促进这一类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陕西理工大学何龙斌教授的专著《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国家社科... 省际边缘区既是地理位置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地区,同时大多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如何促进这一类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陕西理工大学何龙斌教授的专著《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从积极主动接受发达中心地区经济辐射这一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连片贫困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欠发达地 偏远地 人民出版社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多重地域属性下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陇南为例
17
作者 王海龙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0-81,共2页
关于省际边缘区多重地域属性下的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边缘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多重地域特性的影响,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待提高,有待开发程度较大。而又由于三农问题与旅游业... 关于省际边缘区多重地域属性下的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边缘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多重地域特性的影响,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待提高,有待开发程度较大。而又由于三农问题与旅游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省际边缘区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所以本文主要以甘肃陇南地区为研究例子,着重从陇南边缘区三农问题发展方向出发,围绕陇南地区旅游开发的优势、陇南地区旅游开发线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建议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陇南省际边缘区 多重地域属性 旅游开发 三农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推进绿色减贫的路径与对策建议——以河南南阳为例
18
作者 牛亚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9期131-133,共3页
省际边缘区"边缘-贫困"的经济特性使其整个精准扶贫战略的难点区域,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攻坚难度大。省际边缘区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要关注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应更为关注。绿色发展理念为省际边缘区精准扶... 省际边缘区"边缘-贫困"的经济特性使其整个精准扶贫战略的难点区域,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攻坚难度大。省际边缘区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要关注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应更为关注。绿色发展理念为省际边缘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对河南省南阳市的分析发现省际边缘区精准扶贫中存在识别困难、区域竞争、认识不够、产业缺乏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提出要提高生态扶贫参与意识,绿色扶贫环境构建;实现区域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区域减贫;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牢记坚守生态底线,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型贫困"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精准扶贫 省际边缘区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硕 张晓巍 宋蕾 《小城镇建设》 2014年第7期31-38,共8页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边缘区城镇化增长的动力与路径,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研究案例,分析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机遇与动力,并以此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以期为其他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动力 城镇化路径
下载PDF
苏皖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启慧 朱道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9-27,共9页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2006-2015年苏皖省际边缘区三级空间尺度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采用变异系数、分解的Theil指数和ESDA方法,对苏皖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进行分析。...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2006-2015年苏皖省际边缘区三级空间尺度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采用变异系数、分解的Theil指数和ESDA方法,对苏皖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皖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对地理尺度敏感,县域间的差异最大,其次为分区间,省级间的发展相对平衡;苏皖省际边缘区内部差异的缩小是其整体差异缩小的主导因素。苏皖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苏高皖低的态势,苏南与苏中经济发达,皖北与皖中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苏南与皖南地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分布于苏北与皖北一带;苏南地区县域对其邻近县域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据此提出打造合作平台、培育增长极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 县域经济发展 时空分异 分解Theil指数 ES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