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真菌培养物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丽园 李高朋 +1 位作者 苏振泉 夏伦志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28-33,4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真菌培养物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960只5日龄的淮北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在全价粉状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1.6%、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真菌培养物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960只5日龄的淮北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在全价粉状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1.6%、2.0%、2.4%的复合真菌培养物,试验正式期120 d。试验结果表明:在淮北麻鸡10~70日龄阶段,1.6%、2.0%、2.4%组料重比均有降低,其中1.6%和2.4%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肉色、嫩度、新鲜度均有所提高;试验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抗氧化能力提升有限。研究表明:复合真菌培养物作为淮北麻鸡的饲料添加剂,在生长性能、肉品质方面有积极影响,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复合真菌培养物推荐适宜添加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培养 淮北麻鸡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痰真菌培养联合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利华 张玉芹 +1 位作者 董海新 刘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 评价痰真菌培养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67例疑似曲霉感染住院患者,通过痰培养和血清GM试验测定肺曲霉菌感染的阳性率,分析单独痰... 目的 评价痰真菌培养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67例疑似曲霉感染住院患者,通过痰培养和血清GM试验测定肺曲霉菌感染的阳性率,分析单独痰培养和联合GM试验对诊断IPA的价值,并比较GM试验和传统方法(胸部CT、痰真菌培养、血培养)检测肺曲霉菌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对发热治疗3~4 d无效患者根据病情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胸部CT、痰真菌培养及GM试验)给予抗真菌治疗,观察抗真菌治疗的效果.结果 入选患者中,GM试验阳性85例,痰真菌培养阳性226例,两者同时阳性108例,两者同时阴性148例;确诊186例(32.8%),临床诊断107例(18.9%),拟诊131例(23.1%),排除IPA感染143例(25.2%).GM试验联合痰真菌培养诊断肺曲霉菌感染的敏感度〔98.2%(108/110)比20.4%(46/226)〕、特异度〔85.1% (148/174)比45.1%(148/328)〕、阳性预测值〔80.6%(108/134)比37.1%(46/124)〕、阴性预测值〔98.1%(148/151)比63.0%(148/235)〕均较单独痰真菌培养明显提高;GM试验检测肺曲霉菌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胸部CT、痰真培养及血培养等传统检测方法〔64.7%(55/85)比35.7%(35/98)、20.4%(46/226)、4.8%(14/292)〕,以GM值0.5作为阳性界值对IPA诊断有着良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本研究对186例患者完成抗曲霉菌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1、2、3、6个月抗真菌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变化〔分别为75.4%(135/179)、77.1%(111/144)、77.2%(31/79)、82.6%(19/23)〕,但血清GM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吸光度(A)值:0.49±0.03、0.46±0.03、0.39±0.03、0.23±0.03比0.56±0.03,均P<0.05〕,阳性例数也逐渐减少(分别为186、179、144、79、23例),所以动态进行GM试验检测有助于观察疗效.结论 痰真菌培养联合血清GM抗原检测能明显提高曲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真菌培养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下载PDF
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甲真菌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怀球 赖维 +4 位作者 张玉清 陈荣章 陆春 朱国兴 万苗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526,532,共3页
目的阐明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实验室诊断甲真菌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和传统的点植培养法对两组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构成比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阐明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在实验室诊断甲真菌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多点接种真菌培养法和传统的点植培养法对两组甲真菌病患者的甲屑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构成比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为53.04%和37.50%(P=0.029)。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试验组皮肤癣菌49.21%,酵母菌36.51%,霉菌14.29%;对照组则分别为76.92%,20.51%和2.82%(P=0.001)。试验组共检出2例混合感染,对照组则无。结论多点接种法真菌培养可以提高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非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发现甲真菌病的混合感染,但对非皮肤癣菌致病性的判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培养 真菌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邓林强 余理智 +2 位作者 熊章华 孙敬 陈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01-602,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8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108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8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108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用药及患者是否症状缓解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108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32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76例。在108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31例,阴性77例。108例真菌培养阳性59例,阴性49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对比差异显著(χ2=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对比差异不明显(χ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显著(χ2=11.215,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下载PDF
甲真菌病979例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文爱 唐小正 +1 位作者 王芳乾 陈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00-702,共3页
甲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指(趾)甲病变,其病原菌主要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3类。我院是海南省最大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患者来自全岛各地。总结其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情况。对了解本病病原体在本地区流行的情况有一定代表... 甲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指(趾)甲病变,其病原菌主要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3类。我院是海南省最大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患者来自全岛各地。总结其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情况。对了解本病病原体在本地区流行的情况有一定代表性。我们对2011年1月-2015年5月到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采集病甲样本进行真菌培养,现将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病原菌 真菌培养
原文传递
脑脊液真菌培养与动物接种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诊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元杰 温海 +2 位作者 徐红 黄欣 赵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真菌培养 脑脊液 隐球菌性脑膜炎 患者 免疫缺陷 假阴性 诊断 新生隐球菌 发现
下载PDF
添加真菌培养物对人工瘤胃pH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亮宇 刘勇 +5 位作者 李清 毛华明 邓卫东 廖德芳 刘星敏 黎春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13,共2页
用瘤胃持续模拟技术研究玉米和稻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量、VFA能。结果表明 :添加A、B、C、D、E和F 6种真菌培养物发酵的玉米和稻草 0~ 72h的TVFA每 10 0mL中分别为 5 .0 7,4 .31,8.77,4 .30 ,9 75 ,3.32mmol和 4 .... 用瘤胃持续模拟技术研究玉米和稻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量、VFA能。结果表明 :添加A、B、C、D、E和F 6种真菌培养物发酵的玉米和稻草 0~ 72h的TVFA每 10 0mL中分别为 5 .0 7,4 .31,8.77,4 .30 ,9 75 ,3.32mmol和 4 .0 9,2 .36 ,8.6 8,7.6 6 ,9.95和 2 .94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真菌培养 人工瘤胃 PH 挥发性脂肪酸产量 比例
下载PDF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岳喜昂 刘卫兵 +2 位作者 张明昱 陈洪晓 毕重泽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真菌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云 李雪梅 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82-583,共2页
目的 :明确并检出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 (penicilliummarneffei ,PM )。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接种于沙保培养基 ,分别置于 2 5℃和 3 7℃孵育 ,观察PM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 ,并涂片、固定、染色 ,显... 目的 :明确并检出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 (penicilliummarneffei ,PM )。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皮损分泌物等接种于沙保培养基 ,分别置于 2 5℃和 3 7℃孵育 ,观察PM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 ,并涂片、固定、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PM为双相性真菌 ,于 2 5℃为青霉相 ,在含糖培养基中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红色色素 ,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 ;于 3 7℃及人体为酵母相 ,无色素产生 ,镜下可见酵母样细胞 ,形似腊肠。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确诊时须排除组织胞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真菌培养 鉴定 马尔尼菲青霉菌 菌落特征
下载PDF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发云 汪健 +1 位作者 叶飞 席刚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真菌培养 阳性 血液 发作性意识丧失 前额部 发热 头痛
下载PDF
164例刮片镜检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晓群 徐杰伟 谭智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8期56-57,共2页
目的通过对刮片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与真菌培养两种方法比较真菌检出率,探讨真菌学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门诊患者的164例刮片进行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涂片镜检阳性而真菌培养阴性有14例,涂片镜检阴性而真菌培养阳性有8例。结论两种... 目的通过对刮片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与真菌培养两种方法比较真菌检出率,探讨真菌学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门诊患者的164例刮片进行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涂片镜检阳性而真菌培养阴性有14例,涂片镜检阴性而真菌培养阳性有8例。结论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正确分析真菌学检验结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镜检 真菌培养 真菌检出率
下载PDF
G实验和真菌培养在艾滋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联合诊断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汇征 付晓 万东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诊断在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4年6月-2016年7月,选取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进行G实验检测、真菌培养,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单一及联合诊断对艾... 目的研究并探讨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诊断在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4年6月-2016年7月,选取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进行G实验检测、真菌培养,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单一及联合诊断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共有100例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被证实为深部真菌感染。联合诊断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的G实验、真菌培养(P<0.05),其特异度与单一检测结果较为接近(P>0.05),且联合诊断的Youden指数最高,说明其筛查效果最好。G实验、真菌培养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中等,而联合诊断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G实验、真菌培养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 G实验 真菌培养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真菌培养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丽华 李明友 +2 位作者 林茂锐 黄基伟 曹东林 《现代医院》 2014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1010例住院患者资料,免疫比浊法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含量,联合真菌培养结果,与临床...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1010例住院患者资料,免疫比浊法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含量,联合真菌培养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36例患者确诊为DFI,真菌培养阳性率为100%,G试验阳性率(〉20μg/L)为92.65%。539例患者疑诊为DFI,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6.23%,G试验阳性率为33.77%。335例患者排除诊断为DFI,真菌培养阳性率为0,G试验阳性率为0.1010例怀疑DFI的患者中,G试验阳性患者为308例,包括确诊DFI和疑诊DFI患者,确诊DFI患者BG含量中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均明显高于疑诊DFI患者BG含量。G试验阴性(〈20仙g/L)患者为702例,确诊DFI患者,疑诊DFI患者和排除诊断DFI患者B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能用于准确确诊和排除诊断DFI,并且BG含量能反映诊断DFI的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真菌培养深部真菌感染诊断
下载PDF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真菌培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立清 周苏明 黄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真菌培养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下呼吸道分泌物 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 真菌感染 指导治疗 临床医师
下载PDF
痰真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栾宇 刘怡伶 +2 位作者 韦婕 张鹏 孟令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9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痰真菌培养和涂片镜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痰真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痰真菌培养其阳性检出率高于涂片镜,组间数据... 目的分析痰真菌培养和涂片镜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痰真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痰真菌培养其阳性检出率高于涂片镜,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检查方法侧重点不同,痰真菌培养检测物为曲霉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涂片镜检测物多为菌丝、孢子无菌丝、孢子及菌丝。结论痰真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率高于涂片镜检查,但其操作复杂且耗时长,医者可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其意愿推荐使用,以便准确为患者诊断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真菌培养 涂片镜 诊断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真菌培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云晓 宋文耀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外阴 阴道念珠菌病 真菌培养 诊断 VVC 治疗
下载PDF
G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及其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启欣 招嘉敏 李炜煊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血浆G试验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并计算...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血浆G试验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并计算血浆G试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57.1%vs.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5);血浆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3.5%、51.6%、44.6%和78.6%。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血浆G试验简便,快速,阳性率高,阴性预测值较好,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判断,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真菌培养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似DFI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诊断DFI的价值。结果 ...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似DFI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诊断DFI的价值。结果 105例疑似DFI患者确诊96例,G试验阳性诊断符合率为72.92%,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6%,联合G试验和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3.75%。一致性检验提示,G试验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502,真菌培养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618,联合检测Kappa=0.735。G试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诊断DFI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01%、70.28%、0.725;83.25%、71.02%、0.803;89.15%、76.32%、0.922。结论真菌培养和G试验对DFI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与临床综合诊断均有较好一致性,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DFI灵敏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培养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 感染
下载PDF
真菌培养基原理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世彦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5-52,共8页
真菌培养基原理分析与应用苏世彦彭城大学新技术研究所221008早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就发现很多真菌能产生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毒素。产毒真菌已成为全世界研究者一直关注的课题。现在大多数真菌产生的毒素的化学检验方法已... 真菌培养基原理分析与应用苏世彦彭城大学新技术研究所221008早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就发现很多真菌能产生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毒素。产毒真菌已成为全世界研究者一直关注的课题。现在大多数真菌产生的毒素的化学检验方法已经制定,如薄层层析法、高压液相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生物 检验 真菌培养
下载PDF
培养基的选择对临床真菌培养的重要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丽华 张晓兵 徐咏涛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同时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和在沙包氏培养基上培养临床标本来对比真菌的检出率,结果发现:当标本含有大量细菌时普通细菌培养基不能完全检出真菌,53份真菌阳性的脓液标本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的检出率为66%,25份真菌阳性的痰标本在普通细... 同时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和在沙包氏培养基上培养临床标本来对比真菌的检出率,结果发现:当标本含有大量细菌时普通细菌培养基不能完全检出真菌,53份真菌阳性的脓液标本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的检出率为66%,25份真菌阳性的痰标本在普通细菌培养基上的检出率为28%。因此,当临床标本同时含有细菌和真菌的时候选择真菌专用培养基对真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真菌培养 细菌检测 抗生素 细菌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