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及实验室检测
1
作者 李颖 曹敬荣 +3 位作者 王岩 陈典典 闵嵘 王培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及对该病原体展开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1例角膜炎患者患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查阅既往文献整理汇总该病原菌致角膜炎的临... 目的报道1例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及对该病原体展开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1例角膜炎患者患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查阅既往文献整理汇总该病原菌致角膜炎的临床数据。结果角膜刮片标本培养后生长丝状真菌菌落,经形态学和MALDI-TOF MS鉴定为黄曲霉复合群;钙调蛋白基因测序鉴定为黄曲霉。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真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测试的7种抗真菌药物均体外敏感。尽管该病例在实验室检出黄曲霉致病菌后及时调整了抗真菌治疗方案,但实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最终摘除患侧眼球以遏制感染进一步扩散。既往相关文献报道曲霉菌性角膜炎症状较重,首选治疗药物为伏立康唑且需长疗程。结论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诊治过程较为棘手,实验室检查提供准确的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结果有助于曲霉菌性角膜炎的及早诊治。非培养的分子诊断技术有望作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补充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真菌性角膜炎 实验室检测 文献回顾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姚晓峰 丰竹慧 李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770-1782,共13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深入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 FK)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检索GeneCard...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深入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 FK)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检索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获取FK的相关靶点。然后,借助Venny 2.1平台绘制韦恩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分析。将靶点信息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后续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平台进行可视化。最后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黄连解毒汤活性成分66个,对应靶点247个,FK相关靶点1141个,得到66个交集靶点;网络分析的结果显示TNF、IL6、TP53、IL1B、CXCL8和CCL2为黄连解毒汤治疗FK的核心靶点,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岑素、β-谷甾醇和刺槐素为关键活性成分。共富集得到720条GO条目,119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六种核心活性成分与TNF和IL6均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黄连解毒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岑素、β-谷甾醇和刺槐素等核心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6等核心靶点治疗FK,为黄连解毒汤治疗FK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真菌性角膜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基础上的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探究
3
作者 张晓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38-743,共6页
目的: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基础上探究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探究。方法:分析比较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5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交替滴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 d、4 d、15 d、30 d患者血清中IL-1、I... 目的: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基础上探究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探究。方法:分析比较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5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交替滴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 d、4 d、15 d、30 d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Dectin-1、Nrf2、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2 d,IL-1、IL-6、TNF-α、Dectin-1血清水平下降,Nrf2、HO-1水平上升,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用药后4 d开始,血清IL-1、IL-6、TNF-α、Dectin-1水平下降,及Nrf2、HO-1上升水平均较用药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感染真菌后,Dectin-1促进角膜病变进展,Nrf2、HO-1促进角膜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DECTIN-1 Nrf2 HO-1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与伏立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作用对比研究
4
作者 谢艳艳 洪萌 +1 位作者 李权达 胡婷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5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 目的研究比较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5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常规组予伏立康唑治疗,试验组予那他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病情控制率、症状改善时间、溃疡面积、视力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试验组病情控制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均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显著提高、OSDI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OS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伏立康唑滴眼液,能快速控制症状、减少溃疡面积、提高视力及减轻角膜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视力 那他霉素 治疗效果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5
作者 牛淑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4-0117,共4页
探析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样本标本量为200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点。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及构... 探析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样本标本量为200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点。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本组200例病原菌中,有150例真菌培养阳性,最为常见的有74例镰刀菌属,占比49.33%,其中包括3个菌种,分别为35株茄病镰刀菌,占比23.33%,26株尖孢镰刀菌,占比17.33%,13株其他镰刀菌,占比8.67%,有34例曲霉属,占比22.67%,其中包括3个菌种,分别为15株黄曲霉菌,占比10.00%,13株烟曲霉菌,占比8.67%,6株其他曲霉菌,占比4.00%,有链格孢属22例,占比14.67%,其中包括1个菌种,为22株链格孢菌,占比14.67%,有20例其他菌属,占比13.33%。常见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在镰刀菌属中那他霉素敏感度最高,在曲霉属中他霉素敏感度最高,在链格孢属中,5-氟胞嘧啶敏感度最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流行菌种为镰刀菌,那他霉素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药物,因此,需要对真菌性眼角膜的病原菌进行了解后,才可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使用药物时也有注意,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主要分布 耐药性 探讨
下载PDF
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准确性比照观察
6
作者 牛淑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6-0068,共3页
对比观察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准确率,分析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前共抽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选出80例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对这80位患者展开临床对比研究。所有患... 对比观察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准确率,分析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前共抽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选出80例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对这80位患者展开临床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验方式的准确性。结果 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准确性要高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结果(P<0.05);激光共焦显微镜误诊率,明显低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P<0.05)。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因此其诊断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当中的激光共焦显微镜或者角膜组织刮片,均能够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当中起到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的临床优势更为明显,而且激光共焦显微镜的微创性更高,检查舒适度的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焦显微镜 角膜组织刮片检查 真菌性角膜炎 准确性
原文传递
牛黄上清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贺新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308例(308眼)F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4例(154眼)。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探讨牛黄上清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308例(308眼)F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4例(154眼)。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局部给药及牛黄上清片模拟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局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牛黄上清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眼部总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眼部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L-6、IL-10、TNF-α及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FK患者采用牛黄上清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可改善眼部状况,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上清片 真菌性角膜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嘉纯 高娜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4期221-223,227,共4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简述了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方式及治疗手段的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对国内外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诊断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 角膜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
9
作者 赵娜 王养正 +5 位作者 潘士印 王瑞娜 刘超 陈敏 李慧明 朱舒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旨在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角膜炎病变累及部位真菌培养阳性标本86例(来自74例患者),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药物... 目的了解我院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旨在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角膜炎病变累及部位真菌培养阳性标本86例(来自74例患者),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汇总。结果86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男性患者标本58例,女性患者标本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岁。病变角膜是进行真菌培养的主要取材部位,且培养阳性率高达77.91%。真菌培养阳性率排名前三位的为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曲霉菌属,且出现1例少见的淡紫紫孢菌。大多数真菌病原菌对伏立康唑敏感。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伏立康唑的敏感率最高,达93.02%;其次为那他霉素,为61.63%;特比奈芬的敏感率为25.58%。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91.86%;其次为两性霉素,为81.40%;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最低,为6.98%。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最常见病原菌包括镰刀菌属和链格孢属;伏立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最高,其次为那他霉素;氟康唑和两性霉素耐药率较高。在培养结果未出来前,临床医师应经验性使用广谱敏感抗真菌药物,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纳他霉素滴眼剂与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对比与安全性观察
10
作者 路鹏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对比纳他霉素滴眼剂与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先... 目的 对比纳他霉素滴眼剂与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先每30分钟滴眼1次,最后每60分钟滴眼1次,而后每2小时滴眼1次,每次滴1滴,治疗7d;观察组用纳他霉素滴眼剂治疗,开始的24h内每30分钟滴眼1次,调整为每60分钟滴眼1次,滴1滴,而后调整为每2小时滴眼1次,滴1滴,治疗7d。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显著(χ^(2)=4.114,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部症状评分均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眼部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大于治疗前,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上,纳他霉素滴眼剂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伏立康唑滴眼液,更有利于改善眼部症状,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视力水平,故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滴眼剂 伏立康唑滴眼液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治疗安全性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表达的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11
作者 李妍 李丽红 +2 位作者 戴敏 闵婕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的表达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取清洁级树鼩25只分成3组,实验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将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收集真菌孢...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的表达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取清洁级树鼩25只分成3组,实验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将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收集真菌孢子混悬液。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G)在实验眼角膜上皮细胞层做“#”形划痕,结膜囊滴真菌孢子混悬液5μL;空白对照组实验眼结膜囊滴生理盐水5μL,其余步骤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胞浆均未见NOD1蛋白表达,实验组NOD1蛋白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胞浆,表达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基质层及角膜内皮细胞层均未见NF-κBp65蛋白表达,实验组NF-κBp65蛋白表达于角膜基质层的中性粒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表达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角膜各层组织结构正常,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造模后第1天,角膜水肿,上皮细胞层缺失,基质层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造模后第3天,角膜高度水肿,组织形态消失,炎症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多于第1天,同样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论NOD1与NF-κBp65在树鼩镰刀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表达升高,NOD1/NF-κB信号通路在真菌性角膜炎促炎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真菌性角膜炎 促炎反应 NOD1 NF-ΚBP65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薇和丁香对真菌性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刘韦辰 丛凡 李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3989-13998,共10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CA)和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SA)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的有效成分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EM数据库收集CA/SA...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CA)和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SA)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的有效成分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EM数据库收集CA/SA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应用GEO、OMIM、CTD、GenCLiP 3、DisGeNET、Malacards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FK的治疗靶点。通过String和Cytoscape 3.7.2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从而研究CA/SA潜在靶点与FK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使用R软件、David和WebGestalt分析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丰富信号通路。结果:共搜索到71个已分离鉴定的白薇化学成分及434个丁香化学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2031个,白薇和丁香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潜在靶点135个,包含20个直接作用靶点。构建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后发现白薇和丁香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与32个靶基因密切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白薇和丁香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能涉及的GO功能134个,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绘制“CA/SA关键靶点–主要通路–FK”可视化网络图,显示出白薇、丁香和真菌性角膜炎与77个共同关键靶点、20条关键靶点作用的通路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白薇和丁香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对于白薇和丁香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潜在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为阐明白薇和丁香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丁香 真菌性角膜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那他霉素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13
作者 杨绪广 丛凡 李翠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757-9765,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评估那他霉素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从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WOS)和Cochra...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评估那他霉素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从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WOS)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出从200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联合应用那他霉素和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实验,并根据排除或纳入标准,筛选出有效数据,最终进行Meta-分析。将联合应用那他霉素和氟康唑组视为实验组,将单独应用那他霉素或氟康唑组视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8个RCT,样本总数714例,其中实验组361例,对照组353例。Meta-分析结果: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方面,实验组的有效率(OR = 3.66, 95% CI: 2.27~5.91, Z = 5.31, P < 0.00001)和显效率(OR = 2.29, 95% CI: 1.68~3.13, Z = 5.24, P < 0.0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那他霉素和氟康唑联合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好于单独使用氟康唑或那他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氟康唑 META-分析
下载PDF
免疫荧光染色在真菌性角膜炎刮片标本中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韩维静 赵伟涛 王慧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眼科就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运用免疫荧光染色一步法、PAS染色法、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记录数据;以真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真菌检...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眼科就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运用免疫荧光染色一步法、PAS染色法、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记录数据;以真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真菌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KOH湿片法、PAS染色法真菌检测结果对比,免疫荧光染色真菌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真菌感染的诊断中,免疫荧光染色真菌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KOH湿片法和PAS染色法,而且此方法检测速度快,易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刮片标本 诊断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丽婷 郭玉娟 +1 位作者 袁正 周春阳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3期164-166,170,共4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眼病,其致盲率极高,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无数学者的努力,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在治疗药物、给药途径及手术治疗方式上出现了新的进展,了解目前进展的情况对临床采取适当有效...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眼病,其致盲率极高,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无数学者的努力,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在治疗药物、给药途径及手术治疗方式上出现了新的进展,了解目前进展的情况对临床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进一步探索更加普惠的治疗方式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新型载药系统 角膜胶原交联术
下载PDF
生物工程角膜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例
16
作者 韩新红 张鹏飞 +1 位作者 明春秀 刘丽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61-262,共2页
例1女性,74岁。右眼被树枝划伤后眼红、眼痛20余天于2019年2月11日就诊我院。既往糖尿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20年,右眼4个月前于外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入院眼部情况:右眼视力指数/10 cm,左眼0.8。icar... 例1女性,74岁。右眼被树枝划伤后眼红、眼痛20余天于2019年2月11日就诊我院。既往糖尿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20年,右眼4个月前于外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入院眼部情况:右眼视力指数/10 cm,左眼0.8。icare回弹式眼压测量:右眼17.5 mmHg,左眼15.3 mmHg(1 mmHg=0.13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右眼视力 眼部情况 眼痛 眼压测量 既往糖尿病史 生物工程 MMHG
下载PDF
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情况的影响
17
作者 林雪华 付培燕 詹小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8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抽取的3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形式设置两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马斯洛层次理论的心理护... 目的探究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抽取的3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形式设置两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马斯洛层次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量表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3周,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应用基于马斯洛层理论的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层次理论 心理护理 真菌性角膜炎 心理状态 睡眠情况
下载PDF
178例真菌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马小倩 刘昭升 吴护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总结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诊疗情况的变迁。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8例(178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结果与2006年7月~2008年7月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 总结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诊疗情况的变迁。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8例(178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结果与2006年7月~2008年7月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6:1,平均年龄为(54.9±11.4)岁(23~78岁);疾病高发于秋冬季(9~12月、1月)及夏季农忙季节(7月)。101例(56.7%)有明确角膜外伤史,其中48例(27.0%)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排前2位的致病菌分别是曲霉(62例,34.8%)、镰刀菌(40例,22.5%);88例(49.4%)通过单纯药物治愈,90例(50.6%)通过药物联合手术治愈;眼球保存率达99.4%;153例(86.0%)患者经治疗视力得以提高或维持。结论 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真菌性角膜炎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前增高;多发于秋冬季(9~12月、1月)及夏季农忙时节(7月);多有明确角膜外伤史;致病菌属以曲霉、镰刀菌属为主,曲霉致病率升高成为第一位致病菌;联合手术治疗的比例、眼球保存率均较前提高;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提高或维持原有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回顾性分析 流行病学 临床诊疗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许运新 廖兰芬 陈邦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氟... 目的:探究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氟康唑组(59例)与那他霉素组(59例)。氟康唑组患者进行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那他霉素组患者进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系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相较于氟康唑组,那他霉素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QOLI-7评分与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氟康唑组,那他霉素组患者的CQOLI-7评分较高,临床症状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相较于氟康唑组,那他霉素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以及眼部异物感)改善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阿托品眼用凝胶治疗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生活质量 那他霉素滴眼液 阿托品眼用凝胶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卓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9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 目的:分析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角膜溃疡清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畏光流泪、眼部异物、角膜溃疡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清创术 真菌药物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