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真菌病的真菌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冰莹 廖德君 +1 位作者 杨茜 杨政敏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前甲真菌病被认为是全球分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甲真菌病的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以及甲病理检查。传统的真菌学检测方法在精准快速地鉴定真菌种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免疫学诊断、基于PCR的分... 目前甲真菌病被认为是全球分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甲真菌病的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以及甲病理检查。传统的真菌学检测方法在精准快速地鉴定真菌种类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免疫学诊断、基于PCR的分子鉴定、基因芯片技术、LAMP、MALDI-TOF MS及光谱学鉴定等新兴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精准的优点,能够克服传统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本文阐述甲真菌病真菌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发现和总结传统诊断方法与新兴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新兴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真菌 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姬玉涵 潘明月 +6 位作者 来晓瑜 刘丽珍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杨露欣 罗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患者,移植后早期(100 d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1)经验性抗细菌治疗72 h及以上持续发热,且血培养阴性患者;(2)既往抗感染有效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高热;(3)下呼吸道症状合并肺部CT病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送检移植后外周血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并分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非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 NRM)。结果 纳入60例患者,送检外周血标本47例,肺泡灌洗液标本13例。mNGS检测病原学阴性组19例,非真菌阳性组30例,真菌阳性组11例;真菌阳性组中曲霉菌3例、毛霉菌5例、热带念珠菌2例、阿萨丝孢酵母菌1例。11例真菌阳性患者经调整抗真菌治疗8例获完全缓解。60例患者1年OS和1年NRM分别为70.0%(95%CI:64.1%~75.9%)和20.0%(95%CI:11.9%~32.5%)。真菌阳性组1年OS为54.5%(95%CI:49.5%~69.5%),1年NRM为36.4%(95%CI:15.5%~70.3%);阴性组、真菌阳性组和非真菌阳性组1年OS (P=0.487)和1年NRM (P=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阳性组与非真菌阳性组OS(P=0.238)和NRM (P=0.154)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NGS可快速诊断allo-HSCT后早期IFD,有利于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2022—2023年长春及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杨思璇 单百卉 +3 位作者 李苏姗 王爽 刘哲 李福秋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9-42,50,共5页
目的了解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方法收集我科门诊2022年5月—2023年5月真菌镜检结果阳性的病例477例,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获得196例致病菌种。结果确诊的477例浅部真菌病中,足癣106例(22.22%),体... 目的了解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方法收集我科门诊2022年5月—2023年5月真菌镜检结果阳性的病例477例,行真菌培养及鉴定,获得196例致病菌种。结果确诊的477例浅部真菌病中,足癣106例(22.22%),体癣78例(16.35%),花斑糠疹68例(14.26%),甲真菌病64例(13.42%),股癣62例(13.0%),马拉色菌毛囊炎43例(9.01%),面癣27例(5.66%),手癣20例(4.19%),头癣7例(1.47%),念珠菌病2例(0.42%);经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的196株致病菌中马拉色菌70株(35.71%),居首位,其次是红色毛癣菌63株(32.14%)。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及其病原菌的分布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均有相关性。结论长春及周边地区的浅部真菌病以足癣为主;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马拉色菌。与以往全国多地报道相比,马拉色菌比例显著上升成为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足癣 马拉色菌
下载PDF
甲银屑病合并甲真菌病病原检出情况的分析比较
4
作者 邵雅昆 李若瑜 余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甲银屑病与甲真菌病的关系存在争议。银屑病通过破坏甲屏障功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真菌感染通过同形反应等机制,加重银屑病甲损害。该文旨在对甲银屑病-甲真菌病共病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 甲银屑病与甲真菌病的关系存在争议。银屑病通过破坏甲屏障功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真菌感染通过同形反应等机制,加重银屑病甲损害。该文旨在对甲银屑病-甲真菌病共病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在甲银屑病-甲真菌病中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理解甲银屑病与真菌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银屑病 真菌病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下载PDF
成果导向的PBL和CBL教学法在肺真菌病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占扬清 孙文君 +1 位作者 李少强 叶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
肺真菌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导致的肺部疾病,其作为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值得早期关注并引起重视。在肺部真菌病专病教学中,为提高住培医师在呼吸内科轮科期间对肺真菌病的诊治能力,结合“提升医疗和综合诊治能力”的教学目... 肺真菌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导致的肺部疾病,其作为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值得早期关注并引起重视。在肺部真菌病专病教学中,为提高住培医师在呼吸内科轮科期间对肺真菌病的诊治能力,结合“提升医疗和综合诊治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情,以“非专科医生”为主体,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实施病例导向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和问题引导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策略,最后通过全面的评价指标完成教学效果评价。该方法提高了对住培医师的教学效果,值得在肺部真菌病的教学中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理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真菌病 非专科医生 专病教学 CBL PBL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6
作者 Arnoux Robenson Jean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受者术后IFD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药物相互作用 真菌治疗 药物浓度监测 侵袭性假丝酵母病 侵袭性曲霉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下载PDF
1例奶牛皮肤真菌病的诊治与防控
7
作者 王翠 何覃杰 +5 位作者 覃艳然 黄小武 覃春敏 卢军 许宗丽 黄鑫慧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奶牛皮肤真菌病是一种皮肤癣菌侵入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引起感染的慢性皮肤病,致病菌主要为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如不立刻采取措施会相互感染,很快扩散至整个牛群,致病菌有较长的潜伏周期,可存活... 奶牛皮肤真菌病是一种皮肤癣菌侵入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引起感染的慢性皮肤病,致病菌主要为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如不立刻采取措施会相互感染,很快扩散至整个牛群,致病菌有较长的潜伏周期,可存活2~3年,非常难净化,对奶牛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某牛场内的生产情况为例,结合奶牛的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镜检进行初步诊断,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该致病菌敏感药物为碘伏,针对性提出治疗方案并实施。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养殖检疫和牛场技术人员的疫病培训等措施来防控奶牛皮肤真菌病,降低其发病率,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皮肤真菌病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广西真菌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真菌病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广西皮肤病与真菌病防治研究团队依托广西真菌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真菌病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广西廖万清院士工作站、广西卫生健康委真菌研究与真菌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西省级监测中心等平台... 广西皮肤病与真菌病防治研究团队依托广西真菌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真菌病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广西廖万清院士工作站、广西卫生健康委真菌研究与真菌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西省级监测中心等平台,立足于全面、有效提升广西真菌病防治能力和完善真菌病防控需求,与廖万清院士团队联合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增强学科力量,着力于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逐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防治重点 重点实验室 防治研究 防治能力 研究团队 卫生健康 监测网
下载PDF
甲真菌病:慢病管理视角下的治疗和再发预防
9
作者 班慧珍 陈韬宇 陈宏翔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复发性真菌感染皮肤病,可造成甲板的变色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是甲真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技术,但高假阴性率推动了更准确的方法,如组织学和PCR。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案可选择,而口服...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复发性真菌感染皮肤病,可造成甲板的变色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是甲真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技术,但高假阴性率推动了更准确的方法,如组织学和PCR。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案可选择,而口服抗真菌药比局部治疗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但具有不良反应,如肝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局部治疗的不良反应较轻,但治愈率通常较低,治疗时间也要长得多。正在研究新的局部制剂,作为目前可用的局部治疗的速效替代品。激光等设备已显示出改善指甲美容外观的前景,但由于研究方法和治疗定义的高度变化,其对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明。一旦感染,患者应尽快就医,预防性应用局部药物和避免在公共场所赤脚行走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甲真菌病具有独特的中国流行病学特点,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提示了其管理的必要性。本文将对甲真菌病的慢病管理定义、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辅助检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慢病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张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6-0029,共4页
评估激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真菌病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评估激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真菌病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接受特比萘芬治疗,口服12周。观察组则联合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OSI评分比较,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12周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结束和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和疗程结束12周真菌清除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治疗可提高患者OSI评分,是更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真菌病 长脉宽Nd:YAG1064nm 外用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抗真菌药在皮肤浅部真菌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成锋 陈连军 《上海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最多,发病率也最高。传统上将真菌病分为四大类,即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浅表真菌病和皮肤真菌病又合称为浅部真菌病,而深部真菌病则包括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 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最多,发病率也最高。传统上将真菌病分为四大类,即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浅表真菌病和皮肤真菌病又合称为浅部真菌病,而深部真菌病则包括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有些真菌如念珠菌,既能侵犯浅部又能累及深部…。在皮肤科临床中,接触的大多数真菌病为浅部真菌病。现将抗真菌药的分类作一综述,重点介绍抗真菌药在皮肤浅部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浅部真菌病 真菌 合理应用 治疗 系统性真菌病 浅表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下载PDF
皮肤真菌病诊治中的新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若瑜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皮肤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病 皮下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诊治 系统性真菌病 免疫受损宿主
下载PDF
侵袭性肺真菌病误诊为支气管结核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丽萍 陈慧冬 +1 位作者 叶媛媛 王昌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 观察气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下表现及预后.方法 报告就诊于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肺真菌病的 3 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展示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变化情况以直观了解气道侵袭性真菌感染与支气管结核的不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 目的 观察气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下表现及预后.方法 报告就诊于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肺真菌病的 3 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展示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变化情况以直观了解气道侵袭性真菌感染与支气管结核的不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 例患者初诊断均考虑为支气管结核,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均通过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且调整方案给予抗真菌治疗,症状缓解,病变范围得以控制.其中 1 例抗真菌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得以痊愈,另外 2 例抗真菌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且在持续跟踪观察中.结论 气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且呈现出类似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镜下表现,易被误诊,只有尽早进行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后再给予有效治疗,才能将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 真菌病 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鉴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梦凡 黄嘉维 +2 位作者 刘春龙 洪杰 齐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4,共8页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 侵袭性真菌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是该病常见的3种致病菌.传统真菌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法等,均存在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非标记、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提供检测物分子指纹信息的特点,在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别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旨在利用SERS光谱结合数学统计分析建立一种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鉴别方法.研究中采用原位还原法在3种表面包覆银纳米粒子以提升拉曼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区分度.对于每种真菌,各收集20组拉曼光谱数据.然后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SERS光谱中的生物化学信息进行提取及统计区分.结果发现,在PCA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1.7%;在OPLS-DA中,模型质量参数R^(2)_(X)、R^(2)_(Y)和Q^(2)均大于0.85,由此可见,所得的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的SERS光谱辨析度较高,借助PCA和OPLS-DA均能准确地识别这3种真菌病原体并将其区分开.这些结果表明,SERS光谱法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是一种识别、鉴定真菌病原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为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及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侵袭性真菌病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髓系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中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5
作者 谢颖 郑志海 +2 位作者 曲双 廖丽昇 陈碧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6期41-44,共4页
目的 观察髓系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中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靶向治疗并接受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不同分为泊沙... 目的 观察髓系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中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靶向治疗并接受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不同分为泊沙康唑组(n=25)与伏立康唑组(n=35)。泊沙康唑组予以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伏立康唑组予以伏立康唑片。比较2组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及体温控制时间,不良反应,血药浓度及对接受抗真菌预防性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泊沙康唑组中3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治疗2周后2例(66.67%)感染病灶消退。伏立康唑组中5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治疗2周后2例(40.00%)感染病灶消退。2组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及体温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组3级转氨酶升高发生率高于泊沙康唑组(P<0.05)。2组幻视、3级肌酐升高、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泊沙康唑组患者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为(3 391±707)mmol/L,低于伏立康唑组的(4 300±1 341)mmol/L(t=2.119,P=0.046)。在接受抗真菌预防性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泊沙康唑组完全缓解率为86.67%,伏立康唑组完全缓解率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2)。结论 泊沙康唑在髓系肿瘤患者靶向治疗期间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相较伏立康唑其对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和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泊沙康唑 伏立康唑 靶向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501例皮肤浅部真菌病及致病病原菌分析
16
作者 王宗岭 郭辉 +1 位作者 许璐璐 王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610-4615,共6页
目的:了解本院皮肤科浅部真菌病的种类及致病菌种的构成等。方法:从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收集真菌镜检阳性且做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501例,对其致病种类及致病菌种进行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 目的:了解本院皮肤科浅部真菌病的种类及致病菌种的构成等。方法:从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收集真菌镜检阳性且做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501例,对其致病种类及致病菌种进行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1例病例中男性274例,女性228例,年龄分布2~89岁。分离出致病菌种12种,其中红色毛癣菌最多为146例,其次为马拉色菌135例、须癣毛癣菌80例、酵母菌78例、曲霉菌30例、毛霉菌10例等;致病种类中体癣230例,其次为甲癣132例、手足癣115例、其他24例;男性体癣患者(n = 145, 52.59%)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体癣患者(n = 85, 37.44%);而女性甲癣患者(n = 75, 33.04%)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甲癣患者(n = 57, 20.80%),二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性别对致病菌种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皮肤科浅部真菌病以体癣最多,其次为甲癣,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马拉色菌。浅部真菌病及主要致病菌与国内的主要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大体一致,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病原菌 菌种分析
下载PDF
皮肤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爱平 李若瑜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1期11-12,5,共3页
皮肤真菌病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es)、皮下真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及系统性真菌病(Systemic mycoses),又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 皮肤真菌病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es)、皮下真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及系统性真菌病(Systemic mycoses),又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所致的皮肤表现。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皮肤最外层、甲板、毛发和黏膜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鉴别诊断 浅部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病 皮下组织 皮肤表现 角质层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在中重度甲真菌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徐亚楠 宋煜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中重度甲真菌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氢氧化钾检查与荧光染色检查,观察镜下特征与记录检查时间;以病原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在12...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中重度甲真菌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氢氧化钾检查与荧光染色检查,观察镜下特征与记录检查时间;以病原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在125例患者中,荧光染色检查的制片时间与镜下观察时间均少于氢氧化钾检查(P<0.05);病原学PCR诊断为甲真菌病75例(甲真菌病组),占比60.0%;氢氧化钾检查背景杂乱,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特点;荧光染色检查可见清晰的菌丝内部结构,明亮的蓝绿色和蓝色;荧光染色检查诊断甲真菌病的敏感性高于氢氧化钾检查(P<0.05),特异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在中重度甲真菌病的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制片时间与镜下观察时间,还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法 真菌病 氢氧化钾检查 制片时间 镜下观察时间 敏感性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血液疾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雯慧 王丽宁 +2 位作者 王苓 姜杰玲 胡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 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毛霉则相对少见[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液疾病
下载PDF
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儿童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分析
20
作者 刘晓飞 唐雪 +5 位作者 王璐璐 王缨 刘仕林 周桂池 李统慧 麦惠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2-1286,共5页
该文报道2例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儿。病例1为4个月女婴,化疗期间反复高热伴肢体肌力下降,血培养及外周血、支... 该文报道2例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儿。病例1为4个月女婴,化疗期间反复高热伴肢体肌力下降,血培养及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均阴性,但胸部CT和头颅MRI可见明显感染灶。病例2为2岁男性患儿,化疗期间反复高热伴多部位炎性包块,外周血及包块脓液NGS均检出热带念珠菌,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儿经抗真菌和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并且B-ALL处于持续缓解状态。该报道表明,B-ALL合并IFD患儿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可在免疫抑制合并严重真菌感染时重建免疫系统并控制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贝林妥欧单抗 侵袭性真菌病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